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張碧云
書迷正在閱讀:美人被日哭【雙rou合集】、每個世界都被調(diào)教【快穿,雙xing】、巨根正太和家族美熟女、[穿書]暴戾總裁男主每晚在我懷里嚶嚶嚶、薄六爺?shù)男∽孀谑茄宕罄?/a>、快穿BOSS又逼婚了、快穿小撩精的寵妻狂魔又醋了、不得不做 (1V1)、咸魚穿成某宗妖女、病嬌墨爺別撩,我怕癢
這幾日,嚴(yán)長老交給吳奇一個任務(wù):抄書。 峨眉普賢寺有兩本散佚的佛門雜書,都因紙張損毀嚴(yán)重,無法修復(fù),內(nèi)部處理時被嚴(yán)長老搞到手。 一本是《雜寶藏經(jīng)》,由元魏吉迦夜與曇曜二人共譯,講的是佛陀與其弟子種種事緣。 還有一本《佛異錄》,筆者為南北朝時北魏丞相府記室柳虬,記敘了種種佛寺軼事,以儒士習(xí)慣整理后注釋,進(jìn)行詳細(xì)考據(jù)。 這兩本書中有諸多遺漏與缺失,但吳奇還是看得津津有味。 浮云觀里藏書,絕大多數(shù)是儒道兩家著作,佛門書籍較少。 佛門修行方式特殊,佛法佛理繁多,對注解要求也高。 南北僧寺有諸多不同,收集相關(guān)書冊不僅耗資巨大,還需各寺文僧注釋,否則難以理解里面字句真意。 吳奇此前腦里只有一個大概認(rèn)知。 佛教圣地是靈山,靈山也是佛主佛陀所在,按佛門地位從高到低分別是佛陀、菩薩、金剛、羅漢。 佛門修士的修為劃分也是沿用此法,佛修入門后先是成為寺僧,再勤加修行爭取成為游歷僧。 然后獲靈山羅漢認(rèn)可,得羅漢金身所化佛兵,這即是羅漢僧,等同于道門結(jié)丹。 《佛異錄》中詳細(xì)講述了金身顯化的過程。 ——僧人口念佛偈,以請靈山菩薩,得金身佛甲佛兵,顯金剛怒目,以此斬殺幽鬼,超度業(yè)障。 吳奇回想釋然使用拳甲那一幕。 「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br> 釋然口念佛偈,雙臂上顯出羅漢金身佛兵。 佛兵與佛修的力量來源是功德,依靠萬千生靈對佛陀、菩薩、金剛、羅漢的愿力獲取功德,行善積德,可以說是貨真價實。 這也與無常圖中香火之道不謀而合。 三教中,佛門修行速度最慢,獲取功德需要許多時間。 由于修行方式使然,佛門僧人不是歷練紅塵,就是長期閉關(guān)參禪,鉆研佛理和參悟。 只要不到羅漢,僧人壽元就與常人無異。 但極少數(shù)佛門高僧能轉(zhuǎn)世或隔世重修,一世世歲月積攢下來,基礎(chǔ)也就無比牢固。 與佛門截然相反的是儒門。 三教中儒士修行速度最快,但本身壽命也最短,不到亞圣壽命絲毫不增。 儒門中地位自高而下卻是:圣人、亞圣、大儒、翰林、進(jìn)士、儒生。 另一方面,儒士不看出身,不問性別與年歲,可憑一篇文章、一首詩賦從無名小卒一躍為舉世大儒。 儒士以文光定強(qiáng)弱,有天地為證,杰出之作很難被埋沒。 文光增長看作品本身帶來的影響和共鳴,因此儒士也需要將其昭示四方,供人覽閱,以斂德氣,聞道天地。 相比佛門儒門兩個極端,道門就代表了折中,可緩步徐行,扎實基礎(chǔ),也可悟道成真,一日登天。 此外,道門還有一項獨有的優(yōu)勢:長生。 道門修士,修為由強(qiáng)到弱分別為真仙、元神、元嬰、結(jié)丹、筑基、煉氣。 即使是擺不上臺面的煉氣期修士,也因煉氣入體而體魄強(qiáng)健,百病難侵。 修士只要到筑基期,就有一百二十年壽元,進(jìn)入結(jié)丹期大限就變成了五百歲,到元嬰更是能活一千八百歲! 許多富家翁都專門捐贈佛道兩家,佛門能一日悟佛,道門能增長壽元。 尤其是道門,因道家有丹藥輔助,只要有門路、舍得花銀子,就能強(qiáng)行跨入煉氣期,若是有筑基丹,吃得多了也能筑基——斗法實戰(zhàn)另說。 至少延年益壽不是問題。 窮文富武,就是如此。 普通人家尚且能摳摳搜搜抄書讀書,以爭取儒林中一線進(jìn)士機(jī)會,但要修道筑基……沒有錢和宗門,卻是萬萬不可能。 吳奇邊抄邊看,五日過去,《雜寶藏經(jīng)》已謄寫了一遍,《佛異錄》也僅剩最后三章。 第六日,小張傳信說,三清像上香客再顯。 …… 東廟外,劉伯文又帶人在外面忙碌。他花錢請人將廟外山路重新清理,修補(bǔ)石板,以方便其他人來東廟上香祈福。 他是替母李鈐而來, 監(jiān)幽衛(wèi)將益州司春季政務(wù)詳略呈交大唐朝廷,文內(nèi)提及游鬼李鈐與武充聚鬼互助、照拂誤喪鬼群體事跡。朝廷特此對“誤喪鬼”發(fā)起者李鈐、武充嘉獎,宣各府縣效仿學(xué)習(xí)。 李鈐要求下,劉伯文二度過來還愿感謝。 劉伯文此番看起來垂頭喪氣,生意似乎不順利,吳奇只是和他互相行禮,就匆匆進(jìn)入東廟。 走入廟內(nèi),吳奇見神像上浮現(xiàn)出一年輕男子身影。 “……也不知她在何處,是否安全,能否飽腹……” 男子自顧自碎碎念。 小張稟報道:“尊者,此人似要尋找一人,具體尚不清楚?!?/br> 吳奇點點頭,心念:“你有何事,速速說來?!?/br> 那男子聲音戛然而止。 他開始哆哆嗦嗦道:“子不語怪力亂神,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br> 念了一段論語,男子又小聲道:“還在么?” 吳奇說:“我乃黃道君,我問,你答?!?/br> “黃道君是何方神圣?不是我不相信……只是閣下真是神仙?” 吳奇不語。 等了一會兒,那邊終于繃不住了:“道君,請道君恕我無禮……道君,道君?” “說?!?/br> 對方急忙開口道:“小生名碧云,張姓,本為荊州一儒生,到蜀縣省親,見叔伯張成路……” 張碧云拜訪時意外得知,叔伯之女竟與自己同名。 這堂妹儀容娟秀,頗為羞郝。 同姓不婚,兩人因禮教倫理,彼此只能遙遙行禮,甚至不能互相交談。 后來張碧云返回荊州不久,就收到一封信。 信中道,堂妹聽聞要嫁于他人婦,成日以淚洗面,郁郁早夭,皆因?qū)λ楦罘N,一片癡心。叔伯盼他能再來一趟蜀縣,送別堂妹。 張碧云吃驚之余又深受感動,于是不惜花掉所有財資,夜以繼日趕路入蜀,替這位有緣無分的女子送行。 在她墳冢前,張碧云情難抑制,揮淚做了一篇祭文。 「碧云碧云,卿耶我耶,如影隨行,如響應(yīng)聲,如蕭艾之同香,如笙簧之同韻。」 這時,墳頭上跑出一只小玄貓,它天生一對鴛鴦眼,左眼似碧玉,右眼如琥珀。 這貓一點不怕生,過來跳上張碧云肩頭,用舌頭舔著他臉上淚,對他極為依戀。 張碧云看著玄貓那清澈貓眼,不由大哭,這是堂妹魂兮歸來,要與自己再續(xù)前緣! 他給玄貓取名云妹。 張碧云有感于堂妹情誼,在城里租了一間屋,準(zhǔn)備與貓為伴,就在蜀縣念書備考。 最近玄貓突然不見蹤影,張碧云茶飯不思,成日渾渾噩噩,只覺得少了魂兒一般。 他因此焚香燒燭,許愿能讓玄貓平安回來。 “……” 吳奇聽得氣笑。 請神就為了找貓,都當(dāng)神仙是閑的是吧? “道君,碧云所化的貓有靈,能帶來財運?!?/br> 張碧云深深作了一揖,鄭重道:“近來聽聞城里不少人家被盜,極可能是云妹被歹人威逼……還請道君為小生做主?!?/br> 一只招財貓? 吳奇這才有了點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