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庶女只想長命百歲 第85節(jié)
婄云在外間無奈地看著自家主子撒嬌耍賴,這動作姿態(tài)放在錦心如今這比同齡人還要纖瘦兩分的身板上倒也分外相稱,只是……雖然錦心究竟恢復了多少記憶她不大清楚,但至少五六成是有的吧?除了些細節(jié)事件,前世大體的經過與發(fā)生的種種大事她覺著錦心應該也是清楚的。 頂著這么一顆腦袋在這里撒嬌耍賴,只能說在父母身邊的人真是不一樣的。 想到這,婄云無聲地嘆了口氣,望著錦心的目光柔和得不成樣子。 想來前世若沒有那些狗屁倒灶的糟心事,主子長到今下這個年歲,正應是這個活潑愛嬌的模樣吧。 婄云面上神情是一如既往的溫煦柔和,注視著錦心的目光也是一如既往的柔和,誰能想到她心里正言辭激烈地罵著某幾個方姓人士。 文老爺到底沒拗過女兒的癡纏,并被錦心“忽悠”得答應去說服文夫人和徐姨娘,但同時也要求錦心帶著府內的家人嬤嬤、閆老同去園中住。 徐姨娘若是放心不下要跟過去,錦心也不能拒絕。 這三點都是錦心心中早就做好接受的準備的,登時沒什么猶豫地點了點頭,文老爺有些無奈,揉了把女兒梳著個小發(fā)纂兒的頭,“你呀,是吃準了阿爹了?!?/br> 不過他提的三點條件錦心都答應了下來,文老爺也沒什么理由拒絕幫助錦心說服文夫人和徐姨娘了。 其實錦心那邊園子、莊子他一直都有叫人留心,包括后來采買下人、安排管事和改建修葺。 他不得不承認,在他看不到的地方,他這個一向早慧的女兒已經長大了,甚至她身邊已經有了得力的人手,能將莊園上的事打理得清楚明晰,甚至招攬來的人手也稱得上是“人才”。 莊子上的人手他也都查過,確定身份來歷都沒有什么問題,因此才會感到有些失落,又有些欣慰。 失落在女兒成長得實在是太快,欣慰在即便哪一日他不在了,錦心也能活得很好很好。 對這個自幼體弱的女兒,他傾注了太多太多的注意與心血,這是他與素若的第一個孩子,也是很長一段時間里,他最小的女孩兒。 他想把這個孩子一輩子捧在掌心里,護在身后,替她擋住所有風雨。怕她走不到長大成人的那一天,這些年看著她跌跌撞撞地長大,他恨不得一下為她安排好往后幾十年的事情,好像只要安排好了,以后就一定能用上,絕不會落空。 “落空”兩個字,是他在這個女兒身上,最大的恐懼。 他不怕在做這些準備上耗費心力,他希望這些準備能有派上用場的一日,因為那代表著他的女兒在他閉上眼、無力保護她后,還好好地活在這個世上。 只怕這些安排落了空,因為那一定是文家的噩耗,于他而言,天大的噩耗。 年過而立,每過一年都離不惑更近了一步,文老爺這幾年對修養(yǎng)身體格外上心了起來,對他而言,與錦心父女一場,最好的結果就是他能活許多許多年,護持女兒許多許多年。 或許直到女兒也生出了白發(fā),他也不會覺著自己活夠了。 因為他在人世一日,就能再保護他的女兒一日。 而那些安排準備,只要他仍在人世,就會不斷地籌劃周全,以防萬一。 錦心要到梅園去住,他并沒阻攔,甚至樂意答應錦心,因為有些事情總要慢慢地叫家里人開始熟悉起來。 但同時,他心里又有些不是滋味——就好像一直護在翅膀下的小鳥,跌跌撞撞地要撲棱出去闖蕩人間,他知道這定是無法避免的,又忍不住地感到落寞。 他想要護錦心一輩子,怕不能護錦心一輩子,又怕不能護錦心一輩子。 前者怕在錦心,后者怕在他自己。 錦心或許知道文老爺的這些愁緒,又或許有些她也不敢深想,這會只能乖巧地給文老爺端茶倒水捏肩捶背,倒叫文老爺好哭笑不得。 “早知道咱們家沁娘有求于人的時候是這般態(tài)度,那阿爹該早找些機會叫你有求于我才是。”文老爺望著錦心,笑吟吟打趣道。 錦心把茶壺一撂,一屁股坐在一邊的榻上,“哼”了一聲,文老爺好笑地搖了搖頭,擺擺手起身道:“罷,罷,這邊領了好處,也該為你辦事去了。沁娘等著,今日阿爹就替你把你阿娘這道險關攻下!” 錦心默然——您在這里說阿娘是“險關”,阿娘她知道嗎? 不管怎么說,文老爺辦事還是很靠譜的,錦心放心地回懿園里等結果去,這幾日天氣悶悶的熱,她其實也不大有精神,今日是有求于人才強打精神,這會回到院里懶懶往炕上一躺,只想就這樣躺上一整日。 繡巧絞了涼涼的巾帕給她擦臉,并軟聲問道:“老爺是怎么說的?” “同意了?!卞\心睜開眼,從一旁拉了個軟枕來倚著,換了個舒服的姿勢半歪著半靠在炕上,“收拾東西吧,約莫再過幾日咱們就能動身了。” 繡巧聽了怪歡喜的,又有些擔憂——這些年常常往來的不過兩地,金陵城中的文府,城外避暑的意荷園,如今忽然要出城避暑卻不是到家里的園子去,即便繡巧打小沉穩(wěn),這會也不免有些憂愁。 雖說是錦心自己的園子吧,可到底只去過一次,還只匆匆待了一日,并不大熟悉。 婄云看出她的擔憂來,笑著道:“這是喜呆了不成?還是快收拾東西去吧,得告訴駱嬤嬤、盧mama一聲,問問錢嬤嬤去不去吧,盧mama是一定要去的,她大兒子可不就在梅園旁的莊子上管事嗎?” 這樣一說,那邊的莊子、園子對繡巧來說好像忽然又成了可以放心的地方。 她媽周嬤嬤與盧mama本就是好交情,她與盧家的孩子們自幼也是一處玩過的,雖然男女有別加上年齡之差,他們也沒在一起玩上兩年,但總歸是有幾分熟悉的。 這幾分熟悉,加上盧mama還跟著一起去,繡巧心里那點不安一下就煙消云散了。 婄云對她何其了解了,見狀抿唇輕笑,招手喚了小安近前,低聲吩咐起來。 晚晌里,定頤堂擺了晚飯,錦心連日來胃口都不大好,隨著眾人落了座,端著一碗湯慢慢撇著湯水,半晌沒下去半碗。 未心在她身邊坐,將此收入眼簾中,忍不住無聲地嘆了口氣。 天兒熱,大家胃口都不好,膳房使勁渾身解數備了各樣爽口開胃的菜色,文老爺心里也揣著事兒,其實大家晚膳都沒怎么用好。 膳后,撤下飯菜擺上消食茶來,文老爺說起了錦心想到梅園里住一段的事兒,并道:“素若你便跟著沁娘去吧,不過林哥兒上著學,雖然搬出了樂順齋,恐也離不得你,在那邊看著沁娘安置下來,放心了就回來吧?!?/br> 忽然聽錦心要出府住去,瀾心吃了一驚,未心低頭飲茶時眼角的余光在錦心身上輕輕掠過,倒是沒什么驚奇的。 錦心的性子她是清楚的,去年她們在園子里賞梅宴飲,她就察覺錦心在那邊過得恐怕會在府里舒心多了,處處辦置得那樣周全,不像是要長久空置著的園子。 再者,錦心這段日子身子怎么樣她心里也有數,到了這個季節(jié)了,在城里錦心的日子沒有在外頭好過。好歹依山傍水的地方,氣候也比在城中舒適些。 至于有些規(guī)矩禮節(jié)……錦心這個身子,家里哪個人能硬著心把那些事情往她身上套呢? 未心唯一感到有些不開心的就是錦心提前竟然沒有告訴她,直接去找了文老爺,提前一點風聲都沒透給她。 說好的“三姐最好了呢?”未心心中輕哼一聲,看著錦心,心道:小騙子。 錦心看未心看向她,忙露出一張大笑臉來——她要去梅園的事兒沒先告訴未心,未心這會八成正不高興著呢。 事實證明,未心十分了解她家四meimei,她家四meimei也比她想想得更了解她。 所以這會錦心連未心在心中暗暗罵她什么都猜出來了,臉上故意沖未心無辜地眨眨眼,試圖把這一茬混過去。 那邊瀾心已經急急道:“沁兒要到梅園里住去?那怎么成呢——” “有她身邊的嬤嬤跟著,家里的人也會跟著,你徐姨娘也會先跟著沁娘過去,等沁娘在那邊安置好了再回來,無妨的?!蔽姆蛉诵煨炀徛暤溃骸疤靸簾崃?,馬上就是梅雨季了,在城里你meimei日子難捱,到園子里住還能舒服些。多派些人跟著,定能把她看顧得好好的?!?/br> 瀾心道:“那意荷園不成嗎?那邊人手也多、地方也大,沁兒過去也是熟門熟路的,處處都方便?!?/br> “梅園景致好,而且你meimei打從得了那園子,還沒仔細瞧過的,趁著這個機會,正好過去仔細瞧瞧,再巡視巡視那邊的莊子產業(yè)?!蔽睦蠣數溃骸爸滥悴环判那吣锍鋈プ?,會安排好人跟著的,無妨。閆老也會陪著她過去,一應服侍人手都是她素日熟悉的,便與去意荷園避暑沒什么區(qū)別,等氣候轉過來她自然就回家來了?!?/br> 瀾心蹙著眉還是不大放心,想說她陪著錦心同去,到底知道文夫人絕不會同意她現下出府的,眼珠子一轉看到一邊坐著喝茶的未心,忙道:“那叫三妹與四妹同去,她們兩個也有個照應。不然等徐姨娘回來了,沁兒一人孤零零地在園子里,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br> “身邊伺候的人多了,怎么沒個說話的人?”文老爺一票否決道:“你三妹還有生意要打理,她出了城,城里的生意還做不做了?你就把心放回肚子里吧,你meimei自己的莊子,過去小住一段日子有什么不放心的。” 他都這樣說,瀾心雖然還是放心不下,到底無甚話說了,錦心這時道:“我知道二姐三姐是擔心我,等我過去安置下了,兩位jiejie也可以過去找我,咱們三個一處游園賞景,豈不美哉?與我同去就免了,我那園子攏共半頃地大,修的景致多、屋室少,本來都怕帶著伺候的人多了,過去不夠住呢,再多帶人,我們可怎么住啊。” 瀾心睨她一眼,“這會你又精神了,還游園賞景,這馬上要進梅雨季里了,你說你這身子,在園子里犯了病,身邊沒個家人陪著怎么成呢?” 徐姨娘本來面色不大好看,這會才微舒了口氣,開口輕聲道:“二姑娘放心吧,我便在那邊多陪她一段時日。太太說得有理,郊外的園子住著是比在城中舒服些,那邊依山傍水的,住著也舒心。等過了雨季,她身子好些了再回來,免得在家里日子難捱?!?/br> 她這一開口,這件事就算是落定了,次日錦心院里人就開始馬不停蹄地收拾起東西來,隨侍的婢仆人家那只錦心院里那十多個人?光是健壯婆子就跟了二十多個,再有小廝護衛(wèi)、婢女丫頭,出城那日車隊人馬浩浩蕩蕩的,倒不像是送女兒出城避暑了,倒像是送老太后出殯。 錦心就是隨口與婄云嘟囔了一句,婄云臉色瞬變:“這話不吉利!您說什么呢?!快呸呸呸——” 錦心感覺自己好像被婄云cao縱的木偶,被她逼著“呸”了幾聲,婄云才心滿意足地點點頭,正色說起正事來:“荀平已候在梅園二里外的莊子上了,您過去之后,隨時方便他便過去向您回話?!?/br> 第九十回 無論到底是不是那個西南,她…… 錦心沉吟半晌, 點了點頭:“也罷,他來了也好,有些事情我是該親自交代他?!?/br> 因為天氣炎熱的緣故, 徐姨娘并未與錦心同乘一輛馬車,錦心只叫了婄云貼身侍候, 叫繡巧在后頭陪著盧mama與駱嬤嬤, 這會車里只有她們兩個人, 說話倒也方便。 此時不是梅花花期, 梅園的景致不比冬日,但品竹還是盡心盡力地拾掇出一處被翠竹環(huán)繞的屋室來供錦心賞景休憩,這邊園子占地不廣,多半的地方也都用來設置各種景致了,水榭亭臺竹松梅石一應俱全, 相對的屋室便少些、也小巧些。 眼下這間屋子三面被翠竹環(huán)繞, 小小三間屋樣式古樸外表有天然清新之氣, 屋后還有兩間退步小屋, 幽幽青翠的竹林環(huán)繞著小屋,天然自成一個小巧院落。 屋子前頭視野開闊, 正對著園子的蓮池,池子不算極大,但蓮花水榭應有盡有, 六角亭的檐角上掛著玉鈴, 風過時聲音琳瑯清脆,十分悅耳。 園中的梅花過了花期,眼下都結了綠油油的碧葉,夏日瞧來雖不及冬春時婀娜動人,倒是也頗為生機勃勃。 給錦心收拾的正經院落是園子的主院, 離這邊也不遠,從小屋后頭翠竹叢中掩著的小徑穿過一小片梅林便是了,約么也就是半盞茶不到的路程,方便極了。 左右徐姨娘眼下看著是很滿意的,這兩處住所一處周全齊整一處細致體貼,而且一看就知是錦心會喜歡的,她看了品竹一眼,笑了,“你很不錯,從前卻沒聽說過你,早知道有你這樣的人才,很該喚你到府里去服侍才是。” “阿娘——”錦心拉住她的袖子道:“我這園子全看這得力的人打點了,您還要把人搶走不成嗎?” 徐姨娘這才作罷,只命人取了賞錢來與品竹等人,一個水藍緞子底繡粉紅梅花的荷包里頭裝著“四時如意”與小梅花式的金錁子各兩個,是專給品竹的,另有一大包錁子是散給園中其他人的。 她見錦心今日已有了些疲態(tài),便道:“本來想今兒見見園子并隔壁莊子中的人,但既然你累了,不妨先歇歇,明兒個再見吧。左右我要在這留幾日,還不著急?!?/br> 錦心點了點頭,“聽阿娘的?!?/br> “那你就先歇下吧?!毙煲棠锏?,小安已覷著錦心的臉色,腿腳麻利地去吩咐人將帶來的箱籠打開,將枕褥鋪蓋鋪到小院的床榻上。 品竹向后微微一轉頭,一個衣著整潔面容周正的女人上來恭敬地向徐姨娘請了安,并道:“給您收拾的院落在那邊,請您隨我來?!?/br> 徐姨娘叮囑過錦心好生休息,又交代了駱嬤嬤與婄云、繡巧幾個一番,方才抬步隨她去了。 這邊小屋能留的人不多,多半的婢仆還是要在那邊主院里住的,駱嬤嬤和盧mama也應在那邊住,婄云表面上暫且留下妍兒、小安在這邊伺候,叫繡巧帶著余下人等到那邊院里收拾箱籠。 屋子里品竹早就收拾過一遍,此時換上錦心的枕褥便能躺下歇著。這屋子也不大,小小三間,東屋是臥房,臨墻置臥榻,妝臺臨窗,沿墻設柜,一應臺幾柜榻都頗有樸素自然之氣。 屋內一應矮榻矮桌,地上鋪設木板做席居,又設了竹席隔涼,屋子用推拉櫊扇隔開,布置頗有唐風古韻,只是漆色清新陳設雅致,平添宋風清雅。 正屋上首只立一張羅漢床,墻上懸著筆韻頗妙的菡萏圖,也不知是哪位大家的筆法,碧葉卷舒荷花亭亭,顏色明麗而不艷,懸掛在這屋里,恰到好處地點綴了屋中的明艷顏色,再垂著松綠色的香袋、青瓷瓶供上兩只含苞待放的荷花,屋子便不顯得寡淡樸素了。 東屋設做書房,比墻立了書柜,百寶閣靠著櫊扇拜訪,其上陳設或新雅或明麗,均是價值不菲。書案布在窗邊,坐在案前讀書,一轉頭,透過窗子便能欣賞到蓮池中的風景。 清風吹起時,這間小屋里瞬間就會布滿荷花的幽香與竹葉的清新混合在一起的滋味,炎天暑日中也不覺得悶熱了。 錦心褪了衣衫,著中衣在臥榻上半躺下,品竹退了一步等候吩咐,道:“園中一應仆役人等您均可放心,您自府中帶來的那些人奴婢也會安排妥當,婆子們安排在這邊替您上夜,小廝護衛(wèi)們不便在園中居住,都安排到隔壁莊子上去。 咱們園子緊緊附在莊子上,夜里莊子里人上夜的時候也會巡視這邊,夜里園內也會安排人上夜值守,您盡可以放心。這邊的小屋是依附于主院設做夏日避暑之處,仍包含在主院當中。奴婢等便分散開來擁簇主院而居,您或有吩咐,只肖喚一聲便是。荀掌事現在在咱們園子二里開外的一處莊子中候著,您看是近日傳召還是等太夫人走了再做安排?” 太夫人……錦心嘴角輕微抽搐兩下——她是真沒想到,徐姨娘不過三十剛半的年歲,怎么就混上這個稱呼了。 “叫姨奶奶便是?!卞\心淡淡吩咐了一句,若是日后文從林出息了,能接徐姨娘出府奉養(yǎng),甚至為徐姨娘請封誥命,再為徐姨娘改換稱呼不遲。 如今園中也有文府下人在,稱呼上還是要謹慎些。 品竹應下是,錦心又道:“我娘約么要待一陣子了,叫下頭人都謹慎些。荀平……明日吧,尋機帶他進來,就在這邊,明兒上午見這邊并莊子上的人,下午安排人帶我阿娘到莊子上泛舟游湖去,我抽空見他?!?/br> 品竹應了聲“是”,道:“奴婢這就去安排?!?/br> “再有——”錦心指了指屋外,“書房窗根底下給我移來兩棵芭蕉,將書案撤去,換一張方案設在北邊,挨著南窗設一張羅漢榻,不必很大,能放下一張小炕桌、坐下兩個人便足夠了?!?/br> 品竹再度應是,將錦心的吩咐盡數記下,見錦心沒有旁的吩咐了,才恭敬地退下。 到底這邊是山腳下,這會在屋子里消消停停地坐下來,沒一會錦心便感覺到這邊比城中屬實是涼快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