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頁
元穆安擺手:“我既要讓蕪兒當(dāng)皇后,自不能讓她再受半點(diǎn)委屈?!?/br> 盡管仍舊擔(dān)心他的傷勢,但秋蕪不愿辜負(fù)他的一番心意,又想到宮中有康成等人在,應(yīng)當(dāng)不會再發(fā)生意外,便答應(yīng)下來,跟著秦銜離開興慶宮,到驛館暫住。 接下來的兩日,城中仍有劉奉帶著手下搜查遺漏的逆黨,官員們?nèi)巳俗晕?,都在府中避風(fēng)頭,恨不能立即與逆黨劃清界限,百姓們則受了驚嚇,紛紛回家,不敢在外逗留。 礙于形勢,秋蕪和秦銜都未離開驛館,只安心等著外面的消息。 元穆安沒有再召她入宮,但每日都會派奉御前來替她查看傷情,為了讓她得到照顧,還將竹韻送了過去。 二人相見,自是感慨萬千。 竹韻沒想到這輩子還能再見到秋蕪,忍不住哭了許久,一邊哭,一邊斷斷續(xù)續(xù)將這兩年的經(jīng)歷同她說了一遍。 尤其說到有一陣子,元穆安將她召入宮中,不時詢問秋蕪的過往時,她忍不住拉著秋蕪的手,紅著眼小心翼翼道:“姑姑,其實(shí),陛下他……待姑姑并非沒有情意……” 她只奉命來驛館,并不知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秋蕪笑著睨她一眼,拿出帕子替她將眼淚擦干,柔聲道:“你這孩子,怎么一年不見,變糊涂了?我為何會出現(xiàn)在這兒,陛下又為何讓你來,你難道沒想過嗎?” 竹韻傻呆呆盯著秋蕪,愣了半晌,忽然反應(yīng)過來:“姑姑,您、您與陛下?” 秋蕪臉上騰起紅暈,終因羞澀沒再明說,只是輕輕點(diǎn)頭以示肯定。 竹韻愣了片刻,隨即又驚又喜:“真好,以后奴婢就可以一直跟著姑姑了!” 秋蕪笑笑,沒有反駁,心里卻想,等到了年紀(jì),必還是放回去更好。 兩人靠在一起,又說起蘭薈等人的境況,皆擔(dān)憂不已。 元穆安似乎已越來越能猜到秋蕪的心思,在她擔(dān)憂之際,便已親自寫了字條來告訴她,只要查明中山王府的那些宮女太監(jiān)與謀逆之事并無牽連,便不會降罪。 這已是他這個皇帝能給出的最公允的處置,她不是因私廢公之人,對此已心滿意足。 這兩日,元穆安還是和過去一樣,每日傍晚讓人送來他親手寫的一張字條,就當(dāng)是無法見面之下,一表相思之意的辦法。 而秋蕪則不似從前那般對此置之不理。 她也會請來送信的太監(jiān)吃口茶稍候,自己則提著筆再三斟酌,將滿腔的牽掛與柔情化為三言兩語,再交人帶去宮中。 這兩日,在平靜中度過。 直到三日后,逆黨盡數(shù)肅清,宮中的圣旨也終于下來了。 謝太后勾結(jié)逆賊,密謀扶中山王元燁篡位謀權(quán),事情敗露后,不但不知悔過,反而再度謀刺天子,故廢其太后之位,賜白綾自行了斷。 中山王元燁與謝太后合謀弒君篡位,大逆不道,奪取親王封號,廢為庶人,幽于皇陵,此生不得踏出一步。 至于謝家,因謝頤清的緣故,除卻聽從謝太后之命參與謀反之人獲罪外,其余老弱婦孺皆得保留良民籍,三族之內(nèi),男子三代不得入朝為官。 余下的另外幾個參與謀反的世家,亦相應(yīng)獲罪。 此詔之后,還未等京城百姓沸騰,便又有一道天子罪己詔,稱身為人子,不能事孝,反與生母兵刃相見,枉讀圣賢之書,有愧于天下臣民,故請輟朝十日,入佛堂齋戒懺悔,以平息上天之怒。 秋蕪知曉元穆安是個言出必行之人,既說要齋戒,哪怕拖著受傷的軀體,也定會踐行承諾。 果然,到傍晚,宮中傳出謝太后薨逝的消息的同時,亦有元穆安送來的信,告訴她接下來十日,他將獨(dú)守佛堂,無法給她寫信。 謝太后身為母親,不但始終將自己的不幸發(fā)泄在親生兒子的身上,就連臨死,都還要把兒子拖下水。 已背著弒殺兄長的罪名的元穆安,此后還要再加一道賜死生母之罪,一輩子受人詬病。 這十日間,整個京城都沉浸在動亂之后,人心惶惶的氣氛中,唯一值得慶幸的,就是天子對一切早有防備,反應(yīng)迅速,很快就將事情平息,沒有傷及無辜。 好在,城中秩序日漸恢復(fù),秦銜遂讓胡大幾人出去打聽考察了一番各處的宅子。 胡大等人前兩日在驛館已向元穆安派來的金吾衛(wèi)的人打聽清楚了幾個有宅子出售的好地方,一得令,連忙一一實(shí)地查看,最后,在秦銜與秋蕪的商議下,挑了一處位于興慶宮西南大約三里外的宅子。 皇宮附近自然住的都是皇親貴戚、文武百官。許多朝臣為了趕早朝,都住得離皇宮極近,因而這附近的宅子價格亦高。 秦銜沒什么家底,為官亦只有一年有余,攢下的銀兩不算太多,幸而這次打了勝仗,元穆安賞他千金,這才讓他不至于囊中羞澀。 然而,為了盡哥哥的一分心意,將更多錢財留下給meimei當(dāng)作嫁妝,他只挑了一處帶花園的三進(jìn)院子做府宅,與同品級的官員相比,稱得上十分樸素。 秋蕪本不贊同,但他堅持說,自生父母與養(yǎng)父母相繼去世后,他便明白了錢財只是身外之物,家人平安方是最重要的,她想,等將來她也有了俸銀,再給哥哥換一處宅子,遂沒再反對。 十日里,兄妹二人搬入新宅,又買了幾名仆從,安頓好一切,便算是在京城有了自己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