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書迷正在閱讀:作精聽到系統(tǒng)提示音后、夫君篡位成功后她跑路了、開更、報告盛爺,夫人每天都在裝乖巧、神級系統(tǒng):我是反派大BOSS、女配靠綜藝炸了女主魚塘、皈依、你比蜜甜、奶味的她甜度滿分、輕點疼輕輕
肖景也是從小到大被眾人慣著長大的主兒,哪里受過這話,此時此刻面子上實在掛不住,拎著拳頭便要走過去,被霍明和小廝死死攔住才未得行。 “還有……”沈寂同二人行至門口,忽然又轉(zhuǎn)過身來,目光若有似無地在霍明身上繞了半周,道,“這考科舉不僅要靠真才實學(xué),還要靠自己才是,霍兄弟,你說是不是?” 霍明本在怔愣之中,忽然聽得她這樣一句話落下來,驟然抬起眼,眸色中頗有幾分驚疑,像是在掩蓋些什么,半晌才想起來要回話。 “是……沈兄說得是。” 沈寂淡然一笑,沒再說話。 -------------------- 作者有話要說: [1] 出自《大學(xué)》第一章 [2] 出自《大學(xué)直指》 第8章 抄襲 “也太張狂了些!不過是得了個案首,竟連你都一同給教育了!好像她有多大的本事一般!”肖景替霍明氣不過,卻沒注意霍明的神色。 霍明定定地凝著沈寂離去的背影,心下的恐慌和不安越來越濃。 這個人到底…… 一只手拍到他肩上,他身子微顫,這才回過神來。 “有什么的,不過是一次沒考過她罷了,今后等著你的還有院試鄉(xiāng)試和殿試呢!這個姓沈的還能次次得意不成?霍兄把目光放長遠些,莫要和她置氣?!庇讶嗽谝慌园参恐瑢λ@幅魂不守舍的模樣很是擔(dān)憂。 霍明嘆一口氣,勉強笑了下,道:“我哪里有什么氣可生,能夠榜上有名已是老天眷顧了……” 霍明回過頭,瞧見肖景仍郁著一張臉,開口安慰道:“好了,你也別郁郁寡歡著了,大不了明年再來一次,府試并不容易,一次就中榜的人確實不多。你天賦好,再來一年,一定沒問題?!?/br> 肖景站起身來,神色卻還是陰沉著,看著沈寂離去的方向咬牙切齒道,“我就是不明白,她分明從未念過學(xué),怎么會考得這樣好?” “像沈家那樣的人家,自是不必家中兒郎出府同旁人一起上私塾,恐怕早便請了先生在家中教導(dǎo)?!?/br> “可是也從未聽說過沈家請過什么先生啊,她……”肖景眸色暗沉了幾分,揣測道,“她的文章不會是借鑒了別人的,方有這樣的水平吧?” 聽見他這句話,霍明神色一僵,半晌才緩過來,輕聲道:“怎么會呢……” “她最好沒有!抄襲借鑒可是考場大忌,她若是被我抓住了把柄,我定要讓她一生再不能入考場!” “好了,別再說了?!?/br> 霍明只勸了這樣一句便垂頭看著地面,不知在想些什么。 …… 沈府內(nèi)。 “祖母,祖母,我哥得了案首!”沈柏一路跑到靜竹院外,徑直便進了門去,臉上的神色比誰都要高興。 老夫人早便習(xí)慣他這不守規(guī)矩的模樣,嘆了口氣之后看向沈寂,目光之中倒是沒有多少意外,只是淡笑道:“倒是沒有給沈家丟臉?!?/br> “孫兒不敢?!鄙蚣艖?yīng)道。 “咱們沈家也要出狀元了!” 剛才那茶樓中的茶實在是酸澀,他在靜竹院里要了兩盞六安瓜片,方將那便宜味道咽下去,這兩盞茶喝得通體發(fā)熱,沈柏神情仍是激動不已,深深以沈寂為傲的模樣。 “凈胡說,你哥才考過了府試,你便連狀元之名都敢替她許下。” “祖母,您是不知道,兄長方才在茶樓中好一通儒家論道,給那些書生們聽著都一愣一愣的,眼中皆是崇拜呢!” 沈寂手扶上茶盞,一眼瞥向沈柏道:“你在哪瞧出崇拜來了?” 沈柏想起方才那些書生艷羨嫉恨的模樣,一時語塞。 “我不管,反正……反正他們沒聽進去是他們的問題,和兄長的才情無關(guān)!” 沈寂搖了搖頭,沒再理會他,而是看向老夫人,開口問道:“祖母,上次孫家同商鋪之中易的《明陽錄》可還在府中嗎?” 老夫人略一思索,道:“應(yīng)是理到庫房之中了,上次我看那書冊雖破舊了些,里面的內(nèi)容卻別有一番見解,便留下了。你要此物何用?” “孫兒自是也瞧這書冊中見地深遠,想多學(xué)習(xí)領(lǐng)悟一番的?!?/br> “你有這心思自然是好的,陳嬤嬤,去將那《明陽錄》取給她吧。” “是?!?/br> 在老夫人處又留了些時候,瞧著老人家要午休了,二人便起身告辭了。 沈柏吵嚷著累了,剛出了靜竹院便回了自己的院落歇息去了。 沈寂手中拿著那本《明陽錄》,同長風(fēng)在院中走著。 長風(fēng)瞧她對這本頗為老舊的書甚感興趣的模樣,忍不住開口問:“哥兒,這書有什么特別之處嗎?” “這是一個窮其一生也未能中舉的老先生所作,自號明陽先生,雖言談胸襟不適合在朝為官,可這辭賦和見地卻別具一格,故而也受過一些人的推崇。” “原是這樣,是我見識短淺了,竟不知曉有這樣一個人。” “你不知曉也正常,這位老先生屢次應(yīng)試不中,心中憂思難解,懷才不遇,故而選擇了隱世而居,少為人知?!?/br> “隱世而居,那為何……”長風(fēng)指了指沈寂手中的書冊,有些不解。 “老先生雖隱世,卻也時常有不少隨心之感,便記在了這樣一個書冊上,但先生不愿入俗世,所以這書冊也就僅有這手稿一本?!?/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