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六零致富發(fā)家 第83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明冬仍有雪、錦繡良緣之男顏傾天下、日出夢幻曲、后媽對照組不干了[七零]、我,嫦娥男閨蜜!、完美失控、高嶺之花他過分呆萌、穿越之八十年代拖油瓶[古穿今]、重生七零:改嫁悍夫后我多胎了!、咸魚領(lǐng)主今天種菜了嗎?[全息]
章學(xué)知看了一眼,這雞沒有他們家的肥,也沒有他們村里養(yǎng)的肥。 那一頭江景瑜他們很快賣的差不多了,葉紅秀就讓江景瑜不用守著了,“你帶兩個孩子逛逛吧,這里交給我?!?/br> 江景翔也想跟著jiejie去逛,被葉紅秀攔住了,“你jiejie一手牽著一個,現(xiàn)在照看不了你,你跟在mama身邊,聽話,回頭我給你買好吃的?!?/br> 江景翔不甘愿地答應(yīng)了,算了算了,他就在這里多守一會兒,反正晚點也一樣能去看的。 江景瑜牽著兩個孩子,表情都是一致的——新鮮! 一路走來,賣豆腐的人還真不少,而且可以看得出來,大家做的豆腐是有些差異的,有的人做的特別水嫩,而有的人做的是老豆腐,還有的人豆腐一看就知道那豆子不好,有經(jīng)驗的人看得出這些道道。 江景瑜看到有人賣甘蔗,這東西家里沒有種,挑了一根,砍成兩截,讓趙建軍和趙建丹一人抱著一截。 再走一段,看到有人在賣布,那種自己編織的土布,現(xiàn)在大家愛穿機(jī)器做的,跟后世大家追求人工的不一樣。 顏色也好看。 江景瑜一眼看到就喜歡上了:“這個怎么賣?” 賣家是個年輕媳婦,看到有人問,大喜。 價格比起供銷社的便宜,江景瑜算了一下家里需要的布料,兩孩子長的快,就很耗費(fèi)布料,而且還可以用來做床單。 然后再分一些給mama,這布料就差不多了。 想到這里她把這匹布都給買了下來。 那個年輕媳婦立刻給她,這個布料問的人不少,但是買的人不多,現(xiàn)在她全都要了,她還贈送了一塊素色的帕子。 這回江景瑜要抱著布料,就沒有多余的,手去牽著小孩,勢必有一個得要松開。 她的左手依舊牽著趙建丹,讓趙建軍拉著她的衣角,不要放開。 “人太多了,不能松開知道嗎?” 趙建軍乖乖地應(yīng)下了。 再往前走了一段看到有人在賣小羊羔,江景瑜來回看,有賣小羊羔的,有賣羊rou嗎? 那個漢子有些靦腆,“這羊羔是我們大隊的,成年的羊已經(jīng)賣完了,今年生的小羊羔比計劃的要多,所以把這兩頭拿出來賣?!?/br> 趙建軍看著嬸子:“我們要養(yǎng)嗎?” 江景瑜搖頭,她只想吃羊rou,不想養(yǎng)羊。 趙建丹突然驚呼一聲,“嬸子那里有蛇。” 江景瑜看過去,確實是蛇,那條蛇正泡在酒里面,那是蛇酒。 趙建丹明顯有些害怕,拉著江景瑜的手緊了緊,江景瑜牽著加快腳步,這樣看不到了,趙建丹就沒那么怕了。 等葉紅秀看到女兒他們回來的時候,手上拿著的東西真不少,有甘蔗布料,小麥粉,糯米。 賣的蘿卜糕才多少錢?他們手上拿的東西要多少錢? 收支明顯不相等啊。 葉紅秀失笑,其他的還好,只是這土布,她搖頭,“你買這么多做什么?” 江景瑜:“我摸著手感還行,這種布料也結(jié)實,給孩子做衣服,家里也可以用來做被單,媽我分一些給你,你也給自己做條裙子,這種做裙子也挺好看的?!?/br> 葉紅秀:“我就算了,這把年紀(jì)了還做什么裙子?!?/br> 江景瑜:“不做裙子就做別的衣服唄?!?/br> 江景瑜把買來的東西放到竹簍里,背著,趙建軍趙建丹一人咬著一塊糖,mama牽著江景翔的手去逛街,江景瑜就帶著兩個小的去爺爺那里。 這個時候江景騰忙的飛起,看到他們來了,立刻使喚:“建軍來來來,你把這紅紙扯到那頭去,放順,把這個夾子夾到這里?!?/br> 剛寫好的對聯(lián)要放一下,防止墨不干。 江景瑜放下手里的東西,也來幫忙。 趙建丹看看哥哥,和他一起輔助。 江景騰問:“媽和小弟呢?” 江景瑜:“逛著,爸爸呢?” 江景騰:“爸爸在家里面做一些木工,到時候也拿來賣?!?/br> 有一些東西小巧也不怎么費(fèi)時間,比如梳子,筷子。 還可以臨時加急用木頭做一些小玩偶出來,也沾沾這個熱鬧。 這一天結(jié)束的時候,數(shù)了數(shù),賺最多的就要數(shù)江元同了,他輕松站在那里寫字,就把錢賺了。 然后分給忙忙碌碌的江景騰一些分紅,他就美了。 江元同:“還是要有一技之長啊?!?/br> 江景騰:“……” 如果爺爺你不拉我?guī)兔Γ揖透趾匣锪耍?/br> 江景瑜笑,她們的蘿卜糕生意也不錯,但是她們準(zhǔn)備的少了,明天再來。 明天其他人應(yīng)該也會準(zhǔn)備更多的東西過來賣,今天大部分還是試探居多,如果沒有人管,沒有人說什么東西不可以賣,第二天就正式進(jìn)入高潮階段了。 第二天葉紅秀和江景瑜去的時候,人多的像是這里舉辦什么大型宴會一樣,一眼看去,全都是人,密密麻麻的。 他們一直走,走到大場邊緣才有空位,東西放上去沒幾分鐘,旁邊又多了個新人。 現(xiàn)在他們是連在一起的,除了江元同他興致勃勃帶著江景騰來得早,還在里面以外,現(xiàn)在她和mama在這邊的,隔壁是爸爸賣木制品,然后再隔壁的就是一個賣斗笠的。 新來的是賣獸皮,有兔皮,狼皮等等,還有風(fēng)干rou。 這是一個山里來的人。 也只有他們手里會有這么多不同的皮子。 江景瑜感興趣了,指著狼皮:“這個怎么賣?” 這些獸皮有的是原生態(tài),處理好的沒有做成什么東西,有的已經(jīng)做了,比如有兔皮背心,狼皮手筒。 她問的,是一整塊完整的狼皮。 她想要做一個褥子給江元同,他前段時間降溫還病了一場。 狼皮御寒功效出眾。 問了價格,是合理的范圍,要了兩張。 識貨的人不少,一個大娘就在交錢的下一秒停住了步伐,也看上了皮子,“這怎么賣的?” 江景瑜先來,所以那攤主不好意思的對這大娘笑了笑,“這個已經(jīng)賣出去了,這還有,要嗎?” 大娘遺憾的錯過了最好的兩塊狼皮,只能看下一塊。 江景瑜這看著這些兔皮,陷入沉思,要說起來他們村里囤積的兔皮也不少了,不知道他們怎么打算的。 江明智:“給你爺爺?shù)???/br> 他一臉rou疼。 之前女兒就提起過這個,現(xiàn)在遇到了果然就買了。 這是女兒的孝心,只是他擔(dān)心女兒沒錢了。 江景瑜:“是啊,爺爺越來越怕冷了,這狼皮也不好買?!?/br> 在后世看來這樣自然是不可取的,山上到處是保護(hù)動物,一個不小心就鐵窗淚了,但是在這個時代,人類還沒那么強(qiáng)大。 狼、野豬等都是兇獸,野豬下山禍害莊稼,遇到人會傷人。 狼群就更可怕了,它們下山了,雞鴨不安全,小孩也在它們的食譜范圍內(nèi)。 所以他們這附近的村子只要那里有狼下山吃人了,就一定會召集人手把這只狼群剿滅。 它們吃過了人,下回遇到人,就會主動把人當(dāng)做獵物。 現(xiàn)在葉紅秀面前站的都是小孩子,最前面的小男孩嘴角有可疑的晶瑩液體,他mama看到了,扯了他一下,覺得丟臉,“餓死鬼投胎啦?” “mama我要吃!”小男孩的聲音很大,他mama問了價格,“同志多少錢一塊???” 葉紅秀:“三分錢一塊?!?/br> 男孩mama看了一下,審視著它的大小,判斷劃不劃算,但是她兒子沒有那么冷靜,扯著她的手不停的搖晃,“mama,mama,我要吃,mamamama我要吃!”念的她頭痛,垮下肩膀,一邊掏錢,一遍罵:“知道了知道了,你這饞鬼!同志給我來兩塊?!?/br> 她兒子臉上剛笑,他mama就哼了一聲,“有一塊是給你弟弟的,你只能吃一塊?!?/br> 這話一出,小男孩臉上立刻垮了下來,不過等到蘿卜糕到手,臉上又只剩下笑容了。 賣蘿卜糕的其實不止他們一家,但是看上去賣相最好,聞著最香的就是他們這里了,所以生意絡(luò)繹不絕,一塊三分錢,十塊三毛錢,一百塊才能得到三塊錢。 但這塊頭不大,又基本是蘿卜,現(xiàn)在這個正是蘿卜的季節(jié),蘿卜不值錢,葉紅秀上看了一下,賣完了她能分到將近一塊錢,笑得合不攏嘴。 有這些錢可以多買幾斤糖,一些點心,或者是買一條魚,給大家打打牙祭。 學(xué)知他們昨天買了魚回去,做了一頓挺香的,今天看看,有的話她也買一些回去。 江景瑜他們賣蘿卜糕,賣了三天就不賣了,家里的蘿卜還得要留一些過年。 不做蘿卜糕還可以做別的,比如發(fā)糕,這個要用到糖,還有紅棗,價格比較貴,舍得的人少了一些,但是過年,總數(shù)來看,樂意買一個給孩子的人還是不少。 她們上午去中午前就能賣完,不耽誤其他的事兒,還能在集市里逛一逛,看到合適的買回去,這樣支出和收入肯定是不相等的,但再看一看收獲又覺得值了。 顧向恒也在這六天的感覺中收益非淺。 他看到有人在賣果樹苗,這個樹苗很便宜,他買了,還有人賣豬仔的,也買下了。 他們村代表集體的人也拿了一些東西去賣,比如雞蛋,鴨蛋,咸鴨蛋等等,多賺一點是一點。 買了最多的還是城里人,齊盼娣就是其中一個,之前他們買點細(xì)糧多費(fèi)勁啊,糧票用完了,就得要各種方法都用上才能多買一些給他孫子孫女補(bǔ)補(bǔ)身體,這個集市一開,只要去的夠早,待的時間夠長,每天她都能買一些細(xì)糧回家,她還買了一只雞一只鴨,準(zhǔn)備留著過年宰了吃。 加上其他雜七雜八的,今年是個豐厚的肥年。 對于賣東西的人來說也是個好年,他們把自家一些多余的產(chǎn)出拿出來賣掉,然后用這些錢換對聯(lián),換一點哄孩子的糖果點心,雜七雜八的,皆大歡喜。 很多人都問這個集市下回還有嗎?是不是以后就恢復(fù)了? 在取消之前他們縣里的趕集是一個月一次,每次都是月中十五號和十六號,每次兩天。 現(xiàn)在縣里還沒有通知,大家也只能祈禱。 江景瑜買回來的布料顧向喜接手了,她自告奮勇:“大嫂,我的手藝還是不錯的,我來做建軍他們的衣服吧?!贝笕说囊路€有些拿不準(zhǔn),小孩的衣服小,耗費(fèi)的布料少,她比較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