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長子 第777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在選秀奮斗的我總被迫修羅場、小海馬嬌養(yǎng)日常[七零]、殺戮拼圖、我真有這么壞嗎、八十年代順風順水、大佬的小祖宗太兇殘了、水天一色、小糖O穿到正常世界、笨蛋美人勇闖無限流、[西幻NP]勇者今天跑路
朱厚照臉色也僵住了,他問道:“你,為什么要這樣?” 馬榮說:“大明國力強盛,適逢盛世之機,微臣想為陛下打下更多的疆土!” “還有嗎?” “沒了。” 尤址驚疑,哪里有這樣和皇帝說話的? 但朱厚照卻笑出了聲,“朕說大明應該尚武。還是有效果的嘛。你們這些個將軍竟然就忍耐不住了!哈哈!” 馬榮想開心又不是很敢,支支吾吾的,“陛……陛下,那您……您是同意微臣所奏嗎?” “同意,為什么不同意?你要多少人?” “十萬足夠。” “馬呢?” “二十萬匹。” “那么你想打哪里?” 馬榮單膝跪地,“向西,先為陛下征討哈薩克汗國?!?/br> “不,應對哈薩克汗國的策略,朕已經(jīng)定了。他們新的大汗剛剛登位,現(xiàn)在?還不是時候。再說,你這是搶楊一清的功勞?。 ?/br> 主要是再向北也沒什么人了。 這個時候北方?jīng)]有沙皇俄國,只有一個莫斯科公國在東歐平原猥瑣發(fā)育。 而荒涼的西伯利亞也只有一個西伯利亞汗國,說是汗國,其實就是逃走的韃靼人和一些其他民族的一個棲息地。 小冰河時期又即將到來,北方更加寒冷。 所以這一塊地方真的是沒什么價值。 西伯利亞這個詞語的意思就叫‘沉睡之地’。 “馬榮,如果朕命令你向北,你愿意么?” “陛下但有所命,微臣在所不辭!” “你過來?!敝旌裾疹I著他走出這個暖閣,到對面的屋子,這間屋子里掛著地圖,一個很大的大明全輿地圖,“博望侯從海上向西,歷經(jīng)九年,探尋了世界上數(shù)以百計的國家。實際上也是向南。但是咱們北方的陸地卻還是未知之地。 眼下,世界各地交流不斷,從西洋各國發(fā)生的戰(zhàn)爭來看,這個世界的規(guī)矩就是誰贏了戰(zhàn)爭,誰得到一切。既然是靠拳頭解決問題,咱們炎黃子孫怕過誰? 你就向北去,若是遇到什么部落,就對他們進行招安,朕愿意給他們封號,讓他們成為大明的屬國,甚至愿意讓他們南遷。北邊環(huán)境太惡劣,到中原來生活亦無不可。只要他們臣服于大明,承認土地是大明的國土,這些條件都不是問題?!?/br> 馬榮當然沒有不愿意,只是他有些不明白,“陛下,漠北蒙古已無強敵了?!?/br> “看來不明白?”朱厚照一下就瞧出他的疑惑所在,“博望侯你見過了沒有?” “臣見了?!?/br> “那他有沒有和你說,西方人發(fā)現(xiàn)了什么新大陸,他們要占領那片大陸?” 馬榮點頭,“臣有所耳聞。” 朱厚照拍了拍他的胸脯,“這是在瓜分世界?!?/br> “微臣明白,所以陛下要革新軍制,為的就是在今后的世界之爭中占得一席之地?!?/br> “那么這個地方為什么不可以先聲名為我大明的地界?”朱厚照手臂揚起指著,“他們不都是誰先宣布誰先得?這些地方咱們去宣布,而且要正式的宣布,如此一來,今后誰要再染指這里,那就是與大明開戰(zhàn),這個問題不管是誰都得好好考慮考慮。 朕明白,你是覺得這種地方實在沒什么價值,荒涼、寒冷,馬都活不下去別說人了。但朕不這么想,朕,要把這里統(tǒng)統(tǒng)都拿下來!讓我大明的陸地疆界再行擴充!” 甚至都沒有一個理由。 就是單純的皇帝的一種欲望。 其實朱厚照也說不出什么理由,西伯利亞即使在現(xiàn)代仍然是環(huán)境惡劣、人煙稀少的地區(qū),雖然自然資源豐富,但在1525年,他總不能拿石油、天然氣說事吧? “武功伯,你可愿意?” 馬榮立馬行禮,“微臣愿意!不過……” “恩?” “不過向北的話,便不需要十萬人馬了。只是愿意給他們提供棲息地,便已經(jīng)能招安一部分部落了?!?/br> 朱厚照說:“但你要組建蒙古騎兵的方式,朕覺得還是有實踐的意義的,不過適合這種標準的戰(zhàn)士不好找,你得慢慢來,不要就此放棄了?!?/br> 歷史上的俄國為什么拿下了西伯利亞,以及東北亞的大片土地? 他們是用金錢收買哥薩克騎兵的高層,再通過政治上拉攏,最后讓這個英勇善戰(zhàn)的軍事團體成為他們征服西伯利亞的主要力量。 俄國人似乎有靠錢來圈養(yǎng)一個武裝部隊的歷史傳統(tǒng),這種狀態(tài)在他們那里可以維持,君主似乎也沒那么害怕。 就像二十一世紀,車臣武裝就是拿著俄羅斯政府每年的高額補貼,小卡德羅夫那句‘我是普京的戰(zhàn)士,我會為他死’的價格是每年3700億盧布,大約是人民幣300億。 童叟無欺,價格公道。 朱厚照不記得哥薩克騎兵到底是什么年代開始向東征伐的, 但他們總會來。 所以他答應馬榮的奏請,他也需要這樣一支騎兵。 當然,政治上的隱患從馬榮開口第一句他就已經(jīng)想到了。 一支驍勇善戰(zhàn)、無需中央財政支持的精銳騎兵,肯定會有變心的那一天。 但至少他相信馬榮, 為什么? 因為北邊什么都沒有,他還是毫不猶豫的遵守了這個命令。 除此之外,馬榮北進會多出好幾年的時間,在這個時間里大明會完成軍制革新,所以他就算強,但也不是一家獨大。 簡單的說,這個考驗被朱厚照用政治手腕暫時化解了。 只是武人的馬榮大概是想不到天子在一瞬間還有那么多的心思, 他原本的預期是皇帝可能會收拾他,但真實的結果卻與他的想象差之千里。 “在想什么?”朱厚照看他不講話。 馬榮告罪,“微臣失態(tài),陛下恕罪。微臣是在想,在來時的路上,還擔心奏對不妥,惹怒了陛下。沒想到……” 朱厚照眉毛一動,看來他很清楚自己冒得政治風險。 按下表情上的些微詫異,他說道:“武功伯,千年來的歷史證明,北方廣闊的草原總是會養(yǎng)育出一個族群的,匈奴、突厥、蒙古……他們不會消失。與其如此,不如讓草原上奔跑的是我大明的牧民,誰說大明就不能有放牧的百姓了?在呂宋,那里有靠采集生活的,在遼東黑龍江還有靠漁獵生活的。 耕種、放牧、漁獵這絕不是是否屬于大明人的標志。那還有出海捕魚的呢,又怎么算?朕這個皇帝愿意接納他們,不管他們用什么方式過日子,你也不要有這樣的愚見,只要他們愿意認朕這個皇帝,認大明這個國家。 老百姓嘛,總要活下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草原就吃草原,朝廷何必要管那么多?你說是不是?!” 馬榮贊道:“陛下英明。這幾年來,朝廷在漠南蒙古多行封賞,確實讓草原恢復了安定?!?/br> “所以么,這不是挺好的嘛?朕還在籌劃,要不這蒙古的大汗就讓朕來當!他忽必烈能到中原來當皇帝,我朱厚照就不能到蒙古去當大汗?沒這個道理!” 這個路子有些野,馬榮一時沒反應過來。 其實朱厚照也不是隨便說說,控制蒙古出了多封部落的王爺,主要一個就是要給他們找個共同的主子,那么就是大汗。 核心目標就是管控這些部落之間的爭端——誰也不能統(tǒng)一蒙古。 實際上滿清的皇帝也是蒙古的大汗,從皇太極開始,蒙古各部都會給皇帝上奏表,奉上汗號。 而且滿清還有個更絕、更缺德的法子。 他們把藏轉佛教帶到了蒙古,用宗教的方法讓這群馬上漢子全都信佛,規(guī)定每個家庭只允許一人留在家中,其余必須出家做法。 出了家么,自然就得不近女色,不能生孩子,雖說偶爾有一兩個花和尚,但總體上蒙古人口被控制住了。 再有,因為推行佛教,好好的一個尚武民族,硬生生給弄成了以慈悲為懷的出家人。 后來的歷史證明,這個法子也很管用。 第八百七十一章 左邊是政務、右邊是軍務 奏疏制度改革以后,皇帝以密旨和全國大臣進行‘私密通話’。 像是邊鎮(zhèn)總兵官接連抵京這種敏感信息,先前都是保密的。 這樣可以暫時拖住一兩個月。 雖說現(xiàn)在九邊安定,但朱厚照做事情已經(jīng)習慣性嚴謹,不能在涉及到軍隊方面還馬馬虎虎,隨便搞搞。 這也就使得每個總兵只以為是皇帝密宣他們入京,而根本不知道其他邊鎮(zhèn)的情況。 就是這個小小的奏疏制度的改動,對于君主權力的加強那是空前的。 包括在京的大臣,他們也完全不知道皇帝忽然宣調多位總兵入京,直到這些人出現(xiàn)在京師。 這個事情讓不少大臣感到震撼。 天子以如此方式治國,全國上下的情況都在天子一人手中。 侍從室雖然輔助皇帝做些文字工作,但那幾個人根本沒有內閣閣老那樣的政治能量。 換句話說,君權已經(jīng)無可制衡。 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想要與皇帝對抗,那么必然是要聯(lián)手密謀,甚至要經(jīng)過長期的準備策劃。 你不可能一人忽然跳出來說,天子無德,反了它丫的。 現(xiàn)如今,哪怕是彈劾一個大臣,那也是朱厚照讓他有動靜,他才有動靜。 因為他可以選擇不把奏疏公開, 如此,則一封封罵人的奏疏就失去了意義。 更沒有大臣敢宣揚,說大伙來看看,我給皇帝上奏了這些…… 當然了,最終還剩一個當庭彈劾的辦法,不過要鬧到這個程度,事情就大了,所以數(shù)量并不是很多。 總歸是那幫文人罵來罵去的小事被根治住了。 對于這次軍制改革,朝中的大臣就有這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