糙漢家有俏夫郎 第197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升邪、[綜漫]救世主們的后日談、[綜武俠]江湖吃瓜需謹(jǐn)慎
在不經(jīng)意之間,唐家的幾個鋪?zhàn)映隽艘稽c(diǎn)點(diǎn)小問題,就有人幫著他們解決了。 這簡直就是意外之喜。 唐曉福雖說比前些日子豐腴了一些,但是他依舊每日練養(yǎng)生功法,身體維持的幾乎與最巔峰時差不多,唯有肚子高高隆起而已。 六個月過后,小曦辰也不知是怎的,總是趴在唐曉福身邊,指著唐曉福高高的肚子,叫弟弟。 一問就說是個漂亮的小哥兒,要出來陪他玩,都說孩子的眼睛最亮了,只把唐曉福和趙向北抖得哈哈直笑。 而給小奶娃準(zhǔn)備的奶羊,空間里數(shù)不勝數(shù)。 唐曉福都是挑著最膘肥體壯,提前飼養(yǎng)在院子的后院當(dāng)中,準(zhǔn)備給自家小哥兒做口糧。 這一日天高氣爽,唐家的人忙著去鋪?zhàn)拥娜ヤ佔(zhàn)?,忙著跟先生讀書的讀書。 縣城卻發(fā)生了一件讓所有人驚掉下巴的事情,原是朝廷頒下公文,要爭兵丁。 第215章 春闈 這次的征兵丁,真的又急,范圍又廣。 平均每戶人家兩個男丁,就要出一個服兵役。 唐家唐老三有功名在身,不用服兵役。 算上唐老爺子在內(nèi),四個成年的男子。 但是趙向北已經(jīng)服過兵丁,會被剔除到名單之外。 也就是說唐家三個男子,勢必是要至少出一人。 但是好在大齊朝歷來人口眾多,在兵丁方面沒有太過的嚴(yán)苛。 普通人家每個兵丁繳納二十兩銀子,就可以充作軍餉,抵扣兵丁人數(shù)。 唐曉福多方打聽,知道這兵丁可以用銀錢替代,這才長長的舒了一口氣。 別說二十兩就是二百兩唐曉福,也覺得十分的值得。 最近,朝廷之中皇帝老邁,各個皇子都有黨爭之勢。 這種時候那就是神仙打架,凡人招殃的場面,還是離著那些地方,因為遠(yuǎn)越好。 雖說唐曉福心中這二十兩銀子不算什么,隨便就可以拿出來。 但是對于普通人家來說,一年的花用,也不過就是五六兩的銀子。 這二十兩的銀子普通農(nóng)戶人家要節(jié),衣縮食兩三年才能夠攢得下來。 這銀子李氏早早就說過,從公中出。 唐家眾人這才算是放下心來,不過有了征兵盯著一事兒。 村里邊其他人家可就有些著急了。 大家都知道唐家如今搬到鎮(zhèn)上了,又開了鋪?zhàn)?,是有頭有臉的人物。 往日里與唐家親近的,都上縣城里來,跟唐老爺子和李氏拉家常攀關(guān)系,就希望他們能抬抬手,借些銀子給他們,去繳了兵丁的錢。 說來這事也真的是為難,如果真的是那種窮的揭不開鍋的人家,兒子多的,倒是愿意兒子去建功立業(yè),只要能夠保下命來,每月都有軍餉可拿。 如果能夠再僥幸立一下一二功勞得到賞賜,日后解甲歸田,家中那也是一大筆進(jìn)項,趙向北當(dāng)年就是這樣。 但是好多人家手頭不寬裕,又舍不得這孩子去服兵丁,這不就想各種的主意。 唐家能拿得起藝人兩人的銀子,多了那可是萬萬出不起的。 而且這銀錢借出去,八成是再也要不回來的。 李氏和唐老爺子都是精明人,求上門來的。 李氏以家里已經(jīng)借的的銀子,買鋪?zhàn)雍驼訛橛?,回絕了村里其他人。 村里人對于李氏和唐老爺子這番作為,自然也是頗有微詞。 都在說唐家如今發(fā)達(dá)了,就看不起以前的鄰里了。 不過他們就算私底下來說一說,又不能整日待在縣城里傳閑話。 李氏和唐老爺子聽不到,家里其他人也沒人跟他倆說,自然老兩口就不會擔(dān)憂。 對于村子里面那些個家中實在揭不開鍋,孩子身體又不好,被逼無奈,一定要上戰(zhàn)場的。 李氏也不是真的硬心腸,會讓唐曉福私下里偷偷的將銀子送過去接濟(jì)一二,只是對外絕口不提罷了。 在一片喧喧嚷嚷當(dāng)中,這次朝廷頒布下來的征兵令,迅速的收整完畢。 大部分的人家都是按照公告里邊每兩人出一人,對于環(huán)境好的也會拿銀子抵。 進(jìn)到七月份,唐曉福的肚子越發(fā)的大了,人也時常疲憊。 有時腰酸背疼,夜晚的時候小腿還會抽筋。 趙向北都會不時的將唐曉福攬在懷中,輕輕用內(nèi)力替他按壓小腿,緩解的這種抽痛。 唐曉福知道這種腿抽的毛病,大概是因為孕期缺鈣的緣故。 于是就在空間之中水產(chǎn)區(qū),飼養(yǎng)了不少小蝦米,待長到指頭大小之后,就把這些小蝦米撈出洗凈,讓李氏油炸一番撒,上點(diǎn)鹽巴,就可以吃了。 這小蝦米別看小,但是油炸過后十分的香,吃到嘴里邊,更是嘎嘣脆。 唐曉福平時就拿它當(dāng)零食補(bǔ)鈣。 家中的小娃娃們,年紀(jì)稍大一些的阿壽寶哥幾個,沒事都會跟著唐曉福一起吃,補(bǔ)補(bǔ)鈣日后能長大個子。 但是對于尚且年幼在喝奶的東升,就沒有如此的口服了。 不過到底是海產(chǎn)品油炸過,唐曉福也不敢讓幾個小娃娃吃多。 不過就是平時聽先生講學(xué),表現(xiàn)好的才可以多吃一些。 孕晚期的時候,唐曉福格外喜歡海產(chǎn)品,隨著空間之中養(yǎng)魚池的不斷升級,對于海鮮種類那兒是應(yīng)有盡有。 這空間自己養(yǎng)殖也沒有什么保護(hù)動物,什么種類都可以吃。 但是唐曉福上輩子習(xí)慣了對于海洋中那些萌萌噠的大型哺乳類動物,真的是下不去手。 他只是各色的魚類蝦類,貝殼類吃了個心滿意足。 空間中的水質(zhì)頂級,飼養(yǎng)的海產(chǎn)品,自然味道鮮美,根本無需烹飪,只要簡單的煮熟,吃在嘴里邊就是甘甜美味的。 唐曉福一飽口福的時候,自然也不會忘了家里人。 不過他每次都會在空間之中,利用系統(tǒng)將這些貝殼蝦類處理的干干凈凈只有rou的時候,才拿出來水煮。 家里人問起,就說是外地行商來的海魚海蝦。 唐家其他人并沒有見過那么遠(yuǎn)的地方,對于海域來的其他產(chǎn)品也不甚了解,但是那些東西吃在嘴里,合了胃口,自然也是喜歡的。 這些日子大房那兩口子,全部的心神都在鋪?zhàn)舆€有那唯一的兒子身上了。 對于其他三個哥兒越發(fā)的忽略了,唐曉福看他們心中覺得膩歪,于是就更心疼幾個孩子,。 日里他手中不缺銀子,每季都會做新衣裳,就會帶著三個小哥兒和自家小曦辰一起做衣裳,做首飾。 平時請的么么也會認(rèn)真教導(dǎo)幾個小哥,如今幾個小哥兒已經(jīng)頗為懂事,一個個乖巧聽話。 這又是做衣裳,又是首飾,還有請教養(yǎng)么么,花的銀錢自然不少。 王儀看在眼里,難免有些動心思,。 總是若有似無的在唐曉福面前夸自家東升聰明孝順,日后好好培養(yǎng),定回孝順姑么么云云。 唐曉福都是滿臉笑意的打個哈哈喜歡的話就多聽兩句,不喜歡的話,就以自己疲憊為由將人推出門 在進(jìn)了金秋八月時節(jié),唐老三在府城那邊也順利傳來消息,準(zhǔn)備參加來年的春闈下場儀試。 這可是件大事,如果得中就可以進(jìn)入殿試,最起碼也能落一個同進(jìn)士,就可以做官了。 如果僥幸進(jìn)士及第,那日后就是真的改頭換面,有了官身。 第216章 趕考 這次唐老三趕考試要進(jìn)京的,唐家沒有人去過京城,路途遙遠(yuǎn)自然是要早做打算的。 唐曉福這會兒肚子滾圓,已經(jīng)是七八個月的樣子。 趙向北緊張的不得了,自然是不是不能夠出門的。 這下就有些為難了,之前兩次都是唐曉福和趙向北去的。 倆人在外邊有見識,趙向北有身手。 路上自然是不必?fù)?dān)憂的,可是如今唐曉福身懷六甲,行動不便,這次只能讓別人去了。 一家人里邊也就唐老大和唐老二合適。 唐老大是個圓滑機(jī)敏的性子,唐老二忠厚老實,細(xì)心周到。 一家人商量商量,最后由唐老大先去府城跟唐老三會合,再一起前往京城趕考。 這還有小半個月要出門,李氏就早早的準(zhǔn)備了起來。 給兩個兒子準(zhǔn)備路上的吃食和要用到的衣裳。 京都那邊偏北一些,會有些冷,李氏特意帶了些厚重的衣裳,和毛皮的大廠,就怕倆人路上著涼。 這京城每年春闈的時候,都是人聲鼎沸。 來自五湖四海的。書生們齊聚一堂,高堂闊論。 這人最鼎鼎盛的地方,自然就是客棧了。 但是住在客棧,雖說能跟同行的書生交流文章探討心得, 人太多也會生些麻煩,如果遇到一一二心思走歪的宵小之徒,就后果難料了。 而且京城里,本就是寸土寸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