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461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被偏執(zhí)太子搶婚后、古代女子記事(雙重生)、病弱道侶是仙門第一、5G時代、被迫和豪門大佬聯(lián)姻后祁少每天想離婚、一物降一物、鼻炎Beta生活手冊、夜間飛行、無風海
“當然了!” 曾教授非常的激動,“我最開始也不太相信,后來又進行了兩次檢測,才把數(shù)據(jù)確定下來?!?/br> “準確的說,是4.1ppm,偏差值不超過0.2ppm?!?/br> “這已經(jīng)達到了預期目標!” “真是不敢相信~~” 彭輝也同樣不敢相信,他就拉著萬益明進了辦公室。 “嘭!” 門被重重的關上。 彭輝馬上忍不住問道,“王院士不是說效果不好嗎?怎么直接就4ppm了?” “我也不知道啊?!比f益明的腦子也有點發(fā)蒙,“王院士就是這么和我說的?!?/br> “難道是王院士判斷錯了?” “可能是吧……” “算了!” 彭輝干脆也不多想了,他直接拿起了電話,找到號碼打給了王浩。 接電話的是陳蒙檬。 陳蒙檬是王浩的助理,王浩的私人電話是保密的,一般的電話先是接給助理,隨后才會轉(zhuǎn)接過去。 陳蒙檬聽到對面說是彭輝,是西京交通大學的金屬實驗室,也知道打電話過來是什么事情,就直接把電話轉(zhuǎn)接過去。 這時候,王浩才剛走進會議室,見到了史桂芳和婁建平。 史桂芳是老熟人了。 婁建平倒是只見過一次,簡單說過幾句話,但也算是認識的人,他們剛見到寒暄了幾句,正打算直接進入正題,電話忽然就打了過來。 王浩就點了接聽鍵,就聽到對面彭輝激動的聲音,“是王院士嗎?” “是,彭教授,你好。” “王院士!王院士!真是太謝謝你了,我們剛才依照你的分析,對流程進行了改進,制造出的特種鋼,含氧量降低到了4.1ppm左右,已經(jīng)達到了預期目標!” 彭輝以為王浩也會很激動,結(jié)果就聽到對面有些遺憾的語調(diào),“才4.1?” “才?” 王浩嘆氣道,“我早知道沒什么效果,但是才4.1……最多也就追上國際水平吧?!彼f完還長長嘆了口氣,明顯是對于結(jié)果不太滿意。 彭輝滿是不解道,“那王院士,你的預期是?” “我本來以為能達到4,或者3.9,再進行下一步的改進,最好是能降低到3ppm左右,這樣制造出的軸承鋼,才能趕超國際先進水平,現(xiàn)在看來距離預期還是差一些?。 ?/br> 王浩是真的失望。 雖然國際最先進水平的軸承鋼材,含氧量也是在4ppm左右,但要考慮一點—— 他們在軸承鋼其他制造過程以及軸承技術上,也擁有國際最頂尖水平。 國內(nèi)則不同! 哪怕是制造出的軸承鋼,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因為其他制造過程以及軸承制造技術上存在差距,以此制造出的軸承,自然也很難達到國際最先進水平。 “如果能把鋼材含氧量降低到3ppm以下,首先,軸承鋼已經(jīng)超出的了國際先進水平?!?/br> “這樣,即便其他部分的技術差一些,有最好的材料支持,生產(chǎn)出的軸承鋼,也許不比國際最先進水平差,就能支持反重力飛行器使用……” 王浩就是這么想的。 其實就和廚師做飯是一樣的,使用更鮮活的材料,只需要簡單的料理,做出來的東西也會很好吃。 如果材料和別人一樣,別人還擁有高超的廚藝,自然別人做的飯更好吃。 對面。 彭輝呆呆愣愣的放下了電話,他終于完全明白過來。 怪不得王浩說‘效果不怎么好’,結(jié)果他們進行實驗,就直接達到了預期目標。 原來是目標不同! 王浩的目標是制造出含氧量在3ppm的鋼材,自然看不上‘4ppm’的數(shù)據(jù),覺得數(shù)據(jù)分析結(jié)果不盡如人意,改善以后效果‘也不大’。 彭輝對萬益明苦笑道,“只能說,理解不同……我們的格局還是太小了!” 萬益明也苦笑一聲。 他們以‘4ppm左右’為‘終極目標’,結(jié)果換到王浩手里,分析下實驗數(shù)據(jù)就直接達成了。 雙方的格局,確實不在一個級別上。 但是,3ppm? 可能嗎? 這種數(shù)據(jù)感覺已經(jīng)高到不可能實現(xiàn)了。 當鋼材的含氧量降低到10ppm以下時,每提升一點其研究難度都是以指數(shù)級提升的,對于鋼材的提升也是指數(shù)級的。 武鋼生產(chǎn)的含氧量為5ppm到6ppm左右的高端軸承鋼,放在國際高端軸承鋼市場,根本就沒什么競爭力,因為高端軸承鋼的含氧量,都在5ppm以下。 前者也只能制造高端普通軸承。 后者則可以制造最先進的軸承。 3ppm? 那是什么概念? 彭輝和萬益明仔細思考著,發(fā)現(xiàn)腦子中竟然連概念都沒有…… 第三百一十三章 王院士,不是我們能想象的! 特種鋼材含氧量3ppm,確實是很難想象的概念。 針對頂尖的特種鋼材來說,制造工藝和流程已經(jīng)苛刻到了極點,軸承鋼的制造過程中,好多步驟都要在真空中進行,必須要排除空氣造成的干擾。 其中任何一個cao作過程中的小瑕疵,都會造成巨大的影響。 即便是制造過程沒有任何的瑕疵,對于工藝和流程的要求已經(jīng)達到了頂點,最終剛才的含氧量也只能提升到5ppm。 現(xiàn)在的4ppm都已經(jīng)不能想象了,可以說達到了常規(guī)的極限。 現(xiàn)在國際最高技術都沒有能突破這個極限。 4ppm含氧量的軸承鋼已經(jīng)可以支持最大型,精度最高,要求最嚴格的軸承使用。 想要突破國際最高水平,哪是容易的事情? 有些領域的技術,國內(nèi)想要趕超國際水平是有可能的。 比如,軟件行業(yè)。 國際上出現(xiàn)一款軟件,國內(nèi)也可以很快參照研發(fā)出來,因為其中牽扯的技術并不高端。 高端材料技術,可不是想追趕就能追趕的。 現(xiàn)在國內(nèi)的高端材料領域,依舊和國際最高水平存在巨大的差距,很明顯的一點,國內(nèi)好多高端材料都需要依賴進口。 顯然。 在需要依賴進口的材料領域,國內(nèi)的企業(yè)、科研團隊,也是有投入進行研發(fā)的,有些材料也會進行逆向工程,希望能夠模仿制造出來,但大部分研究,短時間根本沒有任何進展可言。 這主要就在于整體的差距。 首先來說,一些世界頂級的材料公司,在材料的研究上擁有百年的歷史,他們在百年的歷史中積累了無數(shù)的經(jīng)驗。 同時,他們還擁有市場支持。 有國際市場的支持,就能夠讓產(chǎn)品制造出利潤,然后再持續(xù)不斷的投入到研發(fā)中,就形成了一個互相促進的循環(huán)。 很多掌握材料領域最高制造技術的公司,研發(fā)經(jīng)費、投入的科研精力以及研發(fā)時間上,總結(jié)在一起都是非常驚人的。 這些顯然不是短時間,依靠一些經(jīng)費投入就能達到或超越的。 國內(nèi)的高端材料領域,面對的就是這樣的問題。 高端軸承鋼領域也是如此。 國際頂尖的公司花費幾十年時間,投入大量的科研精力以及研發(fā)經(jīng)費,所掌握的頂尖軸承鋼制造技術,單單靠一個或幾個團隊,再加上一定經(jīng)費的支持,就想追趕或超越,又怎么可能呢? 即便制造技術只是追趕上,都已經(jīng)非常了不起了。 超越? 彭輝肯定是不敢想的。 如果真正進行了超越,也就沒有了任何的參照,腦子里真就連概念都沒有了。 另一邊。 王浩倒是沒有那么多的想法。 彭輝團隊改善制造工藝和流程以后,所制造出來軸承鋼含氧量達到4ppm,他知道消息還是稍微有些失望的,因為比預估還要稍微高一點。 “應該是制造過程的問題吧?” 王浩思考著。 但是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他也沒有放在心上,就和史桂芳等人一起討論起軸承鋼制造的問題。 王浩把討論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就是有關添加稀土元素的內(nèi)容。 在特種鋼制造過程中添加稀有元素就可以有無效的增加鋼材的韌性,但對于減低含氧量是沒什么幫助的。 這部分討論,主要王浩希望增加對軸承鋼制造的了解。 另一個部分則直接相關,也就是特種鋼制造過程中,增加一種或幾種新的工藝,看看能不能對降低含氧量有幫助。 之前王浩看了很多的資料,也想了好幾種方法,就和史桂芳等人一起做討論,但最終結(jié)果有些遺憾,討論會議進行了兩個多小時,都沒有任何的進展。