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714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被偏執(zhí)太子搶婚后、古代女子記事(雙重生)、病弱道侶是仙門第一、5G時代、被迫和豪門大佬聯(lián)姻后祁少每天想離婚、一物降一物、鼻炎Beta生活手冊、夜間飛行、無風海
第一次的頒獎儀式,她們上臺的時間并不長,但也足以吸引了很多支持者,其中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她們是年輕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是極為‘稀有’的物種,本身就可以算是學術明星。 另外,她們長得還都很漂亮。 海倫有一張精致的臉頰,瓷娃娃一眼惹人喜愛,再加上金發(fā)飄飄就特別有氣質;陳蒙檬則屬于那種斯文女生,長相和身材也是非常有好的,非常符合種花家的審美,再加上為諾貝爾頒獎特別打扮一番,完全不下于女明星的風采。 最后,就是性格了。 諾貝爾頒獎的舞臺上能吵起來,足以證明她們都非常有個性,這也是吸引支持者的點。 在諾貝爾頒獎典禮結束以后,很多人就化身兩人的粉絲,然后就出現(xiàn)了粉絲之間的大戰(zhàn)。 “我覺得海倫是對的,穿衣自由,愿意怎么穿就怎么穿,她喜歡打扮成神奇女俠,又怎么樣?” “而且,她比神奇女俠漂亮多了!” “華納兄弟應該找她來扮演神奇女俠,只不過,海倫大概不會同意,她是那種一心放在科研的超級天才。” “華納兄弟請不動海倫,不說諾貝爾得主,欣頓可是超級大家族,科學界非常有名氣,她的祖父杰弗里是計算機之父,不知道留下了多少遺產(chǎn)……” 當然也有很多人支持陳蒙檬。 “陳蒙檬只是實話實說。那樣打扮確實不是正常人,站在諾貝爾的舞臺上,怎么也應該尊重諾貝爾獎吧?” “其他人都穿著正裝,就只有海倫穿的很奇怪,陳蒙檬說自己是正常人,根本沒有任何問題?!?/br> “陳蒙檬當然有權利這么說,她和海倫一起上臺,一起丟臉……” “……” 這些輿論內容很有八卦色彩。 王浩都連續(xù)看了半個多小時,看到有意思的還會笑一下,他也勸說了一下海倫和陳蒙檬,但卻沒有任何的用處。 海倫和陳蒙檬…… 鬧掰了! 王浩感到有些無奈,只能把事情歸在保羅菲爾-瓊斯身上,保羅菲爾-瓊斯建議海倫cosplay綠巨人,才會導致海倫想到了神奇女俠。 然后,引起了矛盾。 “唉~~~” 王浩長嘆一口氣,繼續(xù)專注于自己的工作。 他要處理的事物很多。 西海大學就建立新的研究中心詢問了意見,他給出意見就是‘新的研究中心最好在大學內部’。 新的研究中心計劃也和海倫、陳蒙檬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有關,她們兩個再加上去年獲獎的保羅菲爾-瓊斯,梅森數(shù)實驗室就有了三個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還不包括王浩自己。 問題在于…… 梅森數(shù)科學實驗室是數(shù)學計算機實驗室,結果實驗室內的幾個研究員,卻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還不止是海倫、陳蒙蒙、保羅,黃振、丁志強等人,也都掛名在梅森數(shù)實驗室,他們的研究主方向同樣是理論物理。 所以,建一個‘湮滅與量子物理研究中心’,成為了迫在眉睫的事務。 這個事情不只是西海大學,就連教育部門、科技部門都特別關注,單獨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就已經(jīng)可以圍繞其達到一個研究中心了。 三個…… 如果不建立一個新的研究中心,或許傳出去會說他們苛待科研工作者,連諾貝爾獎獲得者,都要待在非主方向的科研機構。 王浩對此的意見就是‘不要距離太遠’、‘最后在學校范圍內’、‘或許可以擴大校區(qū)范圍來建新機構’。 他平日辦公都在梅森樹實驗室。 大家都習慣了。 即便是有了新的研究中心,他大概率也不會去那邊辦公,包括海倫,陳蒙蒙以及保羅菲爾-瓊斯等人,都是研究團隊的成員。 他們當然希望工作地點距離更近一些。 …… 王浩繼續(xù)留了一個星期,處理了很多工作上的事務后,馬上就去了f射線實驗組。 f射線實驗組,可以說是厚積薄發(fā)。 在廖建國的帶領下,他們攻克了‘釋放f射線精準校對技術’,也制造了相應的設備,并進行了幾次實驗,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 在來到了實驗組以后,廖建國就拉著王浩興奮的將其了新技術,他指著設備上方的一個可調大型圓筒說道,“那就是校對設備。” “有了這個設備以后,我們就可以自由調整f射線釋放的方向,進行了幾次實驗都很精準……” 王浩輕輕點頭,拿起數(shù)據(jù)看了起來。 ‘f射線精準校對技術’,說白了就是利用磁場干涉的方式,讓釋放出的f射線偏轉到既定方向。 這就好像是給炮彈加了一個炮管。 受到?jīng)_擊的炮彈會沿著炮管向前發(fā)射,只需要調整炮口的方向,就能控制炮彈發(fā)射的方向。 技術原理說起來很簡單,研究還是很復雜的。 其主要就是磁場對f射線的干涉,內部需要非常強力的磁場,f射線釋放瞬間才會受到影響偏轉方向。 “我們采用的是螺旋磁場干涉,但不是外層設備那樣,而就像是彈簧的形狀……” “以那樣的干涉形態(tài),讓f射線從彈簧狀磁場線中間穿過。” 薛海濤解釋說道。 薛海濤是一位頂尖的電磁專家,也是f射線實驗組電磁領域的第二人,第一人自然是最有權威的湯建軍。 湯建軍正在負責核聚變工程項目,研究大部分工作都是薛海濤帶領團隊完成的。 廖建國說完了技術和實驗,就開始憧憬起來,“我們現(xiàn)在的技術,f射線能覆300公里以上?!?/br> “如果再遠一些,甚至能夠到空間站?!?/br> “現(xiàn)在已經(jīng)真正成了衛(wèi)星武器了,三百公里,都在控制范圍之內……” 第四百八十章 波,至關重要,這個世界還有公平可言嗎? “f射線覆蓋的范圍足夠大!” “如果內置能源強度更高,覆蓋的范圍就會更大,低軌道衛(wèi)星都會在射程之內?!?/br> “現(xiàn)在又保證了精準度……” 廖建國的話音里滿是期待。 王浩點頭肯定了f射線組的成果,但對廖建國所說的‘衛(wèi)星武器’,提出了自己的疑問,“覆蓋范圍確實很高,但說起衛(wèi)星武器,如果有衛(wèi)星從頭頂經(jīng)過,你們確定能用f射線擊中嗎?” “這個……” 廖建國頓時有點兒尷尬,他說道,“還是要大型雷達基站配合的,我們單獨肯定無法瞄準。” “現(xiàn)在雷達技術有這么高端?電子系統(tǒng)可能也跟不上吧?” “應該……沒有吧……” 廖建國說著有些郁悶,他當然很清楚所說的‘衛(wèi)星武器’,也只是理論上能實現(xiàn)而已。 問題還是有很多的,最關鍵就在于雷達和電子系統(tǒng)。 f射線覆蓋范圍超過了三百公里,但并不是說,就能夠擊中三百公里高空的衛(wèi)星。 能覆蓋和能擊中是兩個級別的概念。 這就像是發(fā)射導彈一樣,高端導彈的彈頭上往往裝配著追蹤性能的電子系統(tǒng),但導彈也不是直接命中目標,而是存在一個偏差的范圍。 f射線比導彈的要求高太多了。 導彈爆炸覆蓋的范圍很大,只要偏差范圍小于爆炸覆蓋范圍,導彈就可以說是很精準了。 f射線打擊目標只是一個點,只偏差一點點都不會有效果,想要擊中高空中的衛(wèi)星就實在太困難了。 這主要是因為雷達和電子系統(tǒng)跟不上。 現(xiàn)在國內最先進的雷達系統(tǒng),叫做相控陣雷達,是一個龐大的雷達基站,專門兒用于監(jiān)測100公里以上高度的衛(wèi)星,可以用來跟蹤大量低軌道的衛(wèi)星,完善太空監(jiān)測體系。 相控陣雷達,公開的數(shù)據(jù)也只能檢測100公里以上的衛(wèi)星,換個角度來理解,也就是超過100公里就很難監(jiān)測了。 另外,監(jiān)測,也只是監(jiān)測。 從監(jiān)測、跟蹤到計算軌跡,再到電子系統(tǒng)做出反應,以及即時發(fā)射f射線,整個過程中出現(xiàn)一點點偏差,都不可能直接擊中衛(wèi)星。 這主要是因為衛(wèi)星的目標太小,而且速度實在太快了。 衛(wèi)星想要圍繞地球旋轉,首先要突破第一宇宙速度,常規(guī)的衛(wèi)星每秒能運行8公里以上。 所以,哪怕只有0.01秒的偏差,到太空的時候,偏差距離都能夠達到幾百米。 現(xiàn)在也有能夠擊中衛(wèi)星的導彈技術,但整個運轉體系是非常復雜的,首先就需要太空中的監(jiān)測衛(wèi)星去進行跟蹤,只有持續(xù)不斷的跟蹤目標,才能夠精準的計算出軌跡。 另外,發(fā)射的導彈也要有鎖定目標的電子系統(tǒng)。 換句話說,導彈到達太空中以后會開啟電子系統(tǒng),再運轉動力系統(tǒng)修正軌跡來擊中目標。 “想要精準的擊中衛(wèi)星,實在是太難了。”兩人談了一陣技術以后,廖建國嘆氣的說道。 王浩道,“也不用氣餒,我們一直在研究新技術?!?/br> “現(xiàn)在的雷達技術確實做不到,從地面兒精準的跟蹤高空中的衛(wèi)星,但技術是在不斷提升的?!?/br> “一階波,擁有更強的速度和穿透力,如果能完善一階波雷達技術,就能讓雷達技術獲得巨大提升?!?/br> “到時候,再配合電子系統(tǒng),f射線就真能作為‘衛(wèi)星武器’使用了?!?/br> 廖建國用力抿抿嘴,嘆氣道,“希望吧?!?/br> …… 在軍用科技方面,雷達技術已經(jīng)拖了后腿。 空艦系列飛行器受到雷達技術水平限制,開啟隱形護罩以后,也只能保證最基本的通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