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
故而張儒秀起來時,所聞所見都是一片歡欣之景。 …… 午時,司馬光攜著張儒秀赴林知州的宴。 林知州這宴官方卻又隨意。 林知州年過五旬,精神抖擻;夫人溫婉大氣,言語隨和。東家除了林氏夫婦,便是一眾下人。 知州同判官會面,自然無需宴請那些附屬的小官。這宴既是官家定下的規(guī)矩,便得照辦。而這宴的形式內(nèi)容,便全憑請宴人自己決定。 顯然,林知州不是那般好擺官架的人。畢竟在宦海沉浮了多年,林知州自然懂得這官場處事。 司馬光來之前,林知州便先后收到了龐籍同張存的信,信里無非是叫他多關(guān)照些這位判官。 林知州也一直關(guān)注著汴京風云,自然也聽過司馬光的名字。 如今判官到任,他自然歡喜,拉著人寒暄一番。 判官是知州的副官,往往分擔知州的某一部分職權(quán)。 林知州年過半百,早已沒有了年輕時的那股沖勁。華州他管著,可他也不想全管。 他自然不會把財政這部分核心的權(quán)交給一介新官去管。 林知州說,叫司馬光在漕運、民風開化、教育方面多上點心。 言外之意,便是把這部分職權(quán)讓給了司馬光。 張儒秀坐在一旁,仔細聽著林知州交代的話。 往后司馬光公事一多,她也自然會忙了起來。 作者有話說: 第44章 買斷離手 林知州的夫人常氏同聶大娘子年齡相仿, 二人身上的氣質(zhì)也相合。常氏見了張儒秀這位娘子,便熱切地同人聊著天。 常娘子身上總帶著商人的氣息,話里話外都透出一股子銅臭味兒。攀過家常之后, 便低聲問著張儒秀對田產(chǎn)門業(yè)有無興趣。 張儒秀聽了這話, 頓時一驚。 這常娘子顯然是個守不住話的人。林知州拉著司馬光飲酒侃談,便無暇顧及女眷之間的事。常娘子也是趁此時機,才敢同張儒秀說這話。 “莫要著急, 你先回去想想。來日方長, 你隨時可以來找我?!背D镒有πΓf道。 張儒秀滿是不解, 她與常娘子是初見, 兩人才剛聊上幾句話,常娘子就拋出個橄欖枝誘她上道。 難道有何隱情? 張儒秀開了彈幕,下一瞬,常娘子頭上便閃過一條即時彈幕。 “若不是家里缺錢,我又何苦做這些求人之事!” 缺錢?張儒秀瞧著林知州這官舍, 再瞧瞧這夫婦二人的穿戴, 也不像是缺錢之人。 不過張儒秀也并沒有把常娘子這話當成耳旁風。 她要創(chuàng)業(yè), 自然需要資金支持。她想把這樁業(yè)做大做強,自然需要吸引股東。常娘子拋出了個橄欖枝, 她那邊急著撈錢,張儒秀也急著攢錢。 就是不知, 常娘子對她這樁業(yè)感不感興趣。 畢竟此時還有旁人在場, 張儒秀也不好再深入細說。 “過幾日還有個賞菊宴,娘子可想陪我去瞧瞧?”常娘子提著意見。 當然要去, 華州一處的安人張儒秀全然不熟。如今常娘子這般邀請, 在張儒秀眼中便是一個拉攏股東的良好時機。 林知州同司馬光交代過事后, 便拉著司馬光飲酒。 聽常娘子說,林知州嗜酒如命。林景亨酒醉后往往鬧酒瘋,叫人難堪。 如今眼見著人又要喝醉,常娘子趕忙起身來勸酒。 酒品不好,酒量也不好,偏偏喜歡打腫臉充胖子,常娘子為此勸了多次,往往是不歡而散。 張儒秀聽罷常娘子這一番抱怨,覺著這真是對歡喜冤家。 不過張儒秀目前還沒見過耍酒瘋的人。 自她穿越而來,遇見的男子,有高風亮節(jié)的相公,譬如張存與司馬池;有正經(jīng)守禮的小輩,譬如姐夫李易攵或是司馬光,有關(guān)系疏遠的侍從漢子。 這些個人的酒后模樣,她不全見過。可就見過的人來說,醉后仍舊守著禮節(jié),衣襟會亂幾分,卻不會口出狂言,無端惹事。 張儒秀扭頭看向司馬光,他一手抵著額,一手拿著酒盞,正看著林知州同常娘子一番拉扯。 張儒秀走過去,瞧見司馬光的臉頰紅了幾分。 “你怎么樣???沒喝醉罷?”張儒秀拍拍司馬光的背,也是催促著他該走了。 司馬光聽罷,放下手中搖著的酒盞。他沒接張儒秀的問話,反而是站起身來,朝正在同自家夫人糾纏的林知州告了禮。 林知州知道自己這番動作倒是叫外人瞧了笑話,便默聲放下了手中一直緊抱著的酒壇。林知州整了整衣袍,肅了下聲,便揮揮手叫司馬光下去。他這般酒態(tài),自然送不了尚還清醒著的司馬光。 直到走入那片梧桐林之中,張儒秀還覺著自己能聽見幾聲常娘子的怒罵之音。 這條梧桐道徑直幽深,一眼望不到頭。雨后梧桐葉粘在道上,徒增了幾分蕭瑟。走在道上,風一刮過,人也清醒許多。 張儒秀這方,正欣賞著梧桐林景,驀地瞧見身前走著的司馬光身形一顫。 張儒秀以為他醉意涌了上來,便趕忙走向前攙扶著他。 司馬光驀地被人一攙,本能地想甩開。轉(zhuǎn)頭一看,瞧見張儒秀正滿臉擔憂地盯著她,心里一松,力氣也收了回去。 “歲歲,我沒醉。”司馬光笑笑,反握住張儒秀的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