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藥膳手札 第16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我不可能愛上一個綠茶、婚后戀愛指南、貴妃號溫僖(清穿)、惡龍的低語、[快穿]你們不能在一起!
“真的?” “當(dāng)然,”麥芽的小尾巴頭一次翹得那么高,難得有人羨慕她呢。 “那我明日跟著一道過來?!?/br> 兩個小孩湊在一起說話,好像親姐妹似的,嘴里嘰里咕嚕有說不完的話,臨走時還有點依依不舍。 晏桑枝看得好笑,讓小茶明日再過來一起,把這一家人全給送出去。 屁股還沒坐穩(wěn)呢,桂嬸見門沒關(guān),左右手提著兩筐的東西就過來了,后頭還跟著貴子。 她嗓門很高,才將踏進(jìn)門板,便喊道:“阿梔,你快過來,瞧我給你帶了什么?” 又往前趕緊走了幾大步,把那用蒲筐包著的蟹給放到院子正中央,抹了把汗,貴子也趕緊將肩上抗的一袋子稻谷給卸下,喘了一口粗氣。 “桂嬸,你這是做什么?快拿回去?!?/br> 晏桑枝看著那一堆東西,拒絕的意思很明顯。 桂嬸忙拉住她的手,急忙說,“怎好拿回去,寶哥兒的事在我這里可過不去,你要不拿那就是看不起你嬸子的東西?!?/br> 這些可不要多少銀錢,”她踢了一腳邊上的螃蟹,“這稻蟹是我爹田里養(yǎng)得,多著呢,一文錢都不要,你要是吃著好吃,跟嬸子說,我還給你捕去。還有這稻谷,自家今年收成好,價賤?!?/br> 看到這稻谷,貴子還特意敞開了袋給瞧,谷粒飽滿,癟殼的都少,一下就讓晏桑枝動了心思。 “這價賤,有多賤?” “尋常年景不好,每斗得要六十來文,今年卻只要三十文一斗,你說是不是價賤,這好也好,不好也不好,全靠天公混口飯吃?!?/br> 說起這,桂嬸嘆氣,做農(nóng)家的活著難呦。 三十文一斗,真不算貴了,晏桑枝現(xiàn)下能用的銀錢滿打滿算有三貫多,她心里估摸了一下,能買。盤算好后開口說:“桂嬸,我看這稻谷不錯,想買上三貫的糧,阿公那里能買嗎?” 桂嬸唬了一跳,三貫的糧,就是十石稻谷,有一千多斤。她覺得晏桑枝在說笑,“你別與嬸子玩鬧,買這么多,別說銀錢,就是你們姐弟三人吃上一年也吃不完。” 這自然不能說自己想囤著,晏桑枝腦子轉(zhuǎn)的很快,立馬接上,“這不是我藥房要開了,之后只做藥膳,熬的粥多,外頭的米價甚貴。我只買粳米都要六十來文,可不是不值當(dāng)。還不如一氣多買上一些,也就不用再費這心力了?!?/br> “那也多了些?!?/br> 好說歹說,總叫桂嬸信服,點了頭道:“成,明日我?guī)阋坏廊タ纯矗艉玫?。這些東西你收下,趕緊著吃,不然之后可就不好了?!?/br> 不待她說話,拉上貴子大邁步往外走,跟后面有條狗在攆他們一般。 留下晏桑枝對著這兩筐稻蟹發(fā)愁,蒸著吃太多與藥性有些相沖,她想了許久,不如做道蟹粉豆腐吧。 作者有話說: 大家都喜歡看這樣的劇情?寫的我心里沒底@_@ 蓽撥粥治療脾胃虛弱,心腹冷氣痛,胸腹部有阻礙、發(fā)悶的感覺,不能吃東西。 蓽撥一兩;胡椒一兩;rou桂五錢。——《飲膳正要》 原文把胡椒改成花椒了,胡椒在那個時候太貴了點,因劇情需要,不要被我誤導(dǎo)。 稻蟹就是養(yǎng)在稻田里的蟹,根據(jù)《中華蟹史》的記載,江南等地稻蟹價賤,且有時候還會泛濫成災(zāi)。 感謝在2022-05-29 23:07:03~2022-05-30 23:20:56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yǎng)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yǎng)液的小天使:樂微 4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xù)努力的! 第16章 蟹粉豆腐 ◎蟹殼粥◎ 晏家的鍋上架了竹蒸籠,拳頭大的稻蟹被稻繩捆得嚴(yán)實,底下的柴火燒得正旺,白汽順風(fēng)而上。 再掀開鍋看,原本青皮的蟹早就熟成谷黃色,香氣倒不甚明顯。 做蟹粉豆腐,要將蒸好的稻蟹全都拆開,晏桑枝是拆蟹的好手,亂世里別的谷物不生,可天生天養(yǎng)的活物卻不少。 她手上使勁,只聽得咔的一聲,蟹殼被掀開。露出里面黃澄澄泛著濃香氣的蟹黃,油脂從上頭將欲滴落,屋子里的四人全都齊齊咽了口水。 “阿姐,我想嘗一點點?!?/br> 麥芽趴在灶邊,用手指比了一點點,指甲蓋大小的。 “吃吧,阿春拿兩個,給曹阿叔送過去。不過這稻蟹性寒,不能吃太多?!?/br> 晏桑枝見他們不動,挑出幾個放到他們手上,再把那一竹蒸籠的蟹給搬到木桌上。自己拿筷子沾了點嘗嘗,稻蟹吃的是雜草、綠萍,長得卻是自己的腹膏,尤是雌蟹,豐腴又肥美。鮮得不成。 吃了一只后,她便沒再吃,抬起頭看麥芽和麥冬兩個,麥芽拿了螃蟹卻沒吃,晏桑枝問道:“剛不是還想吃嗎?怎么又不吃了。” “只有一點的時候,我自己吃,”麥芽舉起比她拳頭還大的螃蟹又說,“可我有這么多,我就想跟阿花一起分著吃。” “還有好些呢,我裝上幾個,你拿點過去給阿花她們,在那邊玩也成。麥冬跟著一道去,別坐在這邊幫忙,我自己忙得過來?!?/br> 她拉開椅子起身,拿出個瓷盤來,裝了四只的稻蟹,讓他們兩個出去玩。 麥冬有些猶豫,一步三回頭,最后邁出門檻才說:“阿姐,我過會兒回來?!?/br> “去吧?!?/br> 阿春吃完后回來恰巧看見,感嘆了一句,“哥姐生得懂事?!?/br> 晏桑枝將蟹黃倒在白瓷碗里,聞言不假思索地告訴阿春,“懂事不好?!?/br> 她也不說為何不好,只是自己知道,寧愿他們皮一些,或是哭鬧,也不要被迫挑起重?fù)?dān)。 “是我說錯了,”阿春低頭,轉(zhuǎn)口問,“這堆蟹殼要扔掉嗎?” 既說好要幫忙,便不能含糊。 “不扔,”晏桑枝看了她一眼,又去挑手里的蟹rou,說出口的話很慢,“對自己好些,別老碰冷水。你身上寒氣郁結(jié),月事疼痛難忍,我說的對吧?!?/br> 阿春拆蟹的手頓住,沉默不語,常年浸在冷水里搓洗衣裳和菜蔬,手年年發(fā)瘡,月事疼得死去活來。 她以為自己能忍疼的,可聽到有人知道自己的苦痛,很難言說內(nèi)心的感受。 “教你一道粥,不費什么銀錢,回去做了吃,吃上十日,不要碰冷水,下個月時基本就不會再那般痛,連著吃上一兩個月,就能消?!?/br> 晏桑枝挑完手里最后一點蟹rou,她的話也說完了,站起來走到灶臺邊。 “我不好學(xué)這個的。這是小娘子的手藝,教給我不成的,要不我像他們來瞧病的一樣,給些銀錢?!?/br> 別人越橫,阿春可以豁出去比她還要橫,可若是別人對她好,她便手足無措。 “你要給,就給個五文,多的也不必再說?!?/br> 其實混跡于亂世的幾年,晏桑枝承認(rèn)自己已經(jīng)不夠單純,至少知道如何收買人心。 阿春便不再說了,繼續(xù)給她生火,等生好后靜靜站在一旁看。 晏桑枝把拆開的蟹殼淘洗干凈,直接扔到鍋里,加醋翻炒,不能炒焦,敲成小塊,她全給倒進(jìn)冷水里浸泡一會兒。又移了爐子把水和蟹殼碎倒進(jìn)去煎,煎到水滾起來,放一小勺的米,一點糖,煮熟便成。 “阿春,你看著火,等沸起來掀開再加點水就成?!?/br> “好?!?/br> 晏桑枝心思不算純,也沒去看阿春的神情。反而將挑出來的一碗蟹黃,趁鍋里正熱,舀出一半倒進(jìn)去,再加一勺之前熬好的豬油,炒到油化開,蟹黃油亮,香得愈發(fā)明顯。 這樣炒出來的蟹黃油,可以放得久些,用來拌面和飯都鮮極了,趁熱裝到粗瓷罐里。 時辰已到了晌午,她才把之前先去買來的絹豆腐給切好,放水里焯個片刻,再撈出來就不會有豆腥氣。 豬油滋滋冒泡后,拆好的蟹rou和蟹黃全給放下去,一點姜末,倒水燜煮。水滾后便開放豆腐,澄黃的湯汁越過嫩白的豆腐,再加上一點綠豆粉讓湯濃稠,盛出來時,晏桑枝和阿春大氣都不敢呼,太香了。 麥芽和麥冬玩得盡興回來了,還有段路就喊:“阿姐,好香啊?!?/br> 連把邊上干活的曹師傅都給香得尋味過來。 桌上一盤蟹粉豆腐,一碟小菜,還有蒸熟的麥飯,曹木工和麥冬做了一桌,阿春不好意思地坐下來,她沒吃,只是手里捧著一碗guntang的蟹殼粥。 晏桑枝饞這一口,她給麥芽先舀了勺,再給自己盛,還沒挨到嘴邊,便香得她顧不得燙,直接進(jìn)嘴。 豆腐越燙味道也越好,尤其是沾滿了蟹粉,蟹rou嫩,蟹黃綿密,全附著在豆腐上,鉆到里頭去。她頭一次顧不得咬,進(jìn)了嘴還沒嘗到味就已經(jīng)全給吃了下去。 吃到后頭,拿蟹黃豆腐搗碎,湯汁拌進(jìn)里頭,晏桑枝吃了兩碗的飯,撐得她干了一下午的活計來消食。 以至于晚上都吃不下去什么東西,囫圇燒了碗面,拌點蟹油,一把小菘菜,味道也好得很。 到第二日,起早她就熬了蓽撥粥,余炭溫著,請曹木工照看,把麥冬和麥芽也留在了屋子里。 和阿春一起登上桂嬸的船,她的娘家在江淮城邊上的平村,牛車路遠(yuǎn),坐船甚是方便,不過一刻鐘的時辰。 到了船里,晏桑枝簡單說了下阿春,桂嬸也沒有多問,反倒是還在猶疑,勸說她,“阿梔,嬸子覺著這糧還是少買些,放一年也不好吃是不是。” “嬸子,我心里有數(shù)的。實在要是吃不完,我還能做成東西拿出賣。” 知曉她心意已決,桂嬸也就不再多說什么,而是說到自己孫兒頭上,“真如阿梔你所言,吃了那么多日藕粥,我又給寶哥兒補虛,這段日子我自己睡得舒坦不說,寶哥兒夜里都要驚醒的,現(xiàn)下也沒再醒過?!?/br> “那就不用再吃了,吃些魚蝦菜蔬,不要吃味重的,寶哥兒能熬過今年,日后身子骨就不會再這般了?!?/br> 晏桑枝把看向窗外的眼神收回,語氣淡然地回道,桂嬸也連連應(yīng)是,在短暫的攀談后,便也抵達(dá)了平村。 這個村是種米的大村,才抵了岸,下了船,便是滿目谷黃,稻谷連天。晏桑枝有些驚住,亂世到后頭,地里的東西都少得可憐。如今見了這稻谷,她心里有股難以為外人道的欣喜與苦悶,一時竟怔住了。 還是阿梔過來叫她,“小娘子,我們得過去了?!?/br> “好?!?/br> 她回過神,掩下自己的神色與他們一道過去談米價。 桂嬸他爹是個老實人,難得經(jīng)手這么大的買賣還有不知所措,只會掏一把稻谷給大家看,“今年這米好,你們瞧?!?/br> 晏桑枝自己也隨手抓了一把,確實是極好的,看了幾袋都不錯,當(dāng)即便說就按這樣的備個十石。 “小娘子,老漢勸你先拿兩石回去先,”桂嬸他爹也實誠,“這稻谷才剛收,還沒曬好,拿回去沒多久就要生潮。不如過幾日再來拿,到時候我們村的黑米和糯米也好收了,價便宜。” 晏桑枝心里算這筆賬,如果只收稻米是太多了些,再摻黑米和糯米倒是合適。 “那我?guī)兹蘸笤賮???/br> “五日?!?/br> 她答應(yīng)了,糧食她是要看著給重新裝的,不能有濕氣,到時候拿回去壞了,又不好說什么。 所以請了阿春一起幫忙看。 裝好兩石的糧食,晏桑枝真心想回去,卻被桂嬸和她娘拉住,一定要吃了這頓飯再走,還是特地置辦的一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