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聽見這話,謝之臨他爹連連稱好,好好好,有就行,你爹我可等著了。 說罷,也不管謝之臨明天就要離開景城,懶得啰嗦,轉(zhuǎn)身離開了謝之臨的院子。 剛才還很嘈雜的院子突然一下就安靜了下來,院子內(nèi)的小廝和丫鬟在收拾剛才被拆掉的包裝。 謝之臨看了看,吩咐謝義等下統(tǒng)一燒掉,轉(zhuǎn)身回到了書房。 書房內(nèi)的瓷盆還沒有收拾。 謝之臨拿出之前早就準備好的放瓷盆的木盒子,把溫雯送過來的硅膠緊緊包裹住瓷盆,以防瓷盆被摔壞。 然后放進了木盒子內(nèi)。 今天是周末的最后一天,溫雯想著等到周一謝之臨就得上路去北方,雖然他不說要啥,但是要是路上很艱苦的話,說不定自己可以隨時給他投喂新鮮飯菜。 窗外逐漸消失的太陽伴隨著溫母叫吃飯的聲音,原來已經(jīng)下午7點了。 吃過飯又跟著爸媽出門散了一會兒步,等到回家再洗漱好,回到房間已經(jīng)很晚了。 習慣性地往筐子的方向張望,里面有幾張帶著褶皺顯得有些舊的紙幣。 應該是那個小男生還給她的。 面值只有幾角,不多,但是溫雯此時覺得小男生是個認真且較真的人。 說到真的就一定會做到。 真是一個固執(zhí)的小孩兒。溫雯笑著有些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 太陽落下又升起,到了謝之臨啟程的日子。 往北方的路不好走,離景城越遠,道路越是坎坷。 不僅漫天的黃沙吹得人睜不開眼,就連氣候也越來越干燥。 地面干裂,中間能夠提供休息的驛站也越來越少。 溫雯此時對這些一概不知,因為馬上就要到小長假放假了,很多工作規(guī)定要在節(jié)前完成。 原本說的等著謝之臨上路之后問候一下也沒做到。 但是每天也都還是會看一下筐子,謝之臨可能路上有些忙,筐子里倒也沒有他的東西。 只是那個小男孩攢的零零碎碎的紙幣會每天出現(xiàn)。 本來對他溫雯也是有很多東西想要再問仔細一點,要是確實如她所想生活得比較艱苦,溫雯還是想借著筐子力所能及的幫助他一下的。 但是也是這周太忙了,實在是沒空。 溫雯的拖延癥暫時的犯了,她覺得反正都不會跑,那就等放假再來慢慢做也來得及。 筐子這邊的人和那邊的人都在為忙碌著,互相不知道對方身上發(fā)生的一切。 謝之臨此番目的地是北面的邊境,到了那里,基本上整個景國北方的情況也都可以看完了。 地里干裂,植物基本無法存活,只有一些河流還有淺淺一層的水。 百姓面如菜色,臉上帶著紅潤光澤的基本沒有,更別提看起來能吃飽的,普遍都是因為吃不飽精神萎靡,眼神無光。 有些村子還有水可以領(lǐng),謝之臨看著領(lǐng)水的時候村民臉上才有的一點生氣,有些心疼。 路中經(jīng)過的很多地方都是如此。 除了個別的府城,基本就沒有看見朝廷救濟糧的派發(fā)。 從景城出發(fā),一路上快馬加鞭,只是臨近村子或者府城的時候一路上會稍作停留休息或者觀察。 行進的第七天,路過了溫雯之前提起過的那個和他同在景國的人家的村子。 天策村,的確在北面,不是很北,在整個北邊的版圖中稍微靠上了一些,但是情況確實像溫雯所說不太好。 看來那家人確實沒說謊,朝廷的救濟也確實沒有到達這里。 謝之臨臨時決定在離天策村最近的一個府城策順府,休息一下。 謝之臨從景城出發(fā)之前,黃帝特意授予令牌,雖然沒對外說讓他出來干嘛,但是幾乎很快所有地方的官員都知道了有黃帝特派的官員來北方巡視。 或許是有意透露出去,又或許是被人偷偷傳了出去,沒人知道。 所以當謝之臨剛踏入策順府,府城的知府就已經(jīng)知曉。 還沒等謝之臨去找知府,他就主動送上門來了。 作者有話說: 作者今天沒話講 第23章 策順府的知府姓陳,和一路上走過來看見的百姓一樣,瘦骨嶙峋的。 此時他彎著腰連忙從城門口迎了上來,帶著些奉承地說道:謝大人,我是這兒的知府,姓陳,您看您舟車勞頓的,不如委屈您就先在我府上休息休息。 雖然從景城出發(fā)的時候并未大肆宣揚,其他人按理說不應該知道,可是這個陳知府不僅能夠知道謝之臨一行人抵達他的地方,而且還能第一時間出來迎接。 謝之臨心里并不像隨行的人一樣詫異,反倒是料到了一般。 眼含笑意地盯著陳知府看了好一會兒,才說道:陳大人有禮了,謝某自然是很樂意的。 陳知府看見謝之臨手上抱著個木盒子,眼疾手快地想要幫他拿。 都已經(jīng)伸手快要摸到盒子了,謝大人,真是的,您怎么可以親自拿這些東西,下官來為您拿。 謝之臨手里抱著的盒子裝的是瓷盆,怕有個萬一,還是自己拿著比較穩(wěn)當,所以并沒有拿給謝義拿著。 謝之臨側(cè)身躲過陳知府的手,微微一笑,不必了陳大人。 見狀,陳知府就是腦子再遲鈍也大概猜測到這里面是對謝之臨很貴重的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