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
早先在油田的時候也冷,但正經的北方地區(qū)是一直都有燒炕通暖氣的傳統(tǒng)的。 他們倆來的時候,機關大院都建起來了,暖氣也就通了,所以也沒挨著什么凍。 而現(xiàn)在,就被凍傷了。 兩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就不知道怎么辦了,最后還是黃小川給了他們一塊豬油。 是的,黃小川。 早先黃小川同他們是有罅隙的,雖然也不是什么太大的矛盾吧,但rou丸子之仇也是足以念叨念叨的。 但這一次,他們四個分到了一個小屋里,那是抬頭不見低頭見,什么仇怨也都放下了。 當然,黃小川一開始也是不想放下的,倒不是記恨什么的,就是有那么點別扭。 但王桑田給了他們一塊巧克力,一塊,找美國人換的巧克力…… 第十七章 烤紅薯 · 這個時候同外國人接觸還是一件需要小心的事情。 外國人要是來中國旅游, 下榻需要到專門的酒店,走的路線呢,也是需要審批的。 而這種公事上的, 也有一定要求。 這不是小家子氣,而是此時國人對國際友人有一種太友好的認識。 就像后來流傳的日本人偷走的宣紙技術……嚴格來說并不是偷的, 而是當時的廠長根本就沒有保密意識, 沒等日本人偷,自己就說了個精光。(注1) 這還是暴露出來的,其他因為信息的不對等技術的不全面,更不知道吃了多少虧。 有很多, 甚至知道是吃虧, 也要捏著鼻子吃了。 也就是因為這個, 在同外國人接觸的時候,單位本身就會有一些要求。 王桑田他們在出來之前也收到了通知, 不過并不是不能同外國人接觸的通知,而只是要注意的通知。 這個通知讓王桑田楊奮斗都是一番撓頭——是的,楊奮斗也來了,除了他, 還有劉三勝。 關于自己的名額,劉三勝同志完全是憑自己本事贏來的——在地震這個技術上,他在整個油田都是翹楚, 能和他一比的,也就是楊奮斗了。 不過不管是他還是楊奮斗, 對通知都有些迷惑, 最后還一起去找了柳青。 “能和美國人單獨說話?” “你們兩個也說不了什么話吧?!?/br> 柳青慢慢地開口, 兩個科長不由得鬧了個大紅臉,劉三勝道:“這指不定就有老外會中文呢?!?/br> 柳青沒有理他, 楊奮斗的話就比較靠譜了:“那什么經理,我們兩個這是不會說什么美國話,但那幾個小年輕會啊,特別是王桑田,北京來的,有經驗!” “他有經驗?” “有!” “他和外國人做過什么交流?” 楊奮斗回答不出來了,要放二十年,哪怕十年以后,一個在北京重本上大學的學生都不會缺同外國人交流的經驗,再往后推推,一些中學生乃至小學生可能都會去參加一些國際交流的志愿者。 但在此時,外國人走在街上還屬于被圍觀的存在。 王桑田雖然一直是活躍的,也熱心參加各種文體活動,這和外國人打交道的經驗還真沒有。 旁邊的劉三勝噗的一下笑了出來,楊奮斗倒也不虛:“那北京的外國人多嘛,桑田說不定就同哪個老外說過話呢?!?/br> 柳青笑著點點頭:“行了,我知道你什么意思,他如果想說就讓他去說好了?!?/br> “就去說?” “去說。這一次咱們請那些美國人過來,就是來幫咱們找油的。相關數(shù)據(jù)早就交給他們了,王桑田知道的,說不定還沒有那些老外多呢?!?/br> 楊奮斗說不出話了,柳青笑道:“當然,他要是能從老外那里多打聽到一些東西,我們也是很歡迎的啊。” 柳青說著,大笑了起來,楊奮斗劉三勝等人也放下了心,他們來問這一句,更多的還是怕下面的年輕人無意中犯下什么錯。年輕人心性不定而又精力旺盛,萬一說了什么不該說的,做了什么不該做的,那以后很可能就要受很大的影響。他們作為他們的科長,這一點要幫他們想到,至于他們自己……嗯,就像柳青說的,能同外國人說什么? 你好?謝謝?再見? 柳青的這個答案當然不只是針對他們公司的,整個團隊都是如此,都可以同外國人說話。 不過沒有什么事的話,還是沒有人會主動找美國人攀談。 王桑田那一次,還是四個人聊天聊出來的。 那時候四個人關系還沒有融洽,不過住在一個房間里,也不可能不說話,特別是晚上沒事的時候。 這一天四人就在那里等烤紅薯。他們這出來,飯是能吃飽的,但就和在油田一樣,依然是一些熬菜雜面,依然是沒什么油水,他們這些年輕人依然是早早的就餓了。于是他們就和在油田里一樣,在燒水的爐子上烤點紅薯花生。 這在等烤紅薯的時候,就開始漫無邊際的瞎聊,聊著聊著李嘉就問王桑田同老外說過話沒有。 王桑田想了想,說好像沒有。 李嘉就說為什么是好像:“這有就是有,沒就是沒,好像是什么意思?!?/br> 王桑田就說你知道北京經常是有外國人的吧,李嘉其實不知道,但這個時候也說知道。 王桑田就說你知道外國人一出來,大家都是會看的吧? 這一點李嘉依然不知道,但他能想象到那個場景,所以繼續(xù)點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