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頁
可她這次從廣州來是帶著任務的,奉天當?shù)氐膵D女協(xié)會還在等她過去交流經(jīng)驗,她不能做逃兵,還是決定前往東北。秦眠香見勸不動她,也不再多說了。 佩芷沒想到半夜會被韓公館的下人叫醒,手掌拍打在木門上發(fā)出催命一般的訊號,佩芷急忙披上件袍子開門,下人哀痛地告訴她:“我們太太自盡了!” 她急忙往秦眠香的臥房跑,房門大敞著,屋子里奢靡的吊燈都打開了,照得恍如白晝。佩芷站在門口,看到地板上有著成片的水漬,伴著稀釋過的淡紅色的血,秦眠香被從浴缸里抱出來放到了床上,韓壽亭跪在床邊攥著秦眠香失去溫度的手,低聲發(fā)出哀痛的哭聲:“香兒……你怎么想不開啊……我是真的愛你……” 佩芷不禁想到數(shù)年前中秋夜友人齊聚石川書齋時,秦眠香作小詩:我站在月下,渴望沐浴月的光輝,可神女從不憐愛凡人。 那是民國二十年的春天,草長鶯飛。紅顏未老,佳人已逝。 上海下了場小雨,佩芷許久不曾穿過純黑色的旗袍,撐一把油傘,送秦眠香出殯。 周圍除去韓壽亭的友人,便都是些梨園同僚了,一片傘蓋相連,結成了陸地行云。佩芷在人群中瞥到了周綠萼,兩人深深地對視了一眼,像是那一眼中便滄田俱變了。 靈柩停了三日供人吊念,孟月泠在北平看到了報紙才知道秦眠香的死訊,連夜前往上海,將將趕上出殯。 烏泱泱的人和傘之中,他好像看到了個熟悉的身影,連忙丟下傘擠了過去,人卻已經(jīng)不見了。送葬隊伍走遠,空蕩蕩的街上只剩下他和落雨作伴,而佩芷則踏上了火車,向北出發(fā)。 第57章 風吹夢無蹤(4) 孟月泠在上海未久留,匆匆趕來就是為了送秦眠香最后一程,馬路上的積水還沒干,他就回去了。 回北平之前,他在天津歇腳兩日,仍舊住在西府的那間院落中,又是一年海棠花開的季節(jié),可惜人事俱已斑駁。 他連夜向姜肇鴻遞了拜帖,次日去了趟姜府。如今姜肇鴻對他的態(tài)度十分復雜,終于拿他當一位真正的座上客,心底里甚至已經(jīng)認同了這個女婿,可佩芷卻遲遲不歸,他這個父親拿人家當女婿也沒用。 孟月泠同姜肇鴻一起在中堂飲茶,并告知姜肇鴻在上海時似乎見到了佩芷,但亂世之中找一個人如同大海撈針,他已經(jīng)托在滬的梨園同僚幫他留意佩芷動向。要想徹徹底底地去搜尋,還是要靠姜肇鴻的勢力。 姜肇鴻又趕忙給姜叔昀發(fā)電報,叔昀在政府任職,便于行動。孟月泠其實未抱太高的期望,因為他知道,佩芷一定是不想回來,但凡她想,沒什么能攔住她的——除了爆發(fā)戰(zhàn)爭或政變,這亦是他擔心的所在。 北方春遲,孟月泠和傅棠共立在西府的廊檐下,檐頂還在滴落積年融化的雪水,他從口袋里拿出煙盒,分了傅棠一支,兩人便靜靜地抽煙,許久不發(fā)一言。 傅棠在天津是收到了些風聲的,靜園里的小皇帝不安分,復辟之心不死,駐津的日本人正在暗中向其伸手,東北亦有關東軍虎視眈眈。華中地區(qū)國共兩黨在內(nèi)斗,內(nèi)憂外患占全,沒個太平。 傅棠說:“不管她去哪兒,只要別往東北或者華中跑就成?!?/br> 姜叔昀在上海收到了信,急忙派人去全城搜尋,適逢開明書店出版了一部武俠小說,名叫《鑿玉記》,風靡滬上,他的同僚也在閱讀。 叔昀一見作者署名石川,如同獲得關鍵線索,連忙帶了人去開明書店調(diào)查??蛇€是晚了一步,書店的老板說,這位石川小姐交了文稿拿到稿酬之后就走了,據(jù)說是往北方去了。 他把這一消息傳回了天津,姜肇鴻連忙修書,讓北方諸省的好友留意佩芷動向。 佩芷一路還算順利地到了奉天,沒想到會遇上宋碧珠。 當?shù)厣星覜]有正式的婦女協(xié)會組織,只有幾個自愿聚在一起相互幫持的的女子,佩芷便先跟她們一塊把組織設立起來,約束章程,才能進一步發(fā)展下去,幫助其他的女性。 聽聞其中有一個叫宋碧珠的在城外給流離失所的女人孩子施粥,佩芷還以為只是巧合重名,等到見了宋碧珠之后,發(fā)現(xiàn)她有些神秘,雖然穿著普通,但不像是窮苦的人,還有錢施粥。且她與人相處時,眉眼掛著不自覺的討好,講話亦很有分寸,從不得罪人。 佩芷在心中責怪自己的心思卑劣,竟在背后如此臆想人家,但因平日里少不了見面,她別扭了許久,還是問出了口:“你可是從天津來的?” 宋碧珠眼神里閃過驚恐騙不了人,佩芷像是瞬間知道了答案,她如今已經(jīng)從良,最怕的便是被人抖摟出過去的事。 佩芷沒說那些,只用兩個人能聽到的聲音說:“你認識佟璟元罷?!?/br> 宋碧珠沒應聲,想必是默認,佩芷才說:“我是姜四。” 宋碧珠這下更驚訝了,佩芷讓她別說出去,她如今在外化名石川。兩人一邊做活一邊聊天,佩芷原本就不恨她,并非像其他人家的正房太太一樣,對丈夫在外面的女人抱有深深的敵意。 見佩芷與佟璟元離婚并非因為自己,宋碧珠才告訴佩芷,她當時懷的并非是佟璟元的孩子。至于到底是誰的,她也不知道,只能賴在佟璟元頭上,因為其他的恩客家中都已有兒女,不缺這一個,只有佟璟元能幫她脫離碎金書寓那個牢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