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弱美人哭著求抱、快穿之爸爸的乖女兒(父女np)、焦糖鮮奶茶、歡迎參加異界假面騎士育成計畫、造神年代、知更鳥、死對頭老公出軌觀察日記、707公交游客守則[無限]、我們不熟(一見鐘情 1v1 h)、百慕(1V2 h)
張九齡道:“孝子之情,義不顧死。世間誰無徇孝之心?誰無正道之念?二人父親冤死,又無申告之門,此時國法又在何處?裴兄以國法為重,然國法不外人情,我輩讀圣人書,何能罔顧書中寬仁之義!” 不獨兩位宰相辯得激烈。我每日在典客署中,也能見到大家為此事爭執(zhí),還不時聽到朝中關于此事的熱議。其中之一,便是河南尹李適之以為二子孝行可憫,接連向圣人上了數封奏疏,言辭激烈,都是為二子辯護的。 我是與養(yǎng)父一樣認為法不可廢的,初時只當李適之和張九齡一樣讀了太多圣賢書,處事以仁善為本。后來又想,他剿滅盤瓠蠻族時,何曾手下留情?因此時常不解。直到有一日與養(yǎng)父說起此事,裴公屏退仆婢,輕聲道:“李公乃是太子承乾之孫,懷州別駕之子……” 我頓時大悟。李適之祖父、太子李承乾當年在宮闈斗爭之中失敗,含恨而終,太宗下令葬以國公之禮,最終李承乾也未能陪葬昭陵。而他的父親李象,更是一輩子只做了懷州別駕這樣的小官。他為人子孫,知道父祖經歷坎坷,心中想必郁郁,因此見到二子為父報仇,才會如此觸動罷?[2] 這件事挑動著洛陽仕女的心弦。洛陽百姓大多如張九齡、李適之一般,認為該當活之。然而皇帝最終下敕,命令河南府杖殺二人。士民皆憐二子孝行,為作哀誄,榜于衢路,斂錢葬之于北邙山。眾人又恐楊萬頃家人掘二子的墳冢,便又為他們起了數處疑冢。 [1]李適之治理洛水,在開元二十四年,本文中將其提前一年。 [2]張家二子量刑之爭,見《資治通鑒》開元二十三年部分。但說李適之支持張家二子不死,是我編的。 第25章 且盡平生嫁娶緣(王維) 第二日早晨,他早早辭別,回家去接母親,一起去福先寺聽講經變。福先寺是皇家寺院,堂宇宏美,林木蕭森。講變結束后,聽講的信眾三三兩兩從變場中步出,意猶未盡,討論著變文情節(jié)。 “佛說:‘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游諸國土,度脫眾生,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于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如今聽法師講的,觀世音菩薩果真顯靈于人世間哩。” 崔氏悠悠念著《法華經》。她年已五十有余,穿著暗藍綢衫,深青長裙,面上帶著笑意,頗為慈藹。她注意到,長子有些神思不屬:“怎么了?” 王維雙眉微凝,想的卻是那年在漢中的事:那日阿妍回邸店甚晚,與他在邸店后園的小徑上相遇。他問她去了哪里,她只說貪看沔水風濤,便誤了回家時辰??伤杂浊逍亩Y佛,又習練琵琶,五感敏于常人,與她擦肩而過時,分明嗅得她身上隱隱有絲水氣,低頭看時,見她鞋襪也更換過了,而她當晚又發(fā)起燒來。他雖感異常,卻未多想,只道她一個小女郎家也該有些小秘密,直到今日聽講,那個出自李適之本人之口的故事,明明白白點出了“觀音菩薩”救李適之的時日——正是他們在漢中的時候! 他笑道:“兒子只是在想,這觀世音菩薩,兒子似乎識得。”他語調清平,仿佛只是在說不相干的事。崔氏本擬笑罵“你胡吣些什么”,然而她瞟了一眼長子微攢的眉心,便沒有出聲。 王維重新開始做官了。又一次過上了這種早起入朝視事、中午在官署吃完飯回家的日子,他并沒覺得不適,但預料之中的那種欣喜,也沒有持續(xù)多久。 這天的清晨,許多臣子照例聚集在皇城門口,等待門開。有的人還未用過朝食,于是急急吃著懷中揣來的蒸餅,不免又被人取笑道:“仔細如武后時的張衡一般,遭御史彈劾!” ——武則天時期有個叫張衡的官員,位至四品,將加一階成為三品,卻因見到路旁蒸餅新熟,買了一只在馬上吃,而被御史彈劾,最終武后決定不允他升官。 眾人一時大笑。吃蒸餅的人則面紅耳赤,反駁道:“圣人英明睿智,豈是武后可比?” 在這一陣陣笑聲中,王維見到河南尹李適之負手立在門旁,身上繡著如意紋的圓領紫袍熨得平整之極。他身量高大,兼且肩寬胸挺,這身紫袍穿在他身上,正是氣勢沉雄,腰間束的玉帶在溫煦朝陽下閃著淡淡光澤,襯得他于威武之外多了幾分清潤。王維見了他如此人物,也不覺暗自贊嘆。在他面前,自己這身低階官員的青袍,確乎顯得寒微。 李適之留意到王維的視線,向他微一點頭。王維彷徨片刻,走了過去,拱手為禮,笑道:“下官是中書省新任的右拾遺,姓王名維,字摩詰。” “原來是太原王摩詰!”李適之官位雖高,平素卻沒有多少自矜的氣息,笑得很爽朗,“君之才名,我亦有所耳聞?!?/br> 兩人又客套了幾句,王維道:“下官昨日隨母親聽講變,聽說了李尹為觀世音菩薩所救的事,實在感人。只是下官有一事不解……”李適之聽他說起變文之事,又笑了:“王拾遺只管說?!?/br> “下官只是不解,李尹何以得知那女郎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呢?莫非當時空中別有異象,譬如祥云梵唱不成?還是菩薩親開金口,告知李尹的?”王維笑著問道。 李適之道:“實不相瞞,自我將那故事送到洛陽寺廟中傳唱以來,王拾遺是第十八個有此一問的人了?!蓖蹙S赧然道:“下官愚鈍。”李適之忙擺手道:“非也,非也!便是再多的人問我,我也甘之如飴。實話說與王拾遺罷:我并不知那是否觀音菩薩。我托洛陽寺院傳唱此事,全為尋那女郎。若我尋不到她,我才只當她是匆匆一現的觀音?!?/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