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殿下少年時(重生) 第61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我超喜歡你、反派大佬求我不要生下他、旖旎熱帶魚、被厭棄的白月光、星門、不見上仙三百年、紅豆H(正文完結(jié))、總裁如膠似漆:嬌妻哪里逃?、開局一塊地:我在異界搞基建、我在民國搞潛伏[穿書]
李弗襄的憔悴rou眼可見。 別說皇帝了, 就連群臣見了都暗暗心驚。 心驚之余,還別有一番滋味——他們這位五殿下,性情倒真是能忍啊。 此一戰(zhàn)之后,誰還敢說他是庸才不堪大用。 李弗襄答應(yīng)了高悅行不再用藥,但是上一次的藥勁不足以支撐到他回京,身體嘗到甜頭上了癮,哪有那么容易棄之。 他不能在歸京之日,群臣面前露出狼狽的一面。 于是,趁高悅行不在身邊,他心里悄悄告了罪,還是服了藥。 皇帝眼睛一直定在李弗襄的身上。 李弗襄在城外叩頭,皇帝迎下了城墻,扶著他的肩膀:“回來就好?!?/br> 封王的旨意,一通宣讀。 皇帝問他還想要什么賞賜。 李弗襄當著群臣的面,直言道,想娶親,請皇帝賜婚。 群臣嘩然,尤其是高景,藏在人群中臉色陰得能擰出水來。 皇帝及時打住這個問題,一旁的內(nèi)侍站出來歌功頌德,勉強先把這件事糊弄了過去。 但是襄王殿下得勝歸來要娶親的事情,還是傳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為人所津津樂道,畢竟那天全城空巷,大家都去瞧熱鬧了。 大軍回京后不得歇,尤其是主帥,不僅要述職,而且還有慶功宴等著。 李弗襄此前一直居住在皇帝的乾清宮,此番回京,王府沒建好,依然也住在原處。 皇帝處理完政務(wù),回乾清宮一看,李弗襄早睡得日夜顛倒了。 他的藥效快過了,身體的頹態(tài)也逐漸顯露了出來。 皇帝召來了鄭千業(yè),與他商議,打算再請藥谷圣手前來診治。 此事其實不必皇帝cao心,高悅行回到藥谷,便求見谷主,為了那遭瘟的藥,請谷主指點一二。 谷主點評,年輕人真是不知輕重。 高悅行低頭替李弗襄領(lǐng)了教訓。 幾日后,谷主便帶著藥奴,以及高悅行和她的行李,啟程準備進京城走一趟。 高悅行路上想到了家中的父母兄姊,有一種淺淡的哀情,許是近鄉(xiāng)情怯,她真的好多年,沒回過家了。 當年谷主說的沒錯,她終究還是要回到京城,那里有她的父母兄弟,有她的愛人,她五年前從那里受傷逃離,不是結(jié)束,而是開始,她早就身處在漩渦中心了,她羽翼豐滿,她注定要回到她的戰(zhàn)場上去。 皇帝的后宮這些年沒有任何動靜,當年害她的兇手是找出來了,兩個粗使的宮女,但是她們身后的人藏得很深,至今沒有明確的證據(jù),能將其定罪。 其實那件事很不巧,高悅行撞破她們秘密的同時,奚衡正好在敘州端掉了溫親王準備造反的私兵。 后宮的女人成不了氣候,若想干成大事,須得有人里應(yīng)外合。 溫親王便是她們“外合”的援兵。 等溫親王連根端了,她們自然孤立無援,安靜地夾起尾巴做人。 所以這些年,她們再也沒漏過馬腳。 高悅行的信比人先行一步,傳回了府里,高景把信壓下了,高悅行回家那日,被家中的小廝,從角門引著,進入了高景的書房。 高悅行便知道要壞,進門頭也不抬,先下跪請罪。 高景負手站在她面前,嚴肅道:“抬頭,讓爹看看?!?/br> 高悅行知曉自己父親的喜怒不形于色,于是不敢掉以輕心,小心應(yīng)對,父親說什么是什么,老實抬頭:“父親。” 高景打量了她很久,才別開目光:“為父還以為,一別五年,要迎回一位女將軍呢?!?/br> 高悅行:“父親抬舉了,女兒資質(zhì)淺薄,不堪大用。” 高景:“你當真有此打算?” 高悅行:“女兒不敢,唯想想而已?!?/br> 她那早就準備好的家書,到底是沒能瞞過父親的眼睛,不過也是意料之中,高悅行知道自己父親心細如發(fā),是不會將她那撇腳的手段放在眼里的。 高景低頭看了她很久很久,目光和語氣才一并軟下來:“快起來吧?!?/br> 高悅行:“女兒不孝?!?/br> 高景不忍苛責:“你從小便與同齡的孩子不同,爹爹確實曾替你揪心,但也深知,你心中的痛楚是你這個年紀不該承受的。這些年,也苦了你啊。” 高悅行愣了愣,終于想開了。 是啊,明明是血溶于水的骨血,怎么他們父女之間,還要隔著一層紗說話呢。 高悅行在自己的房間里沐浴熏香,洗去了一身的風塵,對鏡點了妝,高夫人才終于得到消息,帶著長女和幼子匆匆趕來。 ——“我的乖兒!” 高夫人扶著門,便覺雙腿發(fā)軟,眼淚滾了下來。 高悅行急忙上前扶住母親:“娘?!?/br> 高夫人摸摸她的臉:“長大了,怎么樣,身體養(yǎng)好了嗎,在藥谷吃沒吃苦?!彼龍?zhí)起女兒的雙手,卻摸到了手指上的薄繭,更是難過得情難自已。 高悅行安撫母親便花費了半天的時間。 直到午膳方停。 高夫人拉著她不停地問左問右,高悅行極有耐心地一一回答。高夫人總算相信女兒這些年過的不錯,身體也漸漸養(yǎng)好了,才將心放回肚子里。 高悅行瞧見長姐高悅憫,問:“聽說jiejie在議親了?” 高悅憫臉上一紅,用帕子遮了臉,不說話。 高悅行知道長姐已經(jīng)和去歲的狀元郎結(jié)定了姻緣,婚事是高景選的,高景疼愛女兒,在人選上當然花費了一番功夫。那位狀元郎也沒有辜負高景的信任,很疼長姐。 高悅行只想打聽打聽:“長姐見到對方人了?可還滿意?” 高悅憫無奈:“你怎么回來就打聽這些,一個姑娘家,也不害羞。” 所有人都理所應(yīng)當?shù)挠X得高悅行是個未及笄的小姑娘,只有高悅行自己心里清楚,她不是。 罷了,不問就不問吧。 高悅行的目光又轉(zhuǎn)向掛在母親腿上的一個小團子。 那是她的親弟,今年有四歲了,長得就像一個團子,他對這個jiejie很陌生,也不愛親近,高悅行沖他一伸手,他便躲開了,而且眼神里還有些怕。 高夫人溫柔地勸哄他。 高悅行道不必勉強。 據(jù)說孩子有靈,她是從西境回來的人,沾了一身的殺伐之氣,小孩子不愛親近她很正常。 感情還是慢慢培養(yǎng)的好。 高悅行回家才呆了不到兩天,宮里便來了賢妃娘娘的口諭,邀高悅行進宮坐坐。 賢妃娘娘等閑是不會和高悅行有交集的,說是賢妃娘娘相見,實則是皇帝想見,要么就是李弗襄想見。 高悅行進了高府的大院,眼睛和耳朵就等于被砍掉了一半。 她遲了兩天才知道,近日朝堂上不太平。 李弗襄滅了狐胡,得勝歸來,賞賜不必說,皇帝從不吝嗇,但是一陣繁花迷人眼后,出現(xiàn)了一些不同的聲音。 有朝臣參了襄王殿下一本,說他孤軍深入胡茶海的行為過于任性,實乃不服軍令,功過不能混為一談,理應(yīng)賞罰分明。 關(guān)鍵是這樣認為的還不止一個,幾乎占了小半個朝堂。 大朝會上已經(jīng)連續(xù)爭辯了兩日,大家都在等皇帝的一個決斷。 李弗襄是皇帝捧在心頭的寶貝疙瘩,誰人不知誰人不曉,可偏偏有人要去觸這個逆鱗,不難推測,是他們想要把李弗襄推上風口浪尖。 試問一個皇子再受寵,能否無視國之法紀,違反軍法也不必處置。 李弗襄從胡茶海帶回來的三千騎被編成了驍騎營,這幾天,鄭家軍里也快鬧翻了,他們這些武夫可不管那些陰謀的花花腸子,他們只知道,襄王立了戰(zhàn)功回來,卻要被人以軍法處置,簡直滑稽。 只是礙于鄭千業(yè)一直沒說話,所以他們也都壓抑著不滿。 皇帝任由朝上的人爭吵了幾天,才下了一道圣旨——襄王不服軍令,罰禁足一年,罰俸一年。 禁足一年? 在哪禁? 襄王府尚未建好,襄王此時仍居在宮中,既要禁足,那便是禁在皇宮里了。 罰俸一年,無關(guān)痛癢。 但畢竟也是罰了,大家也只好漸漸消停了下去。 高悅行進宮的時候,正是李弗襄被罰禁足的第一天。 本該被禁足的人,正在皇宮的演武場上溜達。 高悅行一踏進宮門,便立即被小內(nèi)侍接到了他面前,果然,什么賢妃的口諭,都是一道幌子罷了。 高悅行見他身子還沒養(yǎng)回來,但是精神和氣色已經(jīng)好了不少。 她見他的第一件事便是切脈。 李弗襄由著她擺弄,說:“我真的有聽話,那藥被我扔了?!?/br> 高悅行有些不信服:“真的?” 李弗襄:“真的,以后再也不會用了?!?/br> 高悅行驕矜道:“這還差不多?!?/br> 李弗襄的禁足相當于被皇帝關(guān)起來養(yǎng)傷,高悅行也覺得禁得正好。 李弗襄領(lǐng)著她去看馬,說:“當初約好的,我們一人一匹小馬,給你的那匹,我一直留著?!?/br> 不是從御馬司里挑的,而是鄭千業(yè)后來又送進宮的小紅馬。 這些年過去了,小馬也不小了。 它的脾氣稍微烈一些,不認得高悅行,打了個鼻響,不肯正眼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