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
書迷正在閱讀:養(yǎng)虎為患[女A男O]、逆徒怎么還不證道、要活命!就種田[末世]、通關游戲很難嗎[無限]、豪門替身是條龍、幼崽穿成大佬們的團寵meimei、我在異世屯糧養(yǎng)崽搞基建[種田]、跟六個大魔王訂婚后、魔鬼[西幻]、似風吻玫瑰
黃豆芽可不想讓自家可愛的侄子侄女長一口大黑牙,那可太丑了。 再加上要到大集的日子了,黃豆芽打算用這些麥芽糖做點吃食,賺點零花錢攢起來,等過年之前割二斤豬rou,留著過年包餃子吃,包餃子還是豬rou香。 黃豆芽知道哥嫂的錢要留著置辦一家老小的衣服和糧食,就不想再讓他們出錢買rou了,他倆攢點錢不容易,家里開銷大,得多留一些應急錢。 其實金氏早早就備好了家里過年時要吃的rou。 金氏在春天時養(yǎng)了不少的小家禽,而且大多數都是母的,養(yǎng)了大半年了,明年開春肯定能開張下蛋了,自然舍不得殺了。 為了留這些小家禽明年抱窩,還得給這些母的留個公的。公的留一個就夠了,剩下的公的就只能被吃掉了。 黃豆腐在天氣大冷后,就把家里多余的兩只公鴨和三只公雞宰了。因為家里養(yǎng)的幾只大鵝,只有一只公鵝,所以這只小公鵝就僥幸逃過了一劫。 殺雞宰鴨的當天,雞血和鴨血就被蒸成血糕,被黃家人吃了,連吃了好幾頓。 雞雜和鴨雜被黃豆腐洗得干干凈凈的。金氏為了讓這些雜碎更好吃,就雞雜和鴨雜先烀熟了,然后才跟蒜苗一起炒了,味道香極了。 雞rou和鴨rou被切成塊,洗干凈后掛在外面凍起來,等凍好后,把這些rou分別裝在小蘆葦筐中,放進外面的大缸里保存。 小蘆葦筐是黃豆芽為了把這些rou分開裝,才現編的,不如柳筐那么結實,過了冬天,估計也就壞掉了,是一次性的。 在大缸上蓋上蓋子,再押上石頭,就不怕rou被黃大仙偷走了。 過年時,金氏就不打算買rou了,就靠著這些雞鴨rou過年了。 關外的天氣冷,rou也放得住,這些雞鴨rou省著點吃,能吃到開春前。雖然不買rou,但黃家靠著這些雞鴨rou過年,也算是非常舍得吃的人家了。 黃家養(yǎng)這些小家禽時,也是費了不少心思的,別人家養(yǎng)雞養(yǎng)鴨都是讓這些小家禽們自己出門覓食,黃家則是把小家禽養(yǎng)在圈里,讓它們吃喝不愁的,長得尤其肥實。 這些rou也不是非要過年才能吃。家里人饞的時候,金氏也會拿出點rou給大家解解饞,只要留夠家里過年吃的rou,剩下的rou想啥時候吃就啥時候吃,沒必要為了過年面子好,就讓家里人饞得流哈喇子。 不過金氏還是盡量把好rou留到過年,家里用來解饞的rou主要都是些零零碎碎的rou。 雞鴨的頭、脖子、翅尖和爪子是最先被吃掉的,后來金氏又把胸脯rou剔掉,用剩下的骨架子燉大蘿卜吃,味道也是極好的。 用雞鴨骨架燉大蘿卜的好處就是可以反復利用,直到骨架子都被燉得散了架,放到嘴里嚼吧嚼吧都能吃了時,被榨干了最后的油水,骨架子才算完成了使命。 這些被剔下的雞胸rou,正好可以用來包餃子,剩下的雞腿鴨腿也是留著過年夜給家里人改善伙食的。 黃豆芽覺得過年還是要吃點豬rou的,畢竟豬rou的油水大,包餃子也更香。所以才會積極地攢錢。 雖然大雪積得有膝蓋那么深了,但黃家人仍然不能錯過趕集,畢竟這可是家里難得的收入。 黃豆腐跟李富貴打聽后得知,去鎮(zhèn)上的路會有一段走不了車,村長建議黃豆腐一行人不架車,直接牽著驢兒去趕集。 家里驢兒這些年一直承擔著拉車的重任,好久沒單獨行動了,一時讓人忘記,驢兒不靠車也是可以馱貨的。 為了防止一頭驢兒馱不動所有東西,黃家的兩頭驢兒都被牽了出去,最后還是家里的驢兒承擔了所有的負重。 反正有驢兒馱貨物了,黃豆芽也就不擔心東西沉不沉了,一口氣做了三十串糖葫蘆。 黃豆芽做的糖葫蘆用得是山里紅,山里紅是秋天時黃豆腐上山摘回來的,味道跟山楂差不多,沒有山楂那么酸。 山里紅要比正常的山楂小一圈,所以別人家的糖葫蘆都是串五個或是十個山楂,黃豆芽則一口氣串了八個或是十八個山里紅。把木簽子串得滿滿的,看著就很實惠。 黃豆芽想著,既然自己做的糖葫蘆無法在大小上取勝,那就靠數量招攬食客吧。 黃豆芽在山里紅上掛的糖漿也是很厚實的,還有不少糖漿都延展出去了。山里紅個頭小,顯得延展出去的糖漿格外多。 其實黃豆芽做的糖葫蘆,費得糖漿并不多,只不過是顯得比較多而已,不過這樣正好可以招攬人。 吃糖葫蘆不就是吃那甜絲絲的糖嘛,掛的糖漿越多越好吃。 黃豆芽做的小串糖葫蘆賣一文錢,大串的賣兩文錢。大串糖葫蘆上串的糖葫蘆數量,不僅是小串的兩倍,還多出了兩個。 黃豆芽只做了五串小串糖葫蘆,剩下的二十五串糖葫蘆都是大串的。 黃豆芽沒打算把小串的都賣光,這幾串小串糖葫蘆就是插在草靶子,跟大串做對比的。 有了小串糖葫蘆做對比,大家肯定會優(yōu)先買大串的。至于小串的,賣不光就拿回家,正好一人一串,一家子還能甜甜嘴。 家里有了糖,黃豆芽又想起了后世街面上常見的一種小吃—油炸甜麻花。 油炸甜麻花做起來也不難,只要面發(fā)得好,味道絕不會差。黃豆芽有時候都會驚嘆自己的幸運,上輩子嘴饞,愛在街上看小販們做好吃的,雖然吃不到嘴里,但是起碼看過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