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頁
“有,搬家具就可以入住?!?/br> “行,明天我去后勤借輛卡車,能借嗎?我想去買些家具。” “能借,教官,但是暫時不能讓家屬隨軍?!绷翰ㄅc楚五,楚六都是同學(xué),可是知道的,教官的老家就在附近。 教官雖然沒有對象,沒有結(jié)婚,但有父母。他先交代一聲。 “知道,我明白。我就是想趁現(xiàn)在不忙,把家里布置好。免得以后再布置?!?/br> 兩人去到軍營的單身宿舍,這里都是軍官們的值班宿舍。 軍醫(yī)們已經(jīng)提前入駐。 她的隔壁就是一位女軍醫(yī),梁波悄悄告訴昭君。隔壁的鄰居軍醫(yī)是老大的妻子。 從軍總院調(diào)過來的。 昭君沒有見到人,聳聳肩,想來也是明白的,部隊女人少,話務(wù)排,軍醫(yī),護(hù)士,野戰(zhàn)部隊就更少了。 她看了看,樓上樓下,樓下全是大宿舍,樓上全是單身宿舍。這一棟全是女生宿舍。 她住在最邊邊上,蠻好,通風(fēng),還多扇邊緣窗戶 ,采光不錯。 男生宿舍與她們的宿舍樓隔著一片小樹林還有一個碩大的訓(xùn)練場。 值班宿舍,啥都有。除了洗漱的牙膏牙刷毛巾,全都置辦齊。 放置好部分物品,離開去往家屬區(qū)。 二樓,老式長條形的建筑,每棟每層有六套房子,樓梯在中間,一邊三戶人家。 確實,房子里面就是簡單說刮白,抹水泥地面。 她的房間在一樓,兩居室,一間大客廳,都還蠻大。有單獨的廚房,單獨的衛(wèi)生間。 “梁波,我能自己裝修嗎?”她想再加一層防潮的,以后爹娘來住能住的舒服些。 她近些年應(yīng)該都會扎根在此,不會調(diào)走。 “教官,不能外面找人。你是知道的,咱這里建設(shè)的都是什么人?” “知道,我就是再買些水泥,再自己抹抹地面。不做別的改動。” “自己動手?” “嗯,當(dāng)然?!?/br> 翌日,一早,昭君找后勤借來一輛車,順道找后勤開了一張條子,買了蠻多的水泥。 還買了家具,床,衣柜,廚房用品等等。一車全拉了回來。 先存放在隔壁沒有人住的別人家里。 ****** 秋收后,無數(shù)人哭了,怎么辦? 交完需要上交國家的糧食,生產(chǎn)隊沒有剩下任何糧食,不,正確的是,還欠著國家的沒有交完。 老人哭了,放衛(wèi)星的生產(chǎn)隊隊長臉黑了。 無數(shù)人不知道該怎么辦? 無數(shù)老人罵各自所在的隊長,家里的娃兒們餓的哭喊。 楚家,悄悄感嘆,還是小妹想的周到,豐收時每年都存一些糧食。 在之前又讓家里都聽她的,悄悄把糧食分批的挑進(jìn),趕牛車運進(jìn)城里的小樓。 現(xiàn)在家里可不缺糧食,只是有糧食也不能多吃,怕被人知道。怕有人前來借。 “君君娘,咱倆進(jìn)城。”一早的,楚父收拾好,要進(jìn)城去住幾天。 月初了,要進(jìn)城領(lǐng)糧食(還是要花錢買,只是他們能光明正大。因為城鎮(zhèn)戶口有定額。)。 “等等我,馬上。” 半個小時以后,楚母挎著大包袱,鎖好門,就與楚父出門了。 “爹,娘,這是要進(jìn)城?”出門就遇到老二夫妻 ,穿的厚實,拎著籃子。 “嗯,你們兩是要干哈去?” “去送點紅薯。”石有田倒是不怕老丈人訓(xùn)他,大大方方的掀開籃子,給二老看。 “去吧,老二沒事過去給君君房間燒燒炕。眼瞅著年底了,也不知道君君回不回家。家里多看顧些。” 昭慧答應(yīng),“爹,放心吧。我每天都去燒燒堂屋和小妹房間的炕?!钡餅榱斯?jié)約柴火,冬天都是睡在堂屋的炕上。 反正白天都要燒堂屋的炕。 “那行 ,我們先走了。自己悠著點,別輕易松口,最難的時候還沒有到?!?/br> “會的,我和有田都知道。即使明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要不餓肚子也得是明年秋收以后?!?/br> “明白就好,在明年秋收之前,都得收著些。還有萬一明年持續(xù)干旱,可能后邊大后年都缺糧食。 你們別大意,孝敬父母可以,但不要過分。讓孩子跟著你們餓肚子,還有有田,別怪我直接,你孝順你爹娘可以,但不能養(yǎng)著你哥嫂兄弟他們。 因為你養(yǎng)著他們,就得犧牲我外孫他們的肚子。讓他們餓肚子,你真要那樣做了,以后別指望我對你有好臉色?!?/br> 楚父的話如鼓聲一聲聲的大大敲在石有田的心上。 剛剛因為自家有糧食,稍稍有點膨脹的石有田,瞬間被敲回原形。 “爹,我知道輕重。您放心吧?!?/br> 敲打完畢,楚父與楚母進(jìn)城住幾天。 上次挑過去的白菜,蘿卜,還有不少,制作的泡菜也還有。 五九年的冬天在昭君的忙碌中過去了。 新的一年,應(yīng)該新氣象,憋屈了一冬的老農(nóng)們。攢足了勁,今年好好耕耘,爭取大豐收。 可老天爺不給面子,從大年初一到五月,一滴雨水未落。 地頭都是哀怨的老農(nóng),愁眉不展,額頭上的紋路越皺越深。不只是能夾死一只蚊子,就是蒼蠅也能夾死。 地頭間唉聲嘆氣之聲不絕于耳,此起彼伏。 六零的春天,一茬接一茬的綠色冒出頭就被鏟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