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進年代后娘文我罷演了 第28節(jié)
本來小滿退親了,若是能找一個人,趙小芳也高興,可這個沈問青是首都來的知青,家里長輩有當軍官的。以對方的能耐,指不定什么時候就回去了,到時候小滿要怎么辦? 姜小滿根本沒想過這事,她現(xiàn)在心里就只想著賺錢,把自己和姜云堂的身體補好,開春送云堂去讀書,便道:“道聽途說,當不得真。我和沈知青、趙知青就是純潔的同志關系?!?/br> 趙小芳打量了姜小滿一眼,見她提到沈問青的時候,神情并沒有什么異樣,暗地里松了一口氣,“那最好。你可千萬不要犯傻,他們都是首都來的知青,見過大場面,又都有能耐,家里也不會同意他們在鄉(xiāng)下娶媳婦的?!?/br> 看著眼前的好友,趙小芳心里就嘆息。 在她心里,小滿很優(yōu)秀,長得好看不說,還賊能干。上的廳堂,入得廚房,足以配得上任何一個小伙子??蛇@個年代對女人真的太不公平了。不能生養(yǎng)孩子,就否定了一個女人的一切。 這兩個知青出類拔萃,她怕姜小滿這個傻丫頭愛上對方,受傷。 趙小芳正打算再說兩句,就聽到大門外姜云堂的聲音,打斷了她的思路。 姜小滿打算起身,被趙小芳攔住了。 “小滿,你繼續(xù)忙,我去開門?!壁w小芳說著把手里的板栗放下,手在圍裙上擦了擦,過去開門。 開門一看,趙小芳樂了,“我還以為是老鷹山的黑猴子下山了,原來是云堂。你這是跑哪去了,怎么弄這么臟?” 姜云堂滿臉笑容地走進來,手上抱著一個大大的瓦罐,喊了聲小芳姐,就迫不及待地拿這瓦罐給她們炫耀:“姐,小芳姐,你們看?!?/br> 他獻寶似的把瓦罐遞過去。 趙小芳過去一看,背脊一麻,密密麻麻全是蜈蚣,“你可真厲害,這個季節(jié)居然抓了這么多蜈蚣?!?/br> 姜云堂小臉上都是驕傲,請求的看著姜小滿。 “姐,等這批蜈蚣曬干了,你帶我去一趟公社好不好?” 姜小滿知道他想去賣蜈蚣,摸摸他的腦袋,“沒問題。” 姜云堂高興地手舞足蹈,忙著去找小竹簽曬蜈蚣,又忍不住去看了眼存干蜈蚣的罐子,里面滿滿當當都是蜈蚣。 等賣掉這些蜈蚣,他要給jiejie買一個最好看的發(fā)夾,還要帶jiejie去國營飯店吃長壽面。 曬干蜈蚣,姜云堂把手洗干凈,又過來幫忙剝板栗。等板栗剝的差不多,姜小滿就去廚房做板栗餅,留趙小芳和姜云堂剝板栗。 天色漸漸暗下來,地里上工的人都陸陸續(xù)續(xù)到曬谷場記今天的工分。 因為趕時間,姜小滿晚上做的簡單,雞蛋面加上上次鹵的豬下水,怕露餡,特地讓姜云堂送到知青點。 有了票決和錢,姜家現(xiàn)在的伙食比之前好了很多。她是變著花樣地給自己和姜云堂補身體。之前那些年遺留下來的毛病,都陸陸續(xù)續(xù)有了緩解。 晚上趙小芳沒回去,在姜小滿家住。 姜云堂被拉去休息。 兩大人一個弄餡料,一個負責做餅子烙餅子。要不是昨天烙餅子,沈問青和趙前進幫著弄了不少的木頭木炭,這會兒指不定更忙亂。 即使這樣,她們依然忙到凌晨三點才忙完,休息兩三個小時,又起來裝板栗餅。 下面放稻草,鋪上一層牛皮紙,一個一個疊起來。之前做的板栗餅加上新做的板栗餅,滿滿裝了好幾個籮筐。 做完這些,天邊已經露出一抹魚肚白。 趙小芳干活少,這會兒累的不行,姜小滿也不差多,腰都快直不起來了。 不過,她身體好很多,比趙小芳能撐些。 昨天回來,姜小滿找姜有根借了個橫河筏子,從后門出去,直接就是支流,能省不少力氣。 她先過去看了看橫河筏子,才回來幫籮筐。 趙小芳困得不行,等姜小滿的功夫都快要睡著了,姜小滿回來搖了搖頭,打起精神,“天快亮了,我們得快點。不然人多了,打眼。” 姜小滿見她累的站著都只點頭,忙道:“小芳,你先進屋睡,剩下我來搬?!?/br> 這些籮筐雖然重,但她用扁擔挑著多走幾趟就挑完了。 趙小芳打了個哈欠,瞪了她一眼道:“你說什么傻話,一起弄?!?/br> 正說著,院門被推開了。 沈問青和姜小滿四目相對。 “那個……呃……”姜小滿尷尬地扒了扒頭發(fā),看了一眼院子里的籮筐,不知道該如何解釋。昨天才保證不投機倒把,今天就被抓了個現(xiàn)行。 沈問青看看籮筐,又看了一眼后院的大門,“這些是要搬到橫河筏子上嗎?” 姜小滿下意識點了點頭。 沈問青二話不說,捋起袖子就開始挑籮筐。 對姜小滿和趙小芳來說,有點重的籮筐,在他手下就像沒有重量一樣,輕輕松松就挑起來了。 在姜小滿還沒反應過來,沈問青都把籮筐挑好放到了橫河筏子上,掉轉頭回來挑第二旦。 姜小滿回過神來,想要幫忙,被沈問青阻止。 “我來挑就行了?!闭f著便不理會兩人,繼續(xù)挑籮筐。 他一聲腱子rou,質地貼身的的確良貼在腹部,顯露出八塊結實的腹肌。 趙小芳站在一旁默默打量沈問青。 俊朗堅毅的五官,配上金邊眼鏡,斯文又不缺乏陽剛之氣。這氣質,這身材,簡直甩齊文彬八十條街真不是假話。 她之前還擔心是小滿剃頭挑子一頭熱,看上人家知青了?,F(xiàn)在看來,分明就是這知青對小滿有意思。 從剛才的交流來看,沈問青為人不錯,是個有主見和擔當?shù)?,對小滿也是真心,倒也不失為一個好對象。 就是不知道他對小滿的情況了不了解,以后又是怎么個打算。 姜小滿忙著幫沈問青控制橫河筏子,防止筏子搖晃。沈問青則負責把籮筐挑到江邊,一個個搬到筏子上。 兩人配合默契,完全像老夫老妻。 沈問青看姜小滿的眼神充滿了寵溺和縱容,趙小芳又看了看姜小滿,完全沒那個意思。 她算是看明白了,感情是這知青剃頭挑子一頭熱看上了小滿,小滿這丫頭完全沒開竅。 她不擔心了,該擔心的是這知青。 姜小滿趕著去交貨,沈問青跟著去幫忙,兩人帶上斗笠,穿著蓑衣,把全身上下遮得嚴嚴實實才出發(fā)。 趙小芳識趣地沒跟過去,留在家里給姜云堂做早飯。 到了約定地點,站在那的是另外一個年輕人。 那人看到姜小滿他們,忙解釋:“我是他侄兒,老叔家里老母親病了,怕你等得及,就讓我來了。這是竹簽腰牌?!?/br> 竹簽腰牌是交貨印記。 姜小滿接過竹簽腰牌和自己的對比了一下,確認沒問題,才讓對方搬東西。 “一共七個籮筐,每個里面有兩百多個,一共一千四百個板栗餅。” 對方也不清點,大致看了下,就把錢和票給姜小滿了,“老叔說了,你的人品信得過。這是七十塊錢和十市斤糧票?!?/br> 姜小滿笑著接過錢和票,數(shù)了數(shù)沒問題,和對方說了一聲,就和沈問青往回趕。 霜降過后,青苗大隊又開始忙碌起來。近山的茶籽要采摘了。上次分組效果不錯。大隊長姜有根這次就沒重新分了,延續(xù)上次的。 經過這些天的修養(yǎng),大黑的傷勢好的差不多了,這次出來,非要跟過來。 一到了茶山就不知道和姜云堂跑的哪去了,沒多久,大黑竟然叼了一只又肥又大的兔子回來。 顧大嬸笑著道:“這兔子滿打滿算得有五六斤吧,這么肥?!?/br> 姜小滿也很高興,把兔子放到背篼里,摸了摸大黑的腦袋,讓它去玩。 李超英已經快幾個月沒吃過rou了,看到這么大的兔子,心里那叫一個不是滋味。 大黑這條老狗真是養(yǎng)不熟,養(yǎng)了它那么久,也沒見它叼幾只兔子回來。這剛換了主人,就抓到這么大一頭兔子。 李超英一家看姜小滿就更不順眼了,忍不住說酸話,“這狗就是養(yǎng)不熟,養(yǎng)了十多年,還不如別人養(yǎng)一個月?!?/br> 姜小滿還沒說話,顧大嬸聽不下去了,“孫大腳你這話我就不愛聽了,敢情以前大黑抓的山雞都喂了豬。豬吃了還知道長點rou,這人吃了,還不記好。小滿,別理會他們,有些人就知道酸,也不知道上輩子是不是檸檬變的?!?/br> 周圍采茶籽的人都是一陣哄笑,孫大腳臉色很難看。 她只要一說姜小滿,其他人都幫忙說話,她一張嘴說不過十張嘴,氣的都要吐血了。 打茶籽的時候,到了晌午,李超英見周圍的人忙著吃午飯,朝李超英、孫大腳、李禿子使了個眼色。 李禿子和孫大腳負責望風,李進步和李超英兩人偷偷“打亂山”,專門挑那些結果多的矮茶樹采摘,偷偷摸摸故意留幾棵樹不摘不說,還把竹籠里的茶籽悄悄倒在草叢里藏起來。 第一天第二天還稍微有些克制,第三天見沒人發(fā)現(xiàn),李進步一家膽子大了不少,采摘的茶籽大半都被他們藏起來了。 近處的茶山搶收了快三天才收完,隊員們都累翻了。茶籽采摘完要放到保管室,姜有根見太陽西下,就放大家回去了。 姜小滿回到家,洗了個澡,換了身粗布衣衫,就往老鷹山上走。 明天是她生日,她想做點好吃的,昨晚就去下了蝦籠。明天早上要喂羊還要帶姜云堂去公社,她怕時間來不及,就打算現(xiàn)在過去拿。 路過茶山,遠遠看到李超英李進步兄妹的身影,兩人背著背篼,看樣子是剛從山上下來。 李進步和李超英也沒料到會碰到姜小滿,臉上有些慌張,從旁邊田壟上走了。 姜小滿見他們背篼里都是豬草,也沒在意,繼續(xù)走自己的。 到了晚上,大隊辦的人統(tǒng)計茶籽數(shù)量,保管員茶籽發(fā)現(xiàn)數(shù)量和往年差的太多,立刻叫來了姜有根等人。 姜有根點了一遍,又遞給姜有福。 姜有福一對比三天的數(shù)據,立馬拍著大腿道:“肯定是有人偷了?!?/br> 當下幾個大隊辦的干部一商量,決定來個突擊檢查。 姜有根吧嗒了一口煙,“有福,讓李全國帶上民兵隊的人,到曬谷場等我,注意不要走漏風聲。” 李全國正在屋里睡大覺,他是民兵隊長,晚上要值班,被姜有福叫到曬谷場的時候才知道要搞突擊檢查,頓時有點著急,找借口想回去。 “隊長,我想起家里的鍋里還煮著飯,火還沒熄,我先回去一趟?!?/br> 說著就要跑,被姜有福他們按住。 姜有福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老子出來的時候幫你看過了,灶臺里沒火。” 李全國訕訕,“那……那應該是我記錯了。” 他那點小心思,姜有根都清楚,掃了那幾個臉色異樣的民兵一眼,警告道:“誰要是走漏了風聲,別怪我不給臉面。姜有福,王解放,你們帶一隊人,現(xiàn)在兵分三路,一家一家給我檢查,只要有茶籽的,一律沒收?!?/br> 李全國和那幾個民兵面露苦色,嘆了口氣。 三隊人馬借著月色,挨家挨戶,翻箱倒柜的查。青苗生產大隊一百多戶人家,竟然搜索出來足足十多籮筐的茶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