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頁
書迷正在閱讀:同樣的暗號、承歡殿、柔軟的殼、余生,依然很愛你、百歲,35歲長命百歲、我?guī)煾妇W(wǎng)戀對象是他白月光、一表三萬里、仙塵遺事、穿成白月光她前妻(GL)、[綜]全世界變小記錄
對于朱啟鐸的態(tài)度,皇帝都已經(jīng)習(xí)慣了。 方長譽心想,秦家要是當(dāng)初不拋尸,還有做成意外事件的余地,偏偏秦家狂妄又狠辣,直接拋尸野外,這可就坐實了命案。畢竟,意外事件怎么會拋尸呢? 皇帝抱怨道,“她也不看看,京城里都傳成什么樣了,最近又是什么風(fēng)頭,她還想著造假成意外,騙鬼都不帶這么騙的?!?/br> 鄭太后寬慰道,“今天是臘八,先別管這么多,喝完粥再說吧?!?/br> 她吩咐宮女添兩副碗筷。 方長譽現(xiàn)在大約明白皇帝敬重鄭太后的原因了。 放在尋常百姓家,鄭太后是能體諒?fù)磔呺y處的嫡母,而秦太后呢,屬實就是個眼皮子淺又蠻不講理還只顧著娘家七大姑八大姨的刻薄小娘。 尋常百姓家的刻薄小娘,可能影響一個家族的興衰,而皇家的刻薄小娘當(dāng)了太后,就可能影響一個國家的命運。 皇帝吃了滿滿一碗臘八粥,感慨道,“我真羨慕啟鐸,有兩個好母親。我那母親煮好了粥,卻又親手打翻。我只能來您這兒蹭飯?!?/br> 鄭太后溫和地看著他,“你是皇帝,要容天下?!?/br> “母后,您說我該怎么辦?” 鄭太后道,“這件事要想妥善解決,最終還是要落到兩個字上:談判。秦家想息事寧人,那么,他們又愿意付出什么呢?” ☆、第062章 再次談判 第062章 再次談判 御書房里,皇帝、安王朱啟鐸、內(nèi)閣首輔秦翊祺、刑部尚書姚可嘉、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林熙兆,還有大理寺卿趙路平,依次就坐。 內(nèi)監(jiān)們靜悄悄地進來奉上茶水,然后趕緊退下,關(guān)上大門。 皇帝先開口,“今天召你們幾位來,是為了解決一些問題?!?/br> 趙路平起身道,“皇上,臣覺得沒什么好說的,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天經(jīng)地義。秦玉瑛害死我女兒,他必須償命!” 皇帝擺擺手,道,“趙卿,你稍安勿躁。這事兒要解決,總得照顧你的情緒。你不妨先聽一聽?!?/br> 趙路平勉強坐下。 皇帝的目光看向了林熙兆,“你來說說你的看法?!?/br> 林熙兆回道,“臣剛好也想給大家提幾個解決此事的方案?!?/br> “你快說?!?/br> “秦玉瑛必須去刑部自首,承認自己過失致趙憐月墜樓身亡,此為繼續(xù)往下談的基礎(chǔ)。各位對此應(yīng)該沒有異議吧?” 眾人皆沉默,沒有異議。 皇帝點點頭,“你繼續(xù)說。” “既然罪名成立,刑部給秦玉瑛定罪也是必須的?!?/br> 秦翊祺要跳起來了,“你說什么?” “閣老,這不僅是給趙家的交代,更是給律法、給天下人的交代。事實上,百姓們已經(jīng)給秦玉瑛定了故意殺人罪、賣官鬻爵罪乃至通敵賣國罪,刑部不定罪,百姓們不答應(yīng)?!?/br> 秦翊祺閉嘴。 姚可嘉道,“定罪之后,就要談到處罰了吧。就算是過失,也得革除官職,判處流刑,這畢竟是出了人命的。” 林熙兆道,“閣老您掌管吏部,您得親自給秦玉瑛下一道免職令,即刻免除其一切公務(wù)。之后,才是決定如何贖減處罰?!?/br> 姚可嘉道,“贖減也分罪名呀,出了人命,再怎么贖減,也不可能完全沒有處罰。否則,這也說不過去呀,滿京城更加要議論紛紛了。” “秦家為秦玉瑛贖減處罰,得拿出足夠的誠意,必須足夠安撫趙家,也必須足夠安撫天下人?!?/br> 趙路平聽到這兒,大吼道,“我不需要秦家的錢,我就要秦玉瑛流放!” 秦翊祺呵斥他,“你不要得寸進尺!” 趙路平騰地一下站了起來,“秦首輔,秦閣老,你是想打架嗎?我奉陪!” 兩位當(dāng)朝高官,就像兩只發(fā)怒的公雞,全無斯文體面可言。 林熙兆打斷他們,“請兩位克制!” 兩個人這才勉強坐了下來。 “趙家確實遭受了不小的傷害,臣有一個補償之法,但需要皇上特許?!?/br> 皇帝道,“你說?!?/br> 林熙兆回道,“特許趙家公子直接入仕,賜正七品官職,不必再參加科考。” 本來像一只斗雞的趙路平,聽了這話,突然就啞了。 朱啟鐸聽了好一會兒,這時才開口,“你這是讓皇上做人情,讓秦家全身而退了?” “自然不是?!?/br> 林熙兆轉(zhuǎn)頭看向秦翊祺,“秦閣老,您的誠意是?” “給趙家三十萬兩銀子?!?/br> “您再好好想想吧,您除了要安撫趙家,還有天下人呢?!?/br> 秦翊祺咬牙切齒,“那你說,到底還要怎樣?” “為消減賣官鬻爵的言論,請您平調(diào)南京兵部尚書方謹行入京師兵部。為消減通敵賣國的言論,請您為朝廷捐錢一千萬兩銀子,并以秦家名義,給京城每戶人家送上過年津貼。” 秦翊祺道,“我上哪兒去給你找一千萬兩銀子?” 林熙兆勸他,“都這個時候了,您就別猶豫了,就當(dāng)破財免災(zāi)吧?!?/br> 秦翊祺再不情愿,都走到這一步了,就差最后一哆嗦了。說白了,比起秦趙兩家的恩怨,老百姓更關(guān)心賣官鬻爵與通敵賣國。 要是沒有這最后一哆嗦,前頭的功夫都是惘然,老百姓只會認為,是秦家花重金買通了趙家,還堵上了刑部的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