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頁
書迷正在閱讀:欲墜、近我者甜、(秦穿)戰(zhàn)國組曲、三十九度風(fēng)、心動陷落、女配她想當(dāng)咸魚、渣女在每個世界養(yǎng)魚(快穿)、二次元世界書、快穿:我給氣運之子送溫暖、攻略那個光明神
其實那一年也發(fā)生了很多大事,印象最深的好像就是同朝鮮的友好合作? 他也鬧不清那到底是什么,反正就是天天說和朝鮮友好、友好的。 所以那一年著實有不少地方起名友誼、友好的,他本來也想這么給老六起的,還是他娘說這孩子長得細(xì)巧——這是一句土話,就是細(xì)致的意思。 然后又說他小時候也細(xì)致,要不是穿的衣服不一樣,同四少爺相比,也差不了多少了。 他覺得差的很多,不過他娘的話還是讓他想到了王滄海。 那時候王滄海已經(jīng)有兩年沒給他來過信了,在那封找到油的信之前,也有一兩年沒給他來過了——他是給王滄海去過不少信,一開始去的格外多,還匯過錢。 當(dāng)然,錢都被退了回來,后來王滄海給他回信說,他是常年都在荒郊野外的,而且是全國到處跑,地點不固定。 王滄海沒有提錢的事,他也沒有再匯過。 后來這筆錢的事,他自己琢磨過,還找人旁敲側(cè)推的打聽過,然后也就不再放在心上了——早年給他娘治病的那筆錢,與其說是王滄海給他的,不如說是國家給他的,那他現(xiàn)在好好的給國家奮斗也就是了——王滄海說了,那是組織的錢! 當(dāng)然,他也有點遺憾,那就是,王滄海的信來的太少了,不過這點遺憾隨著時間一點點過去,他也漸漸的淡忘了。 但是在那時候,他突然的就想給孩子起名叫桑田。 于是,就這么叫了。 “老六從小聰明,不到一歲的時候就會走路了,他前面兩個哥哥一歲多才會走,他比他們提前了大半年,而且在那之前都能說話了。” 最小的兒子,長得又好,生的又聰明,他當(dāng)然要偏愛一點,而這孩子,想的也要比其他幾個孩子更多一些,他前面那些孩子從來沒有問他自己為什么要叫這么個名字,唯獨王桑田問了,他就說了王滄海,一開始也沒想說太多,但說著說著,就說多了。 “老六早先問我你是干什么,我就說你是找石油的,他就說他將來也要找石油,沒想到,真的報了石油大學(xué)。他本來說是要到川省的,沒想到突然來了這邊……這里,我過去都沒聽說過!” “……我是前年才調(diào)過來的。” “原來是這樣啊,怪不得他說要給我個驚喜,原來是這樣啊?!?/br> 王向前看著對面的男人,點著頭。 對面的男人也看著他:“是啊,本來我是想安置住就回省城的……啊,現(xiàn)在不叫省城了,就是想回去。但后來你也知道,運動了,就回不去了。一開始還要勞動,我哪里勞動過?。 ?/br> 說到這里,他自己都笑了,王向前也跟著笑:“那你是不會,你連假麥都認(rèn)不出來。” “假麥也是能吃的嘛。”王滄海笑道,“不過我現(xiàn)在可是認(rèn)出來了。后來嘛,運動不那么厲害了,我也就漸漸被平反了,然后就在川省那邊工作,哦,對了,我參加工作的時候就改名了?!?/br> “改名了?” “嗯,改了,叫王玨,就是一個王字邊,一個玉。也虧得是改了,否則就不是勞動那么幾年的事了。” “你改了名字,老六還是把你找到了?!?/br> “……他什么都沒說。” 王向前搖搖頭,他想老六當(dāng)然是不會同王滄海說什么的,他要說也是同他說——大概還不會直接說,而是要讓他過來?是的,要讓他過來,這次過年不就說了嗎?說這邊的夏天其實很好,有西瓜哈密瓜大葡萄,說的一家老小都心動,又覺得不現(xiàn)實——千里迢迢,路上都要好幾天,哪能說來就來呢? “那冬天來也行,我們這里有暖氣,暖和著呢!” 這就又把全家的興趣給調(diào)了起來,一個個問他怎么暖和。 “那在有暖氣的地方,穿個毛衣就行了?!?/br> “不冷?” “不冷。” “手不凍?” “不凍?!?/br> “那咱爸的老寒腿是不是也能好了?” “嘿,老五,你這么一說,還真是呢!” “叫五姐!” …… 想著這些,王向前就有些哆嗦,他的嘴唇顫動,到最后終于忍不住的大哭了起來,他哭著想,這真是該,又想老六是替他死的,他當(dāng)年想跟著王滄海出來找石油到底沒有,而他家老六,圓了他這個念想。他又想,早些年他不時的會想,當(dāng)初要不是他娘攔著,他就跟著王滄海走了,但要換成他,那也是要攔著的! 王向前走了,他本來是來取王桑田的骨灰的,最終還是把他留到了這里。 他想,這應(yīng)該也是老六自己的想法。 他走的時候王滄海去送他,從油田到縣城到車站,他們一路仿佛說了很多,又仿佛什么都沒有說。 遠處山峰連綿,碧空白云,車站繁忙,人來人往。 王滄??粗跸蚯俺俗幕疖囻傁蜻h方,他想,怪不得那一天他看到王桑田就覺得眼熟…… 作者有話要說: 第二卷 結(jié)束了,要說點什么呢?寫的時候想了很多,寫完,好像也沒什么好說的了。自我夸獎一下吧,大家看,這里面的石油知識并不多,但為了寫這一章,我真的真的看了很多關(guān)于石油的資料。甚至還到孔夫子買了一本九百多頁的《長慶油田志》……當(dāng)然沒有看完,主要有很多專業(yè)知識,看的如同天書。長慶可以說是這一段時間發(fā)展最好的油田,國家也真的是從很早之前就開始布局了,然后,當(dāng)時也真的很困難,比如早先為了某個東西,長慶上下的員工都是用手工去剝,上班的時候剝,下班的時候繼續(xù)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