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頁
沈思洲將她抱在懷里,道:“以后每年我們都來看?!?/br> “好?!甭曇糨p柔,還帶著一點兒平時不常有的嬌媚。 于是此應下一生的承諾。 年年歲歲,良吉今宵。 作者有話要說: 還有更新(暈厥的小熊餅干) 第39章 還愿 七月流火, 夏去秋來復冬近。 休完了假期,沈思洲開始忙于公務。他先是從翰林修撰做起,后來平調到刑部開始歷練。剛一進去就接手了兩宗指令, 兩份差事都因年限時久、牽扯人物錯綜復雜而被擱置了許久, 因此一直沒人敢應。 沈思洲不僅應下了,辦得也十分漂亮,順利得簡直如有神助。 皇帝龍顏大悅,對他稱贊有加,將他擢升到禮部, 后來又讓他去了吏部。 六部乃是統(tǒng)稱,六部之中也分個首末,工部最次, 往上數是刑、兵、禮、戶、吏,要說六部之首, 那還是掌管天下官吏的吏部。沈思洲不僅從刑部做到了吏部,還擔任侍郎一職,正三品。 其年不過二十余一。 一時之間,沈思洲成為上京城最炙手可熱的新貴。誰人見了不贊一句“年輕有為”, 停下來道一句“沈大人”。 不少官員背后都說沈思洲能短時間內完成那兩份差事,背后都是有貴人相助。 朝堂皆知沈思洲乃六皇子一派, 想來是六皇子在暗中協(xié)助了。 但是又有人提出了質疑, 那兩宗差事涉及范圍甚廣,甚至輻射到上京周邊的青邑、洛水兩城,六皇子的主要勢力不是在上京城內嗎, 他哪能把手伸到地方去? 難道說除了六皇子之外, 沈思洲后面還有其他不可說的貴人? 但是這個問題思來想去也沒人能給個解答,質疑的聲音也漸漸小了下去。 而且近來除了這件事以外, 朝堂上還發(fā)生了另一樁大事。 說來這樁事牽扯的主事人也是沈思洲。 大概這位狀元郎、新晉吏部侍郎,過得太順風順水以至于有些飄飄然了,居然在一日早朝上把當朝左相寇柏昌給彈劾了! 寇柏昌其人,后世評之,唯一字——晦。 寇柏昌此人,幸也不幸,從小在私塾讀書便是萬年第二,考科舉時又考了第二,據說狀元不是旁人,正是他從小到大的宿敵——那位與他同私塾,年年壓他一頭的第一名。 不僅在私塾里被壓名頭,在科考上也是。 誰聽了不說一聲可惜。 不過那位狀元則沒有今時的沈思洲幸運。 為官后,那位狀元郎因為眼里揉不得沙子,為人處世比崔雪平還要耿直而屢遭人嫉恨,被政敵聯(lián)手打擊,官途不是很順。 并且那位狀元郎在當今皇帝登基后,因牽扯到一樁不大不小的案子被革職查辦,下了牢獄,幾天后便染病身亡。他夫人聽到消息后,追隨夫君也上吊自盡了。 夫妻倆有一個兒子,時年剛剛七歲。父母去世后因在上京沒有親朋可投靠,不久后也不知所蹤,約摸著是餓死街頭了。 而同科的寇柏昌則長袖善舞、八面玲瓏,兼之他手段陰私毒辣,在天僖帝剛登寶座的那段時期里替皇帝處理了不少的腌臜事,也因此被天僖帝視為心腹,官途可謂一帆風順。 后來他在外地熬滿了資歷后,調回上京,入了六部,之后升為左相,一當便是到如今。 此二人的境遇可以說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寇柏昌為官二十年,至今仍安穩(wěn)坐在左相的位置上。 民間有句俗語,“風不倒,雨不倒,梨樹不會倒?!?/br> 梨亭乃是寇柏昌的字,梨樹正是用來映射寇柏昌。 也正因他深得皇帝信任,在天僖帝剛登基后便迫不及待暴露本性,大肆斂財,為了錢財,還曾做出賣官鬻爵的事情,被臺察兩院百位御史聯(lián)合彈劾。 但最后也只是被天僖帝罰俸三月,這處罰簡直就是做做樣子,可以說寇柏昌是全身而退。 此后寇柏昌的名頭更盛,朝野人人避他畏他,民間都暗暗稱他為“jian相”。 有一次寇柏昌喝醉了,得意地詢問左右:“你們可知我的為官之道?” 眾人紛紛猜測,他都搖頭。 末了,他笑道:“我的為官之道便是慎。小心行事,才能保得平安。我知道你們背后都說我貪,叫我禍國jian臣,可若是我不貪又如何屹立多年不倒? “這人生在世啊,無非是為名為利為權為色,不貪心點什么東西,又怎么讓人知道你是個能用的人呢?” 左右俱是不解。 不過他雖以貪財出名,更因吝嗇出名。寇柏昌在生活上十分簡樸,衣服只有幾件,均被漿洗到泛白,舊袍上面滿是補丁也不肯扔掉,家里一個燈罩里從不放兩根蠟燭,還曾揚言要帶著銀錢一起入棺。 這個“晦”字倒也合他。 這樣一位厲害人物,現在居然被還沒站穩(wěn)腳跟的小小后輩彈劾了。 天僖帝到最后自然是和稀泥,兩方都沒處置。 寇柏昌長相雖威嚴,面上卻常帶笑,還有個外號“假瓷人”,已有許多年不曾有人見他生過氣了。但是據聞這次寇柏昌非常惱怒,回到府中大發(fā)脾氣,還打罵了不少的下人。 當年的崔雪平就是因為彈劾寇柏昌祖宅逾制而被貶的成州。 前車之鑒在此,沈思洲又如何能好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