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頁
書迷正在閱讀:逃生游戲的正確打開方式、來自末世的領主、老板的金絲雀是天然呆(1v1)、一春塵情、地球人的蟲族日常、日久成癮、飛升失敗后我撿到了主角的金手指、請叫我推土機、成為三歲反派崽崽的親媽、偽裝咸魚
顧玄躬身行禮,而后不緊不慢道:“陛下乃天子,受命于天。祭天儀式也好,修建道塔也罷,不也同樣是為了陛下福壽安康,國祚綿延,萬歲無憂嗎?此事確實是臣考慮不周,忽略了前線境況。臣惶恐,請陛下降罪?!?/br> 說罷,顧玄也同樣跪在了臺階前。 永嘉帝心里稍微舒坦了些,行,責任都是這二人的,和他并無關系:“罷了,二位都是朕的愛卿,一樣是為國為民,何必苦苦相爭,都起來吧。朕稍后再把戶部的人也叫過來,把國庫搬空了,也得將定西的窟窿給填上?!?/br> 賀之舟低低地望著玉石臺階,說不盡的失望。雖并非私下挪用軍餉,可此等行為,與將邊關將士活活架在火上炙烤有何不同? 竟能用一句“忽略”便可輕描淡寫地帶過?賀之舟無可奈何,又不能繼續(xù)爭辯,只得起了身。 “臣也有事要稟報。本來不想污了陛下耳目,可此事……”顧玄像是刻意地頓了頓,讓人注意他接下來要說的話,“坊間流言甚囂塵上,說顧淮顧大人一家的死,幕后的真兇是……” 永嘉帝果然被勾起了興趣。這骸骨不是早兩日才發(fā)現的嗎?如今三法司查案都這么快了? 賀之舟卻隱約有些不好的預感,下一刻,他果然聽到顧玄道:“請陛下恕罪,但坊間的確是流傳,真兇是陛下。” ------------------------ 流言碎語同樣也傳入了大理寺。不過大家顧忌著三法司的身份,都不敢在大理寺中明目張膽地討論。若被人告發(fā)了,還不知道下場如何呢? 成宣一整日都在翹首期盼聶大人那兒能傳來新的消息。不知以克扣糧草軍餉這一名目,能不能把顧玄拉下馬?這么嚴重的事情,皇上不會只是申斥一下吧? 她望眼欲穿地等到下午,聶大人那兒沒等來消息,卻聽到了寺中的風言風語。 昨夜推斷時,早已排除了永嘉帝的可能。他肯定有比滅門殺人更利落隱晦的手段,甚至讓爹爹成為戴罪之身,毀了他的名聲,何必做這些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因此她聽到這些風言風語時,的確是吃了一驚。 不止是永嘉帝,甚至……甚至把賀之舟也拖了進去。 賀之舟那時還只是小小侍郎,又怎會預見十余年后自己能成為首輔,當時的永嘉帝,又為何想要聯合毫無實力的賀之舟,來試圖扳倒爹爹呢? 可許多街頭巷尾的百姓并不會這樣理性地思考,空xue來風,三人成虎,謊話傳遍了天下,就成了真話。 除非兇手如今立刻出現,承認自己殺了顧淮,否則賀大人和皇帝都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三法司可勘天下錯案冤案,找出真兇,卻不會直接證明誰沒有殺人。 這流言一夜間散布開來,像是有心人故意為之。誰想陷害賀大人?誰想毀了皇帝的名聲? 一個名字迅速跳上了成宣的心頭——顧玄。 賀之舟如今私下調查,朝廷上也定是與他針鋒相對。能讓一個捕風捉影、毫無根據的流言在無數永安百姓心中生根發(fā)芽,除了統領天機道、可號召數萬信徒的顧玄能做到,還有誰? 可最恨的是,既然生根發(fā)芽,即便斬草除根,也會春風吹又生。當務之急,她只能盡快查出案子的真兇,還賀大人清白。 ------------------------ 午后,謝府。 成宣知道謝念寒已告假,在家中休養(yǎng)??伤龑嵲谙胫狸P于謝旌年的事情,也顧不上上一回謝念寒對她說的話,便從大理寺趕了過去。 可她剛到謝府,卻被門房擋在外頭,說什么不認得她是誰,不能隨意放她進去。 成宣說自己是大理寺的同僚,來此處尋他是有要事,可門房卻說謝大人在休養(yǎng),不放外人進去。 兩人糾纏了好一會兒,門房仍是態(tài)度堅決。成宣性子倔強,此刻也不甘心,便自己坐在了門口石階上:行,我就不信謝念寒再也不出謝家門了,我就在這候著! 門房本以為她是說說而已,沒想到當真坐了下來。這兒可是大理寺少卿的府邸,來來往往路過的人看到了成何體統?門房心急如焚,勸也勸不動,還不能硬趕她走,只好把她帶了進謝府。 門房只知道每日天未亮,謝大人就會匆匆從府中后門離去,身旁也不帶任何人,一整天都不著家。這事兒只有府里的幾個下人知道,他們也不懂少爺在忙些什么。 如今可好,攤上了這么個無賴。他只得把人帶到偏廳,讓成宣在那等著,直到謝大人愿意見她。 總比在門口等著好,成宣心滿意足地坐下,一邊盤算著等會兒見到謝念寒要如何開口。說她想見見謝夫人,有些關于爹娘的話想問她? 謝念寒應當不會介意吧。她正琢磨著,外頭突然傳來陣陣驚呼:“二小姐,二小姐自盡了!” 成宣對“二小姐”這個稱呼一下子沒反應過來,想起那個候在上鎖廂房前的婢女,才猛地回憶起謝家二小姐是誰——裴譽曾經的未婚妻,謝流婉。 好端端的,怎會自盡呢?盡管只在州橋夜市匆匆見過一面,成宣只記得那是個美人兒,看得出對裴譽也是情根深種。若她出了事,裴譽定會傷心。還有謝念寒,畢竟是親meimei。雖然她沒有把他說的什么婚約當真…… 成宣打定主意,還是去看看吧,能幫上忙就好了。 第96章 萬丈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