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28)
非常惡霸。 卻不自知。 收拾好行李,沈明洲終于與赴美代表團回合。 赴美參加全球科技大賽的選手里都是沉穩(wěn)的小少年。 四個小姑娘,六個男孩子,熱熱鬧鬧似乎相熟的樣子。 早已跟團隊打成一片的歐陽博藝,甚至可以給沈明洲介紹:這是寧俊、那是敖輝,他們做的是癌癥基因項目,還有一個水質環(huán)保研究。 這次代表團隊浩浩蕩蕩三十多人,參賽類別分布為四類。 所有人成功集合之后,帶隊老師郭嘉良就給他們分發(fā)了比賽的詳細資料。 賽事流程和解釋說明應有盡有。 全球科技大賽的起源悠久,而且還誕生了八位未來的諾獎獲得者。 所以,這份資料不僅是宣傳賽事意義,還詳盡列出了一眾評委專家的信息。 諾貝爾獎獲得者,知名研究教授,那些在新聞上才能見到的名人,都會在選手交流會上一一路面。 不過是幾句話的簡明生平,足夠讓參賽的學生們發(fā)出驚嘆。 郭嘉良見代表選手們的表情,非常滿意。 這才是對待最高賽事應有的欣羨。 他說:我們這次出去的目的,不止是展示我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交流學習! 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口號喊了無數年。 每次赴美之前,郭嘉良都要給學生們上一場深刻的賽前動員課。 團結!進?。閲鵂幑?! 老師說得激情昂揚,優(yōu)秀學子也是十分給面子。 然而,沈明洲站在隊伍里目光平靜,仿若未聞,連興奮和激動的笑容都沒從他臉上找到。 結束動員,郭嘉良特地走過去,關懷這位林勤忠院士開后門的學生。 沈明洲,能代表我們國家出去參賽,高不高興??? 沈明洲困惑的看著他,點了點頭,高興。 可他表情鎮(zhèn)定,一點兒也不像為國出征的選手。 郭嘉良想了想,問道:如果你緊張的話,一定要告訴我們,因為你沒有來參加科協(xié)主辦的賽前培訓班,所以很多注意事項不清楚,但是不用覺得害怕或者慌張,老師們會幫你的。 當初林勤忠院士定下沈明洲,科協(xié)就說要叫他來參加培訓班。 然而,院士卻說:讓沈明洲多花點時間在項目上。。 于是一切擱置,直到現(xiàn)在見面,郭嘉良才覺得,也許沈明洲很需要這種團隊成員互相熟悉,減輕焦慮感的培訓活動。 因為,他太沉默了。 搭檔歐陽博藝陽光開朗,這么熱情洋溢的女孩子跟他說話,他竟然也只是點頭搖頭好的不用。 語言少得令人發(fā)指。 郭嘉良甚至懷疑沈明洲經歷了什么重大事件,才變成了如此孤僻冷漠的性格。 沈明洲跟隨隊伍,就像一枚沉默的火光,止不住讓郭嘉良擔心。 終于,郭嘉良忍不住了,跟同隊的心理輔導員歐莉小聲討論:沈明洲這狀態(tài),需不需要你去做一下開導??? 歐莉:? 我?guī)н^這么多屆參賽選手,還沒一個青少年像他這么不愛說話的。 歐莉:噗。 歐莉憋不住笑,眉眼彎彎盯著郭嘉良。 她說:郭老師你整天在中國和美國飛來飛去帶學生,又經常駐在國外,你不清楚沈明洲的情況。他不是不愛說話,應該是和同伴沒有共同語言。 郭嘉良睜大眼不相信,我們隊伍里的孩子跟他沒有共同語言?怎么可能啊。 能參加全球科技大賽的學生,都是全國智商頂尖的優(yōu)秀學子,懂得高深的科學技術,也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 真正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應該是國內能夠找到的最相似的一隊孩子,見面不過兩三分鐘,能聊科研,也能聊潮流。 沈明洲沒有共同語言?郭嘉良大寫的不信。 不信也沒用。歐莉簡單明了道:跟他有共同話題的人我數數啊,Type公司CEO、謝春應教授、林勤忠院士,哦,還有一位你們都聽說過的天才邵煉。 郭嘉良對沈明洲的經歷當然有所耳聞,但是沈明洲在他心里仍是孩子。 可歐莉這么一列,孩子的層次好像太高了一些。 歐莉懂他,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放下眼中的濾鏡。 她意味深長的說:郭老師,您別擔心有的沒的了,沈明洲可以說是隊伍里最不需要心理輔導的學生。 這一次,我們能保證把沈明洲帶出去參賽,再安安全全的帶回來就行了。 不止郭嘉良。 連帶著代表團的選手們,都覺得沈明洲自帶孤僻、冷漠的氣質。 拒人千里之外。 沈明洲沒有參與團隊聊天的欲望,視線里總是透露出思考的意味,經常獨自一人拿著手機站在旁邊。 看論文。 機場候機的無聊時間。 沈明洲在看論文。 十幾個小時的赴美飛行。 沈明洲在看論文。 一個小小的手機屏幕明明有那么多新奇有趣的游戲、八卦,他們視線掃過去,只會發(fā)現(xiàn)滿屏幕的英文專用詞,帶著晦澀難懂的算式和圖表。 好像除了論文,沒有什么東西值得沈明洲多給一些視線。 他過于沉默,導致長久的相處之中,只有指導老師和歐陽,會上前搭話。 飛機空間私密又無聊,寧俊和同伴湊在一起悄聲聊八卦。 感覺他們學校的老師沒說錯啊,沈明洲真的很難相處。誰會一路上看論文,有那么多論文能看? 老師也倒霉吧,我聽說接采訪的老師都被開除了,要不要這么嚴格。 寧俊從座位伸出頭去看。 沈明洲的位置,微微亮著光,歐陽博藝還拿出隨身攜帶的零食,問他吃不吃。 可這人只是搖了搖頭,閉目養(yǎng)神,仿若大佬。 培訓班的時候,所有人都感受過歐陽博藝的熱情。 這么一個說話帶笑、溫柔善良的小姑娘,每次在提到自己做的太陽能項目,都會說起沈明洲。 嚴肅、認真、勤奮,簡直像在述說什么值得敬佩的偶像。 現(xiàn)在看來,不過如此。 寧俊收回視線,感嘆道。 聰明是聰明,厲害是厲害,但沈明洲用冷漠對待別人的熱情,不覺得很過分嗎? 落地美國的過程枯燥又困頓。 代表團選手拖著行李出機場,只想趕緊洗澡睡覺,順從痛苦的國內生物鐘。 一輛大巴接著人,一路開到了目的地。 全球科技大賽提供的酒店,居然門外已經守著了大量的記者。 那種嚴陣以待的氣勢,讓人感到無比緊張。 這個比賽這么多媒體的嗎? 感覺好像是誤入了什么明星發(fā)布會現(xiàn)場。 大家開著玩笑,一邊拖行一邊盯著記者們的視線往里走。 可能因為他們這一行人黑發(fā)黑眼,不少坐在大堂休息區(qū)的人,都對這一行人的團隊投去關注的目光。 哪怕賽事表面平靜無波,幕后的風起云涌,早就傳了個遍。 但凡是跟隨著大學教授做項目的參賽選手,都聽過那個不可思議的人會隨著中國的隊伍,出現(xiàn)在本次比賽的賽場。 這次黑頭發(fā)的應該是中國人了吧!之前的日本人韓國人都你都認錯了! 認錯有什么關系,你又不是要簽名。 提前試探試探接下來的競爭對手啊。 休息區(qū)的學生們嘻嘻哈哈,開著玩笑。 有什么好試探的,他參加的是工程類項目,根本算不上我們的競爭對手。 他們的同伴亞爾曼捧著掌機,輕聲哼道,現(xiàn)在生物醫(yī)藥和環(huán)境工程才是我們的競爭對手。太陽能技術都過時了。 然而,也有不同的人發(fā)出疑惑,可老師不是講沈明洲說單獨又弄了一個太陽能搜救無人機參賽嗎?萬一他得了行星獎呢。 無人機,行星獎?亞爾曼和同伴一起發(fā)出笑聲。 他們可不是什么隨便糊弄的外行,比誰都清楚行星獎設立的意義。 亞爾曼不用說什么狠話,放下掌機眼神輕挑,嗤笑道:雅各布,你與其擔心一臺無人機搶走我們的行星獎,不如擔心你最討厭的詹妮弗拿走它。 她做的可是癌癥基因研究,比起什么聽著厲害的無人機,可符合行星獎的要求多了。 延續(xù)生命、拯救人類。 怎么想,詹妮弗才是他們的有力勁敵。 酒店門外的媒體忽然sao動,閃光燈的激烈響聲,伴隨著一位西裝筆挺的中年紳士進場。 這位穿著三件灰色西裝套的先生,輕輕擺手拒絕了媒體的采訪,徑自往休息區(qū)走來。 亞爾曼。 他的聲音沉穩(wěn)低沉,帶著長年累月執(zhí)著于研究的固執(zhí)。 我已經跟公司說好了,不出意外,你的遺傳病基因檢測項目,很快就能簽約,轉入臨床實驗階段。 不過,我們還是希望你能拿到行星獎,畢竟這是我們威特生物研究所,蟬聯(lián)了兩屆的成績。 威特露出一個溫和的笑。 《時代》封面都刊登你的行星獎。那時候,你將成為全美國最優(yōu)秀的高中生。 亞爾曼歡快的跳起來,跟威特熟練的碰了一下拳頭。 準備已久的研究得到了導師的肯定,令他對接下來的比賽充滿信心。 保證不會辜負您的信任,威特老師! * 全球科技大賽的行程,密集而緊湊。 第二天清早,代表團隊就要參與面對面交流會。 沈明洲起床的時候無比困倦。 哪怕在國內熬夜做實驗,也沒有這么疲憊的時候。 畢竟,時差殺人,他思維活躍能看一百篇論文的時段,正是美國夜深人靜睡眠的時候。 等他犯了困,想睡覺,又該開始美國人民一天的生活。 完了。 沈明洲忍住呵欠。 心想一定要好好調整時差,不然被邵煉知道了,肯定遭到瘋狂的嘲笑。 面對面交流會的現(xiàn)場,隆重得像是新聞發(fā)布會。 中國代表隊的位置在角落靠后,沈明洲過去就挑選了靠后的最后位置,以免眼神飄忽不定導致嘉賓的反感。 他對今天參會的嘉賓不太感冒。 喬治.威特教授作為生物醫(yī)學領域的專家,涉及的研究領域完全在沈明洲的涉獵范圍之外。 什么基因鏈、細胞組織,沈明洲只會在看科研新聞突破的時候,會仔細的讀一讀。 比起威特研究的遺傳基因,他更關心腦科學。 但是,大賽嘉賓交流不能自行挑選,哪怕他這樣的工程類參賽選手,也要老老實實坐在會議室最后一排,尊重交流者。 喬治.威特是一位舉止優(yōu)雅的紳士,開篇的講題并未在他的生物醫(yī)學領域大肆宣講,而是從全球科技大賽的意義起頭,講述了研究之中的困境和克服困境的方法。 沈明洲想象的晦澀難懂沒有出現(xiàn)。 可以說,能夠登上全球科技大賽評委交流臺的專家們,都不會讓學生們感到枯燥。 本該困倦的沈明洲,聽了他的話,也逐漸清醒。 以至于接下來的每一位教授的話,他都聽在了心里。 科學、探索、永不止步的挑戰(zhàn),具有煽動性和感染性的詞句劃過他的胸口,讓沈明洲重新感受到了全球科技幾個字的意義。 不止是他在場的全部參賽選手,都被演講者吸引。 直到一位穿著襯衫、西褲,頭發(fā)斑白表情嚴肅的人出現(xiàn),會場的氣氛變得格外熱烈。 諾獎物理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教授。 他走上臺,沒有像其他的演講者一樣,開始精心準備的說辭,鼓舞選手們前進。 而是環(huán)顧四周。 我知道在場很多人,對我所研究的項目感興趣。 開場白沒有什么客套的謙虛,甚至顯得有些不客氣,卻有著諾獎獲得者應有的驕傲。 他灰藍的眼睛選定了一個點,語氣嚴肅的說道:那么,我隨機挑選一位選手回答我的問題。如果回答正確,我將邀請他參觀我的實驗室。 他沒有提出問題,也沒有說開始。 卻在話音落下的瞬間,出現(xiàn)了無數高舉的手臂。 美國英國法國代表選手,積極主動的模樣,引得周圍性格內斂的孩子,也紛紛舉手。 約瑟夫意圖如何,不重要。 諾獎獲得者的實驗室,大約對在場的人具有無比巨大的吸引力。 大家都在積極的表態(tài),沈明洲卻在沉思。 諾獎獲得者約瑟夫,在指導老師發(fā)放的宣傳資料上出現(xiàn)過。 他記得,好像研究的是 遠紅外? 那么,就請中國代表隊的沈明洲回答吧。 沈明洲:? 他非常確定,自己沒有舉手。 第29章 沈明洲應聲站起來。 上千雙青藍黑褐的眼神,從四面八方匯聚過來,盯著他。 他不知道究竟是身邊同伴舉手,約瑟夫離得太遠看錯了。 還是這位諾獎獲得者挑人的時候看錯了名字。 但是,眾目睽睽,視線匯聚。 他只能答了。 約瑟夫見他站了起來,點點頭,請到臺上來。 原本以為只是一次簡單的提問回答。 突發(fā)變成了上臺交流,嚴肅沉寂的會場都出現(xiàn)了竊竊私語。 大部分人都覺得,這家伙也太幸運了,不僅在上百位舉手學生里被抽中,竟然還能上臺面對面! 這是怎么樣的殊榮! 說出去我和諾獎獲得者約瑟夫先生同臺可以炫耀一輩子的好嗎! 可就在約瑟夫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不少已經發(fā)過言的教授們,都瞪大眼睛盯著臺上這個表情嚴肅的演說者。 他們怎么沒想到?! 上臺提問這方法實在是太方便了! 想問什么問什么,還不會顯得自己對待沈明洲過于特殊! 出于對邵煉遙遠記憶的考量,教授們還以為中國的天才少年都是一臉冷漠、高傲孤僻,根本不屑于在這種交流會上參與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