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長子 第364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在選秀奮斗的我總被迫修羅場、小海馬嬌養(yǎng)日常[七零]、殺戮拼圖、我真有這么壞嗎、八十年代順風(fēng)順水、大佬的小祖宗太兇殘了、水天一色、小糖O穿到正常世界、笨蛋美人勇闖無限流、[西幻NP]勇者今天跑路
朱厚照也使過,便是用司禮監(jiān)去平衡內(nèi)閣,但他的用法,仍然是為了具體事情的推進。 可以說是爭斗服務(wù)了政務(wù),而不是政務(wù)只服務(wù)于爭斗。 若是后者,斗到最后就是以扳倒對方為一切的根本,至于國家、百姓,早就拋諸腦后了。 而不平衡之所以考驗大、難度高, 就是容易把皇帝支持的一方弄成一個尾大不掉之勢。 到時候其羽翼已豐,再想找人制衡可就難了,甚至變成了皇帝本身也離不開他。 實際上少府確實有這種苗頭, 少府令顧佐掌握那么多的錢財、那么重要的政務(wù),不可避免的會親手提拔一大批官員。這些人各自的路都不一樣。 如此一段時間過后, 別人再提到顧禮卿就可講一句‘門生故吏遍于天下’。 這句話出自《后漢書·袁紹傳》:袁氏樹恩四世,門生故吏遍于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眾,英雄因之而起,則山東非公之有也。 這些話,李東陽要講。 他不會堅決反對皇帝那樣選擇,但該他說的話他要說。 “……袁氏樹恩四世,門生故吏遍于天下?!敝旌裾漳剜貜?fù)這句話, 其實如果他已經(jīng)年歲很大,那么這句話分量就重了。 畢竟,不可能給兒子挖坑。 但他比顧佐年輕太多了。 難得的是李東陽愿意講這樣的話。 內(nèi)閣這些人,不會次次都支持他這個皇帝,因為理念有時不同,但至少他們愿意為了大明而謀。 “劉瑾,知道什么叫公忠體國了吧,這就叫公忠體國?!?/br> 劉瑾微微躬身,他近來行事有些放縱,張永的回來叫他冷靜幾分。有些時候他能覺察到一些……皇帝的心思。 韁繩松一松、再緊一緊,這也是他的命了。 “李閣老,謝閣老?!?/br> “微臣在。” “這件事,朕知道了。但不論是鹽場拍賣還是不夜城開業(yè),都是朕心心念念之事,臨陣換帥,兵家大忌啊。至于朝堂上這些風(fēng)風(fēng)雨雨,朕雖然年紀小,但看得多了。自古圣明之君,誰憂慮過這些?” 皇帝講話總是有一種銳氣,這是與先帝明顯不同的。 “……不過你們說忙閑兩重天,這倒也是個問題。今日這封杭州織造的信,兩位閣老帶回去,市舶司的事,你們與吏部商議,務(wù)必選用得人、處置得當(dāng),此外,劉希賢在山東奏請增開市舶,這些事,還請兩位閣老一并處理好,其中情況具折陳奏即可。朝廷的開海,不是開了門就算了,往后的管理、抽稅都是大事?!?/br> “大明朝有疆域萬里、子民百兆,誰也不要說只少府職責(zé)重大、事務(wù)繁多,朕這里……事情多了?!?/br> “陛下圣明??!” 兩個人從乾清宮出來,八月的驕陽落在臉上,心情卻是別有一番滋味。 皇帝驚才絕艷,所行之事亙古未有,有時候讓他們心里都擔(dān)著心。 甚至有一種不知大明今后是喜是憂的感覺。 回望巍峨的宮殿,他們此時才忽然覺得最最羨慕顧禮卿的其實是另外一樣?xùn)|西。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于喬,最遺憾是你我實在太老了,見不到陛下所說的將來了?!?/br> 謝遷伸手扶了扶,中午的陽光太甚,一路上那么多臺階、門檻,宮中的路實在難走、越發(fā)難走,總是要扶一扶的。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lǐng)風(fēng)sao數(shù)百年。咱們做得好眼下的事,贏得安心。以后便在天上安心看。” …… 朱厚照走出乾清宮,望著遠遠的兩個老人的背影,忽然想到另外一件事。 其實顧禮卿此番受寵,難道內(nèi)閣就不會有意見?嘴上不說而已。 不說其實也是被馴服了,而既然人家服了,一般來說,朱厚照是不會把事情做得太絕,否則誰還跟你玩得下去。 “叫……謝丕來。” 他本想說嚴嵩,但后來想想謝丕好些。 劉瑾聽了吩咐立馬去了。 謝丕才二十五歲,胡須剛出,年輕之氣未消,只不過侍從室辛苦,他比之最初有些交瘁之狀。 “微臣謝丕,參見陛下?!?/br> “年初大朝會時,朝廷撥了三十萬兩銀子到山東用作修河的工款。你代朕到山東去看一下?!?/br> 這事來的突然,謝丕只能應(yīng)下,“微臣遵旨。不知何時出發(fā)?” “稍等兩日,朕會令戶部、工部各出一人,隨你一同前往。這次去,要看銀子具體花在什么地方、修了什么、有什么效果,也包括遇到了什么困難,有哪些細節(jié)是在之前沒有考慮而到了后期又難以更改的,總之看一個全貌,說出三十萬兩銀子的實際成效。這樣明年朝廷才好做決策,這銀子是不是繼續(xù)給,是多給還是少給?!?/br> 這樣說來,實際是個大事了,畢竟牽扯到幾十萬兩銀子。 謝丕一下子覺得肩頭責(zé)任重大。 “微臣必當(dāng)竭盡心力、不負陛下厚恩?!?/br> 這是尋常的應(yīng)答之語,也沒什么。 朱厚照回頭又說:“你是謝閣老的次子,去了山東以后,也替朕慰勞一下希賢公。” “陛下……” 皇帝擺擺手,“下去吧,遵旨辦事就好?!?/br> 謝丕略有動容,叩頭而退,“是?!?/br> 其實劉健哪有什么慰勞不慰勞的,首揆都干得了,巡撫還能給更辛苦? 雖然說慰勞一下也的確可以讓老人家心里舒坦一些。但實際上這件事主要是做給他們?nèi)齻€人看的。 包括李東陽和謝遷。 就是讓他們看到皇帝的心意和態(tài)度。 新皇帝、舊閣老,如何相處本就是一樁難事,而朱厚照在其中走出了別樣的路。 有些事,不是不給他們面子,而是沒法給。 相互之間如果能有一定程度的包容,其實皇帝與這個內(nèi)閣就可以相處得更好。 這一點也比較重要——還是那句話,現(xiàn)在才正德元年,內(nèi)閣的人要換,總歸是再等等。 當(dāng)然,派謝丕去為明年的議題做準備這也不是假的。 一箭雙雕之計罷了。 對現(xiàn)在的他來說,做起來也不是難事。 …… 又過幾日,轉(zhuǎn)眼九月初也就到了。 雖然朝堂不平衡,但正德皇帝大權(quán)在握,真要有人要挑動局勢,那也不是說說就能做到的。 而看似尋常的日子里,宮里又傳出一道旨意。 皇帝派了人去給已故的威寧侯王越悼念,因為他的忌日到了。 明制,一些勛臣死后會追加一級,比如王越在世時是威寧伯,死后追封為威寧侯。不過這更多是一種榮譽,后世子孫世襲則只能世襲威寧伯。 當(dāng)時王越去世,也是照此例辦理,而世襲他威寧伯爵位的則是他的三子王昊,因為那時他長子、次子皆已亡故。 也是因為王越的緣由,他孫輩之中如王煜、王煉都蔭補為國子監(jiān)生,只不過這是幾年前的事了,王越的子孫似乎能耐都不顯,讀書讀不出來,后來就靠著家里的關(guān)系補了個錦衣衛(wèi)百戶,總歸這幾年錦衣衛(wèi)人手也一直擴充。 當(dāng)然是不復(fù)當(dāng)年王越在時的那種威勢,不過威寧伯府在京師里也是落了腳。 就是像這樣宮里來人的次數(shù)還真是少…… 然而令朱厚照想不到的是,司禮監(jiān)帶給他的消息是說這一任威寧伯王昊也病重了。 老將軍七十還為國出征,關(guān)鍵還打贏了,后人不能不照顧。 “其孫輩之中,可有可堪用者?” 第四百零二章 置拍賣所 九月初兩淮地區(qū)下了一場小雨。 楊廷和看著雨勢皺起了眉頭, 他的奏疏已經(jīng)上去了,主要是向皇帝稟報賑災(zāi)灶戶的事情已經(jīng)步入正軌,他與鹽司趙慎通力配合,調(diào)動了鹽場本身的各個鹽官,又從應(yīng)天府等地購糧…… 事情千頭萬緒,其中說不準也有監(jiān)管不到之處,但那么多糧食下去,漏也會漏一點到灶戶手中。 楊廷和是這么以為的。 就是下了雨,道路得泥濘個幾日,實際上又耽誤運糧。 廟灣鹽場在淮安府清河縣境內(nèi),這里有灶戶六千余人,算是規(guī)模較大的鹽場了。 楊廷和無法在短時間內(nèi)將所有鹽場一一走遍,但一個兩個的,他還是得去。鹽課之中的腐敗太厲害,萬一皇帝撥了糧食下不去,最后依舊鬧出民變, 他這個欽差如何交代? 而之所以選擇廟灣,則是因為這里的糧食消耗太快。六千余人,一天2斤糧食,1萬石150萬斤的糧食足夠吃100多天。 即便算上中飽私囊層層盤剝,50天,總歸要撐得了吧? 可廟灣鹽場剛領(lǐng)糧30日,就上報再有10日糧食即將耗盡。 廟灣鹽場的大使名為彭林坤,楊廷和二話不說先將他給綁了! “灶戶生活艱辛,往往是晝夜勤勞、歲無寧日,朝廷不忍、撥下賑災(zāi)的糧食,你身為鹽場大使,如何將100多日的糧食在40日之內(nèi)就消耗完畢的?你真以為本欽差不敢殺人?” 彭林坤抻著脖子叫屈,“上差,您去廟灣一看便知!” 有此一節(jié),才有楊廷和踩著爛泥、冒雨前往淮安府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