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長子 第695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在選秀奮斗的我總被迫修羅場、小海馬嬌養(yǎng)日常[七零]、殺戮拼圖、我真有這么壞嗎、八十年代順風順水、大佬的小祖宗太兇殘了、水天一色、小糖O穿到正常世界、笨蛋美人勇闖無限流、[西幻NP]勇者今天跑路
等到要說的時候,就是有證據(jù)的時候,否則寧王一旦不信他,那這事就辦得極蠢。 被安排了這活兒的人也很奇怪,“老爺,要是她一直不出來呢?” 如果是jian細總要和外界接觸,這是李士實的概念,他七老八十了,對了情報工作就個概念,正德之后的情報界也在創(chuàng)新這件事,他可不知道。 “你且去,不出來,就不出來吧。” 不出來或許就沒問題,那樣更好。 對于李士實來說,這件事算是今天的小事情。 大事情是他要安排一些人和寧王見面。 他畢竟活得久,當初也曾做過侍郎,所以認識的人還是很多的,這一點比劉養(yǎng)正要厲害的多。 王府,正殿。 有三人隨他而來。 這些人的談吐沉穩(wěn)的多,而且知禮守禮,不是那種鄱陽湖大盜所能比的。 “王爺?!崩钍繉崋玖艘宦?。 寧王端著模樣,從里間走出,“李先生何事?” 說著他走出來,見到那三人的時候依舊表現(xiàn)沉穩(wěn)。 李士實側(cè)過身, 于是那三人見禮,“見過王爺?!?/br> “先生,他們這是……?” “王爺,屬下曾和王爺提過的。常州府無錫縣有許氏一家,乃是當?shù)孛T,這三人正是許家的三位兄弟。許仕道、許仕德、許仕仁?!?/br> “喔,本王聽過,本王聽過……” …… …… 因為毛語文南下,韓子仁從蘇州府回了南京,他要接待一下自己的上司。 來往信函種并未說是什么事,不過皇帝把他派過來應當是不簡單的。 毛語文還去見了一下劉瑾,說了些京中之事,不過寧藩事屬于機密,皇帝沒有旨意,他也不敢多提,以免走漏消息。 現(xiàn)在除了具體負責監(jiān)視寧王的,大概就是韓子仁知道一點。 南昌的事務一直歸他分管。 兩人自己回去以后才閉門商議。 毛語文說:“皇上應當是已經(jīng)相信了寧藩心懷不軌之事,同意了我先行一步,打草驚蛇試一下?!?/br> “什么叫,打草驚蛇試一下?” “來的路上,我已經(jīng)放出去了消息,朝廷對寧王侵田、殺人等多件違法之事已經(jīng)不滿,要開始調(diào)查他。以此來試探他的反應?!?/br> 韓子仁愕然,“緹帥您都親自來了,這哪是打草驚蛇,這是把動他這倆字寫在了腦門上?!?/br> “就是要如此,我若不親自來,他如何能感到威脅?” 這倒也是。 倒目前為止,朝廷方面,至少是錦衣衛(wèi)沒有提過什么謀反事項,不過錦衣衛(wèi)一旦開始查寧王,那他的很多事情就藏不住。 特別是,這段時間江南不少人開始在南昌進進出出。 “其實,這寧王也快按捺不住了。江南多地生出了民亂,雖然面上仍然穩(wěn)著,但一旦有人領頭,說不準就是處處生亂?!表n子仁說。 毛語文則冷笑,“他們合流,正好一網(wǎng)打盡,也省得一個個分辨。我消息是放了出去,不過查案子的人馬還是晚兩天去南昌,給他們點兒時間,讓他們好好聯(lián)絡一番感情。等過段時間,你將我們在寧王府的人召回,不見了人,他什么都知道了?!?/br> 到時候不反是死,反也是死。等他自己先反,朝廷再舉大義滅他。 不過這么早來,毛語文還有其他的事情。 他要去一趟鎮(zhèn)江,見一下靖虜侯周尚文。 這里要提一樁舊事。 很多很多年以前,朱厚照最初開始籌備大明騎兵的時候,當時任用的是楊尚義。 為了做好這件事,他賜給了楊尚義一個特別的權力,叫密折之權。 實際上就是給楊尚義開個‘告狀渠道’,就是說兵員、馬匹、兵器、軍餉等等,所有的方面,不管是誰,凡是不配合的,楊尚義都可以告狀。 這就和一般的奏疏不一樣。 明朝的奏疏是大臣寫完,然后遞交通政使司,先分類謄抄,然后到內(nèi)閣,閣老們討論一番之后進行票擬,也就是提建議。 票擬之后則是批紅,也就是皇帝用朱筆御批意見。 當然,有些不靠譜的混蛋嫌累,把這個差使交給自己身邊的太監(jiān)行使,那另當別論。 總之朝廷最初設計就是這樣的。 但這樣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下面的大臣上奏一樣事情,皇上還沒知道,大臣就先看完了。 正兒八經(jīng)的常規(guī)事務自然沒問題。 可要是要緊的、敏感之事呢? 先知道的人先準備,等皇上問起,他們連腹稿都打好了。 可密折是不一樣的,除了寫的人,就只有皇帝能看,其余的誰都不知道。 康熙的時候,將密折權賜予了一百多位大臣。 到了雍正時期,這個規(guī)模擴大到了一千多人。 而且相互之間誰有密折權,是不能胡亂說的。 你可以告訴別人,但叫皇帝知道,那也是重罪。 因為愛新覺羅家的皇帝把大臣當家奴來管,家奴和主人的事情,全都和外人說,那不能接受。 這樣大臣和大臣之間的那種聯(lián)合,實際上就被打破了。 就像一個小班級里頭,當你知道一定有班主任眼線的時候,你還敢玩手機、看小說嗎?或許有的厚臉皮的仍會恬不知恥的說我敢。 可如果被發(fā)現(xiàn)的結(jié)果是殺頭,你還敢嗎? 換成朝中的大臣,他們私底下相互勾連什么事,小事或許還行,幾個人貪些銀子啊,小范圍內(nèi)的也沒關系,而且貪財不是殺頭的大罪。 但,只要遇到大事,像什么密謀造反,弒君篡位,那就絕對做不成。 前提皇帝是個正常人。 因為你不知道你面對的人有沒有密折權。 你還怎么秘密謀劃?謀劃來謀劃去,三年發(fā)展二十個同伙,搞不好其中還有混吃混混名聲的。 滿清雖然可恨,但那種皇權的穩(wěn)固是歷代都達不到的。 話說回頭, 楊尚義后來的大明騎兵統(tǒng)領就是周尚文,那個年頭,作為統(tǒng)領大明的巔峰戰(zhàn)力的親信將領,周尚文也有密折權。 密折權就是一份恩寵,讓他們自己明白,自己和皇帝關系很近,所以榮華富貴在身,他們造反只存在理論可能。 毛語文這次來送的就是這樣東西。不過他不知道具體是什么,只有一個大木盒子。 這個大木盒子,里面還有一個紅色的錦繡盒子。 這就是密折權的代表。 一個盒子,只有兩把鑰匙,一個在皇帝那里,一個在大臣這里。 寧王和江南的事情到這個程度,朱厚照覺得是該給周尚文打個招呼了,免得他云里霧里的,還不知道天子心意為何。 他寫的信意思也很簡單,他直接說出錦衣衛(wèi)回探,江西寧王有反叛之象,所以要他整頓兵馬,及時反應。 周尚文放下信以后心中很是震驚:怎么遠離了邊疆以后,還會有這樣的潑天大功? 第七百九十章 敗露 “緹帥?!?/br> 韓子仁再見毛語文已經(jīng)是幾日后毛語文從鎮(zhèn)江回來的時候了。 因為本是想著讓寧王多拉攏一些江南犯事的士紳,所以毛語文在南京多等候了幾日,總歸是時間是眨眼而過,今日韓子仁來訪,想必不是小事。 “怎的了?” “緹帥請看。” 韓子仁面色有些復雜,多的是激動,但其中也略有憂慮。 毛語文接過信件,快速掃了一眼。 邊上韓子仁還在說:“這是屬下放在寧王府的眼線,據(jù)其所述,這寧王帳下有兩人,李士實和劉養(yǎng)正,這對狗頭軍師給寧王出了主意,要趁著江南之亂,大漲自身實力,人、財、名全都要獲得,野心極大!” “拖不得了,我們這就回稟皇上?!泵Z文當機立斷,“只要皇上點頭,咱們就開始行動,逼他在準備未穩(wěn)之時匆忙行事!” “好!” 對于他們兩位而言,這也是大功一件了。 雖說他們有讓江南士紳與寧王府合流的打算,到時候可以名正言順一起收拾了,不過所謂合流,也是力量的增強,拖得太久讓寧王壯大自身,這不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么? 恰到好處的就是在半道上讓其事發(fā)。 江南的事,總該是要有個終局了。 而時間,也很快來到十一月。 從七月到十一月,前后四個月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斷,南京與京師之間來來往往的公文走了幾趟,皇帝多次傳旨。 現(xiàn)如今,大局終是定了下來了。 當然,現(xiàn)在肯定也有文人私下里在罵,老百姓也有抱怨朝廷折騰,誤其農(nóng)時的,這都是歷史大勢中的小逆流,不改變根本的歷史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