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穿越到古代(種田) 第59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專治極品[快穿]、九零年代重置人生、大師姐為何這樣、替嫁真千金:偏執(zhí)墨爺寵上天、美漫之道門修士、太子替身日常、把心上人煉成丹之后、枕邊呢喃、我給反派當(dāng)爸爸[娛樂圈]、炮灰假少爺在線養(yǎng)崽(穿越)
能夠一大早就來寫意軒前看熱鬧的人,大多都人說了,這次的群英會,是有彩頭。 一百兩銀子,除了那屈指可數(shù)的世家嫡子來說不算什么事以外,對其他來說,那絕對是一筆不小的數(shù)目。 沒見寫意軒這么大一個鋪子,一年的租金都才五百兩銀子嗎? 這可是昌都頂有人氣的鋪子,一些地勢偏一些的鋪子,一年的租金絕對沒超過百兩。 天華國的生產(chǎn)力低下,相對應(yīng)的,這里的物價也是極低的,就算是在昌都,年收入能夠達到一千兩銀子的人家,就能算是不錯的中產(chǎn)家庭了。 中產(chǎn)家庭的人家,平常的飯桌上是絕對不會缺少葷菜的,集市上的水果和蔬菜,也能挑著應(yīng)季的買,身上的衣服也能常做,家里還能養(yǎng)上兩個順手的仆人,對于天華國的大部分人來說,這就是頂頂好的日子了。 辛芷為群英會頭名準備的一百兩□□,已經(jīng)是在場許多人讀書人一、兩個月的花銷了。 在天華國,能讀得起書的人,絕大部分都是家境殷實的人,讀書人中條件最差的學(xué)子,那家里至少也有著大幾十畝地的耕讀人家。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讀書得交一大筆束脩不說,筆墨這種消耗品更是每日都要用到的東西,要是沒點家底的人家,每日里光顧著家里那幾個人的肚皮都顧不過來了,誰還舍得花這么多錢去供個讀書人呢。 可以說,今天到場的讀書人里,只有極少一部分是不在乎□□,純粹是為了過來湊熱鬧的,剩下的這些,就是為了辛芷為前三名準備的□□來的。 那百花換的白銀錠往桌子上一放,那效果簡直不要太好,圍觀的百姓瞬間又多圍了一圈。 旁人圍觀的時候,辛芷也沒閑著,她讓店里識字的伙計拿著紙筆在一旁替要參加的群英會角逐名次的文人登記。 就是記錄一下參賽選手的名字和籍貫,到時候這些信息都是要在評選結(jié)束后,讓選手記在自己的作品上的。 到時候得到名次的選手要是愿意把作品委托給寫意軒出售,這幅作品就會被掛在寫意軒的墻上,多少也能替這些選手顯顯名聲。 巳時選手的信息就已經(jīng)登記好了,這個時間還沒到的人辛芷也不打算等了。 經(jīng)過一個早上的發(fā)酵,擠在寫意軒門口看熱鬧的人越來越多了,寫意軒隔壁的幾個鋪子都受到了影響,門口都擠滿了伸長了腦袋看熱鬧的人。 對此辛芷早有準備,昨天下午就和劉氏往隔壁幾個鋪子里送了禮物,昌都時興的糕點、蜜餞套盒,好幾兩銀子一盒,花了她們不少錢呢。 雖然辛芷她們不送禮物,隔壁幾個鋪子作為打開門做生意的,也不會把堵在自己門前看熱鬧的人往一旁攆。 做生意嘛,和氣生財,得罪人的事情別家的掌柜也不會干,不過辛芷和劉氏在這之前就把禮物送去了,也順帶說了自己的情況。 別的不說,至少態(tài)度辛芷她們是擺出來了,別人也沒辦法挑她們的理,大家心里都高興,都是在一條街上做生意的,和和氣氣多好不是。 還別說,就算是在昌都,能夠在開業(yè)這天弄得這么熱鬧的場子也不多。 反正辛芷是在人堆里見到了隔壁幾家眼熟的掌柜。 群英會是辛芷想出來的主意,劉氏臉皮薄,一見外面這么多人她就先xiele氣,所以辛芷只得又站出來宣布了比賽的題目。 對于群英會比賽的題目,辛芷也懶得再挖空心思去想來了,現(xiàn)在不是冬天了嗎,昨天劉子真來找她的時候提了一句,說城外的梅花開了,等她忙完寫意軒的事情后他們就去踏雪尋梅。 辛芷一想,這群英會的題目選作梅花就不錯,梅蘭竹菊,不是一直是文人sao客的心頭好嗎。 為了應(yīng)景,辛芷今天一大早還讓綠黛去集市上買了兩把開得正好的梅花回來,由劉氏簡單的修飾之后往花瓶里一裝,再往長案上一放,就算是今天的題目了。 辛芷能記住的詩詞不多,對國畫也不怎么了解,處于看到了只會喊‘握草’‘牛啊牛啊’的地步,基本沒有什么鑒賞能力,劉氏和她差不多,就認識幾個字,二十多年的人生里,學(xué)得最多的就是管家馭人,硬要讓她去分辨一副畫作或者書法的妙處,她也說不出什么所以然。 所以今天她們都很有自知之明,壓根就沒有想過要評判這些作品的好壞,而是準備采用匿名投票的方法分出名次。 攏共有三十六名參賽者,好在其中擅畫的人不多,大部分都是選擇作詩,要不然辛芷準備的這些顏料還不夠用。 寫意軒門口的這么幾張案幾肯定是不夠大家用的,好在辛芷在寫意軒一樓和二樓都設(shè)了古代版卡座,上上下下的卡座加起來,塞三十個人還是沒有問題的。 不管是作詩還是畫畫,都是一個時辰的創(chuàng)作時間,時間一到,由辛芷和店里的伙計把大家的作品收集到一起,逐一拿到門口展示。 在這一步大家是不署名的,評判作品名次的人不是別人,就是今日參加群英會的三十六名文人。 沒錯,辛芷就是想讓他們自己內(nèi)部決出名次,這也是她拿準了這個時代的讀書人都是有點風(fēng)骨的,三十六個人都投自己,最后平票的這種窒息cao作應(yīng)該是不會發(fā)生的。 畢竟單就這三十六副作品當(dāng)中,誰優(yōu)誰劣,還是挺明顯的,最多就是前五名的競爭大了一些罷了。 然而辛芷怎么也沒有想到,她在前面扯著嗓子宣布比賽規(guī)則的時候,大家好像根本就沒有專心聽,參加了比賽的那三十六個人,除了少數(shù)幾個人有在認真聽辛芷說話外,其他的人都扭頭在和身邊相熟的人熱聊自己剛才用到的宣紙。 “這宣紙真是個好東西?!?/br> “就是說啊,我剛才提筆的時候不慎多沾了一些墨汁,墨汁掉在紙上的時候,我心里就在想,完了,這張紙肯定是毀了,結(jié)果人家店里的伙計掏出帕子就把墨汁吸掉了,這紙竟然也沒壞,還能用呢?!?/br> “這紙好我們現(xiàn)在是知道了,就是不知道這紙貴不貴,要是太貴的話……我們怕是負擔(dān)不起?!?/br> 說話的人穿著一身藏青色的棉布長袍,身上也沒什么裝飾品,向來家里的條件應(yīng)該不算太好。 他的同伴倒是穿的一聲繡花錦袍,腰上還系了一個墜著玉佩和瓔珞的繡花荷包,一看就是家里有錢的主兒。 這位主兒也不知道是不知道同伴囊中羞澀還是怎么的,還興致勃勃地的建議道:“管他的呢,再貴總不會貴過大家常用的蠶絲絹吧,對了,周先生的生辰不是快到了嗎,他老平常就好丹青,先生平常最器重你了?他老人家的生辰你總不能什么都不表示,不若就買副畫軸送給先生吧,想來他肯定會喜歡的?!?/br> 聽完同伴的話,那人也是愣了愣,不明白怎么正聊著宣紙的價格呢,突然就變成了自己該買副畫軸作為生辰禮物送給先生了,他回想了一下自己剛才在店里看到過的畫軸,倒是有些心動,不過一想到自己荷包里的那點零碎銀子,他還是搖了搖頭,沉默著沒有再出聲。 惦記著畫軸的人也不止這兩個,雖然辛芷還沒有詳細介紹自家這些商品的價格,不過大家都長了眼睛,分得清好賴,都知道那畫軸是個好東西。 有些性子急的,甚至都忘記自己比賽的名次還沒出來這種事情了,直接扯住店里的伙計詢問畫軸的價格。 大家這么熱情,倒是正中辛芷的下懷,不過群英會的名次還沒分出來,她很清楚,現(xiàn)在還不是賣貨的時機,只能催著大家趕緊投票。 第89章 第八十九章、 限購 、 辛芷一直以為自己對書畫的鑒賞水平不高, 然而事實證明她的鑒賞水平還是隨了大流的。 最后經(jīng)過大家投票,本次群英會的前三名分別是,第一名是一副寒梅傲雪圖,創(chuàng)作者只用了紅白二色, 加上畫卷里恰到好處的留白, 就畫盡了遠近兩樹梅花的意境和姿態(tài), 每一筆顏料的落出都恰到好處, 是讓人一眼看去就能品出好的作品。 第二名是一首即興創(chuàng)作出來的七絕詩:“冰封雪覆怨天寒,折盡群芳百草殘。傲骨紅梅今綻放, 茶香酒醉把言歡?!?/br> 辛芷在現(xiàn)代的時候?qū)W的都是傳世的詩詞,就她腦子里的那些個唐詩宋詞,隨便拎出一首來, 那都是當(dāng)世鮮有的傳世佳作,對于這首倒是沒有多少感覺,只不過見這首詩前面的竹筒里有近十支票簽,就知道這首詩的受歡迎程度了。 第三名是一副書畫,參賽者寫的是一首在天華國流傳程度很廣的詠梅詩,原本這也沒什么稀罕的,參賽的三十幾個人里, 選擇書畫,自己一時又想不出詩作的人也是這么做的,不過他們的字里缺少了一些風(fēng)骨, 一下就落了下乘。 其實這也是不可避免的, 畢竟在竹簡和絲絹上寫字, 和在宣紙上寫字的觸感還是不一樣的,很多人一時半會兒間都沒有習(xí)慣,所以就發(fā)揮失常了。 總得來說, 大家的投票都挺集中的,參賽的人都是文人,不管是字畫還是詩詞,都是分辨得清好壞的,全場三十多票,就只有七八副作品前面的竹筒里有票簽。 看過別人的作品后,那些水平不足的人,也沒好意思厚著臉皮把票簽投到自己作品的竹筒里面。 名次出來之后,辛芷也沒什么好舍不得的,直接把三個托盤里裝著的銀錠按照名次的高低分發(fā)給了大家。 至于其他沒有得到名次的參賽者,辛芷也沒有讓他們空著手回去,前五名的作品她都留了下來,第四名和第五名一人得到了半刀宣紙,其他的參賽者也有參與獎,一人十張宣紙。 在寫意軒,一刀宣紙為一百張,一刀宣紙卷在一起也是厚厚一捆了。 經(jīng)過幾番思考,寫意軒現(xiàn)在的宣紙一共有兩種規(guī)格,一種是長一米五,寬一米的整張宣紙,另一種就是整張宣紙對半劈開,長七十五,寬一米的規(guī)格。 辛芷也不想在開業(yè)這么重要的日子里摳摳搜搜的,所以她拿出來作為獎品的宣紙,那都是整張的宣紙,大家拿回去后,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裁成兩張、四張、甚至是八張。 獎品發(fā)完了,剩下的就是賣貨環(huán)節(jié)了。 辛芷、劉氏和店里的伙計把把大門讓了出來,把擠在門口的客人放進了進去。 之前大家都惦記著比賽的事情,也沒顧得上仔細打量堆在柜臺上的這些商品,一進店里就嘰嘰喳喳的詢問起了價格。 沈浦就是拉著伙計詢問價格的人之一,原本他囊中羞澀,之所以回來這個群英會,為的就是那高額的賞金,先前同伴提醒他買副畫卷送給先生作為禮物,因為手頭里沒有足夠的銀錢,他也沒敢多想。 然而沈浦運氣好,臨時所作的七絕詩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奪得了第二名的好名次,一下子就有了五十兩銀子的進賬。 手里一下子有了五十兩銀子的進賬,沈浦心里也有了底氣,他琢磨著用這筆錢買副畫卷作為先生的生辰禮后,運氣好的話,說不定還能有些結(jié)余,到時候他再去買兩斤rou,讓阿娘和阿爹也高興高興。 在場的人里,和沈浦有著同樣想法的人也不少,然而這店里畫卷和宣紙的價格是沒有他們想的那么貴。 四周用錦緞裝裱的宣紙畫卷,售價五兩,宣紙五十文一張。 作為天華國獨一份的宣紙,那么大一張宣紙,五十文一張的這個價格,辛芷自認為十分的合理。 畢竟只要兩張宣紙,就能裁成一本一百二十八張厚的,約莫有a5紙那么大的一個記事本。 像這么大的一個本子,在寫意軒的二樓是賣一百五十文一本的,畢竟這記事本裝訂的時候也花了些功夫,光是封皮紙的染色,就比直接賣宣紙多了幾道功夫,多賺五十文也是很合理的。 至于二樓的啟蒙書籍,售價依照內(nèi)容的多少程度,分別定價為五百文到三兩銀子不等。 貴肯定是貴的,因為這些書都是辛芷花銀子請學(xué)院里的學(xué)生手抄出來的,成本在那里放著,根本就便宜不了, 不過辛芷已經(jīng)讓劉子真找人開始刻字了,等常用的那些字刻好后,活版印刷就出來了,到時候這類啟蒙書籍的價格就能降下來了。 草紙的價格比宣紙要便宜一些,二十文一張。 棉柔紙也是按刀算的,和手帕同等大小的棉柔紙,一百張的售價為五十文,一文錢兩張的價格,對于大戶人家來說不算什么,一般人咬咬牙也買得起,不過大部分的平民百姓是不會舍得花這個錢的。 然而一百張棉柔紙,約莫要用到二兩重的棉花,現(xiàn)在棉花的價格也很高,成本也跟著就上去,等棉花大范圍種植之后,這棉柔紙的價格也能稍微降一些下來,不過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辛芷計劃著等這次回??h后,還是得研究一下衛(wèi)生紙,實在是不行直接砍樹,到時候用純純的原木漿,多實驗幾次,肯定是能造出既便宜,又好用的衛(wèi)生紙。 話再說話回來,寫意軒的這些紙以及紙制品的價格,就算是放在昌都,那都絕對算不上便宜,然而辛芷她們低估了文人們的購買力。 五兩銀子一卷的畫軸,說實話,這個定價辛芷自己都有些虧心,畢竟這畫卷只用了三分之一章宣紙,地下貼的是一層草紙,四周裝裱用的錦緞是辛芷去布莊要的不布頭。 布莊平常制衣的時候裁剪的時候會剩下許多大大小小的布頭,辛芷挑那種稍微大一些的,修剪過后用來裝裱在畫軸上,成本只要一副卷軸上錦緞的成本,絕對不會超過五十文,運氣好的時候,布莊送來的布頭大一些的話,這個成本還能再少一些。 這次的畫卷之所以定價這么貴,完全是因為目前靠著辛勇一個人,畫卷的產(chǎn)量很低,攏共就只有三十卷。 這三十卷畫卷,除了要賣以外,還得留幾卷謄抄今天優(yōu)勝的作品,以及還得留一兩卷在店里作為樣品,辛芷考慮到物以稀為貴,所以才會定價這么高,等之后辛勇把大林他們教會了之后,畫卷的產(chǎn)量高起來了,這畫卷就是買一兩銀子一卷,其中都還有很大的利潤。 有那不差錢的,聽說這畫卷只賣五兩銀子,當(dāng)場揮了揮手,表示自己要包圓了。 這辛芷肯定是不能干的,這一批的畫卷,算上她們寫意軒的招牌產(chǎn)品了,要是全都賣給一個人了,就達不到她們想要的廣告效果了,說這包圓是不可能包圓的。 限購! 一人限購一卷,攏共就只有二十五卷,手快有,手慢無,搶吧! 沈浦離擺畫卷的柜臺近,手快的搶過一卷畫卷緊緊地護在了懷里。 這畫卷的價格這么低廉是沈浦沒有想到的,他花五兩銀子買下畫卷后,得到的□□還剩下四十五兩,他又花了五兩銀子買了一刀宣紙,今天開業(yè),買宣紙有優(yōu)惠,買一刀紙還額外送一張宣紙,一張宣紙聽起來不多,但也價值五十文錢了。 白送的東西,誰都喜歡。 手頭拮據(jù)的,這宣紙一次就只買十張、八張,也有那心眼靈活的,早早的湊到擺草紙的柜臺摸過草紙了,覺得草紙的價格更便宜,也能用來書寫,所以掏錢買點草紙回去也是一樣的。 家里不富裕的文人尚且如此追捧寫意軒的宣紙,那些不差錢的文人就更不用說了。 這次在群英會勇奪頭名的學(xué)子就特別的財大氣粗,不但自己手快搶到了一卷畫卷,還當(dāng)場高價收購其他的畫卷。 也是,對方畫技高超,一看平常就沒少揮筆作畫,在古代,各色顏料貴得離譜,要不是家里極其殷實的人家,也供不出這樣的畫家。 況且就算是在現(xiàn)代,能夠?qū)W得起美術(shù)的,也是家里有點小錢的人家。 這位主只看穿著就知道人家非富即貴,寫意軒賣五兩銀子的畫卷,人家的仆從直接在寫意軒門口高價收購,十兩銀子一卷。 氪金玩家的光芒簡直快把辛芷的眼閃瞎了。 在這么高的價格下,還真有一些自己不善丹青的文人把自己搶到手的畫卷轉(zhuǎn)賣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