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頁
他此番進(jìn)京便是為了軍費(fèi)而來,只是朝中形式已不如他所想,楊一清處處被沈霑掣肘 ,原本楊一清和大長公主共同輔政多年,朝中勢力盤根錯節(jié)不該如此被動,但劉瑾被誅后楊一清卻是屢戰(zhàn)屢敗。 前些日子安化王叛亂,楊一清本來構(gòu)陷了沈霑,也將他引到了寧夏,然而他卻兵行奇招,就那么輕而易舉的誅殺了安化王,從寧夏到京城這一路更是讓他有驚無險(xiǎn)的回來了。 他想拿到玉筆朱批的軍費(fèi)還有的籌謀。 李暄迎上去,看到張永雙手捧著一道圣旨,對他說:世子大人,讓家眷都出來接旨吧。 王妃孟汝珍出來時看到圣旨心里緊張,猜不透是有何事要上門宣旨,等張永將圣旨念完,她以為是聽錯了 沈宜鴛賜婚給孟峙嗎?孟汝珍有些難以置信。 她此行是為了給李暄提親才跟著過來的,本來準(zhǔn)備上魏國公府去提親的那天,李暄卻平生第一次陰著臉同她說,親事黃了。 旁邊跪著的孟峙低著頭,問了句:張大人,我和韓家小姐素昧平生,為何 張永卻是打斷了他,問:孟小將軍,你是要抗旨不從嗎? 不敢!孟峙慌忙接過。 張永瞧了人高馬大的孟峙一眼,心想這人長得倒是憨實(shí),只是以后后宅有得熱鬧了。再看向跪在正中的李暄,他面色不曾稍變,便是這份從容的氣度也是難得了。 而一旁一向耿直盡忠的孟老將軍已經(jīng)憋紅了臉,張永不覺搖了搖頭,若是孟老將軍知道他兒子做的事,不知道又當(dāng)如何了。 天氣漸涼,是個好的秋天,張永此時無比慶幸自己沒和劉瑾綁在一起,站隊(duì)遠(yuǎn)比努力重要,他背著手晃悠悠的走了。 他一走,孟老將軍首先忍不住質(zhì)問起孟峙,罵了一通,孟峙都沒應(yīng)聲,也沒解釋什么,不多時撲通一聲跪倒,言道:父親,我今后不會再回去山西了!世子爺,我跟了你那么些年,也只能陪你到這里了,日后你要怪我便怪我吧,現(xiàn)今天下安穩(wěn),有些事當(dāng)謀,有些事不可謀,還望世子爺能三思而后行。 孟老將軍已經(jīng)斷喝一聲:混賬,你大膽! 混賬便混賬吧,孟峙想,在誰麾下都是茍安于世,既是茍安為何不選擇一種流血最少的方式? 別人或許以為他為了一個女人背叛了平陽王府,但是他自己知道他不是,他縱然喜歡沈宜鴛也不是全然糊涂的人,他常年征戰(zhàn)邊疆,見多了腸破血流,不愿意在過那種日子了。 如果山西真起戰(zhàn)事,不是簡單的安化王叛亂,更不是寧王這種小打小鬧,那時候又會有多少人死去?沈宜鴛誘惑雖大,卻還不足以他背叛。 他還是長跪于地,等著李暄一句話。 李暄何其聰明,看到張永手里圣旨的那刻,他便知道身邊最信任的副將叛離了他,他手里握著半味蓮,還有同沈霑討要軍需的可能,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孟峙促成了敗局。 憤怒不足以形容此時心情,他喜歡的人他信任的人同時背叛了他,沈宜鴛他還可以理解,孟峙卻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 見他久久不語,孟峙本著伸頭一刀縮頭一刀的心思,言道:世子爺,半味蓮確實(shí)被我取走了,我們來了這些天,如今朝中形勢風(fēng)云變化,具體如何,你看的比我清楚,相持不下,最終還是我們落敗,何必浪費(fèi)時間呢? 孟老將軍一聽差點(diǎn)氣昏過去,連連踢他。 李暄這才低頭看孟峙,語聲很淡漠的問:這些年,我在你心中便是這般的繡花枕頭不成,還未相持,你怎么就知道我會落??? 好一會他才挪動腳步,留下一句:孟峙,貪圖富貴便是貪圖富貴,何必給你自己找借口呢? 孟峙不語,起身走了,孟老將軍攔他,也被他輕輕推開了,一個李暄壓了他近二十年,他不想一直仰他鼻息而活,這才是他所有理由中的重中之重! 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前,皇帝起興要學(xué)百姓登高望遠(yuǎn),一定要去登最高峰,正德帝換好了騎射服,帶領(lǐng)一隊(duì)近衛(wèi)軍,剛走出京城的城門,就被楊一清給抓了回來。 正德帝回到宮中時,大長公主已經(jīng)等在了宮殿中,他一進(jìn)來,便聽到大長公主斷喝了一聲:皇帝,你是越來越胡鬧了,這幾個月連著兩個藩王叛亂,還不足以讓你驚醒嗎? 正德帝卻渾不在意,反而覺得寧王之亂他沒有參與有些可惜,言道:在姑母面前,朕總覺得自己像只困獸似的,都沒朕那些豹子來的痛快。 從正德帝小時候起,大長公主便愛盯著他完成各項(xiàng)功課,他人明明很聰明,學(xué)東西也快,不知道為什么越長大越胡鬧。 今日一早,楊一清派人送了一份折子給她,她將折子拍在桌子上,道:皇帝,內(nèi)閣在草擬撤藩的奏章,你既然在帝位上,怎可一直這般胡鬧! 正德帝都沒打開那道折子,反而道:當(dāng)時父皇先去時糊涂了,若是表弟身體好好的,姑母沒準(zhǔn)能當(dāng)皇太后。 大長公主眸色一深,沒應(yīng)他這挑釁般的話,轉(zhuǎn)而卻覺得有些傷心,她為了這個皇朝放棄了多少,別人不理解,正德帝卻應(yīng)該清楚才是。 正德帝見他眼眶紅了,也覺得自己說的過分了,只是有些話他覺得還是先挑明的好,他又道:姑母,表弟最近是越來越會牽制我這個皇帝了,他到底在做什么,姑母比我清楚,我不去管他,一是看在姑母的面子上;二是覺得父皇給你們下毒對不起你們;只是若是有一天他有異動,那時候姑母可要做好選擇,莫怪我心狠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