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頁
書迷正在閱讀:當女配掌握了反派生命線、被男主他哥盯上了、穿書后,窩囊A她崛起了、女道士和女明星的愛情、滿級大佬穿成萬人迷廢柴后[穿書]、予你星光璀璨、BE美學在逃女主[穿書]、水不映月、他在循環(huán)里無限重生、穿成攻二死了的白月光
洪子睦一時都懷疑對方是不是耳背了,所以沒有聽見他剛才的文章。 但對方確實神色變都未變,隨后又點了幾個學生說說自己的看法,偶有一兩個有一點精彩之處的,也被對方點出來稱贊一番,倘若有那些理解錯誤的他也會婉言糾正??偟膩碚f,有褒有貶,雖然褒揚居多,但偶有的糾正之處也都切中要害、言辭中肯。 洪子睦可一點兒都不這么覺得,他只覺得這個夫子許是眼瞎了。 要知道他剛才背的那篇文章,那可是楊明流寫的! 楊明流是誰?現(xiàn)在興許無人得知,但是再過幾些年這個名字就要響徹天下、名留青史。 未來的大言朝宰相,官居一品。 歷經(jīng)三任皇帝,當了兩回帝師,最后配享太廟,可謂是人臣巔峰到極致了。據(jù)說后兩位皇帝見到他,都要執(zhí)弟子禮。 這個夫子把這么一個連中三元的牛人寫的、后世需得全文背誦的文章,和這一屋子最后還不知道能不能考上秀才的廢物相提并論,他不是瞎是什么?! 第50章 寒門04 方暇可不知道被他認為是傲天3號的洪子睦這會兒內心如何的洶涌。方暇當然知道對方剛才那篇文章好, 但是想想這是一個傲天,這種程度不是理所當然的? 坐下,都坐下.jpg 有什么好驚訝的.jpg 而且對方那書面語的表達方式, 明顯不是現(xiàn)場想出來的, 方暇猜這情況是“老師提問正撞上以前做的模擬練習”,要這樣子還不出彩, 那真是沒天理了。 說實話,聽完了傲天這一番精彩論述之后,再聽別的學生的回答確實有點索然無味, 但是方暇還記得自己當年陪讀小商欽的時候, 他到底是怎么為那些先生明目張膽的偏心眼兒生氣的——總不能罵過了別人沒有師德, 他自己再干出差不多的事。 而且傲天那是多少年才能出一個? 要真的和對方比,那純粹是叫人活不下去,做人還是得要想開一點, 發(fā)掘自己的長處,和以前比起來有進步才是真的進步。 看著回答得差不多了, 方暇的目光在學舍內環(huán)視了一圈, 倒是注意到了那個他還有印象的少年。思及對方那天的言談, 方暇對他這會兒有什么想法還是挺感興趣的,但是將人叫起來之前, 卻先一步注意到對方難看的臉色,猶豫了一下,還是沒有叫人。 …… 楊守澈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只是再一次的、他剛有點模糊的想法, 便被另一個人先一步說出, 甚至比他那只是剛剛有個頭緒的想法更完整、更完善。楊守澈覺得自己該高興的, 畢竟知己難尋、倘若有個人和自己的觀點完全一致, 那是多大的幸事,但是那股不適感就無論如何都揮之不去。 楊守澈這么晃著神,一不留神又成了最后離開的那一個。 等他終于從那狀態(tài)中回過神來,學舍里面就已經(jīng)空空蕩蕩,只剩他一個了。 若是往常興許人并沒有走得這么快,只是今日為慶賀洪子睦回來,說是要辦場文會。書院里難得有場熱鬧事,就連楊守澈的同鄉(xiāng)好友楊孤鳴都已經(jīng)和他打了招呼,先走一步。 書院里都是讀書人,這種文會以前當然也有過,只是楊守澈去過一回之后便沒有再去了。對外的理由是他不擅辭賦,唯一去過的那次文會上表現(xiàn)平平也確實證明了這一點,只是楊守澈知道并非如此。 那日以“春景”為題,他確實做了一首詩,只不過被腦海中的那個鬼物打擾,未來得及寫于紙上,可他穩(wěn)了穩(wěn)心神,帶要動筆之際,另一個人已經(jīng)先一步吟誦出來,幾乎是一字不差。 楊守澈不知天下怎么會有這么巧合的事,但是事情偏偏就發(fā)生在他的眼前,讓他連否認都做不到。 若說抄襲更不可能,畢竟這是他剛剛推敲成的句子,還未落于筆下。 倒是那位洪首席,言及那是他昔日所作的詩句,只是覺得此刻應景所以拿來用了,還與諸位同窗道了歉。 楊守澈聽罷卻只覺冷汗背生,不知自己倘若將那句子落入紙上,這會兒該如何辯解……不,也或許不用辯解,旁人興許只覺他覺此詩甚好,故而抄錄下來。 那之后,未免類似的事發(fā)生,楊守澈再未作過詩了。 倒是洪子睦仍舊時有佳篇在學子中傳唱,楊守澈也讀過,撇開人講,確實是極好的句子,更是有幾首讓他心生莫名的感觸,但一想到這句子出自那人之手,那些不適無論如何都壓不下去。 楊守澈晃著神想著這些,眼前突然多了杯冒著氤氳熱氣的茶水。 應屏書院對夫子的待遇極好,不僅體現(xiàn)在豐厚的月錢上,也體現(xiàn)在日常周到的待遇上,夫子講課的桌案旁,設了個焙水用的小烤爐,專門供夫子沏茶水。 方暇將那杯熱水遞過去,問:“我方才看你臉色不大好?可是身體不適?” 這個突如其來的關切讓楊守澈怔了一下,反應過來之后,連忙站起身來,恭敬道:“不,并未,勞夫子掛心了?!?/br> 方暇擺擺手,示意他坐下,又接著:“那是有什么地方?jīng)]聽懂嗎?” 楊守澈臉色難看的原因當然不是因為這個,但是以他的性格,也萬不可能說出“都懂了”這樣的狂妄之言,這會兒被這么問了也順勢提出了幾個還有疑慮之處,不知不覺就那么討教起來。 楊守澈知曉,方夫子對學生從來都是循循善誘,更愿意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會兒也不例外,他稍不留神就被帶著說了不少自己的看法,等反應過來之后,臉色一白、連忙住了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