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
一時之間屋內(nèi)兩人誰都沒有說話,陷入沉默。 空氣凝固之間,只聽屋外敲門時恰時響起,門響三聲之后,李德貴推門而入,進來時還帶著一個人。 兩人停在與顧承允齊平的位置。 皇上,九皇子到了,說是有事兒找您。李德貴如是說。 明正帝疲憊點了點頭,李德貴帶上門退下,然后明正帝就將目光放在了郁珩的身上。 你來找我有何事? 雖然此時的皇帝心煩意亂疲累到了極點,但是對著郁珩說話的語氣還算溫和,只是不是銳利帶著刺。 我想再找一位夫子,留于華陽殿中,教我防身之法。郁珩也不遮掩,干脆利落的提出了他的想法。 皇帝聽后,覺得這事兒其實也不是什么大事兒,不過找個夫子的事情,而且身為皇子確實從小就有專門叫他們習(xí)武的夫子,郁珩想要也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 他揮揮手,表示同意:允了,在找夫子之前先去找錦心說一聲。錦心是凌貴妃的閨名。 郁珩俯身一拜,沉默著后退兩步,就準(zhǔn)備走殿外。 此時的郁珩一身黑色錦袍,神情淡漠,這段時間的好生將養(yǎng)這也漲了一些rou,比幾十天前他剛救下皇帝時候臉色要好看得多,唇紅齒白的。 氣質(zhì)也越發(fā)沉斂,有了皇子的尊滾做派。 皇帝一時間有些恍惚,心里說不清道不明是什么滋味,然后下意識叫住了他。 等一下。 郁珩站在原地,轉(zhuǎn)過身回過頭望去,皇帝將人喊下一時間又不知道問什么,就將剛才顧承允稟告的城外流民的事情給郁珩說了一遍,然后問道:如果是你的話,你會怎么辦? 其實這個問題一問出口皇帝就有些后悔,他也知道郁珩才開始進學(xué)沒幾天,即使是司馬丘在教學(xué),也不該到能回答這樣的問題。 這么問若是他答不上來,怕是會打擊他的自信心,皇帝一時有些惆悵。 但是同時心里也有一絲期待,萬一 郁珩聽到問題后,垂著頭沉默在了原地,皇帝見狀有些失望,還是不行,看來郁珩也沒有像他想的那樣天資聰穎,與其他皇子想必也還沒有到一騎絕塵的地步。 皇帝的表現(xiàn)不甚明顯而顧承允的態(tài)度就十分明朗,他心底冷笑一聲。 郁珩從開始進學(xué)到現(xiàn)在也不過幾十天,能學(xué)到什么地步,而且他也從未參與過政事,對于這些官場上的門路一竅不通,他就不行他能答得出來。 這么一想,顧承允心情大好,本來因為皇帝對郁珩的縱容感到不忿的心情此時煙消云散。 九弟,要是不知道的話,就不要硬想,畢竟你還年輕,學(xué)習(xí)的地方還有很多,不用這么勉強自 他這話說道一半,就被人打斷了。 我想到了。郁珩淡淡道。 顧承允被打斷人還有些懵,下意識問道:什么? 郁珩涼涼掃他一眼,顧承允后背汗毛豎起,但還不待他仔細回味這個眼神,就聽郁珩的聲音傳來。 城外流民數(shù)萬,聚集在一處,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溫飽問題。但是多年流年不利,朝廷僅在今年一年的時間就開倉放糧數(shù)次,賑災(zāi)銀兩也花費數(shù)十萬白銀,所以若是要解決這個問題,不能單純的放糧放錢。 顧承允道:這我們都知道,都有目共睹,那你倒是說出解決辦法啊? 顧承允雖然對于郁珩說出了問題的解決辦法而詫異,但是也并不會認為自己比他差在哪里,這個問題他早就想過,但是這不是無解么? 朝堂那么多大臣,他府中豢養(yǎng)的那么多謀士,就連父皇對此都無從下手。 郁珩心生平穩(wěn),不被他的言語所影響,不徐不慢說出自己的看法。 朝廷之所以入不敷出,是因為每次災(zāi)害都用放糧散錢的方法賑災(zāi),但是這個方法有很大弊端。他頓一頓:那就是朝廷發(fā)放的這些東西一旦用完,那些人就有會回歸重新變成災(zāi)民,又回歸到一開始的狀態(tài)。 皇帝聽完后萬分驚詫,郁珩的的所作所為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他并不認為郁珩能說出這樣的話,同時又是一陣無力感涌來,這件事情他苦惱了這么些年都是無解 不過雖然郁珩說不出方法,但他今日說道這里他已經(jīng)很滿意了。 皇帝這樣想,而郁珩卻蹙著眉繼續(xù)說道:解決這問題的辦法,我記得夫子有句話教得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最重要的不是給流民米面,這些都是暫時的眼前的利益,從長遠來看,要想讓流民徹底擺脫苦難的顛沛流離,還是要給他們扎根生長的機會。 明正帝:那該如何給他們機會? 我覺得郁珩說到這里頓了頓,思襯片刻,還是將心中想法說出:最近臨近新春,京城中有許多正在建造的大型土木工程,還有最近城墻因為年久失修,已經(jīng)不再牢固,恰巧是修筑的時機 明正帝在郁珩話語一結(jié)束就朗聲大笑:哈哈哈他看向郁珩。 你的意思是讓這些流民去修筑興建土木工程加固城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