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頁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胭脂山、玉無香、我靠位面客棧富甲天下[美食]、當(dāng)女主改拿反派劇本
更為稀奇的是,因為農(nóng)田大多相連,雖然中間也有溝壑,但在暴雨的肆虐下,幾乎都被淹沒了。 可那一處偏偏被隔絕開,因為那些鳥兒,除了聚集在田地上方擋雨的,其他的都在用自己的喙開拓出一條溝渠,將圍繞著那片田地的積水引走。 因為力量微薄,所以即便到現(xiàn)在,這些鳥兒仍舊在辛勤地忙碌著。 但引積水的溝渠早就成型,不過它們是在不斷拓寬罷了。 而正是因為鳥兒們的勤奮,所以偌大的田間,唯獨留下了這小小的一片,得以成活。 目睹這一切的人,很難不將其與鬼神相聯(lián)系。若非是鬼神庇佑,普通的凡鳥又怎么可能做到這一切。這是鬼神憐惜他們,為他們,為天下黔首留下的絕處逢生之機。 仲農(nóng)心情復(fù)雜得難以平靜,他走到那片土地前,朝著鳥兒們緩緩跪下,神情虔誠而又認(rèn)真,他彎腰深深一拜,仲農(nóng)謝神鳥庇護之情,若神鳥欲滯凡塵,仲農(nóng)愿終身奉養(yǎng)神鳥,以謝今日大恩。 這些鳥兒雖然被諸縈施加過技能和道具,外貌有了變動,更不易生病,或許也比一般的飛禽更聰敏一些,但不代表它們能聽懂除了諸縈以外的人說的話。 但為首的一只壯碩些的鳥兒,似乎是受過諸縈的交代,在仲農(nóng)將頭深深伏下去的時候,飛到了仲農(nóng)的頭頂,并在上頭停留。 在仲農(nóng)等人看來,這便是神鳥同意了要讓仲農(nóng)供養(yǎng)它們。 桓珩比仲農(nóng)想的則更深刻些,他走上前一步,對著鳥群拱手,神情肅穆,敢問神鳥是受何方鬼神之命前來,珩愿為鬼神建廟祭祀,以謝對我衛(wèi)國的大恩。 桓珩這個問題問的好,諸縈有料到會有這么一問,所以早早就交代過為首的那只,最為聰慧的鳥兒。 現(xiàn)在這只鳥兒還停留在仲農(nóng)的發(fā)頂,它撲扇著翅膀飛起來,受到它的感召,其余的鳥兒也都飛了起來,它們朝向一個方向飛去,以此來回答桓珩。 桓珩順著那個方向望去,入目的正是衛(wèi)王宮,而其中最為顯眼的就是諸縈所居的摘星臺。 究竟是何方鬼神的庇佑,已是昭然若揭。 衛(wèi)王宮只住了諸縈一位神女。 是她,在庇佑他們。 第93章 鳥兒們表現(xiàn)的如此明顯,自然不止桓珩一人能瞧出來,桯儼站在旁邊目睹了全程,自然也猜測到了。 即便是方才心神跌宕起伏的仲農(nóng),在看到盤旋在天邊的鳥兒,還有佇立在不遠(yuǎn)處的衛(wèi)王宮時,下意識的便能聯(lián)想到諸縈。 在其他人還未能作出反應(yīng),而使四周顯得有些過于寧靜的時候,率先動作的是桓珩。 明明剛剛詢問的時候,桓珩雖然看起來神情肅穆,但不過是站著拱手一拜,以此問詢,可是當(dāng)知曉是諸縈以后,桓珩絲毫不在意田間的臟污泥濘,徑直朝著摘星臺所在的方向跪下,深深一拜。 神女仁德! 雖然方才桓珩態(tài)度也不失恭敬,但同此刻相比,卻是明晃晃的有所不同。 有桓珩在前,底下的人,無一人比他尊貴,自然是跟著桓珩,紛紛跪下磕頭,感念諸縈神女的仁德。 鄭重的行完一禮后,桓珩便站起身,他的目光落在阿諛奉承,仍在看似虔誠跪拜的寺人身上,不怒自威的道:讓開! 寺人一開始還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錯,只能一臉錯愕,小心翼翼的退開。 然后就見桓珩親自動手,將傾倒在地上,險些壓到完好的幼苗的竹竿撿起,收拾起了暴雨后狼藉的農(nóng)田。 寺人這才知道桓珩是為什么,他剛剛跪拜的地方離農(nóng)田太近了,連忙懊悔的抽了自己兩巴掌。 然后忙不迭的跟在身后,也開始幫著打理這一片狼籍。 其他人自然也是有樣學(xué)樣,至于仲農(nóng)更不必說,他比任何人都更加心疼被糟蹋成如此模樣的幼苗。 等到殘局被收拾的差不多時,桓珩沒有立刻回衛(wèi)王宮,而是留了下來,在田邊的一側(cè)茅草屋安安穩(wěn)穩(wěn)的坐了下來。 既然桓珩都坐在那,絲毫不嫌棄陶罐粗陋,清水寡淡,那么其他人自然也不敢嫌棄,但是桓珩不喜他們圍繞著自己,索性將他們驅(qū)散到田間之外。 既然今次下了如此暴雨,附近定然有許多屋舍農(nóng)田損毀,與其杵在這,倒不如去補救一番。 有桓珩這番話,不論是寺人,還是守衛(wèi),自然只能依其所言,去找活干了。本也可以陽奉陰違,好好地渾水摸魚,但偏偏總有人志氣高遠(yuǎn),想要討好桓珩。 但既然有人這么做了,其他人自然也不好落于人后。再說了,萬一桓珩真的一時興起,去附近的人家詢問他們做的盡不盡心,結(jié)果夸贊了其他人,他們豈非白錯過了出頭的機遇。 宮里的人,不怕不出眾,就怕其他人出了風(fēng)頭,自己卻沒趕上。 但如今地廣人稀,需要耕作幫忙的人家哪有那么密集,于是都撒開了尋人。 這樣一來,桓珩身邊一下子就寬敞了許多。 他端坐在茅草屋下,說是屋,其實也只有一個頂,四個粗糙的柱子,或許用棚來稱呼會更好。就連面前的案幾都是石頭粗粗磨成了形,底下墊出的四角。 桓珩跪坐的席子倒是甚好,因為原先只擺了兩張破草席,還因為雨水的浸泡而散了形,好在他是帶著寺人出王宮的,否則大抵只能用衣裳來鋪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