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頁
這片田地極大,自然不可能只有他們兩人勞作,旁邊亦有群庶民打扮的人,皆是褲腳衣袖被卷起,彎腰勞作,在看到這位先生時,還會一臉恭敬的喊他,仲農先生。 諸縈就算再遲鈍,也不會不知曉自己是遇到她想找的農家學說的人了。 這次倒是極為幸運,想來不用特意去閔伊面前展現(xiàn)神跡,再由閔伊去尋精通農家學說的人。眼前人,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而且,附近還有許多勞作的庶民,一旦施加神跡,定然會被人所傳揚,也算是側面增添了自己的影響力。 諸縈想了想,有於氏是從一只通體青色的神鳥口中撿拾,她也可以選一只神鳥,最好能口吐人言,而且能讓人與她廣聯(lián)起來為最佳。 神鳥她有,青鸞不就是現(xiàn)成的嗎,而且在祭祀大禮時,她所乘的正是青鸞,有心人稍一打探,就能知曉其中關聯(lián),可是口吐人言的話,恐怕就只能自己上陣了。 不過好在青鸞的鳴叫聲本就有一定迷惑性,讓他們聽不出自己的聲音應該不難。 諸縈有了決定,自然不會拖延,她從游戲背包中,找出那身衣裳換上,青鸞自然就被隨之召來。同時諸縈還施加治愈技能,使天空降下異象,紅霞與彩虹同時升起,造成青鸞從遠處飛來的錯覺,而每當青鸞飛至某個地方,底下的作物就會猛然間變得精神,甚至茁壯不少。 使草木茂盛,本身也是治愈技能攜帶的異象之一。 青鸞在展翼而飛的時候,口中不斷發(fā)出悅耳的清鳴,一直飛到仲農先生的面前。諸縈因為穿著斗篷,縱使站在青鸞的身上也無人能瞧到。 她用心念控制青鸞,讓它暫且張口,卻停止鳴叫,自己才用如同虛空傳來的漠然聲音,仿著神鳥該有的口吻道:上天有好生之德,念民生多艱,命吾銜來此種。 說完,諸縈就把手放在青鸞的喙旁邊,從游戲背包中取出棉花種子,放了泰半落下去,因為諸縈是隱身的狀態(tài),眾人自底下往上看,就如同青鸞從口中落下的棉花種子。 作者有話說: 實在寫不到20個幣,但是作者咕努力寫到了六千,整體來說還是粗長的(快夸咕~) 錯別字明天早上起來再改,咳咳咳,今天發(fā)的比較晚,但是作者咕最近應該不會輕易熬夜,所以之后應該都不會拖延到這么晚,最晚盡量十一點半之前也會更新的! 第87章 除了仲農和閔齊還站著之外,看見這等神跡,周遭的庶民都已匍匐在地上,他們自小都是聽著贊頌鬼神事跡的巫歌長大,年紀大些的庶民,沒有不曾聽過有於氏豐功偉績的。 結合今日所見,只以為是上天不忍他們饑寒,又送來了新的種子,以庇佑萬民。 但也有眼見得庶民,這里畢竟仍是郢城,他們有的在當日的祭祀大禮上遠遠的跪拜過,青鸞生的如此耀眼奪目,縱使離得極遠,卻仍舊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夠看出眼前的神鳥乃是如今駕臨他們衛(wèi)國的諸縈神女所有。 這么多年來,雖然他們一直誠心供奉鬼神,可從未有鬼神庇佑獎賞,唯獨是諸縈神女至衛(wèi)國之后,才有了如今的景象。能認出青鸞的人,無不將功勞歸于諸縈身上,感恩戴德不說,甚至下定決心,要將此事告知其他人,傳揚神女的恩德。 至于還站著的仲農先生,不是他看穿了諸縈的把戲,而是被突如其來的景象震撼了心神,再則便是被青鸞掉下的種子吸引了注意力。 和那些或許聽聞過有於氏事跡的庶民不同,仲農所在的農家尊有於氏為祖師爺,凡是農家弟子,無不知曉當年神農從神鳥口中撿拾五谷種子的故事。 每每饑荒時,他們看著挨餓的庶民時,除了細究種植之法,妄圖能使糧種多產些,不免也會在心間感嘆,若是有朝一日,還能有神鳥銜種而過該有多好。 可惜從未有過,仲農的師父就曾穿著草鞋,卷著褲腳,滿腿的泥土,站在廣袤的田地中,用他那老而深邃的目光,瞭望著整片農田,因為勞作而黝黑粗糙,布滿皺紋的臉上,是難以掩飾的憐憫悲嘆,他說,民生多艱乎,奈昔有於氏不復! 民生如此艱難了,為何昔日的有於氏不能重現(xiàn)人間呢? 仲農的師父,乃是吳國的貴族,本該優(yōu)渥一生,最終卻成為農家弟子,一生簡樸,將畢生心血注入腳下的土地,又以其大貴族的身份,奔走于諸侯王宮間,意欲使各國國君們重視農家學說,善待于民。 可惜,直至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未能親眼看見如昔日有於氏一般的事跡。而他的學說,因為賢者與民并耕而食,最終也未能廣行于天下。 直至某一日的傍晚,仲農至今猶記得那日夕陽照耀在人身上的紅光,他的師父如往常一般勞作,卻最終倒在他摯愛的田間,逐漸暗沉的日光將人的面目照的并不清晰,反而生出濃重的陰影將人遮蓋,晝夜交替,當天地重新歸于平靜時,仿佛也昭示著人的生命徹底流逝。 他的師父,最后是死在一生耕耘的地方。 農家簡樸,亦不如其余諸子百家般受貴族喜愛,可那日師父死后,方圓數(shù)里,努力耕耘勞作的庶民,卻圍著師父泣而哭之,這或許是師父最好的歸宿。 但仲農仍然深深記住,那一日師父的感嘆。 可他沒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竟親眼見證了這一切。原來這世上真的有鬼神愿意賜下種子,悲憫萬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