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書迷正在閱讀:當年鐵甲動帝王(重生)、快穿之大肚人生、拯救美強慘前夫[快穿GB]、他曾踏光而來、嫁反派、裝o網(wǎng)戀是要生崽的!、捂緊我二婚夫君的小馬甲、師尊陪我掛熱搜、寶扇記、朝思慕暖(GL)
這次去傳旨的太監(jiān)更加明白,顧信是徹底惹怒皇上,沒有翻身的機會了。 因此,宣讀圣旨時,太監(jiān)念到「信罪人不孝不肖,上愧對君上,下難慰父母,敕令離京別居」一句,特地加重了音調,務必令誠王府跪了一地接旨的人,個個能聽得分明。 圣旨言辭犀利、歷數(shù)顧信罪狀,字字像是千斤重石一樣壓在他身上。不,他都不能被稱之為顧信了,被奪了國姓,只能留下名字——信。 好容易將旨意讀完,太監(jiān)將明黃絹面圣旨重新卷起,鄭重托給雙手向上、躬身極低的世子顧傳,不忘強調一句:“皇上的意思,信公子是一步不得踏入京城了。世子不要忘記。” 送走太監(jiān)一行,顧傳徹底沒了主意,他本想著,送信上山能得到父王、母妃的吩咐,誰能想到,今日先是收到了父王死訊,緊接著又接到驅逐二弟出京的旨意呢? 情勢太過急轉直下,顧傳完全失了方才,不曉得如何應對。 茫茫然地,甚至不敢與二弟對視,喃喃著說:“我先去看看珍兒?!?/br> 借著要照顧幼女的名頭,且行且退,低頭縮肩,以手掩面,離開了接旨大殿。 第44章 從昨日被罰至今,年僅十七的信,心思如同在油鍋中翻轉的炸貨一般,七上八下。 先是有些不服氣,后來滿心都是對不起父王的念頭,此時再聽被逐,好像都沒有什么痛感,人都木了。 還算清醒的人,就是老三顧值了。他從小愛財,經(jīng)營鋪子頗有一套,名下產(chǎn)業(yè)越開越大。如今不過十四歲,與二皇子同齡,與他不認識的柳庭璋也同齡。 也可能是做生意磨練出來的機敏,顧值接受現(xiàn)實、隨之應變的意識和能力此時就顯現(xiàn)了出來。 他知道皇子們靠不住,皇上主意輕易不改,自家父王剛剛過逝,只怕二哥被逐一事,會成為定局。 顧值哀嘆一聲,反而努力振作精神,勸慰二哥信,說是趁著誠王妃一行還未進京,他最好能在路上趕去,見父王遺體最后一面,拜別母妃。 至于今后謀生立世,顧值掰著指頭數(shù)給信聽?;什皇墙邓麨槭耍o羈押扣押的指令,那么換個角度想,信反而是個自由身,天南海北都可以去。 要不然,就幫著顧值到國內各州鋪展生意,自己也算有個事做。要不然,就到孟州,去投奔孟王伯也好,去投奔岳父彭家也好。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聽著三弟冷靜的聲音,信也慢慢找回了理智。 是啊,他還年輕著,做錯事就改,愧對父王就贖罪,愣在王府中,可絕不是上佳選擇。 信狠狠給了自己一耳光,抽的手都發(fā)紅,臉面更是迅速紫漲起來。 這下子將顧值驚了個好歹,他連忙上前,緊緊拉住信的手,問二哥何至于此。 顧信說道:“父王這么突然就去了,我難辭其咎。一個巴掌而已,算是給大哥和你一個交代。完全是我年輕氣盛,帶累了王府?!?/br> 兄弟二人因為政見不同的隔閡好像一下子消失了,顧值只能叫出個「二哥」來。 顧信繼續(xù)說:“大哥不在,那就麻煩三弟你幫我捎話吧,我也不專程去他眼前討嫌了。圣旨已下,我這就帶著彭氏離府離京?!?/br> 他拍拍三弟稚嫩的肩膀,話語不自覺帶了哽咽:“還要多謝你提醒。我雖然有罪,還是希望能當面辭別父王母妃,再見見采薊和采薇?!?/br> “至于王府,今后就靠你們了?!痹捳f完,看著顧值鄭重點頭,聽著弟弟叮囑他保重的聲音,信像是找到了前行方向,再不回頭,大步踏出正殿,朝著自己院落而去。 彭氏以夫為尊,唯命是從。不過片刻,兩人已經(jīng)收拾妥當,只是小小兩個包裹,明眼看著裝不了什么細軟金銀。 王府中的下人身契都屬于王府而非信自己。因此他身后孤零零的,一個隨從都無。 至于彭氏這邊,只有從孟州到京、陪嫁的兩房家人,大約七八人跟隨著,眾人面上都有凄惶之色,未來如何,誰也不得而知。 世子顧傳和世子妃張氏、直郡王顧值送別信夫婦到了府門外。 看著曾經(jīng)在京城被追捧、意氣風發(fā)的郡王爺,如今落魄至此,顧傳欲言又止。 他們擔心人多口雜,只能以目示意,甚至不敢流露太多不舍之情,生怕被人添油加醋告到皇上那里,說不定又是什么罪名。 信緩緩松開挽著彭氏的手,退后幾步,朝著誠王府門,鄭重其事,撩袍下跪,砰砰連磕了三個響頭。 然后他再度拱手,向兄弟們辭行,一句「保重」勝過千言萬語。 誠王府眾人,立在原地如同石化一般,眼睜睜目送原本是府中一支的信等遠去。 信單手攙扶著腹部隆起的娘子彭氏,低低勸慰加保證的話語還能飄過來到府門外人的耳邊。然而,就此一別,以后就是云泥分際了。 顧值已經(jīng)派下人趕往山莊,告知母妃等人,信會在途中拜別。 信放心地將這些事務托付給了三弟,拜別之后他會攜帶妻小,投奔孟州岳家,說好了安頓下來就給京城這邊報信。 走出京城,在附近村落里,信按照顧值留下的指引,讓彭氏與下人在妥帖的人家暫住一晚上,他自己則借了主人家的馬,獨自一人、快馬加鞭趕往母妃回京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