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賀壽書法
如此念頭,在眾人腦海中閃過。 也就是說,何亮拿出的.....是真正的正品?! 孫鑒開口了,直接驗證了他們腦中想法:“這就是那下半副,絕對不會錯的!” 連他都沒有想到,居然會在這里見到! 何亮微微一笑,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驚訝和震撼。 畢竟,他可是用終極鑒寶術,親自確定過此物價值的! 那光團,超過普通真跡兩倍有余! 絕對不是普品! 孫鑒顯然有些激動,或者說身為愛好者的毛病犯了。 似是生怕別人不知道這副書法真跡的價值,他連忙瞪大眼睛,解釋道:“你們知道上半副在燕京拍賣出了多少錢嗎?” 眾人自然連連搖頭,表示不知,畢竟不是圈內人。 “十七億!” 孫鑒冷笑,說出的價格嚇了眾人一跳。 “嘶!!” “十七億?!” 全場傻眼,縱然是平日間喜行不于色的何華都露出驚訝神色了! 這錢,可不是單純的一加一,說加就加上去的! 孫鑒接著道:“這可不是普通的王惜之真跡,而是大有來頭!” 他撓了撓頭,看向何華:“老華,這東西其實沒有展現(xiàn)真正樣貌,如果你允許......我?guī)湍惆选饷婺菍印サ???/br> 何華微微思索,便是點頭。 “可以!” 他畢竟不是書法愛好者,只是驚訝這書法真跡的價值,卻還沒有到那種執(zhí)著的地步。 而且,他還是挺相信自己這個老友的。 孫鑒又看向何亮:“小家伙,這東西我要拆封了喔?” 何亮笑著點了點頭:“自然可以。” 孫鑒連忙讓人抬上一張干凈的桌子,容不得有絲毫東西。 他無比的小心,將外邊那一層特殊的封裝薄膜......輕輕撕裂! 無比的小心! 孫鑒生怕出了什么問題,毀了這一副珍品! 書法真跡并不大,一米長都沒有,但孫鑒卻足足撕了十幾分鐘! 伴隨著薄膜落下,里面的書法真跡也是落入眾人眼中。 略微發(fā)黃,可......這字跡還是有些丑啊! 甚至,連筆墨散落間,都有些隨意,看不出藝術價值所在! “這肯定是假的!”何建攥緊了拳頭,眼睛有些通紅。 他寧愿讓孫術壓了風頭,也不愿意這個有‘血脈之親’的混蛋壓了風頭! 畢竟,孫術好歹是拿出了自己老師所作! 而何亮,可是實打實的拿出了和自己一模一樣的東西,王惜之真跡! 若何亮拿出的是真貨,那他何建......未來都會有心里陰影了! 孫術同樣面色難看,雖然沒有說話,但卻攥緊了拳頭。 開什么玩笑?! 原先他還有些輕視嗤笑何亮居然敢在他之后拿出書法真跡,可現(xiàn)在......他成了拋磚引玉的那塊磚了? 他目光陰沉:“他怎么可能弄到真貨!大概率是爺爺走眼了!” 何亮可沒管這些,而是同樣看著孫鑒撕開薄膜,有些感興趣。 他的中級鑒寶能力,自然包括書法,所以對一些手法也了解,興趣不小。 孫鑒撕開薄膜之后,做出了一個異常驚人且大膽的舉動! 他......居然還要撕! 他要把書法真跡給撕了! 孫鑒自然感受到了眾多不解的目光,他立刻就解釋道:“你們看到的,不過是這么多年來的‘表層真跡’!” “里面,內有乾坤!” 眾人瞪大眼睛,有些不解其意! 孫鑒解釋道,目光興奮,神色振奮無比: “其實,在燕京那一副,也是如此!” 這解釋了他為何如此做,而且斷定了能如此做! “歷史考證,這很有可能是王惜之的弟子,用王惜之的真跡進行......臨摹所成!” 眾人這個時候,才回過神來! “也就是說,這外邊的是表殼,里面才是王惜之真跡!” 不斷的反轉,讓眾人驚嘆。 心中的好奇,一下就拉到了最高。 事情的真相竟是如此? 孫鑒沒管他們了,現(xiàn)在的他需要專心致志,一點馬虎都不能有! 對孫家、何家、寧家這深真三大家而言,十幾二十億當真算不得什么! 可若是在孫鑒這個術法愛好者眼中,這書法真跡的價值,可就遠遠超過了十幾億?。?/br> 畢竟很多東西,可是有價無市,可遇不可求! 額頭冒出冷汗,孫鑒一絲絲的開始撕裂外表那層書法薄紙! 這一撕,便是足足半個小時! 眾人都沒有想到,為了一個送禮環(huán)節(jié),能耗費如此長的時間! 很多飯菜,都有些發(fā)涼了! 可在場都是有身份的人,并不在意那些。 最終,總算是撕完,東西徹底現(xiàn)世! 那是一副嶄新的畫作! 光是看著,眾人便大受震撼! 飄若驚鴻,蒼勁有力! 那字,仿佛能夠刺入心神,水平比起王陵的還要高上一兩個層級! “這就是書圣真跡嗎?” 他們驚嘆,而孫鑒更是激動。 上次在燕京見到,那都是隔著玻璃柜,還有一定距離的! 可現(xiàn)在,卻是實打實的拿在手中! 正因為是近距離觀看,才更能感受到這書法動人心魄的魅力?。?/br> 太震撼了! “這絕對是真貨!”他口氣篤定,告訴了眾人。 這個時候,也沒有人去質疑。 那筆跡,一看就是絕頂大師所著! 而且,也正好與孫鑒的話語對應上了! 有人好奇詢問:“孫老,這上面寫了什么?” 孫鑒大笑:“傳聞,王惜之前往某位好友大壽,在酒醉微醺之下,寫下了這一副《賀壽》!” 眾人眼睛一亮。 連何亮都感覺有些巧。 這,還真好和今天何華七十大壽,對應上了? “老華,你的運氣不錯?。 睂O鑒連連大笑。 忽的,他挑了挑眉:“咦?” 這一聲咦,頓時讓眾人心頭一緊。 又有什么意外? 孫鑒頗感遺憾:“這《賀壽》真的如同歷史考究一般,下半幅沒有寫上最終的賀壽之人名字??!” 在那書法真跡之下,顯而易見的有一行空著。 這個位置,按理來說是留給送的那人。 不過,也不知為何,王惜之最終也沒有落筆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