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李賢登場
書迷正在閱讀:暴君,你家團(tuán)寵小公主掉了、末世之保護(hù)小師姑、肆無忌憚、讓我們將悲傷流放、繡外慧中、終于愿賭服輸、她和她的心機(jī)BOY、一池青蓮待月開、斗靈特工學(xué)院、穿成反派的炮灰前妻[穿書]
武則天撂出的話實在是太狠了。嚇得李旦三魂失了七魄,居然慌忙從龍椅上站了起來跑下金鑾殿,驚世駭俗的來到了朝堂之中,當(dāng)堂拜倒在地:“母后在上,請聽皇兒一言:先帝臨終之時,一再囑托母后輔政安邦。先帝遺旨,不可違備。徐敬業(yè)之流禍害江山荼毒百姓,與母后何干?賊人打出的旗號是匡扶皇兄廬陵王,反武復(fù)唐然,大唐未失,談何匡復(fù)?徐敬業(yè)之流不過是混淆視聽、蠱惑人心!” “況,皇兄永壽郡王掛帥出征,成功平滅了徐敬業(yè)叛黨,已經(jīng)在天下人面前擊穿其騙世謊言。肖小作亂實是難免,母后何故因此而蒙生退意,豈不是因噎廢食恰好中了歹人jian計?皇兒年幼無知朝堂百廢待舉,何時何地都離不得母后周全。愿母后以天下江山為念、以社稷萬民為重,不可枉生退卻之念!皇兒肯請?zhí)笕?,萬望收回成命!” 文武百官都快要被嚇傻了?;实墼诮痂幍钋跋鹿颍^對是古往今來聞所未聞的奇事一棕。與此同時,大家也都知道,這事要越鬧越大了,今天這朝堂之上,注定了要一聲接一聲的驚雷劈個不停! 皇帝都跪拜下來了,文武百官哪里還敢站著不動。連劉冕和明以及站在班列之外戍防的十二千牛備身也都面向金鑾殿拜倒下來,一起高呼:“請?zhí)笫栈爻擅?!?/br> 含元殿外的宦官宮女、龍尾道上戍衛(wèi)的千百羽林軍和千牛衛(wèi)衛(wèi)士全都一同拜倒,齊呼請?zhí)笫栈爻擅?/br> 誰也看不清珠簾后的武則天,此時作何表情。連離她最近的上官婉兒,也驚慌的拜倒在地頭也不敢抬起。 她就這樣端坐如鐘紋絲不動,聽著金鑾殿外此起彼伏的呼喊聲,輕輕的、微微的牽動了一下嘴角,露出了一抹稍閃即逝地微笑。 “爾等”武則天開腔了,聲音中滿是不情愿。“當(dāng)真要陷我于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么?” 彬在下首的武承嗣扯著嗓門兒就開始吼了:“太后,微臣死罪斗膽上諫:太后如若棄政才是真正的不孝不仁不義!” 武則天慍怒的一拍身邊座椅:“大膽武承嗣,你何出此言?” 武承嗣也似乎是嚯出去了,以頭磕地連聲大呼:“微臣肯請?zhí)笙荣n微臣死罪然微臣的話,仍然要說:太后受托孤之重卻不思報效意欲退政,便是不忠;李唐先祖創(chuàng)業(yè)艱難。此當(dāng)國家危難之時太后要撒手不管,便是無視祖宗基業(yè),是為大不孝;太后日理萬機(jī)明察秋毫明斷乾坤,是萬民之所望。如今退政養(yǎng)閑而棄萬民求一己之安,是為不仁;太后為念一己之私名顧全小義而棄天下大義、棄民生國邦于不顧,即是不義!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事,太后如何辦得?微臣身為社稷之臣眼見太后犯下如此大錯,雖受千刀萬剮而死也要拼死諫上愿太后明察!” 劉冕跪在一旁心里直打鼓:這個武承嗣。可以??!這一番說辭正氣凜然大氣磅礴,還真的有幾分氣勢。聽上官婉兒所言,此人野心雖大但資質(zhì)魯鈍才疏學(xué)淺,哪里能在一時間組織起如此強(qiáng)有力地說辭?想必是早有腹稿精打細(xì)算多時了吧? 李旦顯然對太后還政之事毫無心理準(zhǔn)備,此時聽到武承嗣這一番言語,也只顧得如同小雞啄米一般連連磕頭:“武承嗣所言極是!母后一定要三思、三思而后行??!”“萬望太后三思!”群臣又跟著吼了起來。劉冕也扯著嗓子跟著吆喝了幾聲,末了撇一撇嘴凡中暗道:真是一場無聊透頂?shù)恼涡?!傻瓜都知道武則天不可能真心歸政。武則天自導(dǎo)自演這一場大秀。無非是為了堵住裴炎們與徐敬業(yè)們的嘴。在天下人面前做出一副迫不得已才執(zhí)掌朝政的架式來。 雖然這種把戲很掘劣,但眼下看來卻是必不可少。武則天需要一個名正言順繼續(xù)把政、并且不斷強(qiáng)化自己地位的借口。這樣一場政治秀,實在是進(jìn)行得太及時了。 劉冕知道,今日之事不可能這么簡單就結(jié)束。連皇帝李旦這樣的底牌都甩出來,哪里只是為了上一個尊號、假意還政? 好戲必然還在后頭! 武則天一點也不著急。任由群臣在下面扯著嗓子大吼。不時又有另外幾名大臣跳出來喊幾聲大義凜然的話,強(qiáng)力反對太后棄政。 這一場看起來有點腦殘、有點透逗、有點弱智的政治秀,由主宰天下地一群人足足演了近半個時辰。個個跪疼了膝蓋喊干了嗓門,當(dāng)真是群情激昂民意如潮。武則天方才不急不忙的從珠簾后走了出來。 場面這才安靜下來。 “諸位,都請起吧!”武則天慨然長嘆一聲,頗不情愿的道?!疤煲馊绱?,民意如此,予只好舍一己之榮辱休戚,忝居這金鑾寶殿之中,繼續(xù)為大唐國事、為天下黎民蒼生嘔心瀝血了?!?/br> “太后英明!”李旦和群臣哪里肯站起來,個個又扯起嗓子海呼山嘯一般的大喊起來。 武則天走下了金鑾殿,親自扶起李旦,又對下首眾臣道:“聽予旨意眾卿平身!” “謝太后!”眾人這才站了起來。 劉冕輕輕的咧了咧牙,心里多少有點郁悶:煩,老是跪來跪去。他這時也才看清了李旦的模樣。身裁不高略顯瘦弱。年紀(jì)大約是二十出頭。也不知是皮膚好還是嚇得怕了,一臉慘白的像刷過漆一樣。比起他哥哥李賢來,明顯少了許多地氣質(zhì)與閑定,一眼看去就是個膽懦怕事的主兒。 李旦回了龍座,武則天也踱回了珠簾之后。文武百官也各自站了起來排成了整齊的班列。早朝繼續(xù)。今天果然還沒完。 李旦清了清嗓子:“今日的第一件大事??磥頉]有異議了。朕率領(lǐng)文武百官,給太后獻(xiàn)尊號圣母神皇。儀式在明日的望期大典上舉行。此外。剛剛太后說了改元與大赦天下一事,朕以為也當(dāng)速行。朕命鳳閣即刻擬旨,經(jīng)由鸞臺堪定之后馬上頒告天下。大唐即日改元垂拱,大赦天下?!?/br> “臣等遵旨!”相關(guān)臣工上前領(lǐng)諾。 李旦顯然是在武則天那里聽了許多的旨令來辦事,此時如同念經(jīng)一般的說道:“此外,揚州平叛已經(jīng)結(jié)束了,平亂有功之臣當(dāng)予以重賞。” 李旦說完這句,金鑾殿上的氣氛斗然變得緊張起來。因為大家同時想到了一個人:征討揚州的主帥皇子李賢! 李旦的也似乎略有點緊張,強(qiáng)力地鎮(zhèn)定著自己沒讓聲音走調(diào),但也有了一些略微的顫抖:“朕的皇兄、永壽郡王李賢,忠心王事恪守臣格,擔(dān)任平叛大軍主帥一舉消滅了徐敬業(yè)逆黨,當(dāng)屬首功。雖然永壽王之前犯有過失,然功過相比,朕認(rèn)為仍要對其進(jìn)行獎勵,方能令天下萬民信服。”說到這里,李旦有意的停頓了一下再道:“眾卿以為如何?” 一時間,沒人敢說話。 劉冕清楚的看到,武承嗣的眼睛就在一個勁兒的滴溜溜亂轉(zhuǎn),仿佛也拿不定主意。 就在此時,一人閃身出來朗聲道:“陛下,微臣以為,永壽王功高社稷忠心可嘉,理當(dāng)受賞。當(dāng)初徐敬業(yè)叛亂之時,曾假駱賓王之手制偽檄蠱惑天下,造成了極壞的影響。后來若非永壽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同樣作檄文戳穿徐敬業(yè)之流的謊言碴擊之,恐怕大唐的天下不會像現(xiàn)在這般安寧。永壽王之功,一在軍事平叛,二在忠心可嘉,三在維護(hù)了國體穩(wěn)定與皇家尊嚴(yán)。有此三功,完全可抵以往過錯曹額外封賞!” 劉冕凝神看了這人幾眼,方臉闊唇穿一身紫袍,看來應(yīng)該是三品以上大員,可惜有些面生不認(rèn)識。 “李昭德此言正合朕意!”李旦生怕再跳出什么人來說出什么不同意見,馬上一拍龍桌作歡喜狀“傳,永壽郡王李賢!” 劉冕宛如醍醐灌頂一般醒過神來,和明一起大聲道“傳,永壽郡王,李賢!”十二千牛衛(wèi)備身和站在外面地衛(wèi)士們,將話一層層大喊著傳了下去?,F(xiàn)在可沒有擴(kuò)音設(shè)備,高高在上的朝堂之上都是如此傳令喊話。 劉冕雖然目不斜視,但眼角的余光瞟到了武承嗣,發(fā)現(xiàn)他正盯著自己在看。眼光似乎多有不善。 這個時候劉冕也沒功夫顧忌什么武承嗣了。他的心臟砰砰的跳了起來:今天地重頭戲,終于開始了! 甚至可以說,這幾年來最重大、最引人注目地一場政治大秀,即將在眾目睽睽的金鑾殿之上、在主宰天下大局地一群人眼皮底下,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