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書迷正在閱讀:咸魚后爸,反向帶娃[穿書]、大明嫡長子、在選秀奮斗的我總被迫修羅場、小海馬嬌養(yǎng)日常[七零]、殺戮拼圖、我真有這么壞嗎、八十年代順風順水、大佬的小祖宗太兇殘了、水天一色、小糖O穿到正常世界
熊孩子孔子鈺大鬧:“憑什么啊?到底誰是你哥?你怎么胳膊肘往外拐” 不知道為什么,這話好像在控訴譚楨對孟逢青太好了。 孟逢青高興了,他微微彎眼,輕笑一聲:“譚楨,讓孔同學先選吧。” 氣氛突然變得微妙起來,譚楨臉微微發(fā)燙,他開始懊惱自己對孟逢青的特殊,這種特殊他從一開始就對孟逢青帶有偏愛色彩,以至于他現(xiàn)在也改不掉。 他嘴打結似的,干脆一股腦地把糖葫蘆全塞孔子鈺懷里:“都給你都給你?!?/br> 孔子鈺抱著糖葫蘆,卻沒有半點高興。 因為孟逢青的一句話,譚楨就把糖葫蘆給他了,這反倒看起來像是孟逢青施舍給他的。 一個成功的上位者,施舍給失敗的賭徒。 孔子鈺氣得哼一聲,抱著糖葫蘆覺得礙眼極了,但這好歹也是譚楨買的,也相當于是他收到的譚楨的禮物,所以他還是老老實實地抱著糖葫蘆,跟在譚楨身后。 這只是一個很小的插曲,接下來譚楨就要用自己攢的零花錢給譚奶奶買件棉襖。 快冬天了,譚奶奶的新衣服沒幾件,譚楨琢磨著給譚奶奶添件衣服。 譚奶奶省錢,譚楨也不敢?guī)齺碣I,只能先斬后奏。 他領著后面兩條小尾巴,進了一家女裝店。 孔子鈺和孟逢青站在門口,像是兩座門神,兩人互相看不順眼。 不,應該是孔子鈺單方面看不順眼孟逢青,孟逢青則是連余光都沒有分給他。 孔子鈺的拳頭攥得咯吱咯吱的響,神色陰沉沉的。 譚楨拿著衣服比劃了一下,轉頭想問孟逢青,但想到什么,他又挪開視線扭頭看孔子鈺:“這件衣服怎么樣?” 孔子鈺揚起個笑:“好看?!?/br> 他攥著拳頭的手微微松開。 譚楨點頭,有些猶豫。 孟逢青看出他的視線在兩件衣服里流轉,似乎在猶豫,于是出聲道:“我見奶奶似乎很少穿太過于鮮亮的衣服,所以我猜奶奶喜歡低調(diào)的衣服,那件灰色的不錯。” 譚楨愣一下,看一眼孟逢青,對上少年笑盈盈的目光,他低頭沒回應。 但他動作很誠實,讓導購把灰色的棉襖裝上。 孔子鈺站在一旁一言不發(fā),他眸子沉沉。 他不是傻子,怎么會感覺不到自己在孟逢青跟前處處落一頭。 難道就要這樣被孟逢青捷足先登了嗎?明明他才是和譚楨更親近的人。 孔子鈺想到譚楨和孟逢青走到一起的場景,就渾身發(fā)冷,難以接受。 他接受不了譚楨喜歡別的人。 作者有話說: 感謝在2023-06-09 23:24:29~2023-06-12 00:12:26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yǎng)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yǎng)液的小天使:低空恐高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xù)努力的! 第76章 譚楨還給家里換了一口鍋, 那口鍋其實已經(jīng)很年邁了,譚奶奶用得也很重,炒菜也會傷手腕,所以這次換了一口輕便結實的鍋, 有兩個耳朵。 從東街逛到西街, 譚奶奶讓譚楨帶著兩人逛集市,最后反倒成了他倆陪譚楨逛, 還拎著一大堆東西。 孔子鈺拎著口鍋, 整個人穿梭在街道間像是個猴似的, 被人矚目,他現(xiàn)在想拿個袋子把自己裝進去。 孟逢青現(xiàn)在還是個病號, 譚楨就把衣服扔給他提著,反正都來了,大家都有東西拎,就孟逢青沒有, 他應該也會尷尬的吧。 譚楨十分善解人意。 回去的時候快中午了, 譚奶奶留孔子鈺在家里吃午飯。 孔子鈺美滋滋地進家門,看一眼孟逢青, 帶著幾分挑釁。 在譚奶奶眼里, 他和孟逢青比,自然還是他更親近一些。 孟逢青沒看他, 他挽起袖子,主動提出:“我來做午飯吧奶奶, 正好嘗嘗我的手藝。” 譚奶奶驚訝:“小孟還會做飯???” 這問題一點也不突兀, 因為孟逢青看起來更像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少爺。 譚楨也有些吃驚, 他怕傷孟逢青面子, 湊到他跟前低聲道:“你真的會做嗎?不會做不要逞能?!?/br> 孟逢青看見湊到他眼前的一顆腦袋, 輕笑一聲,食指輕輕地抵在譚楨的額頭:“放心吧,不會給你丟臉?!?/br> 譚楨摸摸自己的額頭,嘟囔:“什么叫不會給我丟臉?!?/br> 孔子鈺不甘示弱:“既然這樣,我也一起,奶奶,譚楨,你們?nèi)プ液兔贤瑢W做午飯。” 他明里暗里都在和孟逢青較量,孟逢青沒放在心上,淡淡地斜睨他一眼,溫聲道:“孔同學只要不給我添亂就行?!?/br> 孔子鈺冷笑:“誰給誰添亂還不一定呢?!?/br> 他咬定孟逢青不會做飯,這種豪門公子哥,怎么可能會自己做飯。 孔子鈺的廚藝不怎么樣,他在家也是嬌生慣養(yǎng),多數(shù)都是阿姨做飯,但他還是會幾樣家常菜,所以他在勝任孟逢青上很有自信。 等真正開始較量時,孔子鈺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多可笑。 他娘的,他就是不明白,孟逢青廚藝為什么這么好? 孟逢青會擺盤,會顛勺,什么菜都會做,火候也掌握得十分精準。 譚楨本來是想搭把手,結果站在門外一點忙幫不上,反倒有種好像自己是當觀察員的錯覺,而孟逢青就是那個被觀察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