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吐蕃王求親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嫁給權(quán)臣以后、追蜜糖、榮光和我都給你[電競]、寫給醫(yī)生的報告、神級小刁民
戰(zhàn)斗到最后啊,爆黯然大神的菊花,這可是艷遇啊……月票拿來吧,上帝們。再求十幾張月票,肯定會再爆一章! —————————————————————— 第172章吐蕃王求親 赤松德贊,這人應(yīng)當(dāng)算是吐蕃歷史上的英主之一。 赤松德贊時期,吐蕃王朝臻于全盛,不僅表現(xiàn)在武力強(qiáng)大,還表現(xiàn)在他對吐蕃王朝內(nèi)政建設(shè)和不斷引進(jìn)、學(xué)習(xí)、吸收外族文化。 赤松德贊厘定法律,嚴(yán)格等級制度,明確貴族與屬民界限,發(fā)展經(jīng)濟(jì)生產(chǎn),仿照唐制,設(shè)置諸道節(jié)度使,大量屯軍耕牧,在他統(tǒng)治的數(shù)十年間,吐蕃國力強(qiáng)盛,成為大唐的死敵。 他來作甚? 張瑄沉吟了一下,猛然揮了揮手,“請吐蕃王子客廳待茶,本官隨后就去?!?/br> 張瑄慢慢思量著,先是回了自己的臥房,在如煙如玉的侍候下更換上了紫色的官袍正裝,穿戴整齊,這才大步向客廳行去。 進(jìn)了客廳,一眼就看到了一個高大健碩的背影,站在那里仰首觀看著墻壁上張瑄手書的《天下為公》的大字牌匾,身形不動如山,發(fā)散著一種無形的威嚴(yán)和氣度。 張瑄腳步放沉。 赤松德贊立即轉(zhuǎn)過身來,向張瑄拱手為禮,cao著微微有些生硬的大唐官話道,“赤松德贊見過大將軍!” 這人氣度沉凝,厚重如山。一代異族雄主,果然不同凡響。張瑄凝望著眼前這個即將上位的吐蕃新王,心里突然涌起了一種沖動。 要借故將這赤松德贊拿下,將這振興吐蕃王朝的中興之主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避免大唐將來的心腹大患。 但理智告訴他,這是萬萬不可的。赤松德贊以吐蕃使臣的身份出使長安,無緣無故滅殺外國使節(jié),有傷大唐國體,負(fù)面影響力太大,朝廷肯定不會同意。 張瑄眼眸中閃出一絲殺機(jī)。 這絲殺機(jī)當(dāng)然沒有逃過赤松德贊的眼眸。赤松德贊一驚,有些拿不準(zhǔn)張瑄為何對他動了殺機(jī)。 要知道,如今的吐蕃與大唐暫時達(dá)成了和盟之約,正處在長時間的休戰(zhàn)和平期。而他這個吐蕃嫡系王子來長安進(jìn)貢朝拜大唐天子,大唐沒有任何理由對他不利。 但赤松德贊終歸不是尋常吐蕃貴族,他旋即定了定神,若無其事地笑道,“上元詩會上,赤松德贊也在當(dāng)場——大將軍心胸、氣度、才華之高,實在令人仰慕。” “今日特來拜訪大將軍,承蒙大將軍會見,不勝榮幸。” 張瑄殺機(jī)一閃即逝,淡然笑了笑也拱手道,“赤松德贊殿下過譽(yù)了,張瑄實不敢當(dāng)。殿下請坐?!?/br> 兩人分賓主坐下,張瑄笑了笑道,“請恕在下直言——殿下來張瑄府上,不知有何指教?” 赤松德贊朗聲一笑,“赤松德贊母親乃是大唐金城公主,小可幼從母教,向來對大唐上邦文化仰慕之極,今奉父王之命進(jìn)京朝拜天可汗,一來進(jìn)貢珍品以結(jié)唐蕃兩國和平盟約,二來瞻仰天朝威儀以償夙愿?!?/br> “大將軍乃是大唐肱骨之臣,文韜武略冠絕一時,赤松德贊心儀已久,來府上拜訪大將軍,特備薄禮,還請大將軍笑納?!?/br> 赤松德贊笑著拍了拍手,瞬間,從廳外走進(jìn)十名美艷之極的吐蕃歌姬來,而兩個吐蕃隨從手里則端著兩個玉盤,玉盤上放著形制優(yōu)美奇異的兩尊金身佛像。 張瑄掃了一眼,又笑了笑道,“所謂無功不受祿,如此厚禮,張瑄實不敢受?!?/br> 赤松德贊眉梢一挑,輕輕道,“些許薄禮,不算什么,還請大將軍賞臉笑納。赤松德贊此來,有事相求于大將軍?!?/br> “殿下請講?!?/br> “大將軍,赤松德贊雖是吐蕃之人,但身上也流淌著半個大唐人的血脈。吾母向來教導(dǎo)于小可,遵從大唐上邦禮儀教化。今赤松德贊不才,愿意效仿父王,求娶大唐公主,以休兩國永世之好?!?/br> 赤松德贊緩緩起身,向張瑄深施一禮,“還求大將軍在陛下和監(jiān)國太子殿下面前美言一二,赤松德贊感激涕零,銘記不忘。” 張瑄眸光中神光一閃,深深地凝望著赤松德贊,聲音慢慢變得冰冷起來,“吾皇駕下公主皆以婚配,恐怕要讓殿下失望了。若是殿下青睞我大唐女子,張瑄府上倒是有美姬兩名可以奉送殿下!” 這和親之事,張瑄非常反感和抵觸。在他看來,這種政治聯(lián)姻本身就帶有一定的屈辱色彩,意味著一個龐大帝國對異族的畏懼和隱忍;同時,其價值也形同虛設(shè)。有唐以來,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和親吐蕃,但何嘗阻擋住吐蕃人進(jìn)犯大唐邊境的野心? 吐蕃占據(jù)漢人江山的野心日益膨脹,兩國之間的戰(zhàn)亂頻仍,豈能是一個和親的公主所能消弭的。 所謂的和親以及隨后的和平盟約,不過是暫時的利益妥協(xié)。換言之,這不過是吐蕃人利用和平間隙積蓄力量的借口和幌子,一旦戰(zhàn)爭的儲備完成,吐蕃人的鐵蹄還是會沖向中原,燒殺擄掠無所不為。 赤松德贊嘴角輕輕抽動了一下,笑道,“據(jù)小可所知,天可汗公主中,尚有萬春殿下未曾婚配。上元之夜,小可曾見萬春殿下,姿容秀美端莊,令人仰慕之極。小可斗膽,請大將軍代為引薦,若得婚配萬春公主,吐蕃愿世世代代兒臣于大唐朝廷,永世修好,永為岳婿之邦?!?/br> 聽了赤松德贊的話,張瑄突然哈哈大笑起來。 “大將軍何笑也?”赤松德贊面色不變,拱手道。 “張瑄笑殿下心口不一口是心非。”張瑄擺了擺手淡然道,“請恕張某直言,吐蕃入侵中原之野心,歷經(jīng)百余年而不絕。所謂的世世代代兒臣于大唐朝廷,永世修好,不過是一種可笑的借口罷了?!?/br> 赤松德贊嘴角一抽,神色不變道,“兩國分分合合,雖有疆域紛爭,但總體友好,這一點,大將軍想必也否認(rèn)不了。” “貞觀年間,文成公主和親吐蕃,吾祖松贊干布自此效忠于大唐朝廷,終生誓死不渝。大唐與吐蕃數(shù)十年友好往來,便是明證。” 張瑄冷冷一笑,“太宗皇帝在位,大唐國力強(qiáng)盛,天下異族莫不歸附。汝小小吐蕃偏居一隅,想要入侵中原,何其之難。畏懼于大唐國力,并不代表效忠之心,這也是鐵一般的事實?!?/br> “遠(yuǎn)的不說,單說本朝,吐蕃進(jìn)犯我大唐疆域,兩國戰(zhàn)事何止數(shù)十次?開元二十一年,兩國訂立了赤嶺之盟。但八年之后,吐蕃又撕毀盟約,進(jìn)攻隴右、西域,試圖進(jìn)犯中原。其間,大大小小百余戰(zhàn),隴朔西域一線,尸橫遍野血流成海,此等事實擺在眼前,赤松德贊殿下還言永世修好?” “吐蕃坐大,如今挾持吐谷渾、南詔等蠻夷,亡我天下的野心不死。在這種情況下,請恕張某不敢相信,殿下所言有一絲一毫的誠意?!?/br> 赤松德贊面色終于變了。 他來大唐朝廷求親的目的,主要因素是想要通過和親來換取更長久的和平時間來讓吐蕃休養(yǎng)生息,同時也迷惑大唐朝廷。正如張瑄所言,吐蕃人進(jìn)犯中原的野心始終存在,所謂和親不過是一種帶有威脅的政治戰(zhàn)略。 略一沉吟,赤松德贊神情慷慨地道,“大將軍所言,小可實在是羞愧之極。無可否認(rèn),吐蕃之所以屢屢進(jìn)犯大唐,根本原因在于吐蕃地貧民窮,民生艱難。是故,為了生存發(fā)展之需要,不得不對外擴(kuò)張,占有豐腴之土?!?/br> “但赤松德贊卻深知,兩國交戰(zhàn)傷及國本,導(dǎo)致民不聊生。因此,赤松德贊向來主張兩國修好,貿(mào)易往來,以貿(mào)易來恩養(yǎng)吐蕃萬民……不瞞大將軍,小可乃是吐蕃儲君,他日小可登上吐蕃王位,必效仿先祖,永為大唐兒臣之國,永世不犯大唐一寸土地!如違此誓,必讓赤松德贊死無葬身之地!” 赤松德贊的話擲地有聲,他從抱了抱拳,神色肅然。 張瑄靜靜得望著赤松德贊。 “兩國正式盟約都可撕毀,何況是一句虛無縹緲的誓言?!睆埇u輕輕一笑,“殿下當(dāng)張某是三歲孩童嗎?” 赤松德贊長出了一口氣,深深凝視著張瑄。知道自己這一次來找張瑄的目的,算是落空了。 他這人做事向來不拖泥帶水,緩緩起身來向張瑄拱了拱手道,“既然大將軍不肯幫忙,赤松德贊也不敢奢求。就此告辭了。小可會厚顏向楊相、向監(jiān)國太子殿下當(dāng)面提出求婚之事?!?/br> 張瑄也起身來,淡然道,“也告殿下知,在下會強(qiáng)烈反對和親之事。張某對事不對人,還請殿下莫怪。” 赤松德贊眸光中冷厲的光彩一閃而逝,他稍稍猶豫便哈哈大笑起來,“小可明白。小可斷然不敢抱怨大將軍——赤松德贊就此拜別大將軍!” 赤松德贊拂袖而去。 離開了張瑄的大將軍府,在即將坐上馬車的瞬間,赤松德贊回頭掃了門庭肅穆庭院深深的大將軍府邸,嘴角浮起了一抹冷酷的笑容。 他就不相信,大唐朝廷會不同意吐蕃和親的請求。 如果大唐朝廷不從,吐蕃數(shù)萬鐵騎一定會縱馬隴朔sao擾一時。赤松德贊看得準(zhǔn)了,大唐朝廷目前外有安祿山的隱患,內(nèi)部也不穩(wěn),如果吐蕃再趁亂起兵,后果真是難以預(yù)料。(未完待續(xù)。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