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八十六 分天竺
當李彥直正在處理麻逸事務的時候,一支偏師已從滿剌加出發(fā),這支艦隊包括一百二十艘船,四千多官兵水手,軍隊無論數量還是戰(zhàn)斗力都一般,主帥殷正茂也不是以猛將見稱。 船隊剛出發(fā)時,就有消息傳出來說,臥亞方面已經聽到消息,做好背水一戰(zhàn)的準備了。 殷正茂聽說這個消息后頭皮發(fā)麻,這個傳聞究竟是不是真的,不知道,如果是真的,那情況就真的很不妙。以數千之眾跨越數千里,橫過孟加拉灣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攻打一個背山靠海之城,這種戰(zhàn)爭要取得勝利是很渺茫的。 但是殷正茂知道,船隊必須出發(fā)!因為這次戰(zhàn)爭是他主動提出來的,如果他戰(zhàn)敗,只要不影響到整個戰(zhàn)局,李彥直也許不會很怪他,只是有一段時間他的日子會很難過罷了,但要是他不戰(zhàn)而怯,那他以后在李氏集團內部就會被人看不起。 也許是媽祖保有,船隊很平安地抵達斯里蘭卡,在這個大島北部停泊。 這時關于臥亞的消息來得更確切了——葡萄牙人確實已經得到了消息,正準備嚴防死守。不過也有消息說葡萄牙人其實很恐慌。 綜合種種情報,殷正茂傾向于認為這兩個消息都是真的。 “他們連連敗績,兵力也不夠,恐慌應該是有的。”殷正茂琢磨著:“不過,既然那個索薩帶走了大部分的兵馬,那么臥亞現在兵力應該不足,所以他們恐慌應該也是真的?!?/br> 如今明軍攻,葡軍守,奇襲已是不可能的了。在勞師遠征的情況下,從古今中外的戰(zhàn)爭史看來,哪怕葡萄牙方面只有幾百個人在防守,明軍吃敗仗的機會也是蠻高的。 作為一個將才,殷正茂擅長的不是沖鋒陷陣,而是擅長利用各種手段解決問題順便自己升官發(fā)財——尤其最后四個字,才是最重要的。 差不多就在這種情況下,殷正茂的參謀官——葡萄牙商人弗蘭西斯可V托斯坎諾走了進來。 這個葡萄牙商人有一顆十分聰明的腦袋,經過這段時間的相處,他已經很清楚殷正茂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所以他這次來,重點不是要和殷正茂討論如何攻打臥亞的事情,而是如何善后的事情。 “其實,殷將軍,就算讓大明攻下臥亞,又有什么作用呢?”弗蘭西斯可V托斯坎諾問。 在這個時代,大明在印度多出臥亞這么一個港口,卻是沒什么作用,甚至可能是一種負擔。 殷正茂沉吟著,說:“這不是現在應該考慮的事情。”其實托斯坎諾提的問題他不是沒想過,只是無法對這個葡萄牙人宣之于口。 與李彥直圖謀百年之后不同,殷正茂提議攻打印度,完全是出于一種私心——他需要建功立業(yè),以一次成功的遠征來證明自己有獨當一面的能力,以此作為他以后的晉身之階。不過,精明的李彥直并沒有提供過多的資源給他浪費,殷正茂得到的便只是很有限的兵力與資源,正是這一點讓他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可是殷將軍,保留臥亞也許對大明更好哦?!?/br> “嗯?”殷正茂鼻孔中發(fā)出一聲質疑的聲音。 “歐洲和中國的貿易,是不能斷的。”弗蘭西斯可V托斯坎諾說:“葡萄牙若是在印度這邊沒有一個據點,那么很多商人怕就不敢來了,也許到達非洲后就停下了,這樣一來,對雙方來說其實都沒有好處。相反,如果保留臥亞,那么過了這段時間的緊張期后,歐洲的商船仍然會來,經過臥亞抵達新加坡,或者由中轉商把貨物從臥亞運到馬六甲、從馬六甲運到臥亞——這樣新加坡才能盤活啊。大明方面,也才有稅收可收。相反,要是新加坡盤不活,那么大明每年就要往這個地區(qū)補貼大量的軍費,這可是一個極其沉重的負擔?!?/br> 托斯看諾的這幾句話,便是李彥直聽了也可能要點頭,但殷正茂卻沒有給與正面的答復。 “但是本將軍到了這里,總不能無功而返?!?/br> 這句話說得很委婉,但對托斯坎諾來說已經夠了,他知道殷正茂的意圖了。 “其實,殷將軍,可以兩全其美的。” “怎么兩全其美法?” “將軍可以在印度取一塊地?!蓖兴箍仓Z微笑著說:“但不是臥亞。” 殷正茂露出沉思狀:“這有什么好處呢?” “當然有好處啦?!蓖兴箍仓Z道:“最大的好處,就是容易。印度半島很大,東海岸這么多的地方,隨便找個良港駐扎,就算占據了,豈不比去攻打臥亞來的容易?” 殷正茂搖頭:“別糊弄我了,天竺這邊,也不完全是蠻荒,若不是良港,我看不上,若是良港——哪個良港沒有土著王公霸占著?” 弗蘭西斯可V托斯坎諾笑著說:“這里是有些印度王公,但這些人很好對付的。印度雖然也是古國,但這印度半島和大明不同,并未統一,南部分為幾十個邦,每個邦都是各自為政,他們打不過我們葡萄牙人,我們葡萄牙人又被大明打敗了,所以大明只要大軍一到,那一定勢如破竹?!?/br> “少給我拍馬屁了。”殷正茂說:“你到底有什么鬼主意,快說吧?!?/br> 弗蘭西斯可V托斯坎諾這才收斂了笑容,說道:“殷將軍,其實,我們可以跟臥亞聯手啊?!?/br> 殷正茂聽得呆了,這可是一個他從來沒想過的主意。 “殷將軍的當務之急,應該是攻取土地,而不是要殺幾個葡萄牙人立功吧——其實在臥亞的葡萄牙人也沒多少了,將軍就算戰(zhàn)勝把他們全殺了,那也不見得是什么大功勞,而將軍若為此付出代價,卻又太不值得了。但是,如果是把目標定在攻取良港,為大明取得印度洋沿岸的一個飛地,那反而不會很苦難。” 聽到這里,殷正茂點了點頭,似乎是認可了這個葡萄牙人的提議。 “可我這次來,畢竟是為了攻打臥亞。” “那沒問題的?!蓖兴箍仓Z說:“我們其實已經攻下了臥亞,而且拿住了代理總督凱爾特V康沃爾,但將軍效仿那個,三國的張飛,來個義釋,那個,那個誰?” “嚴顏。” “啊,對,義釋嚴顏,然后凱爾特很感激將軍,就做了將軍的前鋒,在印度打下了大大的疆土……” 托斯坎諾描繪起一個夢幻般的未來:明軍如何以葡萄牙軍為前驅,攻下了印度大片的土地,“那才是開疆拓土的絕世功業(yè)啊?!蓖兴箍仓Z道。 殷正茂笑了,他忽然發(fā)現:這些外國人在熟悉了中國的官場規(guī)則以后,用起手段來半點都不比中國人差。 確實,如果殷正茂勞師遠征,所取得的只是一個方圓數里的海港,那么兵部接到匯報,一定會覺得殷正茂小題大做,浪費國家的錢糧。但要是殷正茂打下的是相當于一個省的疆土,那朝廷對他的評價就會不一樣了。而殷正茂清楚,在南天竺,要攻打下一大片的土地,有時候比集中力量攻打占在航路點上的臥亞容易得多。 “既然是輕松又討好,那為什么不做呢?” 從殷正茂的舶主艙出來后,托斯坎諾的表弟——弗洛伊德V托萊多悄悄走過來問:“怎么樣了?” “成了!”托斯坎諾說:“咱們的貨有救了!” 托斯坎諾的財產,分別放在新加坡、臥亞和馬六甲,馬六甲的貨物因為他“私藏槍械”充公了,新加坡的貨物保下了一半,而這臥亞的貨物,他希望仍然來得及去接收。 當殷正茂已從進退連南變?yōu)閾茉埔娙諘r,臥亞的代理總督——凱爾特V康沃爾正煩惱著呢。 他的兵力才不到六百人,雖然有負港抗拒的優(yōu)勢,但也沒什么把握,這半個月中他已經發(fā)出了七封求救信,但這些信件到達非洲也要很長一段時間,要抵達葡萄牙,就算順風也得好幾個月。因此,盡管馬六甲易主的事情他已知道,可他卻沒法改變這一切,甚至對能否守住臥亞也沒信心。 明軍已經抵達斯里蘭卡,兵力比他多了六倍不止,歐洲的船隊是不能寄望的,能寄希望的只有他自己。 然而明軍到達斯里蘭卡之后就沒再前進,不久一個葡萄牙人就伴就和去打探消息的人一起回來了。 “托斯坎諾!你居然還沒死,”托斯坎諾是凱爾特V康沃爾的老朋友,但他仍然警惕地說:“但我聽說你投降了中國了?!?/br> “沒這回事?!蓖兴箍仓Z道:“我啊,從來都是替自己打工,不靠誰,也不投降誰——我只是一個商人。不過話說,我在臥亞的那幾倉貨物,沒出事吧?!?/br> “沒有?!?/br> “好,沒有就好。那我就給你帶個好消息來?!?/br> “好消息?” “對,好消息?!?/br> 托斯坎諾跟著告訴凱爾特V康沃爾,大明的軍隊這次來,并不一定要攻打臥亞的。 “他要的,只是一片領土而已?!?/br> “領土?哪里的領土?” “哪里的領土都行。主要是讓他能到他們的皇帝面前交差。” 凱爾特V康沃爾忽然有些明白了:“那么,他真的不不打算攻擊臥亞?” “如果這件事情成了,那多半就不用打了。”托斯坎諾笑道:“大明來的這位將軍,年紀雖然小了一點,但做事很知道變通,如果你能幫他升官發(fā)財,那就什么都好說了。他不但不一定要攻打臥亞,他甚至能在葡萄牙和大明冷戰(zhàn)的時候,幫我們提供一些走私資源呢?!?/br> “哦——”凱爾特V康沃爾顯然是明白了,他笑著,眨著眼睛說:“半個印度,夠不夠?” 聰明人之間,交易達成得很快。就這樣,一幕很荒謬的事情,就在臥亞的這個小房間里發(fā)生了,凱爾特V康沃爾與托斯坎諾拿著地圖一劃,就把印度分成東西兩塊,西邊歸葡萄牙管,東邊包括斯里蘭卡在內歸中國管,這項協議,沒有任何南印度的人參與,其實,知道這個協議的人根本就不多。 這像是一場鬧劇,但是斯里蘭卡和臥亞之間的摩擦卻因此有所減緩,而且在商業(yè)上,殷正茂拍胸口保證:即便形勢再難,你們也一定可以從我這類拿到走私貨的。而在軍事上,臥亞的守軍卻充當起大明的向導乃至沖鋒的決斗。 就這樣,在殷正茂到達斯里蘭卡二十天后,臥亞的仗沒打響,殷正茂反而選了印度南部東岸的一個良港作為基地,并在給朝廷的回報中說:末將殺賊盈野,取地方圓八百里——他也真能吹,才拿下一個海港就號稱“取地方八百里”! 然而中央那邊就信這個,覺得殷正茂挑起的這場對印度的西征,雖然孟浪,但能在海外取得土地,那也是建功不朽的難得之事啊。 但李彥直卻還很清醒,他看了殷正茂的奏表后笑道:“方圓八百里?這么大一片地方,他打算如何處理?若有敵人,如何防守?防守需要多少銀子,或者這片土地能產多少銀子?都要計算好——可別到時候來找我哭窮?!?/br> 但他也沒公開斥責殷正茂,反而給了殷正茂嘉獎,因為殷正茂特別會搞宣傳,雖然才在印度東海岸和斯里蘭卡分別搞了一個海港,但已經號稱占領了南天竺,還別說,緬甸那邊的土司和暹羅的國王一聽就都信了,甚至斯里蘭卡的王公也沒怎么反抗,反而派了人請求向大明進貢。這樣一來,大明在泛南洋地區(qū)的威名又上一層樓! 殷正茂未攻取臥亞,但從緬甸到爪哇,所有國家都以為大明在印度又取得了大勝。 不知不覺中,殷正茂通過外交與宣傳手段,得到了遠遠超過他實戰(zhàn)功績的令名,李彥直對整件事情看得通透,可他卻非常欣賞這個同年,若殷正茂像唐舉一樣橫沖直撞,真把臥亞給打了下來,那么以大明的體制,要么打下之后放棄這個地方,要么每年都得撥出大量的人力財力方能維持這塊飛地的統治。但如今殷正茂和葡萄牙人一東一西分別在南印度占據一港口,相互間既有競爭又有商業(yè)往來,在這種形勢下,便反而能讓明軍駐港有自力更生的可能。 “正茂有方面之才啊,不是只會打仗而已——可以重用?!崩顝┲痹u價說。 為了表彰他的功勛,李彥直給殷正茂正在經營的港口起名叫做“茂港”,以顯其名。 這個時候,李彥直已經結束了在巴拉望的行程,準備前往飛龍府,召集真臘、暹羅、安南、清華、占城、爪哇、緬甸各國國王聚會,“商討大事”。 這一次,李彥直的口氣很硬了,他要求在指定日期之內,所有國家的一把手都要到場,不給與任何推脫的理由。 “如果誰不來,我就讓殷正茂去請!” —————— 每次要收官的時候,總感覺比較難寫,碼字速度慢了好多。(未完待續(xù),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章節(jié)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