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代文后媽我不當了[六零] 第69節(jié)
最后,蘇葵只是說讓她在家里陪她媽說說話就好了,趙芝蘭卻是想著得給蘇葵家什么樣的見面禮。 陸成明一直保持溫和的笑意聽著,他問趙芝蘭:“您何時動身?” 趙芝蘭道:“我想著明天就過去,這小蘇的文章已經(jīng)在推廣了,后續(xù)我也要跟上她的步伐才行?!?/br> 于是,第二天,他們?nèi)艘黄鸬交疖囌舅妥吡粟w芝蘭,清河大隊那邊已經(jīng)得到了消息,保證一定全力配合她。 那領導可是說了,要來一個大畫家,把他們清河大隊畫下來,畫成那種小人書讓全國人民都看見,大隊的人能不積極嗎? 蘇葵還委托趙芝蘭給家里帶了一封信,順便也要給秦曉蘭寄了一些東西回去,她可能短時間都不會回去了。 臨分別時,陸成明對她說:“蘇葵同志,我這段時間可能會在物理系這邊上課,如果在學校有什么困難,你可以來找我。” 看著他始終不變的溫和表情,蘇葵忽然就開了個玩笑:“……也許,我大概不會遇到什么困難?” 果然他恍若完美的表情微微怔住了。 “……是的,我說錯了,希望你不要遇到任何困難。” 蘇葵有些笑意。 * 借著《華夏日報》強大的宣傳力和公信力,短短幾天時間,《清河鄉(xiāng)之變》要出版的消息幾乎傳遍了全國。 九月十三日。 還在早上,各省市縣的新華書店門口已經(jīng)排滿了人,他們之中有些人是從上一本《小草青青》就知道了蘇葵,當時這本書同樣是在全國聞名,成為了不少人喜愛的讀物。 第二部小說大家也在看,誰知道看著看著國家真的出了里面的政策,誰知道看著看著它竟然還登上了權威機關報紙說要出版了? 這樣大的陣仗,就是不知道的,讓人這么一說也知道了。 有些人不知道登報代表什么,只知道它肯定非常好看,這么大的報紙全都在夸,那不得買來看看? 不到一天時間,出版的十萬冊圖書全部售罄。 這部小說之前還在報紙上連載,大家都不知道結局,現(xiàn)在書出來了,又鬧出這么大動靜,誰不好奇??? 《清河鄉(xiāng)之變》前半部分講述了蘇英等人向上級領導提出建議解散公共食堂的事,期間穿插著各種人物的思想碰撞和斗爭,而后半部分,就著重刻畫了食堂解散以后大家的生活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或許是因為蘇葵是當事人,所以有很深的感觸,或許是因為像徐奚年說的那樣,她刻畫人物有進步,更或許是她利用了來自后世的一些寫作技巧,使得前后發(fā)生了強烈的對比—— 在她筆下的清河鄉(xiāng),同以前對比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種菜種地,養(yǎng)雞養(yǎng)鴨,照顧著自家的小豬崽,生活有了奔頭,哪怕生活沒有變得多么富裕,各家各戶卻充滿了歡欣的氣氛。 雖然人吃飯是分開了,但大家的情分卻是更緊密了。不僅沒有爭吵,甚至以前在食堂里經(jīng)常掐尖吵架的幾個竟然都主動將自家東西拿出來互幫互助。 看的人都在點頭,是啊,他們要是和那個清河鄉(xiāng)一樣,也是分到各家各戶做飯,他們也可以自己種菜養(yǎng)豬,那日子也能變得像他們一樣好,他們也不吵架,互幫互助! 跟隨作者的筆觸,他們仿佛看到了這個叫“清河鄉(xiāng)”正在一步步走向更加光明的未來。 看書的人多了,看完了大家有事沒事還會聚在一起談論,沒看過的就坐在那兒聽人說,聽又沒有門檻。 一時間,大街小巷,很快就流傳起了蘇英帶領大隊人提出解散公共食堂的故事,流傳起了清河鄉(xiāng)這個名字,流傳起他們那里現(xiàn)在過的好生活來。 不少人心中都生出了向往,就是不知道到底解散了有啥用處的,旁邊人就直接告訴他,解散了他們就能過上跟清河鄉(xiāng)一樣的好日子! 這下大家懂了,紛紛表示他們也想過好日子!那就散!趕緊散! 連宣傳部下鄉(xiāng)調(diào)研的同志們都感嘆,他們是太低估人民群眾的影響力了。 蘇葵的小說《清河鄉(xiāng)之變》就這樣以一種驚人的速度向每個地方蔓延,慢慢在人們心中引起了對這種好政策的向往。 * 然而事情的發(fā)展總是曲折的,不可能所有人都支持,否則當初他們也不必做什么宣傳工作了。 而且反對的人聲音還不小,因為他們直接在報紙上發(fā)了文章,把焦點放在了《清河鄉(xiāng)之變》上。 讓發(fā)文的是下面的一些領導,他們受以前思想的影響,并不想覺得現(xiàn)在的模式哪里不好,雖然他們領會了上面的意思,但因為是試點階段,正是收集意見反饋的時候,他們就提出了意見。 看得出,《清河鄉(xiāng)之變》正是這次試點的宣傳口,于是重點就放在了這部作品上。 文章被發(fā)在《文學作品報》上,《清河鄉(xiāng)之變》是文學作品,那就從文學作品的角度來分析。 發(fā)文指出,這部小說立足于“解散公共食堂”這個政策來創(chuàng)作,但本身里面的故事并不存在。作者更是以夸張的寫作方式,刻意描繪出了一個未來的生活盛景,這樣的盛景是虛構的,不切實際的,并不具有任何參考意義。 如今,正是這篇文章在各地傳播的時候,很多關注報紙的人就看到了這番言論,有些人覺得這上面分明胡說八道,那么好看的書讓他們挑出一大堆毛病來。 也有人思考了,覺得上面其實說的還是有些道理,畢竟再怎么樣,那也只是一部虛構的小說,里面的內(nèi)容還不知道是真是假,還是別太真情實感的好。 只有一個聲音的時候大部分人都跟著走,但只要一個不同的聲音出來,大家就會有所偏向,如果讓他一直發(fā)酵,倒向他的還會越來越多。 蘇葵被宣傳部的同志叫過去的時候,正聽說了這件事。 他們叫她過來當然不是因為這件事,而是告訴她,文學出版社已經(jīng)核算好了她本次寫作的稿酬,叫她來是給稿費的。 這次的作品是按照最高稿酬來算,千字十五,基本稿酬加印數(shù)稿酬總共五千四百元。 這只是文學出版社這邊給她的,這篇文章還被發(fā)在《六月》上,等待連載結束,她還有三千元。 她的上一部作品《小草青青》同樣是連載加出版,得到了四千多元,扣除后來修房子的二百四十元,給學校捐款的五百元,還有她自己買了各種東西的錢,還剩三千多。 再加上這次給的稿費她的收入已經(jīng)超過了一萬! 萬元戶! 這個時代甚至還沒有這個說法,就是在七八十年代擁有這么多錢都能被人叫做富豪,何況她這是在五六十年代! 這下蘇葵是真的一下躍入真正的高薪階層,最典型的就是,這錢已經(jīng)可以買一座四合院了,還是最好地段的,能和政府部門比鄰的那種。 連宣傳部的同志都跟她開玩笑,問她拿著這么多錢是不是打算在京城買四合院? 因為據(jù)他們了解,大部分作家拿了稿費都在京城買了四合院。 蘇葵手里拿著這張支票,卻有了一點新的想法。 她問起剛才聽到的《文學作品報》上面說了什么,她這幾天沒有關注這個。 眼前這人雖然是作者,但她畢竟年紀小,宣傳部的楚干事有點怕這些批評她承受不住。 “是有人在上面批評我的文章吧?”蘇葵笑道,“文章寫出來就是讓人看的,有不同的意見很正常,我的每一篇文章都經(jīng)受過批評?!?/br> 看她她豁達的心態(tài),楚干事都有些佩服了,難得她小小年紀站在這樣的位置還處變不驚,也難怪取得這樣的成就了。 他跟蘇葵說了最近關于這篇發(fā)文的事,他們也有些苦惱:“目前只有這一個聲音……” 蘇葵微笑:“那就讓不同的聲音出現(xiàn)?!?/br> * 這一天,華國作家協(xié)會接到了宣傳部同志發(fā)來的一個請求,他們提到,目前報紙上對于《清河鄉(xiāng)之變》的批評正引起了大家廣泛的關注,他們需要不同的聲音來探討,請他們發(fā)聲。 這不巧了嗎? 作協(xié)的幾位成員都是知道蘇葵的,何況這件事這么大,他們一直都在關注,同樣看到了那篇文章。 徐奚年雖然不太看好蘇葵一直用這樣的寫作方式創(chuàng)作,但對于文章的積極意義還是比較認可的,在寓教于樂方面他們確實比不過她。 那篇文章若是有理有據(jù)就罷了,畢竟他曾經(jīng)也批評過蘇葵的文章,但它明顯不是??!甚至根本不是從什么文學的角度分析探討,而是直接從根本上否定了它,認為虛構的沒有價值。 徐奚年當然不認同這種觀點,他正準備寫文章駁斥這種觀點,誰知宣傳部的同志就找上門來了。 徐奚年立馬將之前沒來得及發(fā)表的評論文章先發(fā)表,隨后就開始繼續(xù)寫文章駁斥他。 于是,一場對于蘇葵作品的論爭又開始了。 作協(xié)的大家都收到了消息,但誰也沒有徐奚年快。 很快,《文評報》發(fā)表評論文章。 ——淺談《清河鄉(xiāng)之變》的藝術特點 這篇文章就是他之前寫的,里面主要談到了小說中塑造的幾個人物,形象豐滿,性格鮮明。并且通過對這些人物的描寫中體現(xiàn)了淳樸厚重的鄉(xiāng)村風貌。 并且他還多寫了一段,指出它目前取得了哪些成就,確實成為了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作品,不論是在文學藝術上還是對現(xiàn)實的借鑒意義上,都是非常具有價值的。 隨后,一篇名叫《一場文藝的盛宴,一場歷史的變遷》的文章也在《文學周刊》上發(fā)表。 發(fā)文指出,《清河鄉(xiāng)之變》這部小說,立足于正在試點的政策,從當?shù)孛袂槌霭l(fā),深刻反映人們在這個歷史進程下的變遷,同樣深刻剖析了這種進程下人民的心態(tài)和情感變化,對當下以及未來都是有明顯借鑒意義的。 不止他們,作協(xié)的幾位紛紛開始發(fā)文。 《虛構的作品是否具有價值?——“清河鄉(xiāng)之變”價值談》 《文學批評應該從作品本身出發(fā)》 《藝術性創(chuàng)作手法在文章中的意義》 一篇篇文章被發(fā)表在各種報刊上,瞬間打亂了被一種聲音壟斷的局面。然而后面出現(xiàn)的幾種聲音,幾乎都是從不同角度分析并且肯定了《清河鄉(xiāng)之變》的價值。 關鍵是,他們都還不是普通人,作協(xié)成員,知名作家,語文課本上出現(xiàn)的名人,他們出手,每一篇都是專業(yè)的分析。 如果說報紙的推廣是在政治上抬高作品地位,那么這些作家的先后發(fā)文,則是在文學藝術上肯定了這部作品的地位。 不得不說,通過他們的爭論,使得這部作品更加出名,從上至下,又從下至上,蔓延到每個人跟前。 連京大的學生都聽聞了這個消息。 今天來給他們上現(xiàn)代文學課的陸子光教授就談到了這件事。 蘇葵為什么知道?因為她也坐在這里。 她的英文系的免修已經(jīng)辦理下來了,但蘇葵并不是全然不去,有時候幾位教授也會過問她目前的學習情況,蘇葵只說她現(xiàn)在暫時還在整理一些資料,接下來可能會去西語系學習或者去中文系旁聽。 今天就是她第一次到中文系來。她是知道今天有陸子光的課特意過來聽的。 她來的時候坐在最后,并不引人注意,只有幾個同學看了她一眼。 中文系分為文學、語言兩個專業(yè),加上今年剛添上的古典文獻學,一共三個專業(yè),大部分課程都是相同的。 這個時候中文系的課程還不像后世一樣多,受于之前的影響,有些課程被裁撤,但不變的就有古代文學、現(xiàn)代文學、文藝理論等,幾個專業(yè)很多時候都在一起上課。 講臺上,陸子光正說道:“你們對《清河鄉(xiāng)之變》有什么看法?” 很快,就有同學站起來回答,不同于英語系大家沒怎么學口語不敢開口,中文系的學生非常勇于治學問。 “……《清河鄉(xiāng)之變》應當是一部農(nóng)村題材的小說,以解散公共食堂為題材,體現(xiàn)了這個進程中人民的需求和斗爭?!?/br> “我認為這并不是一部單純的農(nóng)村小說,它立足的不是過去的運動政策,而是還沒有推廣開來的政策。就像之前報紙上說的那樣,它對現(xiàn)實是有借鑒意義的。” “如果只是一處試點加一部虛構小說的話,恐怕借鑒意義不足……” “這個問題不就是宋萬章先生他們談論過的嗎?虛擬的作品當然是有價值的,不然難道只有紀實文學才能存在嗎?” “……《清河鄉(xiāng)之變》在全國各地區(qū)流傳,它之所以受到這么多人的喜愛,雖然得益于政策的宣傳,但作品本身的思想情感才是最重要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