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頁
書迷正在閱讀:離婚后與前夫重生回高中、聲聲蝕骨、我在宅斗文里修仙、息蘭木骨、我后臺祖龍,粉我!、聽說你被鬼壓床、炮灰不想死(快穿)、妖界大使館,禁止養(yǎng)龍、再世天嬌[重生]、重生后,我成了四個反派的長嫂
“女王陛下,您的意思……臣不太明白……” 韓墨初在這雙眼睛的注視下,決定說些什么。 他并不是在裝傻,而是當真不明白。 安女王這句話里的每一個字他都聽得懂,可是意思他就是不明白。 在韓墨初的認知里,從來都是一家女百家求。 在大周,每一個嫁為人婦的女子都是夫家三媒六聘求來的。 他從來未曾聽說過大周有任何一個女子, 會穿著這樣一身衣裳,來到一個幾乎陌生的男子的房間里,如此露骨的說出自己要與這個男人孕育子嗣的。 無論這女子的身份如何。 韓墨初少年時,讀過許多有關羅剎的書,知道羅剎與大周之間風土不同。 羅剎的貴族女子可以繼承夫家原本的一切,并且嫁給任何她想嫁的人,前提是只要他們兩情相悅。 但是他與這安女王又何來兩情相悅? “孤說, 孤想與你生個孩子。如果韓太傅實在聽不懂這句話的意思,孤王可以叫個傳譯過來。” “不, 不必了?!表n墨初心里被這句話說得咯噔一聲, 連忙開口制止道:“女王陛下, 臣無德無能,不配讓您另垂青目?!?/br> “其實從許多年前開始,孤就開始物色人選了,還記得孤曾經(jīng)贈予你的芙蓉玉香爐么?那便是孤王對你的認可。孤從很早的時候就非常賞識你的智謀。今天,你救了孤的性命,你勇敢,堅毅,有智慧,是世間罕見的人才。孤堅信,只要你我結(jié)合,一定會生下這個大陸上最強大的英雄。”安女王朝著韓墨初的方向又走了一步,追問道:“難道你不想擁有一個如此強大的后代么?” 韓墨初溫潤的笑容僵在臉上,沒有回答,腦海中陷入了凌亂的回憶。 羅剎女王口中所說的那件韓墨初救她性命的大事,要從三個時辰前說起。 *** 今天是韓墨初進入羅剎皇宮進行和談的第十七天。 這十七天來,他接連見過了羅剎宮中的稟貼,樞密,外交乃至領地等衙門中的大小官員。 并且替大周開出了一系列讓人難以拒絕的條件。比如每年的固定的糧食出口及皮毛進口,大周與羅剎的邊境貿(mào)易前三年一應免除稅費,更有在特定的接壤地點組織聯(lián)軍,共享武器,共同御敵等等。 羅剎的外交長官名叫瓦西,他曾經(jīng)在大周與這位韓太傅打過兩次交道。 第一次是在先帝顧鴻的壽辰宮宴上,他親眼見到了韓墨初這個看似文弱的青年人是如何徒手把一只將近一丈高的巨熊背了起來,然后用劍穿透了。 第二次是在大周通商路驛建成的時候,他又是親眼看著韓墨初是怎么單憑一張嘴,就把數(shù)以萬萬而計的金銀吸到了大周境內(nèi),分散給了隸屬于大周的百姓。 這是他第三次與韓墨初打交道了,分明是在羅剎國土境內(nèi),但他就是找不到能夠攻擊韓墨初的破綻,他在為羅剎國爭取利益的同時總要萬分小心,不然一不留神,就又被這個人套牢進去了。 他深深的知道,那些看似優(yōu)厚的條件對于羅剎而言都是不可說的糖衣炮彈。是當真簽訂下來,不出五十年羅剎就會被這些眼前的利好,蠶食為大周的附庸。 短短十幾天下來,韓墨初在羅剎的宮廷之中也有了一個相當別致的綽號,叫做:卑劣的野鶴。 意為像白鶴一樣高潔又漂亮,就是長了一副黑心腸。 韓墨初莫名的很喜歡這個綽號,他預備著回到大周后將這句羅剎語寫在他的犀角扇上,堂而皇之的拿在手里給所有人參詳。 今天這一天,韓墨初在原先的幾項條件上做了更改,羅剎方面終于就兩地接壤處駐軍及邊界的問題與韓墨初達成了共識。 今天這一天,韓墨初也探明了羅剎國對于邦交之上所在意的癥結(jié),如果他能一直順著這個方向進行下去那么他不日便能結(jié)束和談,回到大周。 然而,也就在這一天。 一直相安無事的羅剎皇城,宮變了。 午后,新一輪的和談剛剛結(jié)束。 韓墨初隨同十四名羅剎內(nèi)議大臣自外交衙門的大門之內(nèi)轉(zhuǎn)出,忽而被兩隊全副武裝的鐵甲兵攔住了去路。 外交長官瓦西上前與之交涉,隨即爆發(fā)沖突,瓦西的額頭被鐵衛(wèi)軍打破了一個口子,鮮紅粘稠的血液糊得他滿臉臟污,整個人都向后傾倒,好在被身后同為內(nèi)議大臣的同僚們扶住了。 在雙方激烈的爭執(zhí)聲中,韓墨初聽出了這場變故的來龍去脈。 原來,大祭司諾相曾經(jīng)提到的那位羅剎先王的弟弟明廉公爵以毒殺親夫,篡位奪權為理由策反了羅剎宮廷侍衛(wèi)長葛西羅。 葛西羅趁著女王身邊的守衛(wèi)薄弱,率領五千名禁宮護衛(wèi)于宮內(nèi)之內(nèi)發(fā)起了討伐安女王的政變。 此時,女王管轄的親衛(wèi)隊的大批人馬已經(jīng)被他們擋在了皇宮外圍,只要宮中所剩不多的護衛(wèi)軍被他們盡數(shù)斬殺后,他們就可以生擒女王,讓她退位。 而他們這些內(nèi)議大臣,也是逼迫女王放棄抵抗的籌碼。 時至今日,羅剎女王已經(jīng)執(zhí)政二十余年。 這二十余年里,明廉公爵一直韜光養(yǎng)晦,不露鋒芒。 韓墨初當真不明白這位明廉公爵究竟為什么不能再忍幾日,忍到他的使團回到大周境內(nèi)去。 這么一場多少有點兒草率的政變,被韓墨初這樣一個外邦使臣全程目睹,一不小心就要傳得四海皆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