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
書迷正在閱讀:住在墳墓的少女、暫停心動、作精在帶娃綜藝爆紅了、給偏執(zhí)大佬投喂一顆糖、白月光才不稀罕渣男們呢、駙馬是我的朝堂宿敵、無限游戲里瘋狂違規(guī)后、白月光總想無情證道、炮灰幼崽兇又奶[快穿]、反派女配但求一死
沈荷:“........” 被嫌棄的蛋娃兒:“........” 不知道是該笑還是咋樣的許春秀:“.........” 二大爺家的毛驢車載著許老頭兩口得得遠去了。 春末明媚的陽光灑在身上,小風徐徐吹著,沈荷舒服得瞇了迷眼睛,打了個哈欠,準備回屋睡個舒坦的午覺。 一回頭,好大兒的一張大黑臉就出現(xiàn)在面前。 姜大端著碗雞蛋,咧著大嘴道,“娘,該喝雞蛋水了。” “.........” 日子晃晃悠悠過,眼瞅著就來到了五月。 五月的天兒也愈發(fā)熱了。 大溪村滿村的柳樹都開始飄絮。 老姜家一家子換上了舒爽的衣裳,村里的老太太們整天拿著把蒲扇在外頭搖啊搖。 沈荷入鄉(xiāng)隨俗,手里拿著把大蒲扇,有事兒沒事兒就搖搖,涼涼爽爽的也挺好。 大溪村的社員們依舊每天去上工,村里來的知青們也跟著上工。 可是這幫子知青,干活那是真不咋樣。 剛開始口號喊的可威武,什么“聽從□□的教導,跟貧下中農(nóng)同志們在一起,扎根廣大的農(nóng)村,流淚流血都不怕?!?/br> 可事實上呢,剛開始下工的第一天,就有幾個小姑娘吃不了苦,在地頭上嚶嚶嚶的哭。 幾個男知青還能扛住,可也是呆頭呆腦的樣子,你教給他們鋤地吧,能把麥苗當成雜草一塊兒鋤了。 教給他們澆水吧,田里的水都跑出去老遠了,人還不知道喊呢。 大溪村的村干部們就快給折騰的沒脾氣了。 真的,這就是一群小祖宗啊。 對于莊戶人家來說,地里的糧食那就是命啊。 有些社員實在見不得這群知青糟蹋麥苗。 有暴脾氣的見一個女知青又麥苗當成雜草給糟蹋了,心里那個心疼啊,氣的慌直接把女知青罵哭了。 那女知青還委屈呢,紅著一雙眼爭辯,“不就是幾顆破麥苗嗎,有啥了不起的!” 當時公社書記朱建華正好帶著人來村里視察,聽見女知青這么說,當即就生了氣,他是農(nóng)民的兒子,知道糧食對于社員們有多重要。 當即就把女知青叫過來,嚴肅且十分嚴厲的教育了一頓。 那女知青愧疚啊,后來都病了,弄的知青點又是一片亂。 沈荷聽說了這一茬子事兒,也嘆道,“糧食金貴啊?!?/br> 陳秀英幾個就點頭,可不是,這年頭,一家人能吃飽喝足那是多大的福氣。 現(xiàn)在這年頭,誰家也不容易。 就比如現(xiàn)在,眼瞅著還有一個多月就能麥收了,這是好事兒,可是家里囤下的糧食也快吃完了。 老姜家就沈荷和孩子們能一天三頓飯。 其他的都只吃兩頓了。 就這也是早上紅薯窩窩頭,下午雜面窩窩頭,晚上苞谷面窩窩頭。 這些都是粗糧,平常吃一頓兩頓還要,要是天天吃,又剌嗓子又難啃的,大人能受了,孩子也受不了。 除了沈荷雷打不動每天一碗雞蛋水。 就連最小的小四丫,也不能一天一碗雞蛋羹了。 因為家里糧食不多了,雞蛋也要攢起來去換煤油和鹽巴。 沒辦法,現(xiàn)在啥都要票,城里的供銷社就是有錢也不賣給你,鄉(xiāng)下人沒有票,就只能用雞蛋啊糧食啊,到土集(相當于那個年代鄉(xiāng)下的黑市)上去換。 眼瞅著家中幾個孩子rou眼可見的瘦下去,臉上的小rourou都沒了。 沈荷心里頗為心疼又內(nèi)疚。 為了她的身子骨讓孩子們受苦了。 好在現(xiàn)在時節(jié)好,大溪村又背靠物資豐饒的大山。 村里的小孩兒上學的沒上學的,見天下午就背著小背簍上山去,一來是想找些野草野雞蛋鳥蛋什么的,二來也是撿柴火回家燒飯。 沈荷記掛著家里幾個,也就每天溜溜兒帶著孩子們上山。 真別說,老太太運氣挺好,每回總能挖到些新鮮肥嫩的野菜,回家加點兒粗面,再加點鹽,蒸鍋菜窩窩,一家人吃得就很滿足。 要是孩子們實在饞了,沈荷就把五斗櫥里藏著的麥乳精抱出來,一人沖上一碗,幾個小家伙兒喝的美滋滋的。 這天一大早,姜大幾個就起了,說是村里的田又該澆了,這老天爺也不開眼,眼瞅著都快一個月沒下雨了,村里甜水井里的水都下去了半截,要是再不下雨,田里水井里的水就不夠用了。 吃了早飯,姜大幾個照例問候了老娘,匆匆扛著鋤頭出門了。 陳秀英跟婆婆在屋里頭嘮了會家常,不多時,老支書家的兒媳婦背著大背簍來喚她上山割豬草,也跟著急去了。 吳鳳沒一會兒也下地去了。 許春秀看了看天兒,把小四丫用兜在背簍里,要出門給知青做飯去。 前頭她出了月子,不知道咋地,老是腰疼,找賽扁鵲看了看,老頭道是生娃傷著腰了,針灸了幾次,還是有些疼。 賽扁鵲也嘆,這是傷到根兒了,吃中藥針灸只能緩解,最好的辦法就是盡量別干重活兒,不然以后老了受罪啊。 姜二疼媳婦。 沈荷也憂,正好前頭給村里知青做飯的水生媳婦兒讓人逮住了偷藏糧食。 大隊里就把她開了,老支書就開口,讓許春秀頂了上去。 村里人也沒人說啥閑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