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長子 第43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在選秀奮斗的我總被迫修羅場、小海馬嬌養(yǎng)日常[七零]、殺戮拼圖、我真有這么壞嗎、八十年代順風順水、大佬的小祖宗太兇殘了、水天一色、小糖O穿到正常世界、笨蛋美人勇闖無限流、[西幻NP]勇者今天跑路
反正王越要的是得勢的太監(jiān),他管是姓汪還是姓李。 本來嘛,如果李廣還活著,王越起復(fù)三邊總制,應(yīng)當問題不大。因為那個狀況下王大人是朝中有關(guān)系,自己有能力,形勢有需要。 至于那些背后戳脊梁骨的,任他們?nèi)ァ?/br> 但現(xiàn)在李廣死了,那問題就大了…… 這事兒朱厚照也在琢磨。 現(xiàn)在邊患嚴重,對于皇帝來說能去把陜西的問題解決了就好,他才不管那些,和李廣一黨就不能用了? 沒那回事兒,李廣怎么來的?李廣本人就是他用的。 王越也當過三邊總制,當?shù)眠€很好,不然威寧伯這個爵位怎么來的? 朱厚照瞄了一眼皇帝手中的奏疏, 不對,是瞄了好幾眼, 弘治皇帝才發(fā)現(xiàn)他想要看, 于是父子倆偷偷的對視一眼,互相使了個顏色,皇帝也干脆鋪開來讓他看了得了。 上面寫著:內(nèi)官監(jiān)太監(jiān)李廣招權(quán)納賄,其門如市,茲幸罪惡貫盈,自其速死,朝野聞之,無不稱快。然廣所余金帛何止千萬,皆嗜進之徒多方饋送,此而不懲?何以示戒?乞拘廣親信任事之人,去其官籍,付之法司,審問明白,從實具奏,以清仕路! 奏疏果然是彈劾平日里那些和李廣比較接近的大臣。王越則是明牌,是人就知道他名列其中。 朱厚照也漸漸明白了為什么廷推推不下去, 李廣一死,朝堂根本就不是安靜!那是皇帝按住了,這奏本給他藏了幾天,都發(fā)皺了! 而且安靜不安靜的,官場上這些人精也一看就知道倒李廣‘黨羽’的大勢是誰都擋不住。 恰逢這個時候,朝廷想要選一任合適的三邊總制官,又想起用王越。 這就麻煩了,臣子們不敢表態(tài)了, 因為和王越有關(guān)系,就是和李廣有關(guān)系,和李廣有關(guān)系,在這個關(guān)口? 你今天表了態(tài)支持王越東山再起, 明天就有人說那賬本上是不是有你的名字? 朱厚照心想,看來皇帝是想要用這個人的,反正性格不好就不好,起復(fù)他又不是放在京城,是放在陜西,先穩(wěn)住了邊關(guān)形勢再說。假如皇帝不想用這個人,廷推早就結(jié)束了,也不用拖到現(xiàn)在。 所以說這就是政治生態(tài)的惡化,影響朝廷做出最優(yōu)選擇的真實寫照。 朱厚照聽了都嘆氣,他這個受‘實事求是’教育長大的人,最看不得這個! 第四十九章 人心險惡 按理說,這當皇帝的人,要定誰當個官那還不容易? 這事兒得兩說,如果只是硬把他按在那個位置上,這事兒容易, 憲宗皇帝開了傳奉官的先例……就是不管吏部那一套,直接由圣旨簡拔任命官員…… 到了弘治皇帝這里,一樣可以安排個人,能有什么問題? 是沒問題。 誰還能把他給擼下來,或者殺了不成? 當然不會。 然而當領(lǐng)導(dǎo),或者說當皇帝,一定要記得,你的目的是什么。 譬如說,弘治皇帝現(xiàn)在有意在邊關(guān)形勢緊張的關(guān)頭起用王越這樣的名將,那么,他目的是什么? 不是為了給王越一個官兒,不是為了和文官鬧別扭, 是為了讓他當這個官,解決朝廷的問題。 所以朝廷……或者說皇上就要為他創(chuàng)造可以解決問題的局面。 不能送他過去,讓他面對千難萬險,所有人都反對他,打個仗要過九九八十一關(guān),那就是把岳飛派過去,也要把人家難死。哪怕真要這樣,也不能在邊關(guān)戰(zhàn)事上玩這一套,否則不是坑自己嗎? 現(xiàn)如今朝中清流不支持王越起復(fù),甚至還想著治他的罪, 這個時候就是擬了圣旨讓他去當這個三邊總制官,又有什么用? 他去了之后,在京的官員不支持他,地方大員大多也有京里的背景同樣不支持他。 他王越還能是神仙不成? 用現(xiàn)在的話講,就是班子要團結(jié)! 以前李廣活著還好,畢竟有那一派的自己人幫襯,現(xiàn)在李廣死了,人人避之不及,誰會真正的支持他? 這,才是為難之處。 如果強行派去,最后打了敗仗,最大的責任就是你皇帝!這就叫領(lǐng)導(dǎo)無方! …… …… 廷推在沒有結(jié)果的氛圍中無奈結(jié)束, 皇太子留了下來,看著皇帝搖頭苦嘆,毫無辦法。 朱厚照也沒有說話,他也需要時間來梳理一下情況。 “……當初,也是他們說著什么為國滅賊,為江山社稷除掉jian臣!一個一個都來逼著朕殺了李廣!現(xiàn)在朝中暗流涌動,同樣的一群人卻又都站在干岸上明哲保身!沒有誰愿意為了國家為了朕說上一句話,便是推薦王越的也是和李廣有著聯(lián)系,想著在朝中‘獨木難支’!朕有時候都在想,這個朝廷究竟誰做主?”弘治皇帝現(xiàn)在想起來這一茬,心里也是非常的郁悶,自顧自的說起怨氣的話。 朱厚照跪坐在皇帝的御榻上,手里則一頁一頁翻著奏疏,面容算是沉靜。 其實在朱厚照看來,皇帝的話有些天真, 這群人明哲保身和殺不殺李廣有什么關(guān)系。李廣是國家之患,殺了當然比不殺的好。 至于說帶來的問題,再把它鏟平了就是了。 而且晚一天殺,早一天殺,它都會有很大的影響。不能說國家安穩(wěn)的時候再殺, 哪一天能安穩(wěn)? 什么時候這紫禁城下面的水流得能不激烈? 當然,說起來這些文官也不好,他朱厚照又沒有天天看奏疏,他哪里知道國家現(xiàn)在是這樣的形勢?但是文官們不同,他們是知道的。 或許,殺了李廣在他們看來更為重要,畢竟機會難得,畢竟這里是中樞,比邊關(guān)更為重要。 邊關(guān)的形勢到底還是在邊關(guān),燒不到京城。 又或許,人們也覺得沒了王越,一樣可以派其他人過去。 難道沒了王屠夫,就要吃帶毛豬? 說不得還有一幫人想毛遂自薦,覺得自己只要有機會,一樣可以殺敵立功。 不過,現(xiàn)在去責怪這些也沒有了意義。 朝中局勢本來就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刑科給事中,張朝用?!敝旌裾湛吹搅诉@份奏疏的署名,默默記在了心里。 “照兒?!被实劢辛怂?。 “兒臣在?!?/br> 弘治皇帝走過來拉住他的手,“皇兒往后要記住,這天下事,臣子們說對的,不一定對,說錯的,也不一定錯?!?/br> “那什么時候才是對?” 皇帝想了想,“你說對管用的時候,才是對?!?/br> 朱厚照微不可查的笑了笑,皇帝這是真的給氣到了。 “父皇,兒臣想問父皇一句話?!?/br> 弘治皇帝對兒子還是不再擺那么多的臉色了,略做調(diào)整之后講,“你說。” “父皇為何不愿意用大臣們推薦的那些人?” 皇帝也不瞞他,“他們遠不如王越。王越在西北多年,久歷戰(zhàn)事,要么不動,動有成算。韃靼小王子必得這樣的人才能應(yīng)對?!?/br> “既然有這樣的人,為何以往不讓他鎮(zhèn)守邊疆,要等到這個時候才起用?” 皇帝沒想到皇太子忽然這樣質(zhì)問了他一下, 一時語滯倒也沒想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最后只得糊著說:“王越此人,雖有大才,但德行欠佳,以往……以往也是不愿用之?!?/br> “爹。做兒子的有一不情之請。想請爹答應(yīng)。” 朱厚照舉手做揖,口中忽然改了稱呼叫皇帝一愣。 但還是寵溺的瞥了他一眼,按住他的手說:“這是說的哪里話?我們父子連心,只要是對你好的,我這個當?shù)亩即饝?yīng)你。” “那兒子想請爹答應(yīng),若兒子有辦法讓朝臣同意王越出鎮(zhèn)西北三邊,爹之后就不要輕信朝中臣子的諫言,讓王越能夠一心一意的在西北殺敵?!?/br> 前方將士浴血奮戰(zhàn),灑的是汗,留的是血, 后方朝臣互相爭斗,經(jīng)常是讓將士們流完了血,還要蒙冤,敵人不能把他們怎么樣,倒是自己人為難的他要命。 尤其是王越這種鳥性格, 那么多人不喜歡,他一旦立了軍功,受了獎賞,就會有更多的人嫉妒。 到時候怕是有小人之言,傷了將軍之心。 這是朱厚照不能接受的。 弘治皇帝倒是沒想到自己的太子會講出這番話,有些驚異的問:“照兒真有辦法讓眾臣支持王越出任三邊總制?” “事在人為。兒子算不了命。但試試總歸是可以的。”朱厚照也沒有保證一定能完成。 但就像他說了,試試嘛,試試又沒有成本。 弘治皇帝有些將信將疑,但他知道自己生了個不簡單的兒子,稍作思考之后也答應(yīng)了下來,“好,若你真能做到,那爹不僅答應(yīng)這一點。以后王越這個人也交給你,他的生死去留就由你定奪?!?/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