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領(lǐng)主[基建] 第163節(jié)
不過,路琪有些疑惑的是:雖然這片竹田的土壤,被自己提前翻耕過,又澆灌了不少營養(yǎng)液,但這植物發(fā)芽的時間,未免也太短了吧? 更讓路琪吃驚的是,在不到10小時之后,小麥已經(jīng)一截截拔高,然后眼看著就變成了金黃色! 雖然這小麥比路琪在山坡上種出來的麥子低矮了許多,結(jié)出的麥穗也小巧許多,但那的的確確是貨真價實的小.麥子??! 即使之前在熱帶雨林里,給土地灌了營養(yǎng)液和火山灰,也沒有見過任何作物長得這么快的啊,怎么到了這片田里,時間就跟加速了一樣? 當路琪看見,星星獸們蹦跳起來用前爪按倒了麥稈,然后往下一串一串地擼掉麥粒時,她意識到:星星獸們采取的收割方式,和之前收割“大型”麥子的時候,已經(jīng)完全不同了。 山坡上的麥子,對于人類來說是正常高矮,但對于星星獸來講,無異于是一株株數(shù)倍于自己身高的樹木。 每一次的收割,它們都需要疊羅漢,費勁地壓彎麥稈,再一顆顆往下摘麥粒。 現(xiàn)在,這縮小縮短了數(shù)倍的小麥子,似乎更適合它們?而且從麥子生長的時間來看,不到1天內(nèi)就能完成發(fā)芽、生長、成熟的全過程,也非常適合星星獸們來栽種。 否則,如果按照正常小麥的生長時間,恐怕一只星星獸終其一生,都等不到麥子成熟了。 可到底是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變異? 路琪按下心中的困惑,繼續(xù)往下看。 在星星獸們第一次意外收獲了“麥?!敝?,這群聰明的小家伙,開始試著留存一部分麥粒,然后有意識地把這些種子“種回去”。 就這樣重復了好幾輪之后,路琪注意到,這些住在地面之上的星星獸,差不多每天都能收獲一輪麥子;它們每天外出采集糧食的時間,相應的大大減少了。 它們把更多的時間和體力,都用在了“耕種”之上。 從最初只會把種子拋到地里,最多再用爪子踩一踩,確保種子都被土包裹住了相比,它們開始試著把燃燒過的草灰傾倒在種子上面——它們發(fā)現(xiàn),這樣好像能讓種子更快發(fā)芽、更快成熟。 除了一開始的小麥,“酸棗漿果”也從地里長了出來: 原本1米多接近兩米高的酸棗樹,愣是變成了矮矮的、不到30厘米高的小型灌木,上面結(jié)出了一顆顆綠豆般大小的“酸棗”——盡管對于星星獸而言,這些灌木仍然比它們要高得多,但至少再也不是“參天巨樹”了。 嘖,這顆星球的“本土化工作”做得還真是成功呢。路琪在心里默默想著。 更讓路琪嘖嘖稱奇的是,就連之前竹田里的竹筍和竹子,也重新長了出來——原本胖乎乎白生生的竹筍,現(xiàn)在倒也還是胖胖的白白的,但是,體積只有之前的二十分之一都不到! 之前的竹筍,明明需要數(shù)只星星獸通力合作,才能從上面一塊塊地把筍rou給撕扯下來,可現(xiàn)在的竹筍,已經(jīng)變成了藥水瓶大小,只要兩只星星獸合抱,就能從地里□□了! 至于竹子,更加離譜——這些修長、高挑、美麗的植物,現(xiàn)在統(tǒng)統(tǒng)變成了1米來高的植物,雖然長得茂盛,但在路琪看來,哪里還有半分“茂林修竹”之感?! 就在路琪一般在內(nèi)心大呼“這也太離譜”了的時候,一邊關(guān)掉視頻的時候,系統(tǒng)慢悠悠地跳出一條提示: 【領(lǐng)主已成功使用“大地的守護者”】 【作為附帶效果,領(lǐng)主所在星球的“大地”,將根據(jù)領(lǐng)主所守護的物種,適當調(diào)整出產(chǎn)物的種類、數(shù)量和性質(zhì)。】 【對于領(lǐng)主已經(jīng)用圍欄圈定的“農(nóng)田”,本附帶效果將不產(chǎn)生任何作用?!?/br> 原來如此! 自己提前圈定好的農(nóng)田,依然能種出正常的作物;但除此以外的其他地方,新長出來的麥粒啊,漿果啊,還有竹子啊,就都會變成“星星獸特供版本”了。 路琪瞥了眼附近的山林,心想:再過一段時間,只怕這片高大的樹林,也就成為“絕版”了。新長出來的樹木,估計也都是按照星星們的體積,進行了同比例縮小的“特供樹木”。 * 有了這種縮小后的樹木和竹子,住在地上的星星獸們,迅速改善了自己的居住環(huán)境: 它們的房子由之前半地下半地上的“土坑”,變成了正兒八經(jīng)的“棚屋”: 這些棚屋的“墻”,是用河邊帶回來的石頭,一塊塊壘砌起來,再糊上泥巴制成的; 棚屋內(nèi)部,用樹枝、竹稈充作支撐物,撐起了低矮的屋頂; 至于屋頂,就是用樹枝、桔桿一層層搭在上面,然后再用大塊石頭壓住,以防桔桿被大風吹走。 在棚屋正中,是星星獸們最寶貴的“鎮(zhèn)家之寶”:火堆。 火堆周圍一圈,算是它們的“廚房”。它們會把木薯一類的食物埋進土里,用土地的余溫把它們慢慢烘熟。 除了把食物直接埋進土里以外,它們還想出來一種新的、煮熟食物的方式: 星星獸們,提前在火堆里烘烤一些石頭。同時它們會在土堆旁邊挖一個坑,然后把一些扁平的,形狀整齊的石頭貼在坑壁上。 接著,它們把河里取來的清水,嘩嘩地倒進這個“坑”里。 由于坑的四周都是石頭,所以水很難浸入土壤里,大部分就都留存在這個坑里了。 這時,星星們再把烤得guntang的石頭丟進坑里,帶著水的溫度也升高了。 等水溫合適之后,它們會一點點地往“坑”里加入面粉,還會加入撕成碎末的魚rou、切成小塊的木薯。 這樣“煮”上幾分鐘之后,星星獸們就能得到一鍋,或者說一坑貨真價實的“魚rou粥”。 用這樣的方式來烹飪,既節(jié)省了燃料,而且還讓食物的味道更豐富,也更適合一大家子一起吃了: 畢竟,一把面粉只供一只獸吃一頓,但這樣的一鍋粥,能夠一家星星獸一起喝上一天呢! 現(xiàn)在,白天的時候,不用出門采集或者耕種的星星獸就留在棚屋,負責照看火堆,碾磨面粉,制作食物; 晚上,所有星星獸都回來了,大家圍著火堆,互相分享食物。 它們圍著火堆的時候,似乎還會嘰嘰喳喳的閑聊,大概是在交流這一天的經(jīng)歷? 等食物吃光了,它們會留下一只獸,整夜看著火,不時添加燃料;其他的星星獸,就在火堆旁縮著入睡,睡得非常的安寧香甜。 * 除了種地以外,住在地面上星星獸并沒有放棄外出采集和捕魚。 在星星獸外出采集的過程中,路琪驚喜的發(fā)現(xiàn): 這些獸們,已經(jīng)學會用語言溝通、然后做計劃了! 從最開始,星星獸之間就可以“交流”。它們可以發(fā)出簡單的音節(jié),再配合上肢體動作,能表達出一些復雜的信息。 這兩個月的時間下來,通過反復觀察揣摩,路琪甚至已經(jīng)學會了一點點星星獸們的“語言”: “吱吱”代表“好!是的!” “唔唔”代表“不,不行?!?/br> 看著一群星星獸在那里忽而“吱吱”忽而“唔唔”,路琪覺得非常的可愛。 漸漸的,路琪發(fā)現(xiàn),這些地上星星獸們,在搭建房屋、圍繞火坑聊天的過程中,越來越擅長“交流”。 一段時間后,地上星星獸們,已經(jīng)能說出較為復雜的音節(jié)了。 路琪猜測,地上星星獸們的“語言系統(tǒng)”,正在迅速進化著。 這種交流,最明顯的正反饋,就體現(xiàn)在“采集”和“漁獵”的分工上。 在經(jīng)過反復交流之后,地上星星們已經(jīng)學會了行之有效的分工方式。今天要分成幾組,哪一組去擼麥粒,哪一組去河邊,誰負責當“踏腳石”,誰負責割斷桔桿,要帶什么工具,大家都會事先商量。 而且,路琪注意到,假如一組星星獸,今天擼光了一片麥地或者漿果地,那么它們一定會把這個信息,分享給其他的星星獸。 它們嘰里咕嚕連比帶劃的,大概是在進行這樣的對話: “喂喂,今天這塊麥田,已經(jīng)被我們采光了啊,你們明天換一塊啊。” “好嘞。我瞅著地里的漿果該熟了,你們明天去那兒吧?!?/br> 就這樣,星星獸們大減少了無效的勞動,不會傻乎乎地踏進一片已經(jīng)被擼光了的田地,避免了載進各種“顆粒無收”的坑里。 * 盡管地上星星獸們在采集和種地上,進步越來越明顯,但它們的“漁獵”,卻沒那么順利。 有一段時間,它們能帶回來的“魚rou”越來越少。 自從河道被路琪以外拓寬以后,河里的出產(chǎn)物就慢慢發(fā)生了變化。 最開始那些笨拙的、好捕捉的“盾皮魚”,數(shù)量大大減少,幾乎絕跡。 相應的,河里多出來一些體型小一些、但更加靈活、游泳速度也快了許多的魚。 這些魚,路琪從系統(tǒng)給出的介紹中看到,幾乎都屬于【硬骨魚】,有鯉魚、鰱魚、草魚…… 看著這些熟悉的魚類名字,路琪腦中不禁浮現(xiàn)出了: 酸菜魚、水煮魚、糖醋魚…… 她搖搖頭,為自己的饞嘴羞愧了半秒鐘。 這些人類常見的食用魚,雖然吃起來味道不錯,但捕捉的難度也不低。 它們和呆呆笨笨、隨便一扎就能到手的盾皮魚可是完全不一樣的。連狡猾的人類都需要用魚餌、魚鉤才能釣起它們,或者用漁網(wǎng)才能撈起來它們,現(xiàn)在星星獸們還只會用魚叉、長矛往水里戳,這樣的捕魚成功率,真的太低了。 路琪不止一次地看到,星星獸們用重新磨制后的魚叉,在河邊輪流戳刺許久,但最后只扎上來小小一條魚,實在是抵不上這大半天的功夫。 更糟糕的是,河里的魚種類變多的同時,河岸邊的威脅物也在增加。 最開始,河岸邊只有小鱷魚。 后來,淤泥里慢慢爬出來幾只“大蟒”。 當然了,對路琪而言,這些“大蟒”只是身長不到20厘米的小蛇,但對于星星獸們而言,這已經(jīng)屬于“致命的兇獸”了。 很快,河岸邊就上演了“大蟒偷襲星星獸”“星星獸四下逃竄”以及“星星獸卷土重來”“星星獸智斗大蟒”“大蟒反撲星星獸”等一系列的劇本。 靠著數(shù)量眾多,以及對“長矛”這些工具的熟練使用,星星獸們依然能勉勉強強地在河邊蓄水、捕魚。 但這個時候,捕魚的危險性大大上升,而每次的收獲物又充滿了不確定性,實在不是一個劃算的方案了。 就在路琪以為,星星獸們會不會就此放棄捕魚的時候,她驚奇的發(fā)現(xiàn),這些小家伙,居然換了方式來捉魚。 這之前,如果遇到下雨的天氣,星星獸們通常都窩在棚里,盡量減少外出。 但這次,它們專門挑了下雨的時候來捕魚。 雨勢不小,河道里的水,也漲了一些。 星星獸們分做了兩組,一組抓著長矛和魚叉,負責在邊上望風; 另外一組,蹚到河里,搬起一塊一塊的石頭,在河里壘出一個又一個的石頭垛;接著,它們把預先砍倒的竹稈一層層搭在這些石頭垛上,再用繩子把竹稈固定住,以免被水沖走。 就這樣,一道簡易的“堰壩”形成了。 堰壩修好之后,星星們并沒有馬上離開,而是都蹲在一旁,等著。 雨漸漸停了。 在雨水中漲起來的河水,漸漸往下褪去。 但是,河里游來游去的魚兒,還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依然在悠然自得地四處打轉(zhu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