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繼承博物館 第190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世界上有一種關系,是妳和我、被病嬌關進小黑屋后(1v1sc)、掮客新娘(1v1)、綠酒朱唇、離婚之后[快穿]、小青梅她sao又多水、退休之后去趕海、鄉(xiāng)村最強小神農(nóng)、半妖女帝美又颯、相府丑女張無夭
阮棠仰起頭看向挨著自己看照片的吳普。 吳普察覺她的視線轉(zhuǎn)移到了自己身上,目光也從照片上挪開,改為落到她映照著夕陽余暉的臉頰上。他們挨得很近,他能清楚地看見她頰邊細細的絨毛,還有她盈滿笑意的眼睛。 吳普湊過去親了她一口。 阮棠一手拿著照片,一手回抱吳普。 過了好一會,吳普說道:“你說我們在婚禮上把這些照片放出來怎么樣?” 阮棠點點頭。 吳普抓著她的手,邊捏玩著她的指頭邊問:“那我們什么時候辦婚禮?要不放長假的時候辦,正好大家都有空,不用特意請假過來?!?/br> 阮棠笑著答:“好。” 只要他們好好地在一起,怎么樣都很好。 兩個人初步商量好了婚期,吳普開始到處和人商量具體細節(jié)。阮棠那邊還好,親緣關系很簡單,他這邊就復雜多了,各家都得安排妥當,甚至還有蘇軾他們這群愛湊熱鬧的家伙。 就在吳普為自己的人生大事籌謀之際,系統(tǒng)給他送了個重量級人物過來。 這人不是別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孔子。 孔子本名孔丘,字仲尼。他出生的時代禮崩樂壞,讓他非常痛心,所以他終身追求的都是“仁”和“禮”,這個追求過程非常曲折,結果也不盡如人意,卻是意外讓他成為了后世許多人口中的“孔圣人”。 吳普還沒有抽出過這種圣人級別的思想家,非常激動地上前招呼孔丘大佬,并詢問他能不能為自己的婚禮參謀參謀。 畢竟孔丘大佬是把“禮”抬高到“以禮治國”程度的人,區(qū)區(qū)婚禮流程肯定難不倒他! 孔丘絕對不是后世那種文質(zhì)彬彬、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相反,他本人身材魁梧,勇武超群。聽了吳普的訴求,孔丘捋須說道:“婚禮諸事,因人而異,你得說說你如今的身份,我才能給你講講具體章程?!?/br> 吳普就給孔丘自我介紹了一下,說本人是應屆畢業(yè)生,剛念完大學,擁有一座博物館兼一座星球(已經(jīng)作為人類共同財產(chǎn)上交國家,不過仍有一定的控制權)。他這個身份,擱春秋時期算是什么水平來著? 吳普還簡單地給孔丘講述了一下什么叫星球,首先地球是個球,春秋時期的齊魯之地只是球上的一個小小旮旯,而他們登錄的另一個宜居行星比地球這顆球還要大上許多倍! 孔丘:“………………” 孔丘捻著胡須的手,微微顫抖。 這個知識點,對春秋戰(zhàn)國人士來說有點超綱了。 孔丘思來想去,只得說道:“我先了解了解后世婚禮章程再給你建議?!?/br> 吳普欣然同意,積極地把孔丘留了下來,準備讓蘇軾他們這些飽受科舉折磨的人來看看孔丘這個行走的活教材! 吳普約蘇軾他們過來聚餐。 接著挨個給孔丘介紹。 這個王安石,年紀輕輕就考中了進士,不過他帶自己兒子瞎編了一套主觀意識特別強的科舉教材,大伙橫看豎看,從里頭看出了“胡說八道”四個大字。吳普還和孔丘說:“一會我找來給您看看,您給看看大伙說得在不在理?!?/br> 王安石:“……” 這個蘇軾,科舉期間瞎編往圣先賢的名言,還把考官騙過去了! 蘇軾:“…………” 這個李白,不考試走門路當?shù)墓佟?/br> 這個杜甫,考不中走門路當?shù)墓佟?/br> 這個唐寅,考不中賣畫艱難糊口。 這個馮夢龍,考不中寫書搞營銷當了個縣令。 這個蒲松齡,考不中還給人教了幾十年的書,誤人子弟啊?。?/br> 吳普把這些個讀圣賢書長大的文化人挨個介紹了一遍,餐桌上陷入了長久的沉默。 孔·行走的圣賢書本書·丘:“………………” 來錯了,來錯了! 這都是什么奇奇怪怪的后生! 終歸是錯付了! 第179章 人們對于基建和開荒的熱情永遠不會改變,經(jīng)過幾個月的努力,新手村周圍的地已經(jīng)被開發(fā)得七七八八,唯一比較愁人的是天氣太熱,沒有空調(diào)不說,還有野獸時不時跑來偷吃(主要是玩家們太愛囤吃的,什么都舍不得扔,屋宅直接成糧倉了)。 吳普眼看第一批玩家都已經(jīng)順利安家,開始發(fā)布新地圖新活動。 這個新地圖不是別的,就是稷下學宮。新手村基本已經(jīng)成為生產(chǎn)基地,可以生產(chǎn)各種各樣的武器、農(nóng)具,學習各種手工技藝。 物質(zhì)生活得到了基本的保障,那就得追求思想上的進步了! 稷下學宮作為華夏歷史上第一座高等學府,百家爭鳴的重要舞臺,怎么都得拉出來溜溜??! 吳普把幾個思想家、教育家拉了個群,先給孔子這位資格最老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講講稷下學宮的來歷。 稷下學宮的創(chuàng)辦者是田齊桓公。 有考證認為這位田齊桓公就是《扁鵲見蔡桓公》里頭的蔡桓公,也就是說為后世貢獻了諱疾忌醫(yī)、病入膏肓等等經(jīng)典成語! 孔丘:“…………” 這兩個詞是值得贊美的嗎? 吳普又給孔丘講了講為什么叫“田齊”,孔子那個時期齊國的君主是姓姜氏呂的,這個孔丘最清楚。田氏是齊國的家臣,他們家搞了一系列收買人心的宣傳活動,成功取代了他們君王上位被封為諸侯! 孔丘一陣沉默。 齊國,魯國的老對頭了,整體強大又傲慢。當年他還去那邊混過幾天,給出一個挺經(jīng)典的治國建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笨上R國國君嘴上說“好好好”,實際上晏嬰勸一勸就不搭理他了,害他又得灰溜溜地去別的地方求職! 這樣強大一個國家,居然被家臣取代了,那家臣甚至還被周王封了諸侯! 吳普又接著給孔丘介紹了一下,雖然田齊桓公他爹干出了“田氏代齊”的事,但這和田齊桓公沒關系,他齊桓公這位置是他自己爭取來的:他把兄長田候剡弄死自己上位了! 孔丘:“………………” 如果他不是已經(jīng)周游列國、經(jīng)歷多次求職,對于很多事早已看淡,他一定要把吳普這小子揍一頓。 這都是什么人?! 父子幾個不是弒君就是弒兄,還能不能好了?! 確實不能好了。 吳普給孔子講了講把稷下學宮發(fā)揚光大的另一個重要人物,田齊桓公的兒子齊威王。 聽到這個變化沒有,前面是“公”,后面是“王”,中間發(fā)生了什么事呢?很簡單啊,就是齊威王他們不甘心只當諸侯,從此自己稱王了!以前只有周王朝,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齊王、魏王、楚王,可謂是大王遍地走! 什么正統(tǒng)不正統(tǒng)的,沒有人在意了。 孔丘已經(jīng)不知道該說什么。 禮崩樂壞,真就是禮崩樂壞! 吳普寬慰道:“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不要在意這點小事!說回齊威王這個人,他也貢獻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成語,叫‘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他也確實干得不錯,文治武功都不差,還特別會當領導,有次他出去和隔壁魏王比拼炫富,魏王都夸自己有多少奇珍異寶,他別出心裁地把自己手底下的大臣挨個夸了一遍,說咱齊國有這樣多的寶貝,想不牛逼都難!這種夸法,擱誰身上不為他肝腦涂地?” 孔丘微微沉默。 有田齊幾代國君的推崇,稷下學宮迅速聚攏了各方人才,也成了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的重要根據(jù)地,各家學說在這個地方進行了一次次熱鬧的交流、辯論與傳延,涌現(xiàn)出許多受人推崇的名師名家。 吳普重點給孔丘介紹了他們?nèi)寮业暮笊鳑r,這人很多人想把他踢出儒家行列,一直到后世都還有不少人罵那些暗搓搓學他學說的家伙“皆鄉(xiāng)愿也”。 鄉(xiāng)愿這詞,還是孔丘自己提的,說的是那些道貌岸然的偽君子,看似滿嘴仁義道德,實際上底線特別低,特別愛趨炎附勢! 鄉(xiāng)愿,德之賊也! 荀況:“………………” 能不能說點好的?雖然大伙暗搓搓學“荀學”讓他挺欣慰,但是把“鄉(xiāng)愿”的鍋全推給他就有點過分了啊,他只不過是講了點性惡論、研究了下唯物主義思想什么的而已! 治國嘛,難能有“天下都是好人”這種天真想法,先做最壞的打算才是正理! 他如今讀了不少史書,歷朝歷代不少統(tǒng)治階級都是這么干的,嘴上說著天人合一、人性本善,實際上心里怎么想大伙都知道的。這些家伙怎么能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呢? 使不得,使不得! 吳普又給孔丘講了講,儒學到了漢武帝時期就成“儒術”了,口號喊得賊響,叫什么“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到后來的千百年里頭,大伙學的基本都是“術”了。 既然是“術”,必然避免不了被有心人利用,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浊甬斈瓴灰草氜D(zhuǎn)各國、艱難求職嗎?誰都希望自己能出人頭地,這是人之常情! 很快地,群里的幾個人看到一個系統(tǒng)提醒—— “你的好友孔丘已退出群聊?!?/br> 目前在現(xiàn)代兼職教育者的朱元璋:“館長你是不是說得有點過分了?” 吳普只能嘆氣:“他是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一時半會接受不了也是很正常的事。等他想明白了就會走出來了!” 要知道一本《論語》記錄到最后,孔子的心態(tài)是越來越失望、越來越寂寥,既失望于紛亂的世道,也失落于永遠無法實現(xiàn)自己由衷推崇的理念。在《論語》后期,孔子尋隱者不遇,嘆息著感慨:“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br> 意思是“我們現(xiàn)在出來謀求任用,只是為了貫行君臣之義而已;至于我們那些虛無縹緲的追求與理想(‘道’),我早就知道是行不通的”。 再直白點,那大概就是“承認吧咱就是負責哼哧哼哧干活的社畜,別瞎談什么理想追求了”。 可見經(jīng)過周游列國期間遭遇的種種波折之后,孔子就已經(jīng)不再是最開始那個斗志昂然、自信滿滿的孔仲尼。 吳普沒急著去找含恨退群的孔丘聊人生聊理想,而是和剛冒頭的朱元璋講起齊威王和他的志同道合之處:齊威王決定勵精圖治后也開始大殺貪官,和朱元璋的剝皮不同,他對貪官污吏處以烹刑。 所謂的烹刑,就是把人煮了! 殘忍不殘忍,冷酷不冷酷! 朱元璋沉吟片刻,對此表示不同意見:“費鐵,還費柴火!” 要煮人,得用多大的鍋??! 要把人烹熟,那得燒多少柴火! 花在貪官污吏身上,著實浪費! 吳普沒想到朱元璋角度如此清奇,不愧是窮人家出身的貧農(nóng)皇帝。他忍不住說道:“剝皮雖然省錢,但是容易給動手的人留下心理陰影,長此以往不利于官吏身心健康,他們的心態(tài)容易扭曲,不能好好地為人民服務!” 朱元璋:“…………” 是有那么點道理,不過用殘忍手段不就是為了震懾底下的官吏嗎? 魚與熊掌,不可得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