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綜漫]首領(lǐng)宰懷疑情敵是“自己”、[綜漫]在柯學(xué)世界和伏黑君組建家庭、[綜漫]當(dāng)團(tuán)長穿越橫濱
役夫便走上去想遞信兒。 那看門的上下打量他一眼,只說:“哪里來的?可有帖子不曾?” 役夫被他驚了一下,忙彎下腰:“從姑蘇來的,送一封信,不曾有帖子?!?/br> 看門的又問:“哪家的信?” “姑蘇林家的。” 看門的幾個人便聊起來:“咱們府里和姑蘇還有什么親戚關(guān)系不曾?” “倒是聽說先前大小姐嫁到了姑蘇,難不成是那個林家?” “又亂說,這會兒林姑爺還在京城呢,他老家又沒什么人,平白無故給咱們寄信做什么?” 其中一個人就問:“姑蘇哪個林家?可是前科探花林如海家里?” 役夫愣了一下,說:“不是的,是姑蘇縣令林家?!?/br> 看門的立馬笑了:“既不是咱們家的親戚,想必是來攀關(guān)系的,這樣的帖子是進(jìn)不了咱們府里的門的,你還是送回去吧!” 役夫為難:“這送出來的信哪有送回去的道理……” “既不送回去,那就丟那兒吧?!彼噶酥搁T邊上一個竹筐,里頭塞滿了好些帖子,也沒按著各家排序,只胡亂堆在一起。 役夫也沒法了,他還有好些信要送,只能把那林家的信丟進(jìn)了框子里走了。 到了晚間,這一筐子帖子便被送到了府里二太太王氏那里。 她才剛從上房下來,伺候著賈母用了飯,站得腳酸,正叫金釧兒給她捏腳,見了這一筐子帖子就頭疼:“以后這些個帖子就不要送到我這來了,歸了檔就扔庫房去吧?!?/br> 周瑞家的忙湊上來:“太太這是乏了?” 王氏閉著眼:“鎮(zhèn)日里除了伺候婆母,就是管著這府里一大攤子的事兒,老爺整日里只和那些清客交談,要不然就是和后院那些個小蹄子呆一塊兒,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按理這些帖子該送到他那里去的,如今卻都丟到我這里來了?!?/br> 周瑞家的便說:“外頭這些人算哪個牌面的,用得著太太費心?要我說,太太干脆叫二奶奶管著這事算了,璉二爺常在外頭行走,比咱們這些婦道人家見的人多,想來也不會出錯?!?/br> 王氏不語。 如今這府里雖然明面上是她當(dāng)家,真正能說話的卻是老太太,她充其量也就是個面上光,實際上什么事兒都要管。 原先她年紀(jì)輕還好些,如今年紀(jì)大了,愈發(fā)覺得煩累。 倒不如丟開手算了。 她睜開眼:“去問問鳳哥兒吃過飯沒有,若吃過了,叫她過來一趟,就說咱們娘倆兒說說話。” 周瑞家的應(yīng)聲去了。 不多時,王熙鳳便帶著平兒過來了。 王氏握著她的手,指了指那筐子帖子:“鳳哥兒,莫說我不疼你,你如今年紀(jì)也大了,該學(xué)著管家了,那些帖子都是外頭往來的人情,咱們府里的人脈關(guān)系都在那里頭,往后都交給你管罷!” 王熙鳳臉上一喜,當(dāng)即說:“姑媽放心,我必定弄得妥妥帖帖的?!?/br> 姑侄兩個又說了一席話,周瑞家的便把鳳姐送出了門。 剛離了周瑞家的視線,鳳姐就呸了一聲。 平兒忙問:“奶奶這是怎么了?得了差事竟還不高興?” 鳳姐挑高了眉:“你說能怎么,你素來聰明,難道看不出來我那好姑媽給的是什么差事?” 她啐了一口,兩手一攤:“府里頭真正的人情往來哪能真到我手里,這一筐子多是些想要依附咱們家的窮官小吏、落魄親戚罷了!” 平兒默默:“那這筐帖子……?” 鳳姐翻了翻,見果然都是些小官的問候帖子,當(dāng)即說:“不必管它,丟去大廚房里燃火倒還有些用處?!?/br> 她自回了房,平兒果真把那筐帖子扔去了廚房燒火。 而姑蘇那邊兒,婁氏左等右等沒見回信,反倒慪氣生了一場病。 第21章 姑蘇。 林渙正帶著賈菌看他剛開花的綠百合。 自從換了花,林渙每日里總有半個時辰要去看一眼花盆,偶爾自己也動動手刨一刨地里的土、給花澆澆水。 這會他就提著自己的專用的小提水壺澆水——不過巴掌大,是個葫蘆做的瓣匏斝①,整個制成了鹿的模樣,只脖子那一塊長些,做成了出水口。 “婁姨姨可還病著?” 賈菌嘆口氣:“可不就病著呢么,也不知道怎么了,那邊府里一直沒給回信?!?/br> 何止是沒回信,婁氏帶著賈菌出來已有一個多月了,榮國府愣是沒人問過一句話,也沒寄封信到金陵那邊兒問問情況如何了,倒仿佛把他們娘兒倆給忘了似的。 也難怪婁氏氣病了。 林渙有點同情:“可見那府里不好。” 賈菌悶悶地應(yīng)了一聲:“不說了,上回封夫人說的那個新老師怎么樣了?” 林渙從犄角旮旯里扒拉出了賈雨村這個人,說:“我爹說要看看呢,我倒是無所謂?!?/br> 王舉人來教書卻讓林渙討厭上了讀書,林家辭退他以后林風(fēng)起再找先生就提起了心,這回說要仔仔細(xì)細(xì)調(diào)查一下賈雨村的背景。 說起來賈雨村也不過是湖州的官宦人家出身,背景不算深,一代代傳下來日漸落魄了,現(xiàn)如今他正靠著賣字為生。 林風(fēng)起手里正捏著賈雨村寫的一副字。 紙上題的是碣石山人的《劍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