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quán)御山河 第44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喬秘書還沒心動、甜謊、偷吻、豪門女配與婆婆聯(lián)手了、我靠直播玄學(xué)爆紅網(wǎng)絡(luò)、孤鯨、致無悔的你[無限]、頂流夫夫?我們裝的、我,頂級掠食者,嗷嗚、【吾命騎士】我的她和那個該死的他
許安桐點點頭:“我知道,這事急不得。六弟那里還有一場浩劫,他要先靠自己的本事應(yīng)付過去,我們才能夠給他一點助力,讓他成為太子的麻煩。敵人的敵人,那便是我們的朋友。” 惠妃也是點頭。 作者有話說: 這里設(shè)定的是皇族冠禮要比民間早一些,一般在十七、八歲的時候。 皇族要過了冠禮才可以成婚。 (私設(shè)私設(shè)啦~) 第52章 ◇ ◎賢妃◎ 這時墨溱進來, 半蹲行禮:“小廚房說午膳準備好了,問是在這里擺膳,還是去膳廳。” 惠妃看向許安桐, 許安桐道:“就在這里擺飯罷。” “是。”墨溱應(yīng)聲退了下去。 許安桐冷不丁地從身后環(huán)抱住惠妃,如同一個孩子撒嬌一般, 靠在惠妃的肩膀上, 壓低了聲音:“謝謝您。” 惠妃先是一愣,而后把頭靠向許安桐的額頭, 眼睛看著宮殿外那座更加高聳而金碧輝煌的宮殿回道:“你是我唯一的依靠,你做什么,我都支持。最差的結(jié)果無非就是我們母子一起走一遭黃泉路而已?!?/br> 許安桐鼻子一酸,緩緩閉上了眼睛。 * 長嬉殿內(nèi)香火繚繞,賢妃跪在蒲團上,手中拿著一串佛珠, 嘴里念念有詞。 紅燭才從膳房回來, 把手中的齋飯擺放在外面的桌子上, 然后靜靜地站在賢妃身后。賢妃放下手中佛珠,緩緩睜開眼睛, 誠心誠意地一拜。 紅燭見狀立即上前去扶起賢妃,知道今日的禮拜算是做完了。 賢妃轉(zhuǎn)身看見殿外的桌子上擺著一盤酥瓜酪,眼中立即是一片朦朧之色,看向紅燭, 問道:“是……四郎回來了?” 紅燭點點頭, 回道:“是,清王殿下回來了。只要是四殿下回來, 他必定會囑咐膳房給您準備您最愛吃的酥瓜酪, 給您報平安。” “你可打聽了他何時離開?”賢妃走過去, 坐在桌前,拿起一塊放入嘴里,酥酥甜甜,入口即化。 紅燭笑吟吟說道:“聽內(nèi)官們說,清王殿下是要留在宮里過年,一直到上元節(jié)才出宮呢!現(xiàn)下已經(jīng)在東南所的畫雨軒住下了,陛下覺得那里離畫館近、離惠妃娘娘住的地方近,方便殿下去與宮廷畫師們切磋技藝,也方便清王殿下去看望惠妃娘娘?!?/br> 賢妃默不作聲地拿筷子,夾了一塊豆腐。 紅燭忽然想起什么,繼續(xù)說道:“對了,聽內(nèi)官們說,清王殿下好像是帶了一副什么畫卷,讓陛下特別歡喜。所以才留下清王在宮里過年的?!?/br> “一幅畫?”賢妃抬眸看了一眼紅燭,沉思了片刻,放下筷子,轉(zhuǎn)身去了書房從庫房里抽出幾本精裝的書冊,遞給紅燭,“你幫我把這幾本書送給四郎。就說……是我怕他在宮中無趣,找來給他打發(fā)時間的?!?/br> 紅燭識字,她接過來只見書上寫著《萬德簡章》,她沒有讀過這本書,不知道書里寫的是什么,接過來,抱在懷里道:“那奴這就給清王殿下送過去!” 說罷紅燭便要出門,賢妃立即攔?。骸澳氵@孩子,做事怎么還是這么毛躁?四郎他一直有午睡的習(xí)慣,這個點是他準備休息的時候。你且等他下午睡醒了再送過去罷。” 紅燭吐吐舌頭:“是,清王殿下許久不回來,我都忘記了。還是娘娘您記得清楚?!?/br> 賢妃走到窗前,看著窗前那顆種在院子里長了二十幾年的合歡樹,眼中自有萬花盛海的模樣。 * 紅燭幾乎是踩著許安桐睡醒的時辰進的畫雨軒。 許安桐剛醒,手里端著一盞茶,坐在門廊邊看著滿院綻放的梅花。遠遠地看見紅燭,便手中的茶盞遞給了身邊的墨染,笑吟吟地盯著紅燭來的方向。 紅燭看見許安桐先見了禮,許安桐端了端身形,正坐笑著問道:“紅燭姑姑來得可是早?!?/br> 紅燭手中抱著幾冊書,回道:“若不是我們娘娘知會奴殿下會午休,奴早就過來打擾殿下了?!?/br> 許安桐聽聞心中一動,眼眸中似有濕潤,揚了揚下巴問道:“姑姑手中抱著的書,可是給我的?” 紅燭雙手奉上:“是,我們娘娘說怕您在宮里寂寥,所以送幾本書過來給殿下翻看?!?/br> 許安桐伸手接過來,掃了一眼,一臉溫和的笑意:“那就請紅燭姑姑替我謝謝賢母妃的好意?!?/br> “是,”紅燭見東西已經(jīng)交代到,又是一拜,“長嬉殿里離不開人,奴就先回去了?!?/br> 許安桐點頭:“姑姑慢走?!?/br> 待紅燭離開,許安桐才緩步回到畫雨軒,把這幾冊書放在書桌上展開來,眉頭緊鎖。 墨染跟上來,把茶盞放在書桌上,看了半晌才道:“《萬德簡章》……奴記得這幾冊講述的前朝萬德年間盛世之相以及當時一些風(fēng)俗習(xí)慣……是殿下自小就讀過的。” “嗯,是師傅們自小就讓我們讀過的書。”許安桐應(yīng)和著,眼睛一直盯著這書桌上。 墨染奇怪道:“賢妃娘娘是不知道嗎?” 許安桐搖頭:“自然是知道的。” “知道還讓人來送給殿下讀?”墨染不解。 其實不僅墨染不解,許安桐也不解。 東陵帝國所有的皇子,年少的時候都是在弘文館上學(xué),由太傅教導(dǎo)。所有的皇子身邊幾乎都有一兩個像墨染這般自小跟隨皇子一起長大的侍從兼陪讀。 許安歸從小就養(yǎng)在賢妃的身邊,賢妃對他的功課一向問得勤謹,怎么會不知道東陵帝國所有皇子都學(xué)過前朝盛世所鑄造的書卷? 這些書卷都是由歷朝歷代的翰林大學(xué)士們一起主持建造而成,用語精煉,措辭豐富,意境極美,洋洋灑灑幾十卷,皆是如此。 但歷朝歷代耗費如此大的人力,鑄造記載盛世王朝的用意不過就是兩點。 其一是為了彰顯本朝的輝煌盛世的景象,供后人瞻仰。 其二是為了傳承本朝文化以及一些過人的功績,以便文化的傳承。 傳承……傳承…… 莫不是賢母妃送來這些書冊,是為了! 想到這里,許安桐眼前一亮,撩起衣袍,向?qū)m廷畫館疾走而去。 * 御書房內(nèi),東陵帝焦急地等待著,手中雖然拿著筆,但是總是沒法靜下心來下筆,一直忍不住地看向門外。 鄒慶見東陵帝如此焦急,只能上前,企圖用別的事情來緩解東陵帝的焦慮情緒:“陛下,清王殿下已經(jīng)在畫雨軒安頓了。老奴已經(jīng)派人去問過了,殿下無有不舒適的地方。老奴想著畫雨軒雖然景色一等一,卻沒有專門的小廚房,不知道清王殿下的飯食是否從御膳房走?” 東陵帝桌前還放著許安桐新作的《國泰民安》,看見這本畫冊東陵帝焦躁的情緒瞬間便退去了不少,他沉吟片刻道:“畫雨軒離御膳房太遠了,他那里離惠妃的慶安宮近,讓他每日去給他母妃請安的時候,在那里留用,或者讓惠妃派人送去?;蒎S久沒有與四郎好好說過話,讓他們母子待在一起多閑話一二罷?!?/br> 鄒慶點頭:“是,老奴也是這么想的,想必惠妃娘娘也很是高興。老奴這就著人去傳話?!?/br> 鄒慶說著便準備退下去,剛走到大殿門口,就看見御前侍衛(wèi)秋薄帶著一個人風(fēng)程仆仆的進來。 秋薄看見鄒慶,抱拳一禮:“鄒大監(jiān)?!?/br> 鄒慶一看秋薄回來了,先是掃了一眼秋薄與他身后的刑部密使的表情,面目嚴肅,甚至是有些陰沉。 鄒慶心中咯噔一下,連忙按住秋薄的手,道:“陛下近日很是疲憊,一會進去匯報的時候,注意言詞。” 秋薄常在御前行走,知道鄒慶的性子,他這么說那必然是在提點他最近陛下心情不好,一會進去的時候少不得要得一些訓(xùn)斥。 秋薄點點頭:“多謝大監(jiān)提點?!?/br> 鄒慶去通報了之后,秋薄便帶著刑部密使進了御書房。鄒慶眼看覺得事情有些嚴重,便不動聲色地退了出去,直奔畫雨軒。 御書房內(nèi),東陵帝盯著刑部密使寫的奏折已經(jīng)一炷香有余,秋薄蹙著眉,手里握佩劍,站在一旁。 許久,東陵帝才有氣無力地放下奏折,問道:“你奏折里所言,句句屬實?” 密使回答:“是,微臣走訪了北境軍營里的一些士兵、當?shù)氐陌傩?。似乎六殿下做這件事,并沒有打算隱瞞,所以……人盡皆知。秋侍衛(wèi)跟微臣一起去,耳目皆見如此。” 東陵帝看向秋薄,秋薄一臉肅穆地點點頭,表示表示密使并沒有說謊。 東陵帝手剛好去拿茶盞,瞬間變拿為抓,把茶盞“咣當”一聲狠狠地碎在地上,手止不住地發(fā)抖,再也不敢看密使奏折上寫的只字片語。 秋薄似有猶疑,但出于對帝王的忠誠,他還是上前一步,抱拳道:“陛下,臣這里還有一事,需要回稟?!?/br> 東陵帝揉了揉額頭:“講?!?/br> 秋薄站直了身子,回道:“臣護送密使去北境的一路上,遭受了幾次刺殺……來人武功很是高強……就連臣也未能全身而退……” 說完秋薄便撩起衣袖,只見他左手小臂處有一道新增的傷痕,從手肘直至手腕,蜿蜒而下,極其恐怖。 秋薄是御前帶刀侍衛(wèi)中身手最好的一個,極其擅長用劍,所以御前侍衛(wèi)只有他一人身上佩戴的是劍。 他作為許安歸的師兄,兩人劍術(shù)皆出自江湖第一劍客廉殺。 秋薄的用劍路數(shù),恐怕許安歸是最清楚的…… 不得不說,秋薄與許安歸有一些不為外人所道的淵源—— 第53章 ◇ ◎開戰(zhàn)◎ 秋薄在十歲的時候, 便被江湖第一劍客廉殺看中其習(xí)武資質(zhì),收了他做關(guān)門弟子。兩年之后,許安歸居然也拜入廉殺門下, 在蒼山修行劍術(shù)。 在蒼山時,許安歸也曾恭恭敬敬地叫過秋薄師兄。 但, 不知是何緣由許安歸只在蒼山學(xué)劍三年便匆匆下了山。沒隔多久, 秋薄接到了一封飛鴿傳書,他也辭別了師父, 下山去了。 那一年,秋薄參加御前侍衛(wèi)選拔,“朝東門事件”已經(jīng)發(fā)生有月余。 他進入許都的時候,并沒有見到已經(jīng)一路向北的許安歸。 隨后,年方十五的秋薄不出意外的以一手無人可以匹敵的劍術(shù),從萬千武將中脫穎而出, 被東陵帝選中成為御前帶刀侍衛(wèi)里面唯一一個用劍的人。 若是連秋薄都在刺殺中受傷, 那么可以說明兩點。 第一, 來人確實武功高強。 第二,去刺殺的人數(shù)很多。 許安歸私自在北境屯兵, 訓(xùn)練士兵的事情還在眼前,秋薄與刑部密使前去調(diào)查就遭遇了幾批訓(xùn)練有素的刺客…… 若不是心中有愧,為何會一二再而再三的阻撓御前侍衛(wèi)與刑部密使的北行? 甚至不惜出手殺人! 這一樁樁一件件都在坐實許安歸意圖謀反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