第135頁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當(dāng)時月和后來雪、妖女為何這樣、千萬不要愛上她、沙雕仙男穿成悲情炮灰
至于辦成之后的功績,豫州這事本不是什么輕易的事,更別說他們還下了套,所以朝中的態(tài)度對姜家是憐憫而不是警惕,甚至?xí)庐?dāng)今此舉是不是要對姜府動手了,一門雙狀元嘛,原就反常。當(dāng)然也正是朝中的這種態(tài)度影響了后面棋局的走向,這就不劇透了,還有其他的小彩蛋是... 他們一走,守著小兔子的人就少了最有力的兩個誒。以及... 引起虞舒注意,掛于歲歲腰上的珊瑚禁步,可是圣上親手掛上去的。 剩下的彩蛋寶貝自己尋吧,指不定什么時候就在角落里發(fā)現(xiàn)了~ 第70章 求旨 金鑾殿中寂靜異常, 不知過了多久,才聽得一句淡淡的: 鳳位。 上首的帝王微微垂眸,浩瀚的威勢剎時于殿內(nèi)蕩開, 凌厲得仿佛叫人恨不得連心都給剜出來,若朕不允呢? 正使叩在地上, 看不清神情, 磚石上的血跡卻扎眼的很。 若, 若不如此, 大雍日后...他緩了好一會兒,方才好似尋回一星半點氣聲:恐有血流成河之難。 眾臣心思陡轉(zhuǎn),面上卻屏著息,生怕引得人半分注意。 這時,一聲分不出喜怒的輕笑落入他們耳中。 朕倒有幾分好奇, 正使口中的血流成河, 該是何等景象。 在大腦尚還未曾反應(yīng)過來之時,朝臣們腿一軟, 已是先跪了下去:圣上息怒。 立后一事被即刻打回并不在臣子們意料范圍之外,若是雍淵帝答應(yīng)了他們才會覺得驚懼呢, 難道之前數(shù)年他們就盲了瞎了,看不到后宮主位空置? 自不是如此。 別說其余妃嬪, 單論贏面最大的四妃,誰敢說自己沒有入主中宮的念頭?又有哪個氏族, 不想自己族中出一位皇后? 一旦事成, 便是百年榮光。 可這是他們想想, 便能成的么? 想起那些被全然遮掩下的宮中密辛, 一些年事已高的老臣不由打了個寒顫。 當(dāng)今從來不是良善之輩, 想要從君王手底謀求什么, 便要做好抵命的準(zhǔn)備。 與其為了那些虛無縹緲的榮寵賭上整個家族的命,還倒不如靜觀其變,免得到頭來為旁人做了嫁衣。 可現(xiàn)在... 金鑾殿磚面冰冷寒涼,純色官服下,有的人的心卻一點點染上了熱意。 強(qiáng)埋心底的貪欲被人挖開一角,便再難壓下。 天賜良機(jī)。 眾臣雖是叩首,眉眼官司卻是仍存,底下烏壓壓一片跪著,不知是誰顫聲道了句: 此事關(guān)乎國運(yùn),望圣上...三思。 就像樓高欲墜,最中心那根圓柱卻遭人倏地抽走,廣廈將傾,不過瞬息。 朝臣先后一叩首,謹(jǐn)聲言道: 還望圣上三思 姜淮掩在人群里,一時也有些摸不清此事的底細(xì)了,只余心底越發(fā)濃烈的不安。 姜大人今日的謀算到最后也沒能成。 安遠(yuǎn)侯快步追上神情恍惚的尚書大人,下意識壓低聲道:尚書放心,不過暫且耽擱一陣罷,等觀星監(jiān)卜出那位吉星,我們兩府的婚事便可繼續(xù)了,沒甚妨礙的。 朝野上下為著后位一事翻了天,群臣跪諫,終是讓圣上退了半步。 說是退也不盡然,只是因著觀星監(jiān)正使說自己力有不及,還需一段時日方能卜出星象所示的具體人選,圣上借以此為由,將其押后再議了。 此事總算是還留有幾分轉(zhuǎn)圜的余地 雖然很難說得清這其中有沒有正使想要以命染金鑾的緣故。 不過因著此事,大雍女子婚嫁均需緩上一緩,京中尤甚。 在觀星監(jiān)作出論斷之前,那關(guān)乎國運(yùn)之人到底是何人,誰又可知呢? 那就都先壓著罷。 那時朝上吵吵嚷嚷的,究竟是哪位官員提出的此策安遠(yuǎn)侯不大清楚,但是老侯爺覺得這話聽著確是有些許道理。 雖然大家對吉星的人選都心知肚明,總逃不開宮中那幾位去,但明面上該做的還是不能落下。今上擇后,你府中卻忙嫁娶,是何用意? 終究只是等上幾日罷了,不妨事不妨事。安遠(yuǎn)侯這么想著,嘴上也就這么說了,甚至不忘寬慰幾分腳步虛浮的親家公。 其實看著這樣的姜淮,老侯爺心中還是有些難言的欣喜的。 原來尚書府比他們家還要在意這門婚事些。自覺面上無光的侯爺倏地多了幾分底氣。 迎著安遠(yuǎn)侯老大懷慰的目光,姜淮的面色更復(fù)雜了。 他怕耽擱著耽擱著,他女兒就要沒了啊。 朝會上所發(fā)生的事情很快就被姜大人帶回了府中,虞舒姣好的面容上滿是嚴(yán)肅。 朝中多少年未曾提過立后之事,怎么偏偏這時冒出來個什么勞什子吉星,還偏生就在今日! 看著怒氣沖沖的自家夫人,也曾舌戰(zhàn)群儒的尚書大人顧不上理自己發(fā)皺的官服,小心翼翼地搭話道:或,或許是幾位皇子漸長,哪位娘娘買通了觀星監(jiān)正使,想借此搏 夫君可莫要再開口了,姜淮話還未落,便被虞舒拿起桌上的糖葫蘆一把塞進(jìn)了他嘴里,堵得嚴(yán)嚴(yán)實實的:要是此事當(dāng)真是四妃沖著后位去的,我就在佛前給她們鑄個金身,日夜祝禱,也算還了她們此番大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