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之一劇透 第67節(jié)
宋文述有些擔憂,如果在地方設立學校,同時又在學校中進行選官考試,等于是把授官之權完全下放,中樞根本無法監(jiān)督。 溫晏然點頭:“只是東地紛亂,才暫行此策,等待來日戰(zhàn)事平定,那考試之地,自然要改回到建平?!?/br> 宋文述行了一禮:“既然如此,老臣當奉命行事?!?/br> 溫晏然看了宋文述一眼,笑:“如此,便有勞宋卿。” 其實大周本來就有考試授官的制度,比如京中太學,然而只是單純考試,并不能真正打破階級壁壘——寒門出身之人,家中根本沒有用來讀書的錢財跟門路,所以早在厲帝一朝以前,考試制度便漸漸被虛置。 真的想要引入新鮮血液,還得從教育資源的普及著手,只要學習成本能夠降低,參與其中的人就會變多。 溫晏然知道這種做法是推進朝代進步的正途,然而但凡變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反而會引發(fā)大量的爭端,她如果花大力氣折騰這些事情,在朝中真正有識之士眼里,就是“皇帝在為國家努力”,等發(fā)現(xiàn)這些措施功在千秋害在當代時,便已經來之不及。 溫晏然想,為了成為一個合格的昏君,她一定要想辦法團結所有力量為己用,不但要收攬jian臣為自己奔走,也要讓忠臣參與到其中。 在她與大臣議事的時候,沉寂已久的游戲面板再度震動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復平靜。 溫晏然順手打開,瞥了一眼—— [系統(tǒng): 玩家達成成就[▇▇▇▇],祝您游戲愉快。] 黑框還是原來的黑框,不過就在溫晏然打算關掉消息的時候,面板突然發(fā)生了閃屏情況,一堆亂碼從溫晏然眼前倏然飄過,她盡力分辨,也只勉勉強強從中看到了“高”跟“遠”兩個字。 “……” 所以是什么高什么遠? 溫晏然略一思忖便反應過來,那個詞匯肯定是“好高騖遠”,一個非常符合昏君氣質的成就。 她想,雖然《昏君攻略》的面板平時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卻總會在某些時刻跳出來,鼓勵自己沿著當前的路線繼續(xù)堅定地往下走。 由于屬于明君系列的許多詞匯跟功能都被屏蔽,縱然系統(tǒng)有心替玩家答疑解惑,奈何東部叛軍節(jié)節(jié)敗退,自身能量不足,實在沒辦法做出更多的提示:被屏蔽的四個字,其實是“高瞻遠矚”。 第106章 確定了工作方向后,就可以開始研究具體步驟。 因為穿越前工作經歷的影響,溫晏然其實比較喜歡親自去抓各個方案的細節(jié),因為身邊常侍經常諫言,勸她勞逸結合,才更多地將任務下放給臣子。 既然是教育方面的問題,溫晏然就把事情丟給了太學的祭酒,又命令各部協(xié)同處置。 太學祭酒摸魚了一輩子,完全沒想到自己還有被天子委以如此重任的一天,一時間戰(zhàn)戰(zhàn)兢兢,各部雖然事務繁忙,然而此事乃是皇帝親自下命,無論如何也要盡力而為,當然按時代風氣而言,也不是沒有可商榷的余地,不過既然是可商榷,自然也可以不商榷,兩廂對比,他們沒怎么猶豫地就選擇了從心而為。 部臺中,幾個品階不高的值勤小官揉了揉酸痛的腰,有人感慨:“昔日先帝在位時,在下曾經希望天子能多多勤于政務……” 話未說完,出于對皇族的尊敬,小官省掉了后頭的話,但其他人卻都已經明了這位同僚的意思——天桴宮選人如此之準,那天命或許也是存在,既然天命可能是存在的,那平時最好還是別祈禱得過于用心,不然老天很可能幫你過度完成心愿。 他們完成手頭的工作后,仔細檢查了一下自己奏報的詞句,確認無誤后,才正式謄抄了一份,然后將之分裝妥當,等待被呈至天子眼前。 不是這些人格外小心,實在是新帝的習慣與以往的皇帝相比,大有不同,當然這里的參照系指的倒不是厲帝本人,畢竟部臺中所有老臣都知道,那位陛下根本就不太親自看奏折。 朝臣們并不清楚,作為一個穿越人士,溫晏然把自己原來的工作習慣帶了過來,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都知道,新帝對奏折文書等事物有著獨樹一幟的要求,臣子在寫奏折時,用詞盡量簡潔明了,還要加上句讀,文書中所列數(shù)據(jù)要寫清出引用來源,而這份文件一路經過了哪些人,哪些部門之手,也要一一留檔并標記清楚,以便后核查——要不是人人都曉得陛下登基之前,一直毫無存在感地待在桐臺內,幾乎以為她是某個積年的老吏。 溫晏然不打算隱瞞自己的做事偏好,而隨著天子威儀日重,許多臣子縱然覺得皇帝行事缺乏士人風度,也只能改變自己去迎合君主。 這些小事傳之于外后,北邊那邊頗有些議論,以張并山為首的幕僚們據(jù)此得出了兩個結論,第一是如今建平的政務當真是皇帝本人在處置,畢竟不管是袁言時宋文述還是溫驚梅,都比較喜歡辭藻出色的文章,其二則是天子確如傳言中那樣,沒怎么讀過書。 ——張并山之所以能夠受到溫鴻的信賴,當然不是因為他在關鍵問題上每猜必不中,而是因為他總能在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上得出能夠被驗證的正確答案。 考試的計劃已經大致定好,溫晏然又召了臣子來詢問,看看除了官學之外,能不能再在各鄉(xiāng)縣之間設立一個鄉(xiāng)學,于農閑時節(jié)教人讀書識字。 如果說官學面對的是廣大讀書人,那么鄉(xiāng)學面對的就是平民黔首,一群既無家世,也無錢財,連活著都很艱難的人。 宋文述:“陛下心懷萬民,乃是社稷之幸,而然此事或許有些為難,對百姓而言,讀一書或許不如食一餐,縱然陛下有心教化,只怕他們也不愿遵命?!?/br> ——其實宋文述還有旁的顧慮,他年輕時也曾經外放過,知道對于鄉(xiāng)間黎庶而言,農閑時節(jié)就算不用種地,把時間用來做點手工活也是可以的,哪里有真正的閑時呢?真要如此推行,只怕下頭的官吏會為了應付檢查,隨便弄點人過來充塞其中,天長日久,說不定會成為另一種意義上的勞役。 宋文述考慮得其實很周全,然而君臣奏對時,如果做下屬那一方的措辭過于含蓄,就會給領導留下太多的解讀空間, 溫晏然順著忠臣的表面思路想了想,覺得既然光讀書缺乏誘惑力,就再增加一點甜頭。 “鄉(xiāng)學中每日供應一餐,平日里可以多教農書技藝。” 既然對讀書識字沒有渴求,那就來點實際的。 “其中成績優(yōu)秀者,可以推薦入官學?!?/br> 進入官學,那就有可能為官為吏,當真走到了這一步,哪怕出于利益考量,平民也會愿意讓家中孩子繼續(xù)讀下去。 溫晏然道:“百姓家中十五至十八歲的成丁,若進鄉(xiāng)學讀書,可免當年勞役。” 宋文述:“三年為期太長,不若先從一年起?” 溫晏然對此倒是無可無不可:“那就依宋卿所言?!苯又溃叭缃裣仍诮ㄖ菰O點,讓他們自己多琢磨琢磨。”實踐出真知,他們在朝堂中再如何討論,都必定會有存在不夠周全之處。 “至于老師人選……”溫晏然笑了下,“建州也多有賦閑之人?!?/br> 之前被免職的吏部侍郎李增愈出身建州李氏,以他為代表的朝官們因為受到崔新靜公開寫文批評,實在沒面目繼續(xù)留在朝堂之上,紛紛辭官歸家,既然聲望有損,那不但自己無法出仕,恐怕還得連累家人,按照這個時代士大夫們的普遍性格,下一步多半是得抑郁而終,然而就在此時,朝中傳出了一點風聲,說是陛下有意召人去地方教書育人,磨一磨他們的性子。 除了建州李氏之外,還有袁氏,宋氏,盧氏等簡在帝心的人家,這些世族族人甚多,總不能人人做官,那些閑居的族人,出仕有困難,替人開蒙還是沒問題。 李氏等人家聞言后,驚懼一時,十分懷疑皇帝把人丟去鄉(xiāng)間,是要繼續(xù)折辱他們。 就在此時,一位族人提出了不同意見:“在下倒不這么想。” “敢問兄臺高見?” 那人先欠欠身,才回答:“高見不敢當,只是皇帝真要對咱們下手,又何須假立名目?” 依照溫晏然在建州的威望,根本就沒有收拾不了的人,若說對付李氏還得迂回一下,顯然有點太看得起自家的門楣。 “……” 某些時候的沉默意味著無言以對卻又不愿立刻承認。 之前那人繼續(xù):“以咱們家現(xiàn)在的情況而言,便當真是流放邊地,你我也只得認了,何況此去還有一個教書的名頭?!苯又鴩@息,“看看南地,崔氏褚氏跟陳氏哪一家不是世族,如今還有族人在流波渠中挖河溝,現(xiàn)在連宋氏都要派人出去,咱們在皇帝眼中算什么,莫非當真能夠推三阻四?” 其他族人們聽了,也只得嘆氣認命。 他們本來希望朝廷計劃推進的速度慢點,讓自己有足夠的緩沖時間,誰知皇帝特別有務實精神地沒有大規(guī)模推廣,而是選擇了先在建州試點,還做了相對詳細的計劃,無論鄉(xiāng)學還是官學,日常開銷供給都來源于官田。大周制度,皇室在各地都有私產,其中建州這邊的數(shù)量尤其多,之前戶部那邊還去問了一聲——建州官田多,這么實施沒問題,其他地方官田少,再這么實施,就可能有點經濟上的壓力。 皇帝迅速給出了回答,到了推廣的那會,地方的官田也不會少,只要大軍的擊破了叛賊,那叛賊的田地,自然得沒入官中。 天子做事,環(huán)環(huán)相扣,戶部尚書盧沅光如今已經沒什么驚訝的情緒——新帝又不是先帝,高瞻遠矚屬于基本cao作。 錢財問題解決,監(jiān)督問題自然也要跟上,近來這段時間,御史大夫宋文述往西雍宮跑得格外頻繁。 本來不是軍國要務,他其實不用那么上心,只是日前皇帝已經放出來話,一定要嚴加督管,免得地方上勾連一氣。 溫晏然笑道:“要是這樣都不行,朕就親自過去監(jiān)察地方,看看他們到底如何欺上瞞下?!?/br> 換個人說,宋文述多半覺得只是氣話,但他毫不懷疑,當今這位天子,是真的能做出這種堪稱離經叛道的事情! 宋文述當即深施一禮,語氣堅定:“臣一定竭盡所能。” 要真讓皇帝自己跑過去監(jiān)管,那他這個御史大夫也就可以去殉職了,受時代風氣影響,宋文述自然不怕死,但這個時候死了,像他那樣的前朝重臣,多半是得去陪葬先帝的! 一直站在邊上的池常侍忽然道:“既然鄉(xiāng)學所用乃是天子私財,此事或許可以讓少府參與其中。” 她說的少府當然不是少府令,而是這個負責管理皇帝財產的機構。 既然上學的學費出自官田,那就等于是皇帝本人在支付,市監(jiān)這邊順便監(jiān)督以監(jiān)督財務情況為理由,監(jiān)察一下學校辦理情況,也十分合理。 宋文述也覺得可行。 鄉(xiāng)學官學到底不算朝堂大事,而且御史臺人手有限,只在建州一地還行,攤子鋪得太大,只怕便無法面面俱到。 溫晏然頷首,讓兩邊協(xié)同辦理,目前暫以御史臺為首。 宋文述告退之時,正巧看見數(shù)名內官正捧著裝有奏疏的木盒往西雍宮走,這幅極具勤政意味的畫面落在這位三朝老臣眼中,宋文述忍不住停步于原地注視了一會,面上露出極為欣慰的神色。 木盒中裝的是前線寄來的奏報。 剛準備派人去問問情況的溫晏然笑了下:“這倒是巧了?!?/br> 大軍節(jié)節(jié)勝利,朝廷需要及時對已經被奪下的城池進行安置,前線那邊,陶駕、師諸和都寫了奏折,任飛鴻也有私信寄來,將情況匯報得十分詳細。 盧嘉城所在的蘭康郡在谷州,由于官兵來得迅捷,谷州刺史莘得總算逃得一命,如今正在幫著處理些后勤事物,此人雖然有失土的過錯,不過朝廷正是用人之際,也需要熟悉地方情況的官吏在旁輔助,也就暫且沒有將此人押入京中論罪處置。 溫晏然翻著奏折,同時對比[戰(zhàn)爭沙盤]中的數(shù)據(jù)細看—— [兵卒總數(shù):10.6萬; 騎兵:3.4萬; 遠程兵:1.6萬; 步兵:1.6萬; 工程兵:0.3萬; 民兵:4.7萬。] [糧草數(shù)(可供應時長):15±3(天)] [隊伍士氣:75 10(職業(yè)加成)] 不同兵種間存在一定重合,所以各個類型的兵卒數(shù)量加在一起并非真實總數(shù),由于盧嘉城已經被拿下,官兵能在此得到一定補給,所以帶著的糧草倒不算多,“±”后頭的數(shù)字代表浮動天數(shù)。 朝廷派遣了十萬大軍,打出的旗號則是三十萬兵馬,而叛軍那邊,目前卻實打實的有三十多萬人,雖然其中大多只是一些普通百姓,也不影響他們號稱自己具有百萬大軍。 除了收服失地的情況外,陶駕還打了報告:由于東部地域廣闊,叛賊據(jù)點極多,為了盡快結束戰(zhàn)爭,希望能夠分兵前進,除了他這一路中軍之外,再由陳明跟師諸和各領一軍。其實陶荊的本事也不差,但他乃是陶駕之子,按照周制,無論如何也不能自己獨領一路大軍。 雖然在溫晏然心里,“不會打仗”師諸和只是被用來湊數(shù)的將領,但有任飛鴻在邊上出謀劃策,覺得應當也不用太擔心,便允準了陶駕的請求。 除了分兵的意見外,陶駕還與其他軍中高級將領聯(lián)名,為戰(zhàn)事中表現(xiàn)出色之人表功。 看到奏折上的溢美之詞,溫晏然稍稍有些警惕——陶駕乃是性格忠厚的老臣,她實在有點擔心,萬一對方恪盡職守,把一些忠臣良將給舉薦上來,自己該如何處置才妥當,于是回憶了下在評論區(qū)里看到的人名,開始認真核對這份名單。 第107章 溫晏然只是掃了一眼,就從上頭發(fā)現(xiàn)了熟悉的名字。 第一個令她眼熟的叫做嚴守平,這個名字并不十分罕見,溫晏然本不確定此人是不是自己記得的那位,看過奏折中的介紹后,才稍微有些確定。 她還有不少印象,嚴守平在玩家口中的風評很不錯,經常有老玩家跳出來夸獎他忠心耿耿,聰明絕倫,同時熱情推薦新人,說不管以哪個角色開局,有機會的話都一定要收服這位,絕對能幫助玩家在明君之路上更上一層樓,有新人按照建議cao作,回頭給的反饋也都是“感謝提醒,太有用了,走過路過千萬不能錯過”,不過此人生性淡薄,老玩家建議收服的時候最好親自過去,拿出三顧茅廬的態(tài)度來請對方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