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炮灰替身不想轉正[穿書]、反派美顏盛世[快穿]、病弱男配被邪祟纏上了、穿書后我靠陰陽風水把閻王掰彎了[娛樂圈]、【西幻】棕櫚葉、道友,請停止散發(fā)香氣、返回2006
但后來,又見謝舒確實和虞楚息感情甚篤,而這位虞少當家容色絕代。自此關于兩人之間的事情,各種傳言混在一起,真真假假已經說不清了。不過在大部分人的眼中,這世上之事不可能盡善盡美。 謝舒如今已是姜鴻的關門弟子,可偏偏還是商戶的贅婿,他和虞楚息難道不會因此有什么隔閡? 可現(xiàn)在一看,這位虞少當家不僅有才有貌,還有這樣風流雅致的情趣,這世上怎么有這樣的好事都輪到謝舒。 不過大家再一看謝舒的相貌氣度,也不得不心服口服。 這段小插曲過去,隨著品茶活躍了在場的氣氛,拉近了眾人的距離,也該切入正題了。 謝舒目光沉靜,朗聲開口道:“如今天下科舉大興,應試取人,而制義始重。大家重于其事,平常思醇琢磨,但制科一途,關乎大勢,若是閉門造車,文思易拙,我便生出一個想法來,不如立講會以通其變?!?/br> 這個想法,是謝舒經過深思熟慮之后有的。 目前為止,這個時代中無論文會還是詩會都十分散漫,很少以科舉為主題。 而在謝舒看來,科舉才是這些人真正的需求。 科舉之途,艱辛萬分,最怕獨學無友。 若是有人能夠一起同學問道,那么自然就會起一股聯(lián)結之心。 姜鴻雖然只是讓謝舒在金陵揚名,但謝舒認為,他可以做的更好,這些金陵學子是他的同鄉(xiāng),以后他們也許會散落在各處,也許會同在殿堂,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至于講學科舉之道,也是謝舒唯一能夠拿的出手的。 之前謝舒從老師那里得知,各地的官學在科舉一道上并不熱衷,這不僅僅是各個地方對科舉制度的信息差和滯后性,還因為官學更注重學術研究,講求身心修養(yǎng)。 也因此雖說官學出來的學子每年鄉(xiāng)試通過的人數(shù)還有不少,可到了京城參加會試便難了,所以能入京師為官的仍然是世家子弟居多,外地子弟即便中舉,也很難進入殿試,只能到地方上做官。 對于這樣的情況,謝舒感覺到一絲悲涼,但這并不是不可以改變的。 文會講學,便是第一步。 當然謝舒并不覺得這有什么可以影響自己的,就像準備高考一樣,所有人都會做輔導資料,可沒有人的分數(shù)是相同的,這和一個人的勤奮有關也和天資有關。 而自己講學,也有助于梳理他從老師那里學到的知識,和旁人論證,加深理解。 聽到謝舒這番話真是要講解這科舉之道,在場的人心潮澎湃的同時,也半信半疑。 不過謝舒的話確實說到了眾人的心坎里去。這制科一途,實在是難于登天,平常自己鉆研,卻又擔心,走了岔路,和朋友探討,可一二好友,又遠遠不足,若是能夠在這以應試為主的文會上,和同道之人互相切磋,才是妙事。 謝舒微微一笑,這時又道:“這樣吧,我先拋磚引玉,從這應制詩講起,若是有不足之處,還望各位指正?!?/br> 眾人聞言頓時眼神火熱幾分,謝舒之前便有詩名,他講應制詩還能不好嗎? 這些天,謝舒在老師那里學到的不僅是賦的寫法,這詩也沒有落下。詩賦二者本就有相通之處,詩同樣需要依據(jù)韻律,體裁。比起賦,詩的格律雖然嚴苛一點,但內容卻更簡單。 一般來說以五言六韻為主,評閱的重點是聲律、對偶、用字方面,第一者是硬性要求,一旦違背就先行點落,后兩者若是有誤,則會降低評分。 謝舒梳理相關的回憶,將應制詩的一些規(guī)則和技巧娓娓道來。 他說完后,眾人都意猶未盡,恨不得再多聽他說說其他的,可大家也知道分寸,總不能強行逼迫,只好在心里遺憾不已地嘆口氣。 接下來,謝舒又回答了眾人關于剛才他講解的疑問和不解之處,有了謝舒開頭,陸陸續(xù)續(xù)便也有其他的才子上前宣講。 這場文會到后面氣氛空前熱烈,眾人互相探討,還常常詢問謝舒的意見,謝舒坐在臺上,幾乎騰不出空閑的時間。 直到落日依依,文會到了結束的時候,許多人都遲遲不愿離開,竊竊私語著在討論什么事情。 這時忽然有一個直爽學子朝謝舒開口道:“謝兄,這場文會實在是助我等良多,若是今后還能舉辦便好了......當然我們絕不占謝兄便宜,愿意出資作為經費。” 他話音一落,不少人連連附和,期待著謝舒什么時候再辦幾場,這錢不是問題。 這樣的場面,確實是謝舒之前希望達到的目的。 但面對這些熱情的目光,謝舒卻沒有立即回答,因為此時,謝舒還注意到了張恩施和徐勝凱矛盾的神情。 張恩施和徐勝凱他們是寒門,對于他們來說,這樣的花費是一件難事,謝舒不能不顧及,就這樣草率地做下決定。 何況謝舒希望今后有一天,這講學之道不僅金陵的學子能夠參與,對普通的百姓也能夠不設門檻。 但這樣會很艱難,其中的花費也不是小事,謝舒當然不可能讓郎君來出資來幫助他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得想一個萬全之策。 因此謝舒既沒有直接答應,而是這樣回答道:“多謝眾位認可,我倒是有一個雛形的想法,大家志同道合,尊師取友,不如建立一個文社,每月聚會一次,好修之士,為學問之地,也可為功名之門......只是文社之事,事關大家,細節(jié)之處還需要多多琢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