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
書迷正在閱讀:我靠棺材橫行修真界、嬌軟美人在民國當文豪、頂流萌娃是只千年烏鴉、成為造物主的我被封號后[星際]、氣泡月光七分糖、人氣NPC在逃中[無限]、我在無限游戲里進行物理超度、錯認主角團后我成了白月光、我炸星球做論文、美人謀(小媽)
加上最應(yīng)該找榮嬪的麻煩的玉瑤根本沒想著在太后的壽宴鬧事。 其他人自然也不會膽子大在這種時候做手腳, 太后的壽宴也就安安穩(wěn)穩(wěn)辦下來了。 這次并不是太后的整壽, 而且太后如今年紀也不大, 早就吩咐了壽宴不宜奢靡,大方得體即可。 榮嬪也就從善如流, 除了擺設(shè)等一應(yīng)俱全,也沒別出心裁弄什么特殊物件。 于是今天只是以家宴為主,愛新覺羅家宗室的王爺和福晉另外再加上皇上的母族佟氏, 以及赫舍里氏。 佟氏是皇上的母族自然是有資格參加皇室的家宴的。 赫舍里氏是太子的母族, 以皇上對太子的看重, 自然不介意抬舉赫舍里氏的人。 同為后族的鈕祜祿氏就沒有這么好運了,只能在家里嘆氣。 雖然稱做家宴,也說了不宜奢靡,但是參加的人也是濟濟一堂, 均是喜氣洋洋的跟太后祝壽。 太后也是笑瞇瞇的一直接著話,但是只是與人說蒙語。 都說太后能聽懂滿語和漢語,明白意思但是不會說, 至于是不是真的不會說,誰也沒那么找死去跟太后確認。 感謝太皇太后掌權(quán)那幾年的見縫插針, 趁著好時機往宗室里嫁了不少科爾沁部的格格,此時能夠陪著太后說蒙語的福晉還真不少。 玉瑤一身秋香色的吉服坐在妃子列的第一位,斜對面正好是恭親王常寧, 純禧就是他的長女。 恭親王常寧看到玉瑤眼睛一亮, 還遙遙舉杯敬了一杯, 玉瑤也舉起杯接了他敬的這杯酒。 對著身后的金珠吩咐, “去告訴純禧,一會宴會結(jié)束可以去見見恭親王和晉庶福晉。” 金珠躬身稱是。 恭親王看到玉瑤跟身后的宮女吩咐了什么,也是明白過來她的意思。 連忙對著這邊感激的拱手,玉瑤頷首回應(yīng)。 庶福晉晉氏是恭親王常寧的庶福晉,也是純禧的親額娘。 純禧自從成了皇上的養(yǎng)女,除了年節(jié)就難以見到自己的親生爹娘了。 恭親王顧忌著皇上,主動求皇上讓他見女兒,怕皇上覺得他是對女兒成為皇上養(yǎng)女不滿。 畢竟誰都知道,收為養(yǎng)女就是為了撫蒙的。 他擔心自己表現(xiàn)的太關(guān)切,讓皇上以為他舍不得女兒撫蒙,導致皇上心里不悅。 純禧自己一個人在宮里,唯一能依靠的皇上又是個日理萬機的,根本也沒注意她的情感需求。 玉瑤在純禧搬進長春宮后,很快就收到了恭親王府送了禮物,稱是祝賀淑妃娘娘得女之喜。 禮單子上樣樣都是精品,合著她的喜好送的,鑲嵌的寶石的鞭子,精美的古玩等。 放下禮單,玉瑤就是一陣感慨。 玉瑤無論是在家的時候還是進宮以后都跟恭親王府并無任何往來。 恭親王這送禮的用意也很明確了,全都是為了純禧。 她也明白恭親王的愛女之心,愿意成全他的苦心。 所以早就跟皇上說了,宴會結(jié)束之后讓純禧去見見恭親王常寧和庶福晉晉氏。 恭親王得了消息,十分感激這位淑妃娘娘的大氣和寬和。 跟自己福晉感嘆道怪不得能長的的那么好看,能得到皇兄的寵愛,都是老天庇佑善人。 玉瑤打扮的華麗,眉眼間又大氣舒和,嘴角微微揚起,便是氣勢十足,往那一坐把其他妃嬪都壓下去。 常寧心里感嘆,皇兄的眼光終于進步了,這不比那什么佟貴妃好多了,嘖嘖。 他瞥了一眼佟國綱和佟國維兩兄弟,直接翻了個白眼,滿滿的不屑。 直到裕親王福全瞪了他一眼,他這才咳嗽兩聲收斂了。 太后今年四十八歲,因為身份原因所以只能穿沉一些的顏色。 但是今日是她的生辰,難得的的打扮的喜氣一些。 明黃色的宮裝襯的太后神采奕奕,康熙看到皇額娘這么高興,心里也很開心。 他年幼之時,太后是與太皇太后是一起撫養(yǎng)他的。 那時候一個喪父喪母,一個無兒無女,太后對康熙很是真心疼愛,兩個人感情好的很,母子和睦相處。 但是在康熙親政之后,由于很多政治上的問題都遭到了太皇太后的反對和干涉。 祖孫兩個原本和睦的感情里就摻雜了不少虛偽的東西。 對于太后來說一面是自己的姑祖母,一面是自己看著長大的孩子,左右為難。 她也不懂那些朝堂上的事情,就只好裝作木頭人,不摻和其中。 康熙也理解嫡母的選擇,與太皇太后的一些分歧都會避開她。 太皇太后更是對這個侄孫女心懷愧疚,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隨她去了。 皇子公主們們上前祝壽的環(huán)節(jié)更是太后笑的合不攏嘴。 “愿獻南山壽,年齊大衍經(jīng)綸富.....” “今朝祝壽,祝壽數(shù),比松椿......” 連還沒讀書的萬黼也上前,拱著小手,奶聲奶氣的說著吉祥話。 “萬黼給皇祖母祝壽,祝皇祖母壽壽長春。” 萬黼因為體弱多病,看著小小的一個人,有模有樣的說著話,看著討喜極了。 太后笑的露了牙,連忙招手叫他上去。 萬黼也不用人抱,自己呼噠噠就跑過去了。 路過太子身邊,見他跑的不穩(wěn)當,太子還伸手扶了一把,溫和的注視著萬黼跑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